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293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英格蘭退出蘇迪曼盃 又關退歐事?

$
0
0

羽毛球蘇迪曼盃剛在澳洲黃金海岸落幕,南韓在決賽以場數三比二擊敗中國隊,粉碎了後者七連冠美夢。今屆蘇迪曼盃第一組賽事缺少了歐洲二號羽毛球強國英格蘭。到底是甚麼原因令英格蘭缺席?

話說在去年的里約熱內盧奧運會中,英國隊靠Chris Langridge 和Marcus Ellis合作出人意料地贏得羽毛球男雙銅牌。但即使羽毛球隊的成績超出原先的估計,負責決定英國精英體育運動撥款的UK Sport卻不認為英國羽毛球隊有機會在2020年的東京奧運再奪獎牌,所以仍然決定將撥予羽毛球的撥款由去年奧運前四年的590萬英鎊削減未來四年的零。經上訴後,UK Sport在二月維持決定,令英國的精英羽毛球發展陷入財政困難。英格蘭隊在四月初決定退出蘇迪曼盃,正是因為失去了UK Sport資助後要採取的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UK Sport主席Rod Carr曾表示,今次UK Sport今次大幅削減羽毛球等七個項目的撥款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退歐公投的結果導致英鎊轉弱:「我不想進入有關退歐的討論,但這是有關的。機票、酒店等都變得更昂貴。」當英格蘭羽毛球隊要退出蘇迪曼盃,而且英格蘭羽毛球協會要啟動眾籌來維持運動員的培訓時,蘇格蘭隊卻如常參加了蘇迪曼盃的第二組賽事。為甚麼蘇格蘭有資源參賽呢?原來蘇格蘭羽毛球協會得到了Sport Scotland的額外撥款,所以雖然蘇格蘭羽毛球協會也要勒緊褲頭,但緊縮開支的程度卻不用像英格蘭那麼嚴厲。


再見最忠誠的狼王

$
0
0

完場後,托迪繞著奧林匹克球場的跑道揮手致謝,走到主球迷區前停下腳步,雙手抱頭面向群眾,聽著全場幾萬名球迷的歌聲,再勇悍的狼王也敵不過情感來襲,忽然鼻子一酸,連帶敏感的淚腺,淚水開始不由自主地掉下.....

所有故事都有序章,所有旅程都有起點,托迪的旅程,始於羅馬。1993年3月28日,托迪對戰布雷西亞處子上陣,那時他還未有標誌的飄逸長髮、額上的皺紋也未曾出現,只有俊悄臉容至今仍然,那年他不過16歲。

眨眼間,2017年5月28日,托迪代表羅馬的一場比賽,隨著哨子聲響起而結束。從青蔥少年到羅馬之王,托迪一共上陣786,攻入307球。也許在他站穩正選的時候,你還未懂看足球甚至還未出生,但在之後的日子,你不曾在其他渠道上看到他的風采,你會驚嘆他敢於在關鍵12碼時作出高風險的chip射、你會驚訝托迪在奪聯賽冠軍時被球迷扒剩內褲的處之泰然、你會不相信皇馬球迷竟會在班拿貝球場上為隊手拍掌致敬、你會難忘他入波後做出招牌式吮吸奶嘴、在首都打吡攻入兩球後高舉相機自拍的慶祝動作。一幕一幕,都是彌足珍貴。

有些人一生不斷追尋新鮮事,有些人一生卻獨愛一件事。托迪職業生涯有多久,他便在羅馬有多久。對他而言,留下來的不只為足球,也是為守護這座羅馬城。但世界之大,叫人神往,像漆黑螢火蟲一樣的托迪,從來都是其他球會的追蹤目標,他也承認當年差點轉投皇馬,甚至坦言「加盟皇馬我能贏更多個人或團隊榮耀」、「遺憾沒有為皇馬踢波」。在榮耀與忠誠兩個難以互相平起平坐的抉擇下,托迪選擇了後者,因為他說過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在羅馬終老-

「對我而言,為羅馬贏得一個聯賽錦標,堪比為祖雲達斯或皇家馬德里贏得10次。」

連結為編輯所加

沒誰不曾想過改變一下環境的念頭,但思前想後才明白哪裡更值得留下;即使未能渲染冠軍、也曾經經歷低潮,但始終心牽這裡,自有責任保護這裡。

打從35歲過後,幾乎每個賽季都傳言托迪即將退役,但狼王從來否認,球迷知道只要他不親自表態,無論如何都會奮戰下去。就算近年托迪在隊中的位置愈站愈邊,每場只有零星後備上陣時間,40歲的他依然把握僅有時間,用表現對抗「不能再踢下去」的質疑。

還記得去季托迪後備入替3分鐘連入2球反勝拖連奴3-2?
還記得當所有球員都躲進更衣室避雨時,只有托迪獨自一人留在場上熱身?
還記得之後他後備上陣,先助攻迪斯高追平,繼而親自射入12碼反勝森多利亞?

當球迷批評他霸住球隊正選位置、斥責他年近40仍不肯離場,他的每一個舉動、每一次眼神、每一次建功、每一下傳送都反駁球迷:

「我真的真的還能貢獻更多!」

在羅馬走了4分之1個世紀,托迪見盡球壇花開花落,目睹一個又一個前輩先行離場、一位又一位後輩上位然後又退場,在時間洪流中,彷彿只有自己繼續對抗歲月。當不惑之年的托迪還在賽場時,我們多希望時間可以走得慢一些,也祈求托迪可以繼續帶領羅馬挑戰祖記贏得冠軍,可是還沒來得及到那天,他已經要離場了。

「這個時刻終於來到了,我整天也在流淚,這是我唯一的球衣。我與妻子、家人共同作出這決定,其實我想續留羅馬多25年。」

是被迫退場,還是自願離場,托迪沒有深究。他也許就是那種只要羅馬好,他願意做任何事的人。

完場後的托迪,接過球隊送給他的10號球衣,最先走上前道賀的是他的妻兒。沒男人希望在家人面前流淚,就算再難受也不可,然而托迪也難敵淚腺,只好雙手掩眼,不讓子女看見。女兒最先張開雙手送上安慰,然後是長子和妻子,在場的球迷早已泣不成聲,就算與托迪不和的教練史巴列堤這刻也心軟下來,用眼淚歡送這位傳奇10號。

說再見很容易,轉身離開卻很難。托迪繞著奧林匹克球場的跑道揮手致謝,走到主球迷區前停下腳步,雙手抱頭面向群眾,聽著全場幾萬名球迷的歌聲,再勇悍的狼王也敵不過情感來襲,忽然鼻子一酸,連帶敏感的淚腺,淚水開始不由自主地掉下.....

托迪的身份重要如羅馬的靈魂標誌、景仰如這個地方的精神領袖、偉大得如教宗之後另一個象徵人物。也許你不知道,去年羅馬市推出紀念車票慶祝托迪39歲生日,是繼教宗之後第二位擁有這個榮譽的人。當昨日托迪沒份打正選,球迷批評史巴堤的決定,更指:「寧願球隊跌落第三也不願托迪踢後備」,你便知道托迪在羅馬人心中早已遠超球員身份。

那夜,你也許在戲院見證「狼人」盧根走畢一生;昨夜,你在家中目睹「狼王」托迪離場,不一樣的人生,異曲同工的結局,兩者同樣令人沾濕眼睛,忽然一刻莫名傷感,叫人忐忑不安;當你想大喊"狼王可否不要老",才發現托迪已經打完最後一場比賽。

「我的職業生涯對你們來說,也許曾經是一個童話。現在它真的結束了。我將最後一次脫下那件球衣。我會把它收起來,儘管我還沒有準備好說“足夠了”,但是也許我永遠也不會這樣說。」

「成為羅馬人和羅馬球迷是我的榮譽。成為這支球隊的隊長是我的光榮。你們是,並將永遠是我的生命。我無法再用我的雙腳帶給你們快樂,但是我的心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

看著托迪踢波,看到他依舊狂我,其實你暗暗羨慕,想像他走到這個年紀依然鬥心未減,還是會自告奮勇挑戰世界,可是回望自身境況,每天埋頭苦幹、營營役役、不說夢想,而談買樓上樓。我們渴望擁有托迪的球技和魅力,更不如說是渴望擁有托迪對任何的堅持正面態度。

很難想像從25年戰鬥生涯中退下來會是怎樣的感覺,托迪的離場象徵一個時代終結,屬於上個年代的70後球星買一個少一個,如今永恆的狼王傳說也迎來終一章。對於年輕球迷,也許未能親目處於最高峰時期的托迪,但能夠及時欣賞鬥志依在的狼王,也是不枉此生,而對於年長球迷,也許捉不住歲月,但也永遠感激他裝飾了他們的青春日子。

或者你認為托迪是帶著遺憾離開羅馬,但我始終認為,能夠在羅馬結束職業生涯,對他而言,已經沒有甚麼遺憾。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為何哈特斯菲爾德應譯為哈特斯菲

$
0
0

哈特斯菲(Huddersfield)升上英超,本文想探討一下Huddersfield這隊名應該如何翻譯為中文。

現時普遍譯為哈特斯菲爾德,這名字源自馬會,而馬會則從中國大陸取得這個名字。這個譯名直接套用於廣東話有兩個問題:第一是名字過長,第二是不符合廣東話發音。

名字過長的問題,歸因於大陸的翻譯方法慣於將每個輕微的英文字,哪怕是尾音都化為一個中文字,以碧咸(Beckham)為例,英文上只有Beck和Kham(讀Kam,參考:youtube.com/watch?v=iv1F7tQsreg)兩個音節,大陸譯成了貝克漢姆,便是從字面上將Bec(貝)k(克)ha(漢)m(姆)簡單拆開為這些英文字母個別讀出來的發音,而漠視了英國人讀出來其實只有兩個音節,以至不但衍生了四字中文譯名,讀出來亦與原音不符,因為英國讀音把kham綁起來了,而英國人亦不會把m讀成姆(普通話拼音mu)這般誇張,只是尾音合唇便是了,但大陸則會硬性遇k便加克,遇m便加姆,以至名字往往很長。

哈特斯菲爾德亦有同樣問題,Huddersfield只是Hud/der/s/field四個音(youtube.com/watch?v=1YslB8Dn5pU),Hud(哈)der(特)s(斯)field(菲)其實是沒問題的,基本上讀起這四個字便很貼近英文發音了,問題在於爾德這兩個字。將k=克、m=姆一樣,大陸慣性見英文L便加上爾字(例子:Wolfsberg譯作沃尔夫斯堡),見D便加上德字,但這又是過猶不及的例子,因為field這個字根本沒有普通話拼音fei er de這麼誇張,d字的尾音只是輕微將舌頭頂上便是,L甚至沒有任何發音,所以爾德(er de)在譯音上根本是畫蛇添足。

第二是不符合廣東話發音的問題,這問題主要在爾字身上,因為爾(er)在普通話上還說貼近L本身的發音,但直接套用成廣東話則未免風馬牛不及,因為廣東話上爾更接近E音,以E音來譯L音可謂南轅北轍。

廣東話譯名好像還沒出現過六字的隊名,人名亦極少採用,除非真正需要如艾斯比利古達,所以簡簡單單,其實刪除後面多餘的爾德,譯作哈特斯菲就可以了,四個字方便記憶和提及,而哈特斯菲亦可選擇以下準確範圍以內的變化:

哈/赫/侯
特/德/達/杜
斯/士/史
菲 (沒其他選擇)

有人反駁,之前用慣了哈特斯菲爾德,如果要改很多名也要改吧。但畢竟之前哈特斯菲只留連低級聯賽,只有在馬會或國內盃賽才有機會提及,現在哈特斯菲升上英超登上大舞台,既然這個譯名只適合大陸翻譯而不符合廣東話,而且六字隊名「水蛇春咁長」,趁現在即將下季提及一百幾十次之前改回符合廣東話發音的譯名,而且只是保留前四個字並沒新名字要記,為何留戀爾德兩個字呢?

如果你還要反駁,請先讀出「貝克漢姆在晏菲爾德路球場對陣多特蒙德隊定點球打門,球進了!偉大的英格蘭妖翼!」而不雞皮疙瘩再說吧。

從球迷到最大股東,一個愛惜球隊的好班主─Dean Hoyle

$
0
0

球隊能夠找到一位好班主,其實跟戀愛配對一樣,都是要找一個對的人,然而不是每間球會都能找到如此一個,對於剛升上英超的哈德斯菲爾德球迷,他們也許認為已經找到一個不能再好的班主。

現年50歲的Dean Hoyle是哈軍班主,出生在西約克郡的他,自2歲開始便是哈德斯菲爾德球迷。究竟一個2歲的小孩能有多懂足球?不知不要緊,你只要知道由少年走到成人再到中年,這段日子他沒有一刻脫軌,至今Hoyle依然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哈軍球迷。

在成為班主之前,他的人生同樣精彩。20年前,他跟妻子花2,000英鎊買下麵包車,然後在車尾售賣賀卡搞小生意。Hoyle從商有一些心得,5年之後已經賺了第一桶金,及後與妻子設立卡廠,由一輛麵包車變成一個市場攤位,再演化成一家公司,短短12年,他由5萬英鎊利潤躍升到5000萬英鎊。

很難深入了解Hoyle如何走上成功之路,你只知道道他是一手一腳、有血有汗、從零建立起自己的賀卡帝國。

有了自己的皇國,也許衣食無憂,但令Hoyle醉心的地方,始終是足球世界。2008年,他加入球會董事會;一年後,更成為球會大股東,擁有球會100%股份。他由一位球迷變成了董事成員,當富有之後便買下自己從小就支持的球會。2010年,他更索性以3.5億出售自己一手建立的賀卡帝國,一心一意管理球會。

你肯定認為Hoyle賣掉自己產業後,會將所有資金投放在球會裡,那麼你錯了。Hoyle拒絕將自己的財富扔在球會,他要令球會變得自及自足,而非單靠一人的努力。Hoyle明白要做到這一點之前,必先要令球迷意識到球會對社區的重要性。

當哈德斯菲爾德打入升班附加賽決賽後,他沒有只顧出風頭,安排專機或專車大駕光臨溫布萊球場,反而跟妻兒一起踩單車,從哈德斯菲爾德踩到距離200英里的溫布萊球場。他不是無聊貪得意,這是一個籌款活動,利用單車籌款,確保買不起車票的200個家庭也能因這筆資金而能一起到溫布萊看決賽。

「足球能將不同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這種力量是獨一無二的,淘汰賽決賽給了哈德斯菲爾德鎮一個巨大機會,我希望能讓更多人記住這一個重要一天。」

有所不知,這些籌款不是第一次。2012年,哈軍打入英甲升班附加賽,當時Hoyle也發起單車籌款,最後哈軍12碼擊敗錫菲聯,取得英冠升班資格;而在這年之前,哈軍同樣打入英甲升班附加賽,當時比賽場地在曼聯主場奧脫福,Hoyle同樣發起籌款資助區內兒童。

「人們不應該因各自身份而被邊緣化或處於不利地位。我希望社區都有這個背後的想法。」

以他的財力,絕對有能力負擔得起,但他更希望球迷知道,用身體力行換取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算最有價值!

