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戰術分析:不是熱刺踢得特別好,而是車仔自爆輸自己。

$
0
0

開局車仔便略呈主守格,熱刺取得很多控球權,但由於正選缺少簡尼,熱刺主要的攻擊模式採用了「小球戰術」,以孫興民/拉美拿/艾歷臣/阿里4人一起聚集在中路禁區頂蛾眉月對出的位置,嘗試以短傳滲透撕破對手防線。

可是由於這相異於熱刺一向的進攻套路,而小球戰術需要高默契的重覆演練,熱刺打出來並未得心應手,另一方面亦歸功於車仔三中堅與簡迪的警惕,令熱刺4人組往往傳了一兩球撞牆後便封堵了最後一傳,小球戰術未能創造入肉攻勢。

而車仔樂於打反擊,事實上他們上半場的反擊也是拳拳到肉,得益於熱刺小球戰術的失效,陣地戰膠著時丹比利以至雙閘都會被吸引到較前協助,間接導致車仔斷球後反擊相當順暢,幾次突擊也見阿朗素摩西斯拋開熱刺雙閘更快到達最前線,莫拉達的入球正正來自湯戴維斯的失位,讓摩西斯從容傳中。

這場比賽的戰況與近年車仔對熱刺的有個共通點,就是兩軍經常將用球節奏推得很快,導致極多單對單對抗,造成很多犯規之餘,球員埋身肉搏的能力亦變相成為比賽風向標,而這在中場尤甚,而盤扭攔截俱備的丹比利便是箇中強手,車仔幸好有狀態大勇的簡迪互相抗衡。

但法比在這情況下便成為中場負累,因為他極其老化的緩速跑動為熱刺製造了一大個「低壓區」,法比的迫搶很多時只是眼神或作狀的迫搶,根本沒有意圖搶去對方皮球,但簡迪總不成搶在法比身前幫手,令熱刺得以針對進攻法比負責的區域,事實上艾歷臣的滑翔衝力射球前,其實是法比最接近艾歷臣,但法比卻神奇地放棄艾歷臣而走去毫無威脅的賓戴維斯(還要是行屍走肉式慢跑),導致艾歷臣接球時簡迪才發覺法比漏人,忙從蛾眉月跑出來救駕,但已無補於事。當然艾歷臣射得絕妙,但整體而言今場出對抗力量較強的真禾特或巴卡約高會更硬淨。

下半場車仔的戰術沒有變,變了的是狀態。防守反擊的佈局依舊,但高效反擊不再,上下半場的車仔像是「兩班波」,明明落後對手5分,和局也當輸,但藍軍球員只能以夢遊來形容,下半場再沒有入肉攻勢,防守亦慌慌張張,在失球之前根本沒有必勝的戰意,上屆冠軍為何淪落如此?

而其後的兩球失球屬於基斯甸臣的防守失誤。第一球戴亞長傳時阿里與基斯甸臣還是平排,基斯甸臣卻選擇睇波,遲遲不選擇轉身追趕,事實上基斯甸臣速度不輸阿里,錯誤的判斷卻導致大落後讓阿里單刀;第二球兩次拒絕解圍更是莫名其妙。基斯甸臣當然還年輕有學習空間,但已接連在對巴塞、曼聯、曼城、熱刺犯下致命錯誤直接令球隊失分了。

然後又是干地黑人問號的換人問題。66分鐘已輸到1:3,而且整個下半場車仔亦了無生氣極需生力軍,第一個換人卻是74分鐘簡尼入替,干地竟等到81分鐘才作出第一個調動換入基奧特,「唔講以為贏緊3:0」,真懷疑干地在場邊是睡著了嗎?然後又分開在兩分鐘後、83分鐘又換一個,是在搞笑嗎?難道干地81分鐘完全不知道想換多一人?還是幫熱刺拖時間?

然後轉打442有雙塔了,卻又大打地面波,把兩個高佬玩得團團轉,搞甚麼鬼?然後88分鐘用兵之際再換走莫拉達,換入17歲、只上陣過一場英超的新人Hudson-Odoi,又是甚麼玩法?即使這位Odoi是妖人救世主,5分鐘也不夠熱身吧?還是又以換新人來向車仔高層作無聲抗議?即使是抗議也應留在記者會,不應拿比賽來鬥氣,君不見伊巴尾段連轟兩球反勝、甚至C朗僅靠補時反敗為勝?尾段入兩球的可能性當然不高,但球員看到你換走莫拉達換入新人,還會剩下甚麼力追的鬥志呢?

