
上星期一,在區院佔中案九名被告宣判罪名成立前一天,基層工人則在下班後,沿著控罪書中、審訊中不斷提述的地方︰添美道、夏愨道,以至金鐘、中環之間,來來回回地步行和量度距離,準備參加星期日的一項長跑比賽。
說來慚愧萬分,在五年前那七十多個火熱的日日夜夜,基層工人其實沒有在營帳中睡過,甚至沒怎樣付出過。反而是得益(對,我至今仍覺得是得益)於路面交通暫停,基層工人可以一嚐從中環公司辦公室拉著老闆的文件箱步行到灣仔區院的愜意,途中亦不時跟一些認識的留守朋友寒喧一番;當然亦屢次見過有愛好運動的朋友,穿著跑衣,從康樂大廈到政總之間來回練習。
坦白說,當日報名參加這項比賽時,由於具體路線封路安排等尚未公佈,除了知道會在龍和道來回折返多次以外,基層工人又真的沒有細想賽道會勾起甚麼回憶。當時一心一意的想法,只是因為已經很多年沒有機會參加渣打賽,於是想在自己能力範圍內,還自己一個在港島北跑路賽的小小心願而已;同時間,由於日常練習和想法的改變,基層工人希望跑出比較好的成績,作為 10 公里賽的告別,準備從下年開始參加半馬比賽。
2018 年,基層工人第四次參加東九龍的「街馬」10 公里賽,以人生最慢的接近 1 小時 10 分鐘完成。由於賽道鄰近住所,不用「倒塔咁早」起床參賽,「街馬」已成為 hea 爆的基層工人的「年度盛事」,正好一年一次打卡呃 like 欺騙自己「我其實有做運動 der」,成績卻一年比一年倒退。就是去年那次比賽,卻帶給我無比的震撼︰越過海濱近觀塘碼頭折返處時,基層工人還在跟另一方向未折返的友人互相打氣,但之後每次上斜,基層工人都已經要行多跑少,最後連郵輪碼頭也未到,竟就在慢行中眼看著剛才那位友人越過自己奔向終點。
日常跟小工人逛街時,已經感到自己膝頭也疼起來,基層工人實在不能繼續欺騙自己︰再不減磅、不定時鍛鍊,再花錢花時間參加 10 公里賽也是枉然。一年下來,從觀塘海濱,到開通後的承啟道出紅磡、尖東,基層工人逐漸從每周兩至三課的跑課中,重拾了定時跑步的習慣。及至今年,因事忙錯過了「街馬」,就期望以「佔領」現場的 10 公里賽,檢視一下鍛鍊的成果。
從「暗角」對出、中國軍隊總部對面起跑後,一年多沒有正式比賽的基層工人不敢「放肆」,而是以舒服步伐適應為主;兩公里,來到了五年前市民據說備受「煽惑」的添美道轉上夏愨道,開始感受到早前練斜路、練氣的效果,整條往中環再折返的大道上,基層工人可以舒泰地跑完所有上下斜,再看看錶,應該不難在目標的一小時內完成了。
到達中環海濱後,基層工人再次調整速度,以防後勁不繼;最後一次越過耀星街迴旋處後,看見終點在望,總算揮走了十四個月前的陰霾,大踏步毫不吝嗇地衝線完成。人生最後一次 10 公里的成績,未算是個人歷來最佳,但肯定是大學畢業後十多年以來最好的一次。
很想感謝基層夫人的支持、鼓勵,還有小工人經常在基層工人練跑回家時,笑臉盈盈地歡迎爸爸。基層工人無疑不是甚麼專業跑手,但當一個肥中坑亦可以用十四個月「山寨」地使自己的 10 公里跑時間推前 15 分鐘有多,天下間大概並沒有甚麼困難是永遠克服不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