英超門票從來都是賺錢來源,季票貴絕全球的阿仙奴在這方面絕對有很大心得,但Hoyle早已拍拍心口表示,無論升班與否,來季所有成人門票一律199鎊出售!199鎊有多平?兌換港幣約$2000,即是1/3份iPhone價錢,便能夠看到全球最受歡迎賽事,夫復何求?一向為孩童出心出力的Hoyle,更設青年季票及小童季票,分別是79鎊及29鎊;而過去9年都有購買季票的球迷,更可用低至100鎊的優惠購票,一此舉動,不過是希望讓更多球迷能夠感受入場看英超的滋味。

錢當然要賺,但不是每一處都要盡賺,在適當時候回饋一直支持多年的球迷,做到上下滿足,才能營造那份團結。當阿仙奴的「貪血鬼」高安基依然用盡所有方法搶得一分一錢,繼續坐穩大股東之位賺錢,使得球迷高呼「快滾下台」,哈德斯菲爾德班主Hoyle卻用行動教曉對方,不是每一樣東西都用錢計算,當賺到錢而失去民心,其實你甚麼都不是。

球迷想要怎樣的班主?季季願意揼水買人?從不干涉排陣買賣?年年有錢賺就可以?他們的答案也許最平凡不過:一位真心愛惜球隊、並非只在賺錢的班主。

毫無疑問,Dean Hoyle 就是這樣的一位。

「我不敢相信,我的夢想成真了!」- Dean Hoyle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勇士93%的勝機 vs 騎士如何打破金鐘罩

$
0
0

無論從那一方面來看,今次的Final總決賽,將是近10年最重要的一次戰役,一方面,勇士由前季開始,已經被譽為聯盟史上最強的球隊,到去季的73勝戰績,雖然最後功虧一簣,可是不容否認,已改變了全世界籃球人的生態;至於東岸代表騎士,則有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在挑戰近乎不可能的任務:不是成功衛冕,而是希望追平甚至超越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成為史上第一。所以今次的總冠軍,將會是一次完美的救贖(Redemption);對勇士來說,對杜蘭特(Kevin Durant)來說,這個冠軍代表了一次翻身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洗去嘲笑和指摘;至於LBJ和騎士藉上季的神話,已讓他們贏得了足夠的尊敬,只要再一次K.O.對手,難有任何質疑聲音出現,而第四隻冠軍指環,也可以令大部份球迷支持LBJ躋身史上最偉大球員前三名的位置。

三度對決,是史詩式的宿敵碰頭,也見證了三次不同的場景,2015年,勇士代表了顛覆全世界籃球迷的球隊,居里(Stephen Curry)把三分波推進至另一個境界,整支勇士用快速和團隊戰,征服了所有對手,可是LBJ在主力隊友接連受傷下,仍舊打出第一人的水準,為二次碰頭,留下完美的伏線。福兮禍所倚,2016年本來是勇士神話的昇華,73勝連公牛的紀錄也打碰,可是為了追求紀錄,本來有機會休息變成打足,傷患和疲憊,加上Draymond Green的不理智,最後讓騎士在死谷中看到一線曙光,LBJ用勇士來成為「大帝」的踏腳石,打出7次總決賽中最恐怖的一仗,由落後1:3下成功翻身;把Iggy上籃釘下來的The Block,至今仍是勇士球迷最害怕的夢魘。來到第三度對決,卻又變了模樣,本來深受球迷歡迎的勇士,因為KD來投,一下子多了不少haters;至於騎士在二月打後的一連串操作,也讓討厭LBJ的人更多理由,認為他對自己太無信心,太愛「組隊」,太喜歡指手劃腳,身兼幾職。由八十年代睇波至今,印象中真是沒有幾多次是兩支球隊都有一大班haters,雖未去到十惡不赦,卻令球迷多數第一句是:「其實兩隊都乞人憎,不過KD/LBJ好啲,所以今次我支持勇士/騎士……」非常罕見。

雖然是三度對決,可是由球隊陣容去看,兩隊都有大幅改變,實力也比之前更強。先說勇士,他們為了迎來KD,幾乎是將球隊重新組織一次,Harrison Barnes、Andrew Bogut、Leandro Barbosa、Festus Ezeli、Anderson Varejao、Marreese Speights、Brandon Rush都成了過去式,換成了David West、Matt Barnes、JaVale McGee、Zaza Pachulia等,加上重點栽培的小將如Patrick McCaw,經過一季訓練,大換血後的勇士甚至比之前兩季不退反進。球隊最大的焦點,當然是由雷霆來投的KD,有了這個聯盟最全面的得分手,補足了勇士的弱點,面對焦土戰時有人打背籃和入楔,不致一切都放在「跳投」這個籃子上,而且KD的加盟也為球隊帶來了一份渴望,和勇士的主力不同,KD未嘗冠軍,也因轉會而背負住「抱腿」的污名,可說是再無退路,他應該是全隊最想用冠軍去證明自己決定正確的一位,就如當年LBJ一樣,not one、not two、not three,可能至少要兩三個總冠軍才能令球迷重新接受,當然,也可能永遠也做不到。

談完背景,切入正題,今次總決賽,我的心水是勇士,場數預計是4:1;我們由幾方面去討論,為何兩支看來被認定是勢均力敵的球隊,預測出如此一面倒的賽果。

首先由兩軍陣容方面入手。根據ESPN basketball power index的預測,勇士封王的機會率是93%,42%會是六場勝出,五場則為30%;至於最多fans預測的結果則為勇士5場勝出,是32%,六場略低一個巴仙。能夠一面倒的佔優,當然與勇士加入了KD有關。事實上,一支本來已經可以去到73勝,在總決賽領先3:1的球隊,再加入一位MVP,加上吸取了失敗經驗,今季的留放做得更好。上季總決賽,騎士最高得分球員是LBJ,平均每場是29.7分(以下為總決賽數據),加上11.3個籃板和8.9次助攻,並有2.3次封波和2.6次偷球,完全是魔獸級的數據。至於K艾榮亦表現出色,平均27.1分,加上關鍵時刻的把握力和信心,與LBJ可算絕配,他正擔任了當年熱火時期Dwyane Wade的角色。至於Kevon Love則集中在防守方面,進攻表現一般,與TT兩個當一個人用。至於勇士以S.Curry的22.6分最高,之後是Klay Thompson的19.6分及Draymond Green的16.5分,不過SC的得分比起常規賽大為退步,原因與傷勢不無關係,最多只有七至八成功力。

Klay Thompson才是最大X-factor

來到今季季後賽,S.Curry的得分是28.6分,因傷休戰少打兩場的KD是25.2分,之後KT是14.4分,DG則是13.9分,在四大核心以外,Ian Clark上陣不足15分鐘而有7.5分,與JaVale McGee的7分3.2個籃板一樣,是非常好用的後備。加上P.McCaw冒起,若連同Zaza、Iggy、David West及Shaun Livingston,整個陣容實在強大得嚇人。由於兵多將廣,加上卡爾的安排,沒有球員上陣時間超過35分鐘,整體負擔不大,而在晉級之路上的12連勝,也足夠反映這方面的優勢。最重要是季初球迷擔心的球權分配,去到季尾已不太存在,SC仍是有波在手的一位,因應隊上有更多球星而受到的防守減力大減,對手不易包夾;至於KD不止進攻上把握到時機,與SC輪流開火,防守上也補足了高度不足,至少鞏固了防守籃板,大大提昇了「迷你小球陣」的高度,如非KD最後關頭受傷,整體的攻守威力會更高,但目前勇士防守的硬度和高度,只會勝過去季。至於KT的起手及接波機會肯定減少了,但沒有人留意他如柏賓(Scottie Pippen)的防守和串連,而在關鍵時刻,這個單節可入37分的得分好手,仍是任何人都不敢輕視的超級武器;說不定班主Joe Lacob會再跪拜他一次,或者又在他攻入60分時送上玫瑰。

騎士的LBJ平均上陣時間達40.9分鐘,因為其威力無法取代,這是騎士的優勢,也是劣勢;因為「大帝」的作用,比起Kawhi在馬刺更加大,其單打可完全改變對方的防守,進而做出空位予隊友,騎士的Iso play與勇士的team play,正好是一個相反;至於之前一度扭傷的Uncle Drew看來已無大礙,而Deron Williams和Kyle Korver未必再是明星球員水準,但作支援正選,不會比Iman Shumpert和JR Smith遜色太多。K.Love今季的表現也越來越好,不過要是LBJ不在陣中,除了Kyrie之外,沒有太多球員能夠扛起進攻的重任。

騎士面前的最大問題,是用何人去守KD。由於LBJ太重要,本來對位最好的他不可能用全力去防守,預計Iman Shumpert有機會取代防守經常不集中的JR Smith任正選,以其出色的防守技術去應付,但只能稍減KD威力;而另一問題則是D.Green由誰人應付,K.Love及TT各有缺點,若任由這個勇士司令塔打起,騎士的勝算會更低。今次季後賽,勇士有兩位球員明顯留力,一個是KT,另一倨是D.West,兩人的進攻都被低估,也打得非常聰明,目前來看,可說是勇士的X-Factor。I.Shumpert、TT和LBJ三個人的防守將會在今次總決賽受到極大考驗。

防守不濟難有上陣機會

在這刻,LBJ仍是聯盟最強球員,但他由常規賽到季後賽的上陣時間都很長,面對勇士的車輪戰,可用包括KT、D.Green和Iggy的三人輪防,將打得很辛苦;為何LBJ一直強調要playmaker,就是希望在無法脫身時有人幫忙。D-Will傳波攻力較好,但防守不成;Uncle Drew攻守會較出色,但着重於單打獨鬥;反而K.Love的策動可能更好。能夠對到LBJ,反而Kyrie難防,他的突破能力已達聯盟頂尖,勇士的浪花兄弟會是第一道屏障,必要時McGee也可以保護籃下;而在進攻時以單擋重點進攻Kyrie,讓他在防守上多花力氣,即對付SC的同一招。其他球員勇士相信都可以應付,反而勇士的小球陣及快速打法,會讓騎士的Kyle Korver、JR Smith及D-Will等成為弱點,難以用得太多,這是Tyronn Lue教練最頭痛的地方。

要擊敗勇士,必須打出近乎完美的比賽,當中最重要的,是先搶好籃板,限制勇士的快攻及第二波攻,就如湘北對山王一樣,否則如同有三個沢北的勇士,必定會讓騎士死得很難看。可是無論中路是Zaza、McGee、DG或D.West,他們就是有方法搶下更多籃板,在季後賽,勇士平均籃板數目達到45.8個,是16強中第二,不過防守籃板就一般,對手平均是43.1個,只能多搶2.7個;反而騎士的整體籃板雖然只是41.6個,但對手也只是38.1個,反而有3.5個優勢,難怪只reb %達52.2%,比勇士的51.5%為高。騎士有K.Love這位棒球式長傳高手,也有LBJ和Kyrie兩個出色的終結者,這方面不會比勇士遜色太多。勇士平均每場的快攻得分是20.7分,限制對手快攻是12.1分;而騎士只得11.2分,對手是10.2分。騎士一定要做好籃板的保護,才有望限制勇士的小球陣,不致在快攻上失利太多。

心理戰成勇士罩門

陣容上面無懈可擊,最重要的防守和籃板,也是勇士佔優,那騎士真的沒有任何機會?當然不會,那就是心理上的優勢。對勇士來說,他們歷經上季之失,今次如再輸,將會徹底輸掉前季建立起的一切,而離開comfort zone的KD,也將成為笑柄;加上領先3:1而被逆轉的事實,無論是後手傳球之失,上籃被LBJ封版等,都仍然是勇士的噩夢。反而LBJ上季登頂,一舉破除克里夫蘭52年的無冠魔咒,其表現也近乎完美,很難再有任何藉口說他不是大賽球員,今次冠軍當然是他「神話」能否建成的重要一章,可是比起上季的壓力已輕得多。要是勇士球員處理不了壓力,太過着意去打出完全籃球去贏波,或者因此而失準胡亂起手,那肯定會讓身經百戰的LBJ有可乘之機。

正如LBJ對騎士不可或缺,勇士也不可缺少一個人,不是SC,也不是KD,而是防守中路大鎖,進攻時萬能的D.Green。相比前兩季,這位全能前鋒的確是成熟了不少,但江山易改,面對老謀深算的LBJ,將再次於心理層面接受挑戰。環環相扣,要擊敗勇士,騎士必定會不斷衝擊D.Green,博他犯規,撩他出手,希望他因為憤怒或其他情緒而影響表現,令勇士出現破綻。沒有球隊是不可擊敗,D.Green就如金鐘罩的罩門,而且是極為明顯的百會穴。

勇士另一隱憂,當然是至少首戰會缺少卡爾(Steve Kerr),沒有了這位膽大心細的教練,臨場調動必定有影響,不過Lue的經驗和部署也不見得太出色,所以影響可能比想像中少。就算卡爾未能在場邊督師,相信會在半場出現,一如對馬刺的比賽,這對球員仍有極大幫助,除非出現最後一擊的場景,而真的需要一個完美戰術來執行,否則米克布朗(Mike Brown)應該足以應付吧。畢竟球隊陣容太過完美,這位好好先生實在是有運。

上季的總決賽,目睹勇士在極大優勢下連輸三場,失卻獎盃,賽後寫了《I can do all things的詛咒》,當中提到一個觀點,當時就收到不少球迷來郵,指絕對不可能發生。「今個夏天,勇士將有不少變動,助教禾頓(Luke Walton)離隊,H班尼斯和伊斯利也可能走人,真的追逐杜蘭特(Kevin Durant),還是在自由身市場釣大魚,球迷可能要再等一下才有答案。勇士的進攻方式勢將維持不變,只是迷你小球陣被看通後,要作出調整;而歷經失敗後,也會讓居里及隊友謙遜一點,重回凡間;最重要是卡爾會更明白追逐最佳戰績和季後賽爭霸的留放手段。這支勇士,來季肯定會更強。」