輸掉這場,車仔前四也宣告無望,但現在已分不清到底是領隊「玩野」,還是球員無心踢,抑或真的是一連串不幸?由新年一度攀上第2,到現在已肯定前四無望,車仔的核心問題,值得再開一文探討。唯一肯定的是,今場比賽便是車仔今季的縮影:不是對手踢得特別好,而是己方虎頭蛇尾,自爆葬送好局輸自己。


【借來的球員 4 】南來踢出一片天 湖北青年張君:踢波是一生志業

$
0
0

(獨媒特約報導)隨著在亞洲盃外圍賽出局,香港足球代表隊又要等下一個四年,港足應否重用入籍球員再成爭議;但球員外流發展鍛練,倒是無庸置疑。近來先有徐宏傑轉投中甲球隊梅州客家,再有卓耀國加盟瑞士基亞索。同樣效力流浪的張君則是香港球壇五年來最後一名國援,家鄉在湖北武漢,家人喜歡足球,5歲便被送到中國足球學校寄宿。張君今年25歲,一踢便是20年:「足球對我來說,不單是工作,是一生志業。」

年輕的你話過艱辛也不會怕

「大陸球員很喜歡改細年紀,我是92年,身邊那些實際年齡其實是87、88、89年。」在中國足球學校,現效力中超球隊廣州恆大的郜林、黃博文是他的師兄,北京國安的張稀哲更是同窗。小學三年級時去了東北,到中超球隊長春亞泰踢青年軍。一句「去了東北」看似輕描淡寫,湖北和長春距離是2,083公里,兩年間每日就是練習、睡覺和再練習,張君有點不滿地說:「青年軍都是執波,越看越覺得要離開,如果留喺度,過幾年可能都係咁。」後來爸爸來探他,覺得北方天氣寒冷:「唔得喎,呢度唔係好啱。」

IMG_9657

國內潛規則

在長春期間曾入選國足青年軍,有機會到香河國家足球基地集訓,本來是開心事。但教練有一天竟對他說:「如果有錢,咪試下囉(繼續入選),多多少少都要俾。」爸爸知道後問他「想不想」,張君斷然說不,「對呢啲無咩興趣」:「我唔想踢呢啲波。屋企無咩錢,無必要俾呢啲錢。」

在國內,省過省是平常不過的事。離開長春回到武漢,爸爸的朋友推薦張君到另一隊中超球隊武漢光谷。武漢光谷在2008年退出中超,「記得嗰時教練同我講,練多一年,就能夠上一隊了。」張君唏噓地說。

「嗰時未諗過自己會唔得,好正常就咁樣升升升上去,個心態係應該好快就踢到。」現實卻是不斷被承諾,不斷未能兌現,不斷換來失望。武漢光谷退出中超後,張君有一年時間沒有班落,「最失望就是成年嗰時」。他跑了去廣州番禺踢五人足球聯賽,又認識了曾效力大埔的國援陳立明和荊騰。

人生交叉點

「嗰時反而好開心,乜都唔洗諗。」踢了幾個月,9月更到港甲球隊大埔試腳。兩星期後回到上海,中超球隊南昌八一的領隊朱烱喚他來試腳。人生交叉點轉眼就要來了,原來張君當時在廣州恆大跟操,恆大已提供合約予他。值得注意的是,那時的廣州恆大尚未是今天的中超七連冠,恆大集團才剛剛入主。

張君的「師兄」、當時剛剛由上海申花轉投廣州恆大的郜林問道:「是否想來,你自己揀吧。」一時之間,擺在眼前有三個選擇:港甲大埔、中超南昌八一和中甲廣州恆大。時任大埔主教練張寶春都建議張君到中超闖一闖,「香港唔去了」。張君形容那時的自己是「一張白紙」:「真的,那時從未想過要搵錢,我只係想踢波。」

IMG_9617

選擇,必然有所犧牲。張君更對郜林說:「你隊波中甲嚟,唔去嚕,你隊波唔得啦,我去中超。」揀南昌八一,因為只想踢中超。張君倒很坦白,認為南昌八一的質素不太好,所以應會有一定的上陣機會。

沒錯,球隊的平均年齡是中超中最年輕,但一年下來卻只踢了兩場,張君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大陸踢波其實好講關係,細個唔知道,覺得自己得,就會有得踢。」他向教練朱炯「查詢」,對方亦坦白得很:「在大陸踢波是急不來,關係好重要,無可能突然之間俾你踢呀嘛。」

「你知道嗎?嗰時好想上場,可能心態不好,覺得自己練得幾好,但就係無得踢。」後來張君才知道,球隊內的球員都是跟隨朱炯多年的子弟兵。和球隊簽了5年合約,但偏偏沒有上場機會,張君開始有點恨錯難返。「廣州隊升中超,郜林仲係神射手,我有時會諗如果去咗越秀山會係咩光境呢。」

IMG_9631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回頭已是百年身,職業足球沒有如果。

「喺恆大齋坐都搵唔少啦,但揀咗就無得後悔吧。」2012年被外借到中乙球隊江西聯盛,一下子連降兩級,上陣機會多的是:「那時覺得很開心,有波踢就得啦,仲中咩超呀。」季後回歸已易名作上海申鑫,張君對朱炯表示「唔想再踢了」,經朋友介紹下來到港甲球隊晨曦。張君本來打算「嚟香港玩下」,但教練招重文待他幾乎「視如己出」。

南來香港

窮則變,變則通。南來香港,反而找到一片天。「嗰時唔開心就諗起香港,大陸唔可以自己外出住,香港自由一點嘛。」

揹著背包,由江西來到香港。那一季的香港甲組聯賽是「註七出五」,每支球隊能註冊七名外援,「中國人」張君被當作外援。入境署的工作證明花上兩個月才簽發,張君又一次感到心灰,「覺得點都輪不到自己」。這時候,招重文對他說:「邊個話你無得踢,你瞧著看。」

「一個下午茶,要凍檸茶。」自小習慣了四海為家,張君今天已講得一口純正的廣東話。他相約記者在九龍仔運動場,練習後到茶餐廳做訪問。但剛來香港的那些日子,張君則沒有那麼輕鬆,廣東話都不會,食飯點餐時還要看圖指引:「攞住個電話,開住Google Map看點去球場,真要命。」

IMG_9635

「那大半年只想踢波,無諗其他。」這名中場效力晨曦的表現總算見得人,月薪則只有八千元,球隊在季後亦沒有申請港超聯的牌照。張君二話不說,追隨招重文一起過檔黃大仙。就是招重文的一句「俾心機」,張君便跟了他四年。「兩年後轉本地,唔通仲唔出名咩。」那時候滿是雄心壯志,張君更想過要代表香港隊。

傑志曾多次招手 為向招重文報恩拒絕

果然,機會總是悄悄的來,傑志便曾向張君招手,但張君一心一意要追隨招重文:「唔通轉咗本地就走咩?唔係咁做人嫁嘛。」招重文跟他商討合約事宜時,張君只拋下一句:「得得得,你搞。」

在黃大仙的第二個球季,張君不諱言有點灰,收入曾一度少得離譜,屋企人都不禁問他,「點解今年咁樣嘅」。「你出年點呀?過嚟呀。」原來,傑志高層又找上門來:「得幾千蚊,你夠咩,唔通唔搵錢咩?」在本地華將當中,會拒絕傑志的球員就只有張君。「我唔係唔想嚟,我唔覺得嚟到成日有得踢囉。」

IMG_9126

曾經年輕氣盛,鋒芒亦太露,張君今天倒看得更遠:「香港一樣要講關係,不同的是不用俾錢。」傑志高層都對他說:「你想踢港隊嘛,你嚟到,機會都大啲啦。」他邊引述,邊對記者苦笑。

黃大仙最後降班收場,張君繼續跟隨招重文,加盟標準灝天。那邊廂,傑志足足搵了張君三年,但就是因為報恩,他都拒人於千里之外。「原本想跟招重文去夢想嫁,但又想自己試下,哈哈,但傑志今年無搵。」

五年來,國援幾乎絕跡香港球壇,張君是最後一人。「我知道,我係絕無僅有。」他認為,因為港超聯更改外援球員條例,內地球員要來港有一定困難:「四名外援出場,要亞援都搵日本、韓國及澳洲吧,邊會搵大陸。」梅州客家的守門員侯宇曾向他探路,希望能再次來港效力,張君開門見山向對方說出事實,港超的收入較中甲低:「中甲年薪是過百萬元人民幣,來香港幹麼?」

去年更有中甲及中乙球隊找上門來,條件更好過所有港超球隊,張君又怕適應不來,所以拒絕「回歸」:「我其實唔知自己點諗,始終無好想搵錢的心態,拖下拖下仲無班落。」

IMG_9636

流浪今季成績欠佳,目前瀕臨降班邊緣

「我麻雀都唔識打,點打假波?」

「香港的生活氣氛不俗,但步伐急促,壓力很大。」登錄香港即將五年,張君目前住在深圳,他表示認識的國援不多,跟陳立明、荊騰和元洋較熟稔。來港第一季,立即遇上屯門國援李明神奇擺烏龍,港人刻板印象,國援一定打假波,說到這裡,張君停頓了一會。「好諷刺,曾經有人同我講『你咁少錢仲踢嘅,係咪你(打假波)呀』。」「我麻雀都唔識打,點打假波?」張君表示改變不了別人的看法,但會用表現說服球迷:「有古怪的話,外援和本地球員都有古怪,真的不能只聚焦國援球員有問題。」

家人一直都很支持張君踢波,多年來只有一個要求——取得香港身分證。談到身分認同,張君表示認識了不少「香港人朋友」,但從來沒有遭到歧視,自己亦較少理政治:「香港咁多人,的確有影響(水貨客和自由行),但從政府角度來看,香港係需要這些人購物賺錢。」

今季轉投流浪,球隊曾試過早上九點練習,張君六點半便要到深圳灣口岸等開閘。記者問他會踢到何時,張君倒灑脫得很:「搵錢幾時都有得搵,但如果踢得好自然賺到錢。如果有家鄉球隊搵,會立刻返去,身份證都唔要了。」「真的,足球對我來說,是從細到大,有無錢都要踢。」