結果不知是神女有心,還是襄王有夢,KD真的來到了奧克蘭,讓SC的工作大大減輕,更重要是兩個失意人走在一起,有了一份勇士之前未嘗見到的沉穩和忍耐,與鋒芒太露之時不可同日而語;不止是他倆,就算是麻煩多多的D.Green也大大收歛,嘴巴上的力更多時用回在球場之上。當所有宣傳都集中在KD vs LBJ,彷似被遺忘的SC更有機會打出前季那令人眼球跌出的籃球。總決賽三度相逢,代表了彼此反覆研究對手多次後,再次於場上交手,可是加入了KD,讓勇士可以有更多變招,也補足了跳投隊的弱點。二月起的焦急難耐,是因為LBJ知道今季的對手從來都不在東岸,最重要是如何在總決賽殺退勇士,來一次價值連城的衛冕,讓他步入偉大球員之列。

無論如何,兩隊都無傷兵,球員也十足狀態,今個系列賽,比起公牛連續兩季對爵士的總決賽更有張力,當年LBJ和Kobe一直未能在總決賽上相遇,今次KD vs LBJ的戲碼,雖然因為加盟的方式而大大減弱,但論可觀程度,仍是甚高;LBJ、KD及SC三人在近八季搶下七次常規賽MVP,證明了這個總決賽組合有多驚人,可說是集合了聯盟最強精華而成,說得上是一期一會,一生一次。星期五的總決賽Game 1,老土說句,千萬不要錯過。

再陷「蟻獅地獄」的LBJ

$
0
0

騎士教練路爾(Tyronn Lue)在賽後的記者會上,大讚勇士打出他見過最好的籃球,有看Game 1的朋友,相信都會明白並非客套話。今場最誇張的數據,不是雙方最終的比分差距,或者哪個球星的取分比較,而是4 vs 20,勇士驚人地把失誤壓制在4次,只失掉6分;反觀騎士失誤高達20次,並因此失去21分,單是勒邦占士(LeBron James)一人就有8次失誤。今仗勇士進攻不順,開局慢熱的毛病也在,可是防守戰術上完全睇通騎士,已足以輕鬆地以113:91取下首勝。

看住兩位MVP級的球員,完全是天國與地獄比較,杜蘭特(Kevin Durant)無比輕鬆,在上半場已取得23分,也有5次助攻,很多時候是兩邊底線單擋後,KD輕鬆走出接波,然後視騎士的防守以及隊友的走位,而決定出手與否。除了有時出現錯對,由矮一截的Kyrie Irving防守下強行爆籃,大部份的出手都是easy basket;加上從防守而來的偷球或轉守為攻無比快速,所以出現了KD運球一條龍殺上,而騎士還在前場來不及回防,最後以大力入樽作結,是總決賽中罕有的畫面,而且出現了不止一次。

可是在騎士一方,就是另一個世界。LBJ打出相當了不起的比賽,上陣40分鐘2秒,交出28分、15個籃板和8次助攻,也有兩次封波,可是8次失誤非常致命。面對LBJ,就如當日對住奧拉祖雲(Hakeem Olajuwon)和奧尼爾(Shaquille O’Neal)等具統治級數的球員,第一,你不可包夾,因為他們都很懂外傳,而球隊也早已找來一堆三分射手來伺候着;第二,你也不能只是用一個人去防守,而是要車輪戰式輪流交鋒,讓對手難以找出節奏,隊友也需要幫忙,但不是瞓身double team,而是判斷進攻路線,收窄進攻方向,間中幫忙偷球,但最主要還是截斷其傳球路線,令他陷入「孤島」狀態;若果對手不智跌入球場死位,那包夾一樣會快速來到。

超級大鎖+截斷傳球路線

講就容易,可是要減低LBJ的威力實在困難;可是勇士已非前季那隊可比,當年LBJ仍能以一人模式苦苦對抗,可是今季的勇士已再次蛻變,不止單對單防守犀利,連王牌殺手也有幾個。Draymond Green是第一道大鎖,當他打了4分多鐘已兩犯,勇士還有Final MVP伊古達拉Iggy可幫忙,連同KT,三個都能在單對單下不懼LBJ進攻,而手長得驚人的KD也算上半個,這四人輪流交織的防禦網,讓LBJ居然在第三節開打不久已現疲態;加上其他勇士隊友快速的移位和訓練有素的防守,於是LBJ運球時間越來越長,隊友走位卻越來越少,因為根本不知如何應變,結果最後不是LBJ入楔後外傳被偷波,就是勉強起手。LBJ今仗命中率不低(射20中9),可是在下半場直線下降,跌至射12中4,有幾球明顯見到無力硬上,結果也只得28分,防守時也被D.Green硬爆and 1;當成功圍堵了「火車頭」,要收拾騎士就再非難事。

我一直以「蟻獅地獄」來形容勇士的防守,看罷今日一戰,我更加相信經過幾季的進化後,被勇士看上的「獵物」已更難甩身,強如LBJ也在沙堆中孤立無助,實在可畏可怖!論火力,勇士已是冠絕聯盟,可是防守才是他們的真絕招,防守贏冠軍,這句話從來不會有錯。

賽前分析中,我認為騎士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對位KD,本來就可以輕鬆攻入30、40分的他,來到勇士簡直是大解放,不比從前與韋斯卜克(Russell Westbrook)共事時走空卻沒有波到,勇士簡直是籃球天堂,每個球員腦中都有pass first的想法,所以最後有足足31次助攻,絕不出奇。勇士的浪花兄弟本來就是要緊盯的球員,也間接減輕了KD的壓力;所以很多時是S.Curry和KD互相單擋,當騎士在高位換防後,無論追KD或S.Curry的都被玩得團團轉;有時快攻上前,見到S.Curry留在三分線,令騎士防線上前,此時「後上」的KD就衝前作第二波快攻,結果是輕鬆上籃或入樽,根本防不勝防!兩人也深富默契,輪流開火,結果就是前者38分8次助攻;後者則轟入6球三分,交出28分及10次助攻。兩人加起來的18次助攻,已經多於騎士全隊。

何不讓Shumpert打正選

你不可能完全守死KD,只能令他取分時更辛苦,可是見到騎士一開波就讓LBJ去守KD,那實在太不智了。你可能會說,正如MJ和Kobe,也同樣在攻防兩端都交足功課,但騎士無論組職和球隊組成都可說是圍繞LBJ一人建立,極度需要他在進攻上的貢獻,那為何不用Iman Shumpert打正選,要他去防守KD,減輕LBJ的壓力?看看正選的JR Smith做了甚麼,防守不集中,進攻有氣無力,最後射4中1得3分,比I.Shumpert還要低2分。出JR本沒有問題,但他要打出那種無畏無懼的進攻才行,否則毫無作用;以我的意見,讓JR回到後備做第六人,I.Shumpert打正選才是更可行的方法,至少他會在防守上大有幫助。至於不出Channing Frye也合理,因為防守的確太慢了。

看勇士的比賽,除了為球員和教練喝采,也一定要給管理層掌聲;簽來KD來「代替」Harrison Barnes當然是完美無瑕,而與騎士在2月的轉會窗將關才簽下幾位自由身不同,勇士一直努力裁培自家球員;當保格(Andrew Bogut)成為自由身,不少球迷都希望勇士將其再次收歸,可是勇士信任Zaza和一直被笑為「腦殘」的麥伊(JaVale Mcgee),也信任小將如Ian Clark及Patrick McCaw,堅持用這個陣容去應付敵人,沒有打亂默契,也令球員打出信心。Zaza打了不足15分鐘,有8分及6個籃板;更恐怖是J.McGee,上陣5分半鐘而有4分5個籃板,還有TT上籃時的一記從後封阻,交足功課,更重要是就算轉打陣地戰,都有個出色的禁區守衛在陣,而以勇士今日的速度,這兩人又真的比A.Bogut更適合,只是後者58秒就傷出,無緣面對舊東家,實在可惜。

KT就如柏賓化身

據最新消息,卡爾教練(Steve Kerr)可望於下仗回歸,但米克布朗(Mike Brown)今仗也實在不錯,強項的防守當然可圈可點,他讓Klay Thompson作為「防守大鎖」,與D.Green及Iggy三個全力凍結對手,可能大家都會見到KT手感奇差,射16中3而只得6分,但很少人留意到他對付的對手是射12中1,無論是Kyrie或JR,甚至有時換成K.Love,全部討不了便宜,由開波的一刻,見到K.Love在他的嚴防下射大針,就知道今晚分工清晰,KT選擇犧牲自己,做好防守,讓鎂光燈影照拍檔。我不知勇士的MJ是誰,但若要選出如同柏賓(Scottie Pippen)的無名英雄,在防守和串連上大大出力,那一定是KT,正是他讓M.Brown的防守戰術執行得更成功,也是「蟻獅地獄」中最關鍵的一環,因為他比D.Green冷靜,也比Iggy年輕,防守的腳位勝過KD;上身半強壯得可頂住K.Love,速度又跟得上Kyrie,講單對單防守,聯盟真的沒有幾多人比KT更好。

在控制球員的情緒和上陣時間上,M.Brown也做得不錯。來到總決賽,每一步都要計算得清楚,所以比賽時疑似被撞到的S.Curry,在第四節只打了3分鐘,反而讓I.Clark去控球,為下仗作準備;而兩大秘密武器,J.McGee和D.West也用得少,因為騎士的TT當在內線難以逞強,所以內線球員也相對少用。細心留意一下,今仗勇士大勝,可是仍是滿面心事,沒有大肆慶祝,絕不似贏波一方;我相信M.Brown一定有提醒球員,要總冠軍到手才算功德圓滿,他也讓球員減少無謂的花巧波,除了S.Curry幾球後手帶波,勇士再非一、兩季前那支玩敵球隊,他們追求是更實際的東西,連帶防守上的賭博偷波也大減,多數是由守轉攻而帶出的快攻,也讓勇士的防守更少破綻。

講到總決賽第一戰,LBJ可說是「失敗專家」,因為生涯出戰8次,而只贏一仗,可是最終也贏過三次總冠軍,稱得上是後勁十足;上季總決賽,騎士首兩戰都大敗,最後還不是絕地反勝?當然今次面對更齊腳的勇士,難度會高上很多。今早看完比賽,我想起07年的LBJ,不是在總決賽被橫掃,而是深信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在東岸決賽隻手打垮活塞的一位。當年單場48分,我們都深深記得LBJ是真正的「雷霸龍」,連活塞的防守也被轟爆!對住勇士,刻意入楔再外傳已行不通,LBJ必須打出當年的霸氣,果斷進攻,迫得勇士必須包夾,防守被動調整,才能發揮隊友作用。不過今次這支勇士,也的確如同07年的馬刺,對騎士來說,是難以戰勝的對手;現在唯一看不透的,是去到關門一戰,勇士會否頂不住壓力而表現失準,否則的話,勇士仍是大佔上風的一方。正如評述的Jeff Van Gundy所說,勇士的天份實在太恐怖了!

LBJ做好領袖本份

K.Love已竭盡所能打出最好的比賽,在防守和籃板上一夫當關,要不是他搶好籃板,勇士的快攻會更驚人。Kyrie只能說是不夠好,他要衝擊S.Curry更多,制造犯規,才能幫到LBJ。減少外線起手,紮實地用內線和入楔來令對手犯規疲憊,才是王道。勇士不會害怕任何一支和他們鬥射三分的球隊,惟有由LBJ先當進攻先鋒,用高命中率和藉搶贏籃板的快攻,方可一鬥。作為領袖,LBJ賽後有一幕很值得欣賞,賽後步回客軍更衣室,他沒有垂頭或者大發脾氣,而是轉身和隊友逐個擊掌,鼓勵隊友,做得非常好。

第一戰結果出來,只能說合乎期望,可是你不會因此而說勇士必勝,也不可以太早睇死騎士;有些朋友問我Final MVP是否KD的囊中物,我只能說開心得太早了吧。騎士還有能力可以打得更好,至少求勝的決心和那種背城借一的防守,在第二戰必須拿出來來,對手已經13連勝了,再不努力,今季就餘下3場比賽,騎士今日打得有如頭兩戰的塞爾特人,還在等甚麼?

印尼球迷睇波不愛美女主持相伴?