訪問:麥馬高

英軍的階梯

$
0
0

英軍的階梯又跟大家見面了,也是2018世界杯前的最後一次。每逢國際賽期,Box to Box 將會為大家帶來英軍的階梯,檢視英格蘭球員入選國家隊出戰國際杯賽的機會。()內數字為上次排名
*請注意,這個排名是根據筆者對現任領隊修夫基的了解去揣測其心意,而非筆者心目中的排名。

1. Harry Kane (1)
別無他選。

2. Raheem Sterling (4)
製造攻勢的第一人選。這兩仗在中路以類似輔鋒的形式出現,在前場穿針引線,那些巧妙的第一時間傳送及與隊友配合,是破解嚴密防守及在狹小的空間創造機會的重要武器,絕對是進攻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3. Kyle Walker (7)
和史達寧一樣,經哥迪奧拿調教後,球商大為提升。沒想過當年靠身體質素取勝的獲加,竟能在右中堅的位置也表現稱職,特別是一些大斜線長傳亦甚為精彩。防線上的必然正選。

4. Jordan Henderson (8)
對荷蘭一仗可能是他在國家隊表現最好的一仗。除了第一時間的傳送決定外,一些轉方向和傳送選擇也是隊中最出色的一個。無傷無病下應是修夫基在中場中的首選。

5. John Stones (2)
這兩仗的初段都出現典型的「史東斯moment」,但除了這一、兩次偶而的失誤外,其餘時間發揮算頗為穩定。只能寄望那些moment別在世界杯出現就好了。

6. Eric Dier (5)
他不一定是所有球迷的那杯茶。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修夫基的那杯茶。修夫基說過,即使中場中出現其他競爭對手,他還是會在三中堅裡找到位置給迪亞。

7. Jesse Lingard (21)
這兩仗壓過迪利艾里擔任正選,第一仗表現不算突出但也有份策劃,並親自射入致勝一球。第二仗與史達寧和華迪的配合甚佳,後上插入的時機也不錯。佳態能持續的話,不難繼續在世界杯力壓迪利艾里出任正選。

8. Jamie Vardy (15)
本季在聯賽在big 6身上都取得入球﹔而個人的八個國際賽入球中,有五球在西班牙、德國、意大利、荷蘭及威爾斯身上取得。堪稱終極的大賽球員。

9. Dele Alli (6)
雖然下半季算有點起色,但本季整體表現不及去季搶眼。此外連加特和史達寧出乎意料地合拍也不利迪利艾里搶正選一席。不過,只論入選的話還是相當穩陣。

10. Kieran Trippier (19)
獲加移任右中堅時,由查比亞出任右翼衛。這意味了兩點:查比亞是右翼衛的第一替補,獲加有可能移任右中堅,屆時查比亞會變成正選。兩者都對查比亞入選大有幫助。

11. Marcus Rashford (10)
隊中第三前鋒兼第一後備wide forward。入選機會極大。

12. Jordan Pickford (14)
從這兩仗比賽的人選來看,他應該就是首席門將了。
13. Phil Jones (13)
「如果沒有傷病的話,三中堅的第三席應是鍾斯的囊中之物。但傷病問題正是鍾斯的最大敵人,例如這次國際賽期…」(上次的comment,這次同樣適用。)

14. Jack Butland (16)
看上去似乎坐上了國家隊門將的第二把交椅。慢慢重拾狀態中,雖然未回到最佳狀態,但相信應足以入選。

15. Ashley Young (27)
持續在球會得到正選,而其餘人選不是不在狀態就是傷患纏身。此刻來看,隨時會在世界杯出任正選左翼衛。

16. Joe Gomez (24)
上輪國際賽的好表現,令他這次再得到機會,但這次很早便因傷退下火線。不過正選上陣也足以證明在修夫基心目中有一定份量。在三中堅陣式下,入選機會頗高。

17. Alex Oxlade-Chamberlain (22)
在中場欠創造力,欠穿透能力的情況下,張伯倫的盤球推進能力變得有用武之地,加上一整季在中場中的磨練,對入選甚有幫助。

18. Harry Maguire (26)
卡希爾在球會變成後備的直接受益人﹔米高堅尼在球會發揮欠佳的直接受益人﹔國家隊轉踢三中堅的直接受益人。

19. Danny Welbeck (23)
已經半年沒有在英超取得入球 (當中沒有休季的時間),還是一樣入選國家隊。如果球會轉注歐霸杯,也許韋碧克在聯賽會有多點上陣機會,對於保住國家隊席位肯定利多於弊。

20. Danny Rose (12)
在球會的上陣機會不多,而且這次國際賽看到他在得不到足夠比賽機會下,狀態與上兩季的顛峰時期相距甚遠。最終能否入選可能還是未知之數。

21. Joe Hart (11)
突然在韋斯咸得回正選席位,絕對是對於爭取入選世界杯大軍的及時雨。

22. Ryan Bertrand (17)
防守穩健但助攻力一般,對於現時陣式對翼衛的要求可能不太適合,而這次國際賽亦屈居楊格和丹尼路斯之後… 未來個多月有沒有辦法搶贏一席位呢?暫時可能略處下風,也許曉士會帶來一點衝擊?

23. Jack Wilshere (41)
已經健康了一段時間,亦有一定上陣機會。如果情況持續到季尾,說不定最後一席就會落在韋舒亞手裡。

24. Adam Lallana (3)
剛剛在聯賽後備入替幾分鐘便傷出,韋舒亞是否偷偷把傷患因子傳了給拉蘭拿?技術細膩,令他的個人風格與一眾國家隊隊友很不相同,但如果傷患纏身,有多獨特也沒有用…

25. Jake Livermore (31)
與各位一樣,修夫基對利華摩亞的鍾愛,筆者着實摸不着頭腦。

26. Gary Cahill (9)
相信幾個月前卡希爾還是相當有信心入選大軍名單出席世界杯。誰料近幾個月,他正式變成一位後備球員,對他爭取入選帶來重大打擊。干地會否像莫耶斯般,網開一面,讓卡希爾爭取入選?看來機會不大。

27. Nick Pope (新上榜)
如果不是祖赫特神奇地搶回正選…

28. Ruben Loftus-Cheek (28)
英國當地一些球評認為洛夫斯卓克值得入選,感覺有點見仁見智,如果現在復出能踢回季初的水準,可能還有力一戰。

29. Fabian Delph (20)
太易受傷了,現在要重新爭取入選,實在有一點難度。

30. Michael Keane (18)
球會找來艾拿戴斯任領隊,唉,實在只能徒嘆無奈。

31. Lewis Cook (44)
有時,命運自有安排…

32. Alfie Mawson (新上榜)
不要笑,只需要一兩個意外便會成事。

33. James Tarkowski (新上榜)
如果意外不止一兩個…

34. Nathaniel Clyne (29)
壞消息是,復出的時間可能太晚了。好消意是,球會在這個位置實力較薄弱。如果這個多月搶回正選而又有水準表現,可能會趕上尾班車也說不定…

35. Tom Heaton (34)
暫時看來機會相當渺茫。

36. Daniel Drinkwater (35)
無甚傷病下,入選形勢不容樂觀。

37. Chris Smalling (32)
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曼聯球員」這個銜頭…

38. Theo Walcott (38)
轉了會,但原來對爭取表現入選似乎幫助不大。

39. Aaron Cresswell (40)
40. Daniel Sturridge (30)
41. Ryan Sessegnon(新上榜)
42. Jamaal Lascelles (47)
43. Nathaniel Chalobah (37)
44. Lewis Dunk (45)
45. Harry Winks (25)
46. Ross Barkley (36)
47. Michail Antonio (49)
48. Ben Mee (48)
49. Jack Cork (43)
50. Gareth Southgate (50)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傑志亞冠盃輸波出局 朱志光:幾好嘅回憶,亦係對球隊嘅警惕

$
0
0

(獨媒特約報導)傑志晚上在旺角大球場迎來亞冠盃最後一場主場分組賽,但在比賽末段被天津權健攻入一球,傑志輸波兼正式在亞冠盃出局。傑志主教練朱志光在賽後記者會感謝入場的球迷,但明言對比數則不開心:「雖然面對中超球隊,但傑志的紀律不錯,並已作出針對性部署,過程係唔錯同精彩,但一個錯誤就俾人贏咗。球隊都係有待改善,足球始終要貫徹表現先得。」朱志光認為,今仗作為亞冠最後一場主場賽事,球隊已有所交代:「係幾好嘅回憶,亦係對球隊嘅警惕,希望傑志未來有機會繼續喺亞冠賽場上比賽。」

2018-04-04 21.43.37

傑志前鋒科蘭再次成為比賽焦點,在上半場曾多次嘗試遠射,但均未能轉化成入球。在39分鐘,傑志在左路搏得罰球機會,但科蘭射高。傑志隊長盧均宜其後更傷出,由佐迪入替。在下半場,傑志一度取回主導權,和天津權健拉成均勢,在70分鐘一次角球,佐迪接應科蘭傳送,但又射高。天津權健的前鋒莫迪斯迪在89分鐘把握機會,乘住王振鵬失位,替球隊射入關鍵入球絕殺對手。

IMG_9947

賽前的保安嚴密,球迷需要排隊出示身分證和門票,並作安檢才能入場。在場內不遑多讓,作客球迷區前架起鐵馬,更特設小食部予天津權健球迷購買。曾效力天津權健的港隊代表隊成員基藍馬亦有入場,他和朋友購買了作客球迷區的門票,一度遭到保安阻撓。