$
0
0

尋晚印尼甲組大戰佩斯查主場對阿雷馬嘅比賽吸引接近3萬人入場,創出球隊今季入場人數新高,最終以2比0擊敗以全印班出戰嘅阿雷馬暫別頹勢,兩方球迷一向關係友好,大家一同唱歌互相問候並冇肢體衝突,反而有少量佩斯查球迷與在場警員開拖,懷疑有球迷喺過程中誤損提供直播嘅訊號車而令直播中斷,所以話入場睇波永遠最好,雖然話球場內有一定危險性,但最少睇到晒場波,選擇睇直播嘅只能轉台了。

今次直播訊號中斷懷疑他人暴行導致,所以冇乜收睇直播嘅球迷喺網上對電視台抱怨,反而集中討論直播中斷後鏡頭影住直播室時嘅情況,今年印尼電視台TV One大部分時間喺直播室都會起用兩皇一后嘅組合,通常兩皇都係兩位專業講波佬,另外一位女嘅就問問題同接觀眾電話,但由於部分可能對足球認識唔深而遭受觀眾批評,雖然話睇足球男人多過女人,有個靚女棟喺到可能緩和到氣氛,始終男人多數鐘意望靚女,不過有部分觀眾寧願用三個講波佬都唔想見到個九唔搭八嘅“花瓶”問埋啲低能問題,呢批觀眾認為更須要專業分析多過靚女。

而每次配搭嘅靚女都未必相同,但有一個共通點,就係靚過維園見到嗰班姐姐,上得電視當然相貌要有返咁上下啦,好多都係混血兒,事實上主體民族爪哇族喺相貌方面係冇混血兒咁吸引,所以睇印尼嘅電視節目從來唔夠真實,因為女主持同演員多數起用混血兒或華人,而香港見到嗰班係比較近貼現實,因為爪哇人佔大多數,特別喺爪哇島。

爪哇女人都係有啲幾靚女,但香港好難見得到,因為相貌較好嘅爪哇女人多數會被印尼當局拒絕批准去香港做家務助理,我喺印尼見過有身材非常好嘅爪哇女人,雖然皮膚較黑相貌又冇混血兒咁吸引,但絕對係靚女一個,若果此類女子大量進軍香港將會有大量家庭會面臨關係破裂。

南華退出港超自降甲組 球員:咁搞笑,睇新聞先知

$
0
0

(獨媒特約報導)足總董事局今日下午開會,確認南華下季將放棄港超聯資格,自行降至業餘的甲組聯賽。南華中場球員陳肇均對獨媒表示,是從記者口中才獲悉有關消息。「吓,真嫁?咁搞笑。」他透露和球隊仍有一年合約,批評會方處理不當,球員每日要看新聞才知道事態最新發展。陳肇均稱,球員一直有心理準備,球隊在來季會更換足主,但退出港超則沒有任何先兆。

IMG_5203

圖:下右二球員為陳肇均

陳肇均自2013年起加盟南華,曾獲得2014至2015年度最佳青年球員。他對南華今次的自降甲組感到十分可惜和難過,認為不論對球員、球迷和整個香港球壇都有很大影響。

南華體育會下午發聲明稱,今次退出港超是經重新檢視球隊發展後的決定,形容決定沉重。聲明中提到,香港長期欠缺年青優秀球員推動足運,會方在去年起已提出十年青訓計劃,重建青訓系統,務求在最短和適當時間以新面貌重返港超聯。

除了陳肇均外,多名南華球員包括陳偉豪、謝家強和外援球員高美斯等均仍有合約在身,陳肇均重申,希望會方能尊重合約精神,妥善處理問題。

IMG_6879

圖:羅傑承任南華足主時曾引入英超球星基士文及畢特

南華足球部一直由南華體育會作外判管理,商人羅傑承在2006年第二度入主球隊,南華先後五次奪得港甲聯賽冠軍,並曾殺入亞洲足協盃淘汰賽準決賽,該場賽事更坐爆香港大球場。他其後因澳門官司纏身,在2014年起不再續任足球部主委。

南華過去三年則由AET先科(亞洲)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廣勇任足球部主委。被球迷戲稱為「油王」的張廣勇自2014年入主後,南華成績並不理想,更連續三季四大皆空。

DSC_6380

圖:右為張廣勇

東方龍獅總監梁守志則表示,對南華自降甲組感到非常不開心,形容是香港足球的悲哀。他斥足總內部個人化和自相矛盾,又指規則在每年都不斷自行更改及演繹。他認為南華是全港最大的體育組織,沒可能簽應球隊冠名,所以能接受的贊助選擇不太多。

梁守志:南華做法無可厚非

梁守志過去曾多次擔任南華足球隊的總監,自言和南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東方在2009年時亦曾自行降至當時的丙組聯賽,梁守志表示,理解南華今次的做法;又形容是無可厚非。他解釋稱,東方在2009年時是類似情況,原因是要先在較次水平的聯賽培養好年輕球員:「再重頭嚟過,都係無辦法中的辦法啊。」

政府早前提出動用319億港元興建啟德體育園,早前在立法會工務小組獲得通過,將交過財委會審議。體育園中的設施包括一座可空納50,000人的主場館,作取代現時香港大球場的功能。但本地足球賽事的平均入座率一直偏低,令人質疑體育園是浪費公帑。南華今次退出港超聯,對賽事的入座率將雪上加霜。

羅冠聰:啟德體育園難令香港體育發展有起色

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認為,由東方早前打算放棄踢亞冠盃,到英超挑戰盃沒有香港球隊參與,再到南華自願降班,種種都見到香港球隊在發展上不受到尊重。他認為是因為班主無心作長期投資,今次連老牌球隊亦不例外。羅冠聰又批評體育競爭往往被迫讓路予金錢利益,無法穩定發展。「缺乏扎實的體育基礎,不論起幾多個啟德體育園,都難以令香港體育發展有起色。」

啟德體育園計劃一直被指問題多多,政府遭批評為「出雞又出豉油」,計劃採用「設計、建造、營運」模式(DBO),即除了由政府出資319億港元的興建費用外,更會提供25年合約期予私人營辦商作營運,落標者更可有高達6,000萬港元的提案誘因。

記者:麥馬高


“It was 2-0 last year, we lost."

$
0
0

今場比賽有兩記金球,第一球在首節發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偷波後面對另一位Final MVP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像要粉碎籃框似的一人快攻大力入樽,在甲骨文球場的人聲中仍然鏗鏘;第二球是第三節餘下9分鐘,史堤芬居里(Stephen Curry)左右手輪流運球,加上肩頭及起手的假動作,令LBJ由主角變配角,欲守無從,最後只能看住S.Curry在他和奇雲路夫(Kevin Love)之間上籃得手,拉開到10分,而騎士也只能即時叫暫停。兩位主角,兩次三雙,是總決賽首次,可是結果卻大不一樣,不是因為S.Curry和LBJ之間的比拼有高低,而是勇士作為一支球隊,實在勝過騎士太多,太多。

依照上季的水準,騎士今場已足以贏得比賽,LBJ發揮到極限,半場是18分及10次助攻,全場有29分、14次助攻及11個籃板,他的上籃拉也拉不住,就算那個是7呎大中鋒麥伊(JaVale McGee),他三分波射得少但一樣有命中(射3中1),最重要是他一直與K.Love壓制住勇士,至少在半場時仍只是稍微落後3分。打完全場,騎士的命中率有45%,失誤只得9次,全隊得分達113分;上季總決賽的7場比賽,勇士未曾試過去到這個分數,按理說,騎士今仗應該是勝出一方。可是細看分數。勇士去到132分之高,是自1987年湖人後的新高,全隊轟入18球3分波也是NBA總決賽紀錄。同一條方程式,卻得出完全不一樣的答案,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勇士多了杜蘭特(Kevin Durant)。

《The Cavaliers Have No Answer For The Warriors’ Hired Gun》,這是第一戰打完,SI資深專欄作家Ben Golliver的文章。Hired Gun可指專門受僱的殺手,或者專門解決困難的人,這裏說的當然是由雷霆來投的KD。當中的對錯是非,早已寫過多次,在總決賽完結前不再討論;但站在勇士的立場,骨幹是幾位選秀而來的球員,當自由市場出現一尾大魚,出手羅致實屬無可厚非。這個「僱傭兵」的作用大家都知:跳投隊不夠穩定,上季總決賽受制於騎士的防守,多了能夠從罰球線直接上籃,又可打背籃的KD,就是希望不會再次「死火」,始終上季最季那幾分鐘,看住比分一直停在89分之上,是勇士永難磨滅的回憶。

KD的確帶來了「答案」,繼首戰的38分後,今仗再次有33分、13籃板、6助攻,更恐怖是他補足了因為犯規纏身而只上陣24分鐘多一點的Draymond Green,擔當防守大鎖,無論是面對LBJ,或者單擋後的換防補位,全部都一絲不苟;5次封波,3個偷波,上陣時間是全場最多的40分42秒,攻守兩端都撐起了勇士隊;若說S.Curry的三分波是卻阻無從的遠程炮彈,KD的走位和防守則是騎士挑戰不果的高牆,而最恐怖的一樣東西,是KD已不像季初或季中般爭波,無球走位完全融入球隊,見到隊友跑空也不吝助攻,所以他和S.Curry只是剛剛好的33及32分,還有4位隊友得分達雙位數,包括防守依舊半步不讓,但手感回來的K湯遜(Klay Thompson),今場射12中8,幾球三分接近30呎遠,感覺不是入籃,而是一刀插入騎士球迷的心臟,而他還居然有力守到另一K、Kyrie全場射23中8,只得19分,委實可怕。

雖然今早的比賽早了一個小時開打,朋友卻已準備就緒,不少在7時許就在fb出post大談Game is on!興奮是來自卡爾教練(Steve Kerr)也回歸,兩隊真真正正是full team作戰。而在用人上,今仗騎士的路爾教練(Tyronn Lue)也被迫變陣,上仗一分鐘未打的「陳法拉」(Channing Frye)第一節已登場,其他幾位後備如Richard Jefferson、Kyle Korver及Deron Williams等也是早早出場;畢竟比賽是打7場4勝制,每場更要打上48分鐘,單靠幾個人絕對頂不住。今日第一個感覺是騎士要搶先手,就如前晚看歐聯決賽,年紀較大的祖雲達斯想先攻一樣;Ty Lue的想法無錯,正如上仗賽後我也認為LBJ要打得更進取,聯盟惟有他能至少撼動勇士的「蟻獅地獄」,希望令勇士收窄收線,然後令球隊的三分炮重生。LBJ也真的做到了,把握住今場勇士的大量失誤,直接轉守為攻,不止令勇士的防線傾斜,也令其防守主軸Draymond Green因犯規而被迫下場休息。可是勇士仍然沒有被拋離,甚至沒有被超前,就是因為KD頂起了防守重任,加上KT和Iggy的努力,讓LBJ以外的球員發揮不了。今場LBJ的命中率高達66.6%,但其他球員加起來只得4成,若再減去52%的K.Love,那命中率就跌至35.5%。反觀勇士命中率是51.7%,正選中最差的S.Curry都有41%,還要14球罰球全中,所以在失誤數落後,助攻數也不是好過騎士太多下,仍能大勝一場。

心態,是去季騎士能夠反敗為勝的關鍵。由underdog而來,騎士一直等待勇士信心轉弱的一刻,加上輕敵及種種因素,最後從領先3:1下大逆轉,成為永不磨滅的烙印。從自由市場上找來KD,不止是打法上的改變,而是心態上的提昇,帶來了一份再無退路的飢渴,賽前我在預測中就寫過:「KD的加盟也為球隊帶來了一份渴望,和勇士的主力不同,KD未嘗冠軍,也因轉會而背負住『抱腿』的污名,可說是再無退路,他應該是全隊最想用冠軍去證明自己決定正確的一位,就如當年LBJ一樣,not one、not two、not three,可能至少要兩三個總冠軍才能令球迷重新接受,當然,也可能永遠也做不到。」而在這兩場比賽,他也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決心,無論攻守的表現,都對得住MVP的身價,他不是處身comfort zone的隨便打打,而是主動擔起重任,守要守LBJ,攻也要用極高效率的取得高分。KD已經連續兩仗取得全場最高分,也令越來越多人討論Final MVP是否不出其囊中物。今場S.Curry的三雙當然珍貴,但平心而論,KD才是贏波的最大功臣。兩仗合共取得66分後,已經比上季正選Harrison Barnes七場合共的65分高出一分,可見勇士在這個3號位提昇了幾多。

戰情的確如同歐聯決賽的晚上,上半場未能領先,去到下半場,騎士就如祖記,LBJ開始有疲態,第三節是轉捩點,騎士因體力下降,希望在防守上省氣,改成較接近區域聯防的防守,遇單擋時更多都是縮後,這毫無疑問是賭一下勇士的手氣,結果勇士在此節轟入6球三分波,命中率是42.9%,連帶令防守也更有信心,令騎士連起手也難。最後單節比分是35:24,分數拉開至102:88,基本上大局已定。最後一節雙方也慢慢收起主力,為周四的Game 3作準備。

來到今日才討論騎士的部署,或者勇士的先見之明,已經沒有意思,目前騎士就如他們之前的對手塞爾特人,最少要在主場挽回面子,取得一勝;正如上季總決賽的第三戰,騎士亦成功以120:90大勝對手,為之後的逆轉埋下伏線,今次難度當然更高,但仍然有可乘之機,要做得到,至少要有以下變招。

第一,收起JR Smith。第一仗,JR的貢獻是上陣28分鐘,得到3分,正負值是-12,防守一無是處;今仗,JR打了13分鐘,1個籃板,2次失誤,4次犯規,個人包辦S.Curry和KD的兩次「四分打」,除非你把他出腳疑似「楔」KD也當成貢獻,否則套用Charles Barkely想說的術語:「他的表現比死人好不了多少。」而我想說,死人至少還不會犯規。對住勇士,要求的是高度集中,不知是否贏得總冠軍指環後走樣,還是今季養傷太耐找不回手感,本來差勁的防守更差,那些神經刀三分也完全消失。雖然Iman Shumpert進攻也不穩定,至少可減低KD威力,減輕LBJ負擔。今仗I.Shumpert拚命至抽筋,賽後甚至要靜脈注射,我相信如放他上正選,勇士會感受到不一樣的壓力。

第二,讓LBJ休息。今仗LBJ仍舊打了近40分鐘,可是有看比賽的朋友,都見到他第三節回到後備席時,如同激戰了120分鐘的倦相;面對勇士的車輪防守,還是單挑對手防線,所花氣力不足為人道。LBJ一直想要的playmaker,其實就是Deron Williams,雖然此子今日表現差勁,但他的視野和進攻能力仍在,體型上也有優勢,起碼在第二節和第三節要多用他,並且是由其發辦,由他主導,LBJ要把握機會休息,以在比賽末段仍有充足力氣。這個想法如同賭博,但目前以騎士的兵力,LBJ每一分鐘都要用得其所。

第三,試用RJ及D-Will。作為隊中籃板及內線防守主力,Tristan Thompson一直是不動正選,可是這兩仗完全進退失據,以目前形勢,把RJ推上正選,打上25-30分鐘,未必會比TT的作用差;起碼後者的防守判斷和進攻力度,會比TT更強。甚至可考慮直接用另一個用得太少的前鋒、只打了不夠4分鐘的Derrick Williams。這位前鋒夠年輕,26歲有本錢和勇士鬥走,在現時的陣容上,勇士必須打得更「小」,在攻守上才不會被拋離。

至於其他實質上的攻守策略,騎士大部份都已做過,而事實也證明了今日的勇士通通都能應對;回到主場,騎士必須要打出最高的能量,以及不服輸的意志,進攻上多攻擊D.Green和S.Curry才行;KD這個點太難擊破,要是從後兩者埋手,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其實比賽只是來到半途,勇士既未在客場取勝,上季反先也有先例,怎能開心得太早?賽後卡爾教練也再次提醒隊員們不要輕敵。可以說,當勇士心理上做好準備,要贏他們,真的太難。

“Well, it’s been a great run but none of that matters unless we can finish the job with this series," Kerr said. “Trust me, we know. It was 2-0 last year, we lost."