IMG_9931

IMG_9905

天津權健球員和教練在賽前蹲下誓師打氣,三名外援柏圖、韋素爾和莫迪斯迪得到球迷不少掌聲。

2018-04-04 22.42.55

在賽後記者會上,天津權健主教練保羅蘇沙先恭喜麾下的球員,因為球隊成功晉身十六強,球員發揮得不俗,成功達到小組出線的目標。保羅蘇沙又稱,球隊創造了很多機會,但下半場卻給了傑志很多反擊的機會,最後經調整後成功拿下賽事。

保羅蘇沙又承認球員的的集中力不足,而球隊先是歷史性打入分組賽,又歷史性殺入淘汰賽,接下來要做更多準備工夫。他總結球隊在亞冠的整體表演不俗,重申感謝球員的努力。

2018-04-04 22.40.55

科蘭奪得今場最佳球員,他認為今場是很好的比賽,球隊表現不錯,但承認天津權健是很強的球隊:「傑志其實多機會過對方,但一個錯誤就能導致落敗,這就是足球。」朱志光又強調,球隊在比賽末段形勢不俗,自己在最後十分鐘是打算贏波,而不是輸波,所以沒有作最一個換人調動。

2018-04-04 21.57.36

同組另一場賽事,全北現代兩球淨勝柏雷素爾,篤定首名出線十六強;天津權健則次名晉級。傑志不敵天津權健後,繼續排榜尾;球隊會在17日作客全北現代。今場入場人數為6,299人,傑志亦在旺角場掛出寫有「爆棚」兩字的紅旗。

2018-04-04 21.43.41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王瀚樑

戰術分析:引敵兵入關屠城的,是哥迪奧拿的變陣。

$
0
0

哥帥沿用了對愛華頓開始的變陣,防守時4312,拿樸迪左閘,防中費蘭甸奴/根度簡/迪布尼,攻中施華,前線辛尼耶穌;進攻時變為三中堅,雙防中費蘭甸奴/迪布尼,辛尼在左邊最前線,施華處於防中與辛尼的中間點,全條右路交予獲加,根度簡在中路游弋在防中與耶穌之間。

理解這個新陣式很重要,這是哥帥在輸給利記後研發的新陣式,旨在解除利記對費蘭甸奴及閘位的凍結,以三中堅雙防中製造後場中路人數優勢,以協力完成後場組織。

從後場組織這個目標而言,哥帥達到了:利記派出的沙拿費明奴並不足以迫搶這5人組,問題是曼城成功讓費蘭甸奴/迪布尼控球後,他們的傳球選擇:面前的是利記站位齊整、伺機而動的4名中場(包括文尼),施華及根度簡經常被掩沒其中,沒有選擇之下,他們只能大斜傳給左路的辛尼,以弱點進攻阿諾。

弱點進攻阿諾沒錯,問題在於這樣進攻太明買明賣,沒人會上當:阿諾單對單難敵辛尼,但他有隊友。面對辛尼進迫,阿諾通常會縮後幾尺,不被扭過之下等待張伯倫及軒達臣等前來協防,令辛尼在支援甚少下(只有施華間中幫手),曼城的進攻計劃不太如意。

左路受阻,曼城卻顯得缺乏其他進攻方法:全條右路只有獲加獨腳戲,即使擺脫了羅拔臣亦只能傳中,但「路夫雲迪克」表現出色,制空上看守住耶穌;而曼城慣常用的433中路進攻,吊給辛尼/史達寧再橫傳的招數,亦受制於靈魂人物迪布尼後移到防中位置,需要等待他逐步移前而難以施展,而且前線只剩單邊的辛尼,根度簡不能取代史達寧的入楔角色(用B.施華更好吧?),令辛尼的動向亦變得容易追蹤,曼城今季聞風喪膽的進攻模式也就作廢,只剩大斜傳給辛尼。

哥帥的變陣嚴重影響了進攻,亦破壞了防守:拿樸迪擔任左閘加上4後衛與3後衛的頻繁互換製造了很多位置上的混亂,例如第一球拿樸迪完全失蹤,直至失球一刻他也沒回到禁區甚至鏡頭之內,而攻勢的起點正由左閘位開始;

失位是偶爾,但更根本問題在於防守對位:曼城進攻時是踢3後衛,而利記的進攻每每由斷球迅速啟動,獲加仍在前場之下,變相令留守的三中堅直接面對利記三叉戟,要以奧達文迪vs文尼/拿樸迪vs沙拿,尤其拿樸迪似乎沒準備好單挑沙拿,第三球便是不敢埋身之下被舞得團團轉;而奧達文迪亦對防守責任出現混淆,走到中間把遠柱交給獲加,結果被利記三人同時攻遠柱壓贏頂入,可見哥帥的變陣混淆了防守對位,令本來已不太強的防線更添混亂,而且讓己方中堅經常要單挑利記雙翼,強化了對手的強項。

而造成位置上的混亂還不止防線,中場亦然:正如前述,由於迪布尼及根度簡在防守時需要平排站位遮線,但進攻時又要「適度參與」,但這個新體系似乎沒賦予固定的進攻站位與職責,加上進攻不順,令他們二人每次在進攻的「參與程度」亦不一樣,有時留在中場中,有時遠赴最邊線,使曼城一旦由攻轉守時的中場力量很飄忽不定,有時更只有費蘭甸奴;

而第二個失球中,張伯倫的區域原本應由迪布尼(左防守中場)負責,但迪布尼被前面幾下爭搶吸引了視線,以為隊友即將斷球成功而準備向前突擊,於是便真空了自己負責的防守區域,兩秒空檔讓張伯倫得以起腳。這便是用迪布尼當防中的弊端一例。

上半場攻守皆受盡新陣式的苦頭,曼城下半場開局稍有起色,索性放棄右路,把大衛施華、迪布尼(有時加上根度簡)都重注左路,與辛尼更緊密連結,從而組成更多慣用的輔位進攻。當然紅軍亦不難對抗,既然只是單邊,一兩次之後便以一大堆防中跟進右閘位置,人海之下曼城亦難有威脅。

哥帥57分鐘終肯認錯,換入史達寧重新激活右路,亦重回平時433的慣常打法,不再四後衛三後衛的互換。這時利記剛巧失去了沙拿,換入雲拿當把張伯倫推上前線,張伯倫前移了沒有沙拿般的功效,未能威脅曼城防線,一者當然是級數不同,但同等重要的是張伯倫沒有固定在右路攻擊拿樸迪,而游弋於中路與右路輔位之間,變相讓兩個中堅夾擊非常容易防守,隊友亦很難傳球,令張伯倫前移後甚至沒有好好控過球。

或許是上半場拚得太盡所致,60分鐘後利記體能下降得很明顯,中場已沒力氣上前助攻,僅僅留守在本區盯人遮線已是最大本能,斷球後也只能向前一腳再休息,沒中場支援下亦令文尼等前線無用功之處,迅即失掉皮球讓曼城再攻。而利物浦最後守住沒失作客入球,已算是精神力量的血肉長城,尤其阿諾及路夫雲到最後仍堅持得住,已盡了最大人事。

這裡想總結的是,雖然這篇文章力數哥帥新陣式的不是,但其實最大問題不是新陣式本身,因為陣式本意反針對是正確的,問題在於其時機。新陣式的強處在於攻其無備,但哥帥卻在早幾天對愛華頓便鉅細無遺地公開了,這當然讓高普能有幾天時間慢慢鑽研並再反針對,否則難道雙翼單挑中堅、針對失位的防中、重點協防右閘等部署是偶然的嗎?若果哥帥今場才揭開新陣式,高普單是原本的迫搶體系便不可能即場重新設計,可惜幾天前的「公開操練」把軍事機密全都預先賣了給老對手,相當於自廢武功。

為Melo及韋少平反

$
0
0

換轉是其他28支NBA球隊,面對勇士鬥到最後一刻,然後以4分之差落敗,理應獲得掌聲。可是今早在專頁分享戰果,大家都狂踩雷霆,戰犯當然是Carmelo Anthony和Russell Westbrook。單睇數據,Melo直情應該拉去做港珠澳大橋的石躉,全場只得12分,三分射9中0,連同兩分也只是射16中4,「射準少少一定贏咗喇!」「成日企定定唔走位!」「防守毒瘤!」「三分咁癈仲不停射,傷害球隊」嘩!

不看比賽,只睇數據,其實第一戰犯,應該是Steven Adams,罰球射6中1,16.7%,要是多入兩球,最後雷霆的打法已大為不同;後備控衛Raymond Felton也要打pat pat,打了12分半鐘而5射全失,0助攻;Paul George也是冷冰冰,命中率是26.3%,三分射9中3也是僅僅合格。基本上全隊雷霆就只有Russell Westbrook頂住,以57.7%的命中率攻入44分,否則雷霆早被拋離了。

原罪很可怕,成見也可怕。誰不想打得如勇士般行雲流水?今日有球印象很深,下半場David West上牛角位單擋,隊友空手走過,然後「大衛西」一下假動作,雷霆兩人都以為他傳波,其實他一個後轉身輕鬆上籃。勇士的成功,不是一時三刻的事,管理層有眼光,不斷透過選秀找到好球員,慢慢培養成基石;交易也有眼光,計準數換來Kevin Durant,再找自由身老將逐步補強,最重要是找來Steve Kerr因材施教,球隊每位球員都能融入文化當中,羅馬非一天建成,這支強隊不是用一年時間簽下球星就能挑戰。