佩利斯竟是典型打工仔?

$
0
0

提早完成季前目標便放軟手腳,是否領隊和球員的自由?這種打工仔心態,對領隊對球員來說未必是好事,對球迷來說更肯定不是好事…

近年,一些英國的球評都不約而同表示,英籍領隊在英超得不到上位的機會:本季季中麥臣和湯臣在節目中,痛斥侯城不給予英籍教頭機會,而聘用「名不經傳」的馬高施華﹔季尾英冠附加賽,又有球評說附加賽決賽的兩隊都是一樣的情況 (卻完全忽視兩隊上季位列中下游,本季的成功正是新上任的外籍領隊的功勞),就連般尼領隊戴治,也曾於季初指出自己無論帶領般尼造出更好的成績也不會得到讚賞和晉升機會。

其實,本季有一位英籍領隊有著大好機會證明自己,甚至為英籍領隊爭一口氣,可惜機會又一次白白錯過了,他就是現任西布朗領隊佩利斯 (Tony Pulis)。英超球迷對佩利斯這個名字,絕不會感到陌生,他是公認的英超護級專家。當年帶領史篤城升上英超,後來轉戰水晶宮再來到西布朗,至今在英超共征戰了九個球季,每一次都能確保球隊保住英超席位,的確可算是一項成就。

佩利斯領軍的風格,大家也很清楚,他的球隊在一眾進攻數據如射門次數、射門中目標次數、被侵犯次數、成功盤球次數、控球比率等,往往位居榜末。佩利斯本季帶領西布朗,踢法比以往算是略有改變,以上進攻數據大多排倒數第三第四位,但筆者上文所提到「證明自己的大好機會」,並不是指這些場面上的改變,而是實際成績上的進步。

西布朗在本季頭三分之二的階段取得不錯的成績,二月尾主場輕取般尼茅夫後,26戰已取得40分,達到了所謂的安全線。佩利斯從未試過早在二月便抵達安全線,也從未試過以這麼具說服力的方式來「達陣」。對佩利斯和西布朗來說,這真是闖一番事業的大好機會:他們有12場比賽去嘗試為西布朗帶來首個50+分的英超球季,也有12場比賽去收窄愛華頓的4分領先優勢以爭逐歐霸外圍賽席位﹔對佩利斯來說,更是大好機會證明自己不只是一位護級專家,而是經過幾年洗禮後有所進步的領隊,可以成為英籍領隊之中聯賽排名最高的一個。

可惜,在這12場比賽中,西布朗僅錄得1勝2和9負,最後8輪更只得一分,結果將以上提到的機會,如刷新球會英超積分、爭取歐霸外圍賽席位、甚至領隊的個人名譽等,都白白斷送。縱使球隊本季一直形勢不錯,來到季尾幾次主場出戰,差劣表現和戰績還是引來主場球迷的噓聲。當然,有些事情偶一為之,問題不大,這樣的成績,可能與運氣和賽程也有關係,但原來一切都有跡可尋。

翻查數據,佩利斯在英超九季以來,帶領球隊到達40分的安全線後,一共踢過48場比賽。這48場比賽中,球隊只嘗6勝,而且都散布於不同球季,意味佩利斯的球隊一旦成功累積滿40分後,便未曾於同一季聯賽中錄得2勝,而敗仗則有25場,超過一半。從上圖可見,過去六季,佩利斯的球隊錄得39分後,踢過37場比賽,成績為3勝13和21負。由此可見,佩利斯的球隊只要到達安全線後,作戰心態便會大不如前,大踢所謂的太公波。持續長達九年的數據,說明這絕非偶然一次失手,而是一宗長期病患。

這個情況如果發生在你和我這類一般打工仔身上,問題其實不大,畢竟如果目標已達到,已經meet 到target,打工仔心態自然便是等放工,這點我很理解。但作為英超領隊,在同行中已是最頂尖的一批,是不是應該多一點野心,不只求過關便算?當然佩利斯也不能代表所有英籍領隊 (至少般尼茅夫領隊荷維便已經很不同),但如果幾位英籍領隊長期都以護級為目標,以護級專家自居,達成目標便不求進步,試問其他有一點野心的球隊和班主,想更上一層樓的時候,又怎會考慮他們?

相信大家都知道,要突破自己,要進步,便要嘗試跳出comfort zone。永遠留在裡面,任你如何稱王稱霸,也很難有甚麼進步。沒錯,展現野心,可能要付出一點代價,事實上在英超的例子也多不勝數,如蒙克當年帶領史雲斯取得第8名的成績,卻因為這樣的over-achievement,換來翌季季中打回原形便被炒的命運﹔雲尼亞里的例子相信不用多說﹔總之如果你成功取得突破,但往後未能維持的話,的確反而會令自己帥位出現一點危險。

反過來說,為甚麼有些護級專家的帥位看似非常穩陣,原因除了他們有一定領軍能力外,他們如何「聰明地」管理大家對他們的期望,也是一門學問。譬如一旦到達安全線,便開始放軟手腳,此舉可確保球迷來年不會提升期望,也順道預留一點進步空間給自己,是真正的「雖可恥但有用」。像佩利斯那樣,每季季前都高呼球隊目標就只能是護級,將大家的期望降低,最後滿足大家期望的機會便得以提高。同時,每季季前不斷向球員灌輸40分就是球隊的目標的理念,某程度上也會形成一種社會心理學上稱為「自我應驗預言」的情況 (self-fulfilling prophecy),球員被催眠之下,也就會覺得40分就是球隊或自己的能力所限,於是到了40分便再沒有動力爭取更好成績。

不過說到尾,正如不少球壇現存的問題一樣,最無力的受害者還是球迷們。在門票價錢不變的情況下,球迷在季尾所看到的比賽,質素與到達安全線前的比賽可以差很遠,而每季有五分之一 (甚至如本季的三分之一) 的比賽要付全費去看球隊不盡全力地比賽… 但球迷們又能怎樣做?還不是要無奈接受。如果真的一心想管理大家的期望,倒不如拿夠40分後的比賽,門票全部以六折發售,至少球迷入場前已能有心理準備,那才是真正的管理期望,反正在現實社會中,商品價格和對商品的期望是成正比的。咦,說不定,商品說明條例能協助球迷擊鼓鳴冤呢。

原文刊在此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百載落幕

$
0
0

南華申請退出港超聯,自降甲組比賽,消息一出,震撼了球壇,這支百年老字號的香港班霸,經過接近一個世紀在頂級聯賽角逐,最終可能告別球迷散班。過去多年來,不少經典香港球會,也一一離球迷而去,1984年黃創保主政的寶路華、1986年黃創山的精工,先後3年內退出香港頂級聯賽,標誌著香港足球光輝時代結束。接下來的麗新、依波路、好易通、快譯通,一批又一批的商業大軍離開頂級聯賽贊助行列。到2000年代開始,不少投資者也對老牌球會也出現意興闌珊,先有東方自降丙組、愉園降班後有點像東昇一沉不起,今年夏天,終於到歷史輝煌的南華沉淪,連南華也這樣,還有多少人會投資職業足球,有多少年青人會投身足球事業。

興哥一席話

十年前精工元老重組出戰友誼賽期間,與曾經效力精工與南華的一代門神何容興傾談,還深深記得,興哥當年的對話,導出了香港足球的實力:「人們時常說現代足球很快,我們一代球員不能在這代生存,我絕不同意。當年南華打法很簡單,我接波後快擲比仁仔(梁能仁),之後一腳長傳俾馮細(馮志明)或施建熙快放傳中,尹佬(尹志強)衝頂就攪掂,三腳波就入一球。你們夠膽話呢代人有幾多個好波過馮細與尹佬?當年我打南華會要有六尺三身高,而家香港啲龍門肥到郁唔到都打得甲組(當時頂級聯賽),相信你明點解修頓同麥花臣入座數字高過旺角場。」雖然寫來好老調重彈,在這語間興哥所顯示的球員自信以及不認輸的鬥心,正是這三十年來,香港足球整體環境所未能培養,亦是香港足球不斷下沉的原因。

一切由1982說起

喜歡南華的球迷,是一生一世,先父從小說愛南華,每次說起少林寺,都會說及李惠堂如何神乎奇技,亦會憶述高寶強、姚卓然、莫振華、何祥友、黃志強等名將的英姿。可是我這個忤逆仔,偏偏喜歡精工,與先父經常鬥咀。老父最放不下,是胡國雄下山轉投精工,與南華為敵,胡國雄是不折不扣的球場版張三豐,離開少林寺創下武當。仇志強、梁能仁、馮志明、施建熙、蔡育瑜、尹志強、陳世九,也是70年代全華班下,南華的劃時代巨星。數年前,大哥瑜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說出南華波衫較任何球會的球衣都「難著」,打得好會被球迷抬上山,打得差會罵得狗血淋頭,這份球迷激情,正是球員動力。

蔡育瑜說南華球衣最難着,打得好會被球迷抬上山,打得差會罵得狗血淋頭,這份球迷激情,正是球員動力。

1981-82年球季,南華表現不濟,需要護級,球隊破天荒請來五名外援,包括: 韋狄、楊確、黎路臣、戴卓爾、李斯特。可是這批外援質素不算太好,而教練也未能安放球員在適當位置,例如戴卓爾擅打右翼,將他放在左翼,他整季最佳表現就是對保濟,踢右翼個人包辦四球。在季尾一場對加山關鍵戰,先父與我一起入場,整場比賽,先父不發一言,心中恐懼不言而喻。最終南華與加山打和0:0,賽後加路連山南華球迷開始不滿,一名球迷燒著垃圾筒後,人潮出現燥動,開始破壞店舖,當時的情景,今天仍然清楚記得。當季最後一場比賽,南華一定要擊敗海峰才能留級,而加山的班主陳瑤琴,也為海峰請來了黑人球員羅倫士,希望南華失分令加山留級,最終南華以4:1大勝海峰留級。當年夏天,不少人都認為南華會振作,而球會也請來了在東方教得有聲有色的黃興桂,希望求變。可是面對球會複雜的人事架構,球員間內訌(當中不為人知的事情,才是南華的真正死因),令黃興桂半季就離開,後來蘇格蘭名將莊士東加盟也改不了14戰得7分的厄運,需要降班。

還記得南華不敵荃灣的比賽,先父一直在收音機旁留意,南華宣告降班後,先父一整晚不發一言。雖然心中不太擁護南華,但看到支老牌球會降班,心裡也不太好受。最終,南華在這年夏天接受了留級,繼續在甲組比賽,此後,先父直到離開塵世,也沒有再看過一場南華賽事,因為這次留級,打破了體育精神規範,將人治決定破壞了競技公平。

羅傑承再興到破落

1986年,精工退出球壇,足總逆施倒行,實施全華班,南華集全港名將於球隊稱雄,後來足主林建岳下山,麗新、南華與愉園三分天下,當時南華有山度士、陳炳安、顧錦輝等名將,仍然能吸引大批球迷入場。90年代東方崛起,曾經將南華打得落花流水,香港足球還有一點競爭性,可是隨著香港隊部份球員於世界盃外圍賽打假波,足球在體院被剔出精英項目,香港足球與南華步入寒冬。2006年,南華再度降班,在球市一潭死水下,羅傑承毅然再度入主,這位班主的名言,經常都說:「香港足球有得攪局」,這句說話,可以說是久違了20年。他將南華重新包裝,2009年對科威特競技坐爆大球場,以南華為骨幹的香港隊淘汰北韓出席東亞盃決賽週,東亞運香港歷史性奪金,這一切、一切,都為死寂的香港球壇,注入了生氣。他的太太梁芷珊在6月6日早上接受商台訪問時,道出了南華與香港球壇的實況:「香港足球從來也是艱難,南華在我們營運期間,當時只是盲衝,靠一股傻勁,沒有人會知道成敗。坐滿大球場與東亞運金牌沒有人預計得到,當時投資者還相信攪足球達到一定效果,有一百數十萬投資大家都很開心,但現時未必會再次投資足球。」

足球,在香港還能生存嗎?

2014年,羅傑承離開南華後,球隊未嘗得到任何冠軍,錢使了卻未有效果,班主張廣勇也離開南華。隊長陳偉豪接受傳媒訪問時慨嘆,南華今夏的遭遇,正是香港球壇的縮影。效力一支百年老字號球隊,也可以話散就散。政府在庫房抽數億元建立鳳凰計劃,為東亞運金牌找數就當完成使命,這種球壇另類一筆過撥款,活像拜路祭一樣,成效有多少大家中有數。30年來,體育界一直倡議大機構贊助體育活動可以扣稅,可是至仍然維持在過去的模式,贊助足球只是有錢人的偶然玩意,結果令足球由職業步向業餘。過去小時候到球場大把人跟隊,希望有可以像黃國安一樣,在南華一戰成名,今天在球場鬼影都唔多隻,連南華也自閹落甲組,何來替球員帶來夢想?或許未來天有白武士救南華,就算有錢,也不一定救得了南華,正如陳偉豪所言,南華只得9名球員,何來在港超角逐的班底?

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朝君體也相同。或許你有一百個理由不看香港足球,但你是否願意每月花一點時間,與朋友付費入場鬧下球員。足球文化的承傳,需要時間投入,不是三數千萬豪花就能得到時效果,挽救香港足球,你與我也要踏入球場,改變偏見、改變心態。只要你將700元的英超挑戰賽入場門票的十分一,支持香港足球,香港一年就多了80000入場人次,以及560萬的入場門票收入,這些數字足以挽救香港足球,足總的制度大家未必可以改變,但購票入場是大家都可以做到,大若不再入場,不再關注香港足球,他朝終有一天,香港隊連11位隊員也湊不夠!

印尼聯賽場場萬萬聲?邊個同你講㗎?

$
0
0

今朝講起印尼嘅低組別聯賽球隊有相當可觀嘅入座情況,好可惜並非所有低組別球隊嘅球市都係咁火爆,例如北蘇門答臘球隊PSMS棉蘭咁。

呢隊棉蘭隊係印尼足球壇中其中一支好有影響力嘅球隊,特別係喺蘇門答臘島中,吹雞能力數一數二,棉蘭市人口200幾萬,對比好多人口只有20-30萬嘅小城球隊,棉蘭隊嘅優勢就係有個比較龐大嘅市場,而且棉蘭本身係蘇門答臘島嘅重要城市,呢啲因素令棉蘭球市喺曾幾何時非常火爆。

可惜近年棉蘭隊財政出現問題,缺乏資金買好球員下令到球隊長期要喺低組別聯賽生存,而入場球迷亦不斷減少,今季棉蘭參加乙組聯賽,雖然喺地區小組賽超班,不過主場賽事平均只有3000人入場,同昔日喺頂級聯賽一票難求嘅情況唔同。

平均3000人入場對棉蘭呢支“大隊”而言係嚴重唔合格。

點解棉蘭唔可以好似泗水咁,落到低組別依然引到一大批死忠入場呢?我諗同球隊宣傳功夫及長年腐敗有關,首先棉蘭一向好少搞宣傳,可能以為有天然地區吸引力呢個市場一定死唔去,但現今世代宣傳呢一項好重要,因為可供消閒其他活動愈嚟愈多,入場睇足球再唔係最大消閒活動,另外球隊腐敗嘢實在太多,呢啲都傷盡球迷嘅心,令入場球迷愈嚟愈少。

不過就喺乙組聯賽開波之前,棉蘭同幾支甲組聯賽球隊友賽,通通爆滿,堅係場場幾萬人,咁就代表棉蘭足球唔係冇人睇,而係因為喺低組別競爭力冇咁大所以球迷選擇性入場。

其實睇見棉蘭搞成咁覺得好唏噓,作為一支喺蘇島甚至成個印尼都咁有影響力嘅球隊卻搞到主場場冷清清,仲記得棉蘭喺頂級聯賽降班後棉蘭市立即爆發球迷騷亂,降到次級初期主場依舊火爆,但一次又一次令球迷失望,嗰啲盲撐派都開始頂受唔住,眼睛康復後都失蹤了。

陳偉豪告別港隊 「感謝為香港犧牲青春的每位球員」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足球代表隊晚上主場迎戰約旦,效力港隊長達17年、35歲的後衛陳偉豪在71分鐘上陣;並在賽後宣布退役。陳偉豪今場上陣時間不多,但每次觸球都獲球迷鼓掌支持。他在賽後表示,每一場為港隊上陣比賽時,都想到可能會是最後一場;而有關足球的重要回憶都是在效力香港隊期間所獲得:「每一個港隊球員都犧牲青春和時間為香港效力,要感謝你們。」

IMG_5925

陳偉豪感嘆不能和港隊走得更遠,但認為港隊有不少出色球員,呼籲球迷繼續入場支持。他點名感謝李志豪、林嘉緯和盧均宜和自己一起走了不少路。陳偉豪謙虛地笑稱,「先行一步」並不是自己在港隊的角色較重要,而是年紀較其他球員大。

IMG_5979

陳偉豪多次感謝一直支持自己的球迷,有球迷早前為他剪輯了一段為港隊上陣的影片。「雖然只係1分鐘,但係係我的17年。」他說罷一度哽咽。

陳偉豪在1999年在二合出道,一季後轉投流浪。他在2004年效力流浪時,曾參加南城地產的打鬥事件,被重罰停賽12場。他在2007年以40萬港元的轉會費由流浪轉投南華 。他在2010年時曾改投四海流浪,兼任地產經紀;有球迷戲稱他是「地產豪」,在一個月後重返南華並效力至今。

陳偉豪是2000年後香港隊後防的重要成員,先後為港隊在A級國際賽上陣64場。但港隊近年在入藉球員當道下,本地出生的球員缺乏正選機會,中堅位置上有法圖斯、基藍馬、羅拔圖和艾里奧等球員。陳偉豪對上一次為港隊上陣,已經要數到2015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時作客中國的比賽。

IMG_5921

多年來都身穿15號球衣的陳偉豪,他表示因為要紀念因車禍逝世的前流浪隊友張耀麟。球迷今場亦在第15分鐘拍掌,歡送這名後衛。陳偉豪表示要數港隊生涯最難忘的是2009年奪得東亞運金牌及2013年亞洲盃外圍賽對越南時的一箭定江山:「東亞運係一世難忘。」

IMG_5895

陳偉豪最後笑言,最有默契的隊友必定是李志豪,自15歲一起合作多年,「唔洗問都知對方想做乜」。他認為能代表香港已沒有甚麼遺憾,覺得「每次上陣都已經賺咗」。

IMG_5971

香港最後0:0守和客軍,較3月時作客約旦大敗0:4有所改善。在賽後,港隊總教練金判坤表示約旦的實力較香港高,希望長遠能安排更多比賽予球隊,慢慢進步。陳偉豪則稱,球隊本來有機會取勝,但能夠保住清白之身已非常不俗。他強調國際賽的比賽強度較港超高,球員必須集中精神。

記者:麥馬高

南華與香港

$
0
0

南華會是最得天獨厚的香港球會,即使是護級年代,南華的粉絲也是全港最多的,南華幾乎是唯一擁有自己球場的職業球隊,昔日球員不用在租來的政府球場看那些公務員面色,球員可以輕輕鬆由宿舍步行球場練習。南華,是最有資格成為類似西方體育會的香港球會,然而,南華會始終做不到。

別被《阿飛正傳》那浪漫型格的氣氛所騙,南華會的足球場,絕沒有你想像中那麼有型。我有幸到此踢球,那已是距今二十年前的事,只覺有一股陳腐味道,更衣室更是小家子氣得很,聞說球員宿舍就在看台下,假如拍成日本青春體育電影,應該很熱血很勵志,但那是香港球壇頂級球會的球員宿舍,也實在太寒酸了。

南華體育會運動場位於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因而又稱為加路連山球場(Caroline Hill Stadium),通常都簡稱加山球場,小時候的我,曾一度以為加山球場是加山隊的主場,完全搞錯晒,哈哈。上世紀二十年代中期,鑑於南華成績優異,但卻沒有場地作訓練或比賽用途,於是南華體育會向香港政府要求撥地興建運動場。1934年,在香港政府支持下,運動場館正式揭幕,場館設有一座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滾球場及田徑等設施。到了1953年,以三合土製造的看台落成,能夠容納12,000名觀眾,成為五十年代少數收費球場。後來,香港足運發展欠佳,南華體育會運動場逐漸變成單純的訓練場地。1997年,南華體育會加建綜合大樓,四面看台的三面被拆卸,部分地方改為高爾夫球練習場,球場只能夠容納4,000名觀眾,昔日風光不復再。近年南華球場質素更差,既硬又不平,球隊近季操練已開始打「游擊」,包括港大足球場、京士柏球場及跑馬地仿真草球場操練;私家場則僅在賽前一日的輕鬆操練,或賽後讓球員進行恢復訓練才會使用。

南華會運動場的不進則退,其實就是南華會甚至整個香港的寫照。

然而,即使如何不思進取,南華仍保有兩個超然地位。首先,南華是華人參與足球的先驅者,是代表中國人足以在足壇跟外國人爭一日之長短的「民族英雄」。南華另一超然地位,來自其悠久歷史加歷久不衰的戰績,而且幾乎代有才人出,由李惠堂到三條煙到仇志強尹志強到山度士到和仔(不底線傳底的時候)歐偉倫(不單刀橫傳時)到陳七(不吸煙溝女時),都讓球迷津津樂道,也因此有「少林寺」之美譽。九十年代,有球迷稱聯賽三連霸的東方為「東方王朝」,但跟南華相比,「東方王朝」大概等同秦朝或隋朝吧,霸業橫跨數十年的南華,才能算是漢唐盛世。

講了這麼久,南華,就像香港的洋基隊,幾乎每個年代都是擂台躉,幾乎永遠都是爭標分子,由五十年代的南巴大戰,到七十年代的南精大戰,到九十年代的東南大戰,以至今天的南傑大戰,南華總是主角之一,只是對手不斷換人而已,就像劉德華拍完陳玉蓮再拍吳倩蓮,拍完王祖賢再拍鄭秀文,對手愈換愈年輕。觀乎香港聯賽冠軍數字,第一位自是南華,41次,第二位已經是精工,「只」有9次,兩位數也不到,其後已是近年興起的傑志了,這個如此一面倒的局面,在世界各地體育賽事中並不多見,我只想起德甲(拜仁贏了25次,第二位的只有5次)和美國職棒大聯盟(洋基27次,第二位紅雀11次)。

當我們由足球轉向香港其他範疇,便會發現這種「西瓜倒大邊」是香港典型現象,例如電視台,永遠的慣性收視,大家一邊睇一邊鬧,卻從沒想過轉台看亞視一眼,又如航空公司,縱使「因航」水準下降,仍無損其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當然還有超市、便利店等等,不是一間獨大,就是兩間玩晒,第三位幾好聽,但其實已經被遠遠拋離在後了。這是因為香港地方細,人口密集,口味趨向一致,換個角度說,大家都愛跟大隊走,不敢獨斷獨行做孤獨精,人家鍾意的,自己亦不敢扮清高唱反調,以免沒有話題兼成為異類,於是在該範疇最先出現的,便取得壓倒性優勢,後來者即使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亦未必可以改變大家的習慣。

也正正因為這種得超然的地位,以致先行者往往不思進取,靠食老本度日,因為橫豎變不變,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會支持,主事者自然等運到。剛才說過,南華是最有機會成為西方足球會或體育會的香港球會,但結果是,由開始至今,仍脫不了「老細足球」的局限,甚至可以說,南華會(也包括其他足球會),根本就是體育版的東華三院或保良局,那麼香港足球賽,其實也就是《歡樂滿東華》,只是大家並非唱《萬惡淫為首》,而是改為以球技娛樂大家而已。

正因為這種「老細心態」,南華曾作過多次錯誤的決定,例如七十年代,當精工等球隊大量引入外援,連愉園也要面對現實的時候,南華仍堅持「全華班」,妄想到德國集訓,就真的學會「十上十落」的全能足球,結果淪為護級分子;又如好端端有自己本身的球場,可以好好經營「主場」,但南華不去發展,反而把部分球場改成高爾夫球練習場(為的就是錢),令南華足球場座位數目大幅減少,球場面積也不再合規格了;又例如千禧年初突然搞「全華班」,讓球隊戰績一落千丈;又例如油王入主以後,炒人如食生菜,令球隊士氣大跌……其實六七十年代以來,南華最好的時刻,就是面臨壓力最大時刻,例如精工崛起,南華知道不改變就無法與之競爭的時候,才狠下心腸取消「全華班」,又例如傑志近年的佳績,才激發起羅傑承的入主,並為球隊一改包裝,以(貌似)現代化的球隊形象示人。但這種局面,往往只是曇花一現,然後危機過去,又再走回昔日的舊路了。

既然領頭羊也不思進取,其他競爭者也就更不願改變,所以香港足球永遠也停留在「班主足球」的階段,或許某些有識之士曾想過改變,但當他們發現自己如何努力,都改變不了這種獨大局面,就只得無癮地選擇離開了,其實電視界、航空界等,又何嘗不是?TVB和國泰,已經不再想如何改善質素,只想着如何用最少的錢來保有現今的地位,他們不再想如何向外擴展,就像七八十年代那樣,只想着如何保有香港這個小市場的地位,當其山寨王。

大家都變得短視了,南華如是,香港也如是。

作者網址

Comfort zone中的MVP

$
0
0

賽後,我又再翻看了一次第四節,感覺這次勇士死裏逃生的驚險程度,與2013年總決賽Game 6的熱火不遑多讓,騎士已經是打出了個人的極限,加上主場之利,在最後兩分鐘一直掌握住主動權,居然以5分之差落敗,實在是不可思議。勒邦占士(LeBron James)的38分、11籃板和9助攻,以及K艾榮(Kyrie Irving)的38分、6籃板和3助攻,俱已發揮到人類極限,可是對手勇士不是打一、兩個人,而是以團隊打法來贏取勝利,每個落場球員都做好份內事,才會得出這個結果。杜蘭特(Kevin Durant)在最後關頭連取7分,當然是英雄,但沒有隊友做好一切,就不會有最後的入波。說英雄,誰是英雄?勇士全隊都是英雄。

說是人類極限,或者誇張,但Kyrie今日所做的一切,足以令球迷目瞪口呆,無數高難度上籃,左手、右手,全部都能命中,就算對手兩三個人在籃下圍堵,一樣只能目送他取得and 1;可是38分入面,大部份都是上籃取得,所以命中率極高,起手29次入15球,6球罰球也全中,但三分波卻是7射全炒,包括最後關頭單打一大輪後勉強起手而射失,說是輸波罪人也不為過。反而LBJ就真的是力盡了,”I gave everthing that I had …, I was playing as hard as I could.”真的絕無虛言,LBJ不止是以39分冠絕全場,最重要是多次傳球都讓隊友得到空檔,可是去到比賽後段,若細心留意,LBJ的傳球也開始走樣,有好多球夠力但失去準頭,隊友都要飛身才救到波,更不要說接波後可以輕鬆起手了。或者是對隊友的信心,也可能是氣力不夠,在Kyrie的最後一擊,見LBJ本想上前要波,之後也拉開讓Kyrie單打。在當時只差一分下,LBJ理應更有把握反超前,起碼今場他的三分也有射9中4吧。在對手圍攻下,LBJ不止取得高分,也只有5次失誤,實在已是力盡。

今場比賽,我與朋友的意見一樣,覺得雞聲有點偏向主隊,可是說是黑哨,又太過份,主隊在這種場合會佔上風,也是很合理的事,若真的是黑哨,那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最後的偷波早就吹犯規吧。但這個「優勢」,已足以令勇士的防守大鎖Draymond Green再次陷入犯規困擾,只能上陣33分鐘,在尾段一直背住五犯來打,令防守大打折扣,可是正如Game 1,Iggy和其他隊友分擔了工作,不論是搶籃板或防守,都幫上大忙。Iggy雖然只得7分,但5籃板及5助攻,再加4次偷波,讓KD可專心進攻,也令D.Green放心坐低。而當騎士打矮細陣容而追上勇士的速度,卡爾教練(Steve Kerr)便即時把David West推出來,他也取得7分,但是3射3中,連同罰球,100%,還有在低位的搶位,令騎士太過留意他,變相走空了其他人,加上時常忘記box out,所以S.Curry的13個籃板,包括5次進攻籃板,也可以說是團隊的力量。今仗勇士的後備取得23分,騎士是11分,大約就是勝負的差距。

籃球,我們經常強調是團隊的運動,1+1>2才叫理想;可是看騎士的打法,實在不能就是團隊籃球,29 vs 17次助攻是一個指標,48.2% vs 44.4%命中率又是一個指標。在頭三節,騎士都打得極好,看第一節勇士不清醒的射入9球三分,可是LBJ射8中7得16分,依然讓騎士頂住;當所有人都以為勇士在第三節會一如前兩節般拉開,可是今次的騎士反而以33:22勝出,三分波還要比勇士多三個(4 vs 1)。

在馬刺對勇士時,為何缺少了Kawhi會差這麼多,除了因為他的防守以外,就是因為勇士的「蟻獅地獄」的最大弱點,就是當第一點被突破後,一補位就出現漏洞,加上身高不夠難有人在籃底補防,所以有突破能力的球員是勇士防守上的剋星。LBJ做得到,但問題是首兩戰隊友跑動不足,接應不了,來到今仗,Kyrie一次又一次把防守劏開,隊友也都醒覺了,JR Smith三分波達50%有16分,雖然防守也有發夢,但起碼值回身價,而Kyle Korver跑位入樽及兩球三分也同樣有用;至於老將謝弗遜(Richard Jefferson)守住KD,森柏(Iman Shumpert)在有限時間(12分鐘)凍結S.Curry,也盡了力,可惜Deron Williams完全找不到節奏,大前鋒Derrick Willaims一分鐘未打,成為敗筆。看正選中鋒TT(Tristan Thompson)今仗的表現(0分3籃板2封波),就算路爾教練(Tyronn Lue)嫌Channing Frye太慢,我也不明白為何不試用一下幾位前鋒中最夠活力的D-Will?當見到K.Love搏命到幾乎拗柴,TT卻如同廢人,實在灰心。

要數今仗的罪人,勇士是Zaza,騎士則肯定是教練Ty Lue。今場波的轉捩點,可能是上半場臨完一刻,當時勇士本有機會拉開到10分,可是Zaza再一次移動單擋,令勇士失去進攻機會,造就Kyrie跑足全場上籃得手,半場只落後61:67。這不緊要,更重要是讓Kyrie打起了信心,下半場就取得21分,幾乎逢鏟必有。Zaza下半場也重施故技,連拉衫也出埋,證明自己為贏波的確無所不用其技,埋單是0分、1籃板、1助攻及4犯,戰犯程度比TT更高。可是除了Zaza,其他球員都打出水準,不得不提是JaVale McGee,今日落場雖然只得1分,卻有一球後衛式入楔後的no-look pass,令人刮目相看。

至於Ty Lue今仗也有微調,如防守上的分配,或者進攻上用外圍去幫忙,可是最大功勞還是Kyrie和LBJ的單打,他的作用有限,可是來到最後的兩分鐘,連番在細節上的失誤,教練責無旁貸。先是最後的防守,明顯沒有提醒球員針對防守勇士的三分波,當疲憊時自然下意識收窄防線,結果令KD有機會一去到三分線就輕鬆射入,被反超前114:113,盡失先手。

下一個攻勢,LBJ傳予K.Korver,後者射失;當時騎士落後一分,而大細鐘只差一秒多,近乎不可能藉防守成功來反擊,一是夾擊讓勇士失誤,或者立即對罰球命中率低的球員犯規,寄望對手射失後搶回籃板進攻。可是騎士讓S.Curry輕鬆運球過半場,當他傳到D.Green手上,明顯是絕佳犯規對像,因為其罰球命中率不足7成,可是騎士仍未醒覺,到球再傳到KD手上,Ty Lue已在場邊大叫了幾次foul,K.Korver才明白要犯規,球證鳴笛後已餘下12.9秒,中間浪費了足足4-5秒,還要犯下KD,和送上2分沒分別。

好了,落後到三分,形勢已是極為險峻,叫過暫停後騎士在前場發球,可是Ty Lue居然換走K.Korver,加上K.Love要開波,令騎士基本上只有兩個三分選擇,讓勇士更易防守。而這個play還有幾點難以明白:1.JR走向Kyrie,但不是單擋,基本上走向一個絕不可能接到波的地方。

2.之後到TT走去為Kyrie單擋,但負責守Kyrie的K.Thompson非常聰明,早早繞到外面來避開單擋,一直緊貼對手,令Kyrie也接不到波。

3.緊隨TT起動後的LBJ只好走到最近的零度位接波起手,但Iggy速度非常快,一個箭步已來到面前,並將籃球拍走,令LBJ拍球出界,勇士也在餘下10.4秒下,再次取回發球權,基本上大局已定。簡單來說,要是把LBJ和TT的位置互調,由他去負責單擋,而K.Korver是走到零度位接波的一個,那將令整個戰術多出兩個機會,因為LBJ與Kyrie單擋後,其中一個有空擋的機會很大,而就圖3所見,TT真的無人防守,當然也有可能是D.Green判斷後不去理他。在最後一刻出TT有何作用?難道他可以搶到進攻籃板?單擋特別好?在沒有三分、甚至沒有進攻能力下,用他而不用K.Korver的原因,真是想爆頭也不明白。要是讓K.Korver落場,除了上面提到的調動,簡單一點,由LBJ入楔外傳,相信成功機會更高;正如最後一分鐘那球,便是LBJ傳予K.Korver起手,只是射失吧了。

Defend the Land是騎士的口號,回到季後賽只曾一敗的主場,騎士守到了46分鐘,幾乎就打破勇士的長勝紀錄,可是細節上的佈置,戰術上的執行、體力上的分配、甚至最後一擊的部署,都非長期訓練而成不可,這也是騎士與勇士的分別。朋友賽後問我,KD是否值得贏取FMVP?相信看過他的攻守表現,大部份也會認為他值得,但處身於如此舒適的comfort zone,少了拼盡全力的感覺,也令「含金量」打了折扣;如今場比賽,你會感到LBJ使盡吃奶之力,可是勇士實在太完美了,沒有誰會有燃燒到極限的感覺,KD、KT、D.Green加上S.Curry,後面還有訓練有素的板凳兵團,聯盟最佳教練,勇士是最好的團隊,也打出理想籃球的風格,人人樂於傳球,努力防守,遠勝騎士的two man show,但這也實在太舒服了,迫不出KD和Curry的極限,實在可惜。無論最後結果如何,我都對勇士感到佩服,由「制服組」到教練到球員,他們都表現得完美無瑕,讓球隊火速成為NBA最強的勁旅,而來投的KD也可以說是各取所需;雖然我不欣賞其做法,但如贏得幾隻指環後,自然無人出聲,因為今日已是只重結果的年代,因人成事?誰會理呢;正如一首舊歌中的幾句詞:

「大地在我腳下
國計掌於手中
哪個再敢多說話

高高在上 諸君看吧 朕之江山美好如畫
登山踏霧 指天笑罵 捨我誰堪誇」

今仗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最後騎士仍是放虎歸山;看賽後KD接受訪問時仍然認真,S.Curry和D.Green也沒有放肆慶祝,Iggy偷波成功後即時叫隊友冷靜,全隊都戰戰兢兢,小心行事,避免了如上季般被騎士取下第三戰而埋下伏線,實在難有敗理。心態上做足準備,令這隊勇士更加恐怖,既然上季可以造出73勝,我也很想看看在季後賽全勝捧盃的球隊出現。希望JR真的打出Cavs in 7的鬥志(雖然他已即時說自己手機被hack),無論戰果如何都奮戰到最後一刻,才對得住球迷,因為如今仗般精采的比賽,今季實在太少了。


45分鐘,祖雲達斯與冠軍的距離。

$
0
0

【前言】平時慣了即日發文,今次事隔這麼久,有點掙扎還寫不寫,但為了曾留言追文的讀者,還是堅持寫下來吧。祖記表面上以1:4大敗,但實際上令他們落敗的並非整體質素,而是下半場的45分鐘。

祖記開局聲勢凌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令皇馬措手不及,尤其中路不斷被戴巴拿及回後的希古恩等短打滲透,而且祖記在今次皇馬反擊幾乎也以雙腳落鏟化解,雖然有部份不準繩的落腳球證也離奇視若無睹,但至少見到祖記拚死一戰之鬥志;

一輪中路急攻後,祖記開始出現進攻重心主軸:強攻卡華積。卡華積一路是皇馬防線的弱點,做足功課的祖記當然不甘放過,便以左翼文素基治強攻卡華積,再配搭受益於進攻時踢3後衛(祖記有趣的陣式會再談論)的左翼衛辛祖,不停以二打一配合欺凌卡華積,而卡華積缺少前場回防、卻奧斯也甚少協助之下屢屢漏人及被打爆。

但皇馬卻在祖記風華正盛之時取得逆勢球(違背比賽形勢的入球)。面對祖記如狼似虎的進迫,皇馬一直試圖以拖長每次控球來奪回主動權及打亂對手節奏,但入球卻來自快速反擊,而且只是全場第一次成功打出反擊攻勢,當然有折射的幸運成份,但偷襲得手與祖記陣式亦有關係。

祖記防守時的站位是4231,中堅巴沙利出任右閘,艾維斯理論上擔任右翼但實際站於右防中相若位置協防;但進攻時巴沙利則收縮合組3中堅,讓艾維斯及前述的辛祖無後顧之憂地後上進攻。這個靈活的陣式既善用擅攻翼衛,亦保障防守時留有反擊後著不至太被動。可是在第一個失球,祖記防線卻顯得太顧慮巴沙利被打穿而太過靠右,導致賓施馬簡單分邊便讓辛祖在左路需要以一敵二(C朗及卡華積),陣式有如雙面刃。

祖記得勢卻失球,當然更賣力進攻,而他們的弱點進攻戰術很快得到回報,因為文素基治的世紀倒掛正因卡華積又再遺漏辛祖的疊瓦而起,讓辛祖能以精妙First-touch傳中找到希古恩交出助攻。

祖記扳平後上半場持續壓制皇馬,其成功因素在於皇馬中場的力弱。面對祖記的短傳入滲,皇馬的中路未見招架之功,屢次被戴巴拿等穿過直接在中路遠射接戰拿華斯,源於上半場中場三子+伊斯高合共只交出兩次成功攔截(6次被扭過),令祖記以比真歷、戴巴拿及希古恩等集中壓縮10號位的戰術成功針對皇馬中場防守強度不足的弱點。

形勢佔優完半場,誰知下半場卻是祖記的惡夢。很多人說這是因為祖記上半場拚得太盡令下半場乏力,但這頂多只是部份原因,因為祖記明顯在下半場第一分鐘已頗不尋常,而體力問題不可能在休息15分鐘後浮現吧;而心理問題無從考究之下,這裡更想探討下半場的戰術轉變。

首當其衝的是進攻重心離奇地180度轉變。上半場強攻卡華積打得風生水起,下半場祖記耐人尋味的幾乎完全捨棄了此路的攻勢,相反不斷尋求爆破另一邊的馬些路,結果一直是弱點的卡華積在下半場輕輕鬆鬆過關,甚至錄得0次嘗試攔截,而馬些路亦穩健地守住了本路,令祖記的進攻基本啞火,下半場只有一次來自死球的射門;

此消彼長下,打起弱點進攻的倒是皇馬。對方由36歲中堅巴沙利客串右閘,皇馬在下半場控穩皮球下開始針對這點大造文章,巴沙利面對具速度的伊斯高及馬些路難佔甜頭,只能在艾維斯協助下苦苦支撐,在艾歷尼沒有見機換人下,2:1的攻勢便由賓施馬(對,連賓施馬也一起攻擊此路)在左路發難建構,最終由卡斯米路經折射射入。艾歷尼終在65分鐘作出應對換人:古達度換下巴沙利,艾維斯改打右閘,可惜已落後1:3為時已晚。

總體來說,祖記確實在上半場打出行雲流水的攻勢,但未能轉化優勢卻先輸逆勢球,令上半場僅能取得平局,可謂輸了給皇馬的老練;下半場捨棄行之有效的戰術令球隊進退失據,兼之心理及體力上亦明顯出了問題,這種災難性的下半場任任何球隊亦難以補救;皇馬的表現相對平均,但致勝關鍵在於面對波濤壓力,但從沒有一刻顯得怯慌,展示了決賽所需的韌力。

一張圖三個宗教令峇里聯衝出國際

$
0
0

最近一張有關印尼甲組聯賽嘅圖片喺國際間流傳,今次同暴力血腥腐敗無關,事源上個月峇里聯主場對婆羅洲,當峇里聯入波後球員不忘答謝各自相信嘅神,來自東努沙登加拉省阿洛島嘅Yabes Roni信奉基督教,而Ngurah Nanak就係峇里土生人,信奉印度教,Miftahul Hamdi就來自亞齊特區,信奉伊斯蘭教,雖然球員各有信仰,不過足球成為佢哋共同語言,大家不分你我企埋一齊答謝神,呢個畫面觸動世人神經。

印尼係一個規定國民必須有宗教信仰嘅國家,其中伊斯蘭教佔人口大多數,所以一般人對印尼印象離不開伊斯蘭色彩,其實仲有其他唔同嘅宗教信仰者生活緊,就以峇里聯為例,入面有伊斯蘭教徒,亦有印度教徒,佛教徒,基督教徒及天主教徒,大家信仰完全唔同,不過目標一致,就係驘波,足球變成團結佢哋嘅另一種宗教。

但足球以外又係點?宗教衝突依然好多,極端派伊斯蘭教徒不停針對異教徒,最近華人政界人物ahok亦因為基督徒身分被攻擊,最後監都坐埋,然後信基督及天主教為主嘅加里曼丹原住民亦同伊斯蘭教徒起衝突,多單襲擊教堂神廟出嘅事件不停發生,睇嚟要達到真正嘅宗教和平,仲有一段好長嘅時間。

拿出總冠軍DNA來吧!

$
0
0

今日有睇波的朋友,很難不會爆出「黑哨」兩個字。朋友賽後在fb以黑底白字,寫上「_得不能再_」,對號入座,我估漏空地方是個「黑」字,實在令人沮喪。騎士在背水一戰,打出了全季最好的一場波,進攻全方位開火,防守的包夾和貼身伺候都令勇士寸步難行,可是大部份的朋友,都為球證的失誤連連而無名火起。「黑哨」和假波兩個字,同樣沉重,不可輕易使用,但今場毫無疑問,球證的低水平判決,「搞彎」了一場好波,也浪費了騎士的努力和心血。

去年,LA Times曾對球員、助教及教練做過一個調查,投票選出NBA最好及最差的球證;其中一位最差的#8 Marc Davis,今日就有份負責主吹騎士對勇士的比賽;至於主裁判是#24 Mike Callahan,巧合是他有份主吹的騎士比賽,騎士已經連贏12場(連同今仗),而另一位#30 John Goble,則是總決賽新丁。大約睇到半場,我和朋友在whatsapp group已忍不住連珠炮發球證執法不公,老友阿勤也就應了一句:「你知Marc Davis係咁㗎啦!」要將所有責任怪在一個球證身上,當然不公平,但今場真的令人異常失望。一場好的比賽,球證當然越少響雞越好,當太多pussy foul也吹,比賽一再中斷,很難好看。今場的雞聲密如騎士的三分波(射45中25!),全場兩隊吹的犯規達51次,連同7次技犯,在頭三節幾乎是打兩分鐘,停一分鐘,很多不必要的犯規都響雞,令球賽可觀程度大受影響。感覺就如學界球證吹了甲一,動不動就吹foul,結果很多應該let them play的波也吹了,害了球賽,也害了球迷,難怪賽後我偶像Bill Simmons也大鬧這班球證是垃圾。

早段無論是KT、S.Curry和D.Green的犯規都吹得很嚴,同樣尺度的騎士球員卻走甩雞聲,所以才會有「黑哨」之聲。簡單的統計,在第一節合共吹了18次犯規,勇士有12次(KT、Curry、Green及Iggy皆兩犯),騎士是6次,勇士共獲得11個罰球(入10個),騎士為22個罰球(入14個),可是有看比賽,應該不會覺得落差是如此之大。可是正如一位老將所言:「老實講,聯盟有很好的球證,也有衰的球證,有吹得差,也有吹得好,如球員的表現一樣,這很正常。」可是簡單點如Kyrie在半場插花後撞自己腳回後場也視若無睹,實在難看。勇士是一支講求節奏和快速的球隊,與騎士越慢越好正如相反,在大量的哨子和重播中,騎士變相成為得益的一方,所以才惹來球迷反感。

至於D.Green兩個技犯又變回一個的事件,連ESPN及電視評述的Mark Jackson也大惑不解,而卡爾教練賽後也指現場PA及他自己也以為是D.Green食T,不過我賽後重看片段,見到當時Steve Kerr的確有在D.Green對I.Shumpert犯規時跑出去抗議,球證的手勢也沒有明確指向任何一人,加上D.Green同樣激動,所以才出現誤會(更新:賽後球證表示因與計分台的誤會,沒有糾正他們誤以為第一個T是給D.Green,其實一直是俾卡爾)。與其說是「黑哨」,不如說今仗球證執法的水平低更好;不過我說了很多次,討厭動不動就認為是「假波」和「黑哨」,因為那會抹煞了一切,抹煞了球員的努力,教練的調整,所以執法討論到此為止,我們還是回到今場的技術分析。

Kevin Love賽後接受訪問,表示他們已被迫到牆角,在永不言棄的態度下,只能盡力戰鬥,結果騎士也打出了總決賽史上最恐怖的一節;在命中率達58.3%下,取得49分之高,就連勇士攻入33分也要遠遠落後。今場勇士明顯慢熱,尤其是司令塔S.Curry,首節的3次失誤,甚至面對面也交失予D.Green,一方面是因Kyrie大勇,他在防守上要用上大量氣力,而且騎士也刻意用大量單擋來令他的防守難度增加;就算之後卡爾教練換上Iggy或KT去守Kyrie,S.Curry仍似找不到節奏。全場只得14分及10次助攻,完全被Kyrie英雄式逢射必入的40分比下去。卡爾很早就讓S.Livingston下場幫忙,可是沒有了司令塔,勇士始終打不出擅長的攻勢;而要爭取成為總決賽MVP,S.Curry也要更努力才行。

騎士的防守也值得稱讚,不止是單對單的對位上做得好,相比上幾場比賽,今仗每次勇士有機會快攻,都總會見到騎士球員全力回防,完全堵塞了勇士;今仗勇士的快攻只得9分,之前三仗分別是27、31及24分,可見騎士防守策略成功;而騎士的籃板數能以41:40輕微壓住勇士,也是主要原因。這支勇士已經相當努力,至少去到第四節都多次追近到13分,可是整體的攻守能量經過上半場的折騰後,已經大為走樣,最後只能見住球隊大敗一場,116:137的比分實在是個不小的打擊。

上場賽後,LBJ被問到對Kyrie射失最後一擊有何感想,他認為毫無問題,因為起手總會有入有不入,最重要是信任這個單對單無人能阻的得分機器。Kyrie今仗所得的40分中,至少有三球是難度如同上仗的最後一擊,最後仍然順利命中,三分波最後是12中7,打爆了勇士的防線。上場之後,有朋友問我為何勇士的移位速度快,可是我總說Kyrie的單對單突破是勇士的剋星;因為在單對單的速度上,只有KT真正去到一級,其他隊友面對如Kawhi或Kyrie的進攻,很易被打破第一點,而勇士能悍衛禁區的就只有D.Green一個,可是每次Kyrie單打,總會見到LBJ拉到對角或較遠之處,令其無法補位。當然了,有如此單對單進攻能力的,聯盟就可能得幾個,而今場有點不同的,是騎士用更多的單擋來消耗S.Curry,加上Kyrie手感火熱,如同「無解」的進攻,LBJ反而可以專心穿針引線,帶來總決賽第9次三雙,也取代Magic Johnson,成為總決賽三雙之王。當勇士外圍防守被打亂,騎士如同火箭的三分雨就會重現,或者JR那球35呎的三分波也射入反映了一件事,就是這麼精采的總決賽,籃球之神也想多看一、兩場吧。

兩個月來首次敗仗,場數也去到勇士最不想面對的3:1,勇士的壓力很大,可是這才是奪冠之路上應該有的阻礙,球證、球迷、傷患,都是球賽不能主宰的因素,如果真的輕鬆就16:0,對球迷或對球賽本身都非好事。在實力上,勇士肯定高於騎士,可是LBJ也明白,心理戰才是他們可以佔上風的地方。當傳媒一直針對S.Curry上場在KD射入三分後那記「大便」姿勢,LBJ也公開表示,隊友聽到D.Green想在騎士的主場慶祝,「想在客隊更衣室用香檳亂射」,這當然是一次心理戰。一方面提高隊友鬥志,另一方面也提醒了勇士球員,不會讓他們為所欲為,正如今季對賽時更衣室外那張「The Block」海報,攻城為下,「攻心」為上,LBJ的總決賽經驗,讓他在逆境逃出生天,避免了生涯再次被橫掃,也讓氣勢追回不少。可是這支勇士已經大不相同,在第五戰, S.Curry不用帶傷上陣,D.Green也不用停賽,加上KD的來投,整體的實力和鬥志都比去季成熟不少。

沒有失望,也沒有憤怒,卡爾教練在賽後對於記者問及球證執法有否不公,他一句Nice try,笑笑就帶過去,當然不會像D.Green媽媽賽後在twitter公開抨擊球證收了錢;這才是最好的態度,正如KT賽後冷靜表示:「是時候回家為球迷來場好波!」球證是球賽一部份,正如人生不可能有絕對公平,自怨自艾或將落敗推在球證身上,於事無補,在這一刻,勇士仍然掌握先手,有絕大優勢,沒有任何理由去質疑自己,只要冷靜應對,回到奧克蘭很大機會再次重返榮耀。我賽前預測勇士可以4:1勝出,因為勇士的實力的確高出一截,但也相信騎士有實力至少取下一勝。下星期二的Game 5,我相信勇士可以取下「天王山之戰」,三年內再度封王。"The Warriors have championship DNA, and so do we."LBJ信心十足地說,勇士球員,你們聽到嗎?拿出總冠軍的DNA來讓「大帝」看看吧。

峇里聯效應,隱姓埋名嘅華人球員都被搬上枱?

$
0
0

印尼峇里聯一張三種宗教三個民族喺球場共同答謝各自信仰嘅圖片已流傳海外多個國家,儘管近年印尼種族及宗教關係比較緊張,但大部分外人對相片都有好高評價,峇里聯知名度亦增加。可能有樣學樣,唔少印尼球隊突然顯示自己都好和諧同包容,其中乙組一支來自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嘅球隊Persipon Pontianak(佩斯邦)都唔執書,喺非官方社交網發佈一張圖片,顯示隊中有4位不同種族嘅球員合照,分明想食水路話畀世人知自己一樣咁包容大家快給like關注(及捐錢資助苦苦經營嘅球隊),有爪哇族,巴布亞族,馬都拉族及華族,雖然呢4天王並非加里曼丹土著,但爪哇,馬都拉,華人都喺坤甸生活咗好耐,其中華人人口佔全市最多,一直以來都對坤甸發展好重要。

Persipon雖然係跟風,但另一角度睇都係可以發放正面訊息,話畀大家知坤甸呢個城市有不一樣嘅膚色文化宗教存在都可以和平共存,呢一年坤甸喺種族及宗教問題上係比較緊張,情況令人憂心。

不過唔咁樣自爆跟本唔知Persipon原來有華人球員,我一直以為呢隊波以一個有咁多華人生活嘅地方做根據地卻連一位華人球員都冇,呢次我錯喇,圖中嗰位華人球員叫Hengky,基本上唔爆出嚟會以為佢係當地土著,因為好多華人改咗印尼名,我相信有啲球員係冇對外公佈自己係咩種族,廢事麻煩吧,即係話現存印尼職業足壇嘅印尼華人球員,可能唔止咁少呢。

【南華自降甲組】否認推動不果 體育專員:政府已大力發展職業足球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南華日前宣布退出港超聯自行降落甲組,百年來首次降落次級聯賽,立法會財委會星期五亦將審議造價高達319億元的啟德體育園,但計劃中的提案誘因爭議未解決,港台節目《城市論壇》今日討論。體育專員楊德強表示政府已大力發展本地職業足球,更指「英超挑戰賽啲飛好快賣哂,熱刺來港反應又不俗,港隊賽事都多人關注」;反映本地足球已有進展。

在節目上,楊德強否認政府推動本地足球不力,舉例指港超聯在制度上有改善;東方更打入亞冠盃分組賽,賽事入座率高,加上在港超聯煞科戰,由東方對傑志更是全場爆滿。他續表示,即使在鳳凰計劃結束後,政府仍大力支持本地足球,包含每年撥款2,500萬元予足總,康文署在每年亦有1,800萬元撥予足總,加上區隊在參加各級聯賽時,亦有區議會近1,000萬元的資助;強調政府已投入了很多資金在職業足球。

港超場均入座率下降 楊德強:只是其中一個指標

主持蘇敬恆問道,為何近兩季的港超場均入座率下降,楊德強表示不可以只看平均數,認為這只是其中一個量度指標,反指外隊訪港的反應十分不俗。楊德強多次指,不能只看一個因素便一概而論,呼籲球迷要多入場支持。理大香港專上學院講師李峻嶸認為,楊德強的說法並不恰當,因為外隊訪港和本地職業足球是兩件事:「係兩件商品嚟」。他重申政府是否「需要」撥款發展職業足球,才是要認真討論的事情。

李峻嶸表示,因為南華降班,《城市論壇》才會討論,指節目應該有近三十年未曾討論相關議題。他指出,在去季的港超聯中,傑志的場均入座率已超越南華,證明南華的受關註程度的確有如前,但自降甲組又引起不少討論。

螢幕快照 2017-06-11 下午12.56.52

立法會議員馬逢國則認為,南華退出的影響只是短期,長期影響有待觀察,稱南華在退出後所作的青訓是值得期待。足總董事、港超球隊香港飛馬主席梁芷珊則認為南華退出的打擊十分重大,指這間百年老店一直支撐住港超;但指從南華體育會角度來看,搞波要用很多錢,不能只用體育會的資金支撐足球部。

南華體育會早前稱,香港長期欠缺年青優秀球員推動足運,會方在去年起已提出十年青訓計劃,重建青訓系統,務求在最短和適當時間以新面貌重返港超聯。梁芷珊暗示,南華不是找不到贊助和足主,而是在政策上有制肘,例如硬件不足等。她呼籲南華要認真做青訓,不能只流於承諾。

螢幕快照 2017-06-11 下午12.26.47

馬逢國搞錯政府撥款用途

馬逢國指,政府的所謂投入不足以支付下月英超挑戰賽球隊訪港的禮金。他更認為,政府的撥款只用了在球會身上,沒有好好善用。梁芷珊澄清,撥款沒有用在球會身上,而是用了在完善足總架構,指足總近年的市場推廣已有很大進步。她認為,縱使香港的硬件條件不好,但英超挑戰賽依然選擇落戶香港,可見香港的競爭力不俗。

螢幕快照 2017-06-11 下午12.57.23

李峻嶸質疑,職業足球有很多環節,強調必須先釐清討論的核心,即是政府支持足球「到底是支持甚麼」,不然很難討論:「推動職業足球背後的意義和目標是甚麼呢?」。李舉例指,推動青訓應是為了拔尖,令年輕球員成為頂級球員還是只讓年輕球員能夠擁有健康體魄。楊德強回應時稱,推動足球普及化和培訓年輕球員是並行的,兩者並無抵觸。

學者政府質疑計劃向大財團傾斜

此外,節目討論到撥款興建啟德體育園。楊德強稱,興建體育園對香港體育發展十分重要,認為提案誘因能吸引投標者,認為入標的團隊要長時間工作,有很多準備工夫。他又稱,這種方式在外國有不少例子。「越多人入標越好,競爭大才能吸引更多條件。」梁芷珊支持興建啟德體育園區,認為在公私因合資的方案中,提案誘因十分重要,業界對此亦有很大期望。

啟德體育園將由政府出資319億港元的興建費用,並會提供25年合約期予私人營辦商作營運,落標者更可有高達6,000萬港元的提案誘因。李峻嶸批評,政府要和國際接軌的不單是提案誘因,在公共理財政策上亦然,指今次爭議便是政府向大財團傾斜,計劃採用「設計、建造、營運」模式(DBO)最具爭議。他舉例稱,香港大球場原本由私人公司營運,但最後由政府收回,並質疑在體育園落成後,能否常規地大型賽事在港舉行亦是疑問。

楊德強稱,大球場不是採用DBO,在管理公司發現草地及上蓋不適用後決定退出,今次正是參考了大球場的經驗。他重申,紅磡體育館及伊利沙伯體育館都是三、四十年前落成,已不能配合香港的發展,所以政府必須努力提供場地。

Viewing all 2937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