有些球迷看單打,有些會看球員走位和防守,有些卻只是看數據,而忽略了球員在場上的努力。作為03年黃金一代的三巨頭之一,Melo來到雷霆,明顯已是生涯黃昏,之前無論是金塊或紐約人,都是球隊的當然第一進攻點,可以盡情起手。我很認同有部份朋友留言,指他的跑動太少,經常等波射,畢竟已33歲,其得分跌至生涯最低的16.2分,命中率40.3%也是一樣,打得很辛苦。要強人所難,要Melo不斷無球走位?那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用法。

雷霆面對是一個三難的局面,第一,韋少不是一個頂級的組織後衛,他的強項是打法全面,有極佳體能和速度,但傳球欠佳,隊友不易接到靚波,也因「黏波」的問題,隊友很難冇波走位,因為根本不會有波到!我正在寫一篇Jason Kidd vs Steve Nash的文章,這幾天都翻看兩大傳奇控衛的比賽影片,他倆的特點是人到波到,只要隊友上前,波就會傳上去。有時和年輕人打波,我常引《一球成名》的例子,你快,還是波快?就算快如韋少,也一定不夠波快,這也是他最大的問題。今仗第四節韋少坐下,由PG做PG(笑),幾球都是從後場見有隊友上前,就即時傳波,節奏快了很多。打波很簡單,假如你走位而冇波到,慢慢就會不願走。勇士的走後面和高位單擋後內切,都是緣於樂意傳球。今仗勇士的助攻數字是27,雷霆是13,大約可反映出問題所在。

贏波不會只得一種方法,LBJ也能在逆境下打贏勇士,靠的就是藉強大的單打能力和外線支援,令勇士的防守失衡,從而制造錯對,在進攻上取得優勢。這也是雷霆目前能做的戰術,要前半生都絕少以無波走位為進攻手段的Melo,不到9個月就滿師,未免要求太高,可是Melo是確確實實學習「如何在韋少身邊打球。」犧牲自己的起手機會、犧牲自己擅長進攻的兩邊底線位、犧牲鎂光燈而集中防守,有誰看到Melo今仗要輪流頂Draymond Green和Kevin Durant,最後一擊守到KD令其射失,如非Corey Brewer和韋少誤會,早就有機會反敗為勝?沒有。這些在數據上都看不到。這也是上面提及三難的其中一個問題,Melo在陣式上不時打4號位,很難如PG般減磅而跟上節奏,結果就成了兩不像。

Melo當然打得不好, PG也打得不好,但有誰想過,一支兩大主將都打得不好的球隊,為何仍能一直緊纏,去到最後一刻才落敗?對Melo這種王牌級球員來說,有空位一定要起手,這也是籃球的常識,當然了,三分是9次是有點多,但撇除最後一球已是追平無望的亂射,其他8次都不算是太差的出手機會。進攻不夠好,努力搶籃板和防守,這已經足夠了。正如韋少上半場的傳球既亂且急,到下半場有耐性得多,這也是一種改變。韋少就是一個這樣的球員,要他去組織攻勢太難,但他卻總是盡力幫助球隊,得分也好、籃板也好、助攻也好;正如他搏命搶板,就是因為隊友射失太多,16個籃板卻被人說成是擦數據,那真的很可悲。下半場有球令我印象深刻,Jerami Grant防守KD被推跌,球證吹進攻犯規後,韋少第一時間就衝上去拉起J.Grant,但因地板滿是汗水,幾乎就滑倒,結果反而要Melo扶住。對,韋少就是一個這麼熱血上腦,甚至是戇居的人,但同一時間,這也是他深得隊友喜愛的原因。

在團體運動上去看,羸或輸,不應該,也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沒有了Andre Robertson,對雷霆的傷害極大,也令Melo和PG要做更多防守工作,這些反映了在進攻上的數據下跌,不是細看比賽,球迷卻未必察覺。我不是為Melo和韋少平反,只希望大家對他們公平一點,欲加之罪前,不如先好好看足雷霆48分鐘的比賽,就會明白他們才不是毒瘤。正如Melo今仗三分射9中0之前,之前三場的三分波是射21中12,命中率是57%,起手的位置也大同小異,可是有誰記得?今仗PG第四節有球插花也出界,打波就時這樣,有高有低是平常事。在雷霆的體系,以Pick & Roll為進攻主軸,球大部份時間在韋少手上,正如Victor Oladipo也打得極辛苦,就是因為要配合需要花上很多時間。

衡量成功,不應只看總冠軍,而是追逐冠軍的過程中,大家付出幾多,參與幾多,犧牲幾多。可歎是在成敗論英雄的世代,贏不到冠軍就是原罪,上至美國的球星旁述,下至普羅球迷,都似有共識,「唔啱換到啱」漸成為理直氣壯的更好做法,只要贏了冠軍就可平息干戈。一個為了跑過來拉起你而差點滑倒的隊友,有誰懂得珍惜?

真正的YNWA

$
0
0

今早出門上班,上了地鐵後聽到警示即將關門的嘟嘟聲響,有位女士如像未聞,以平穩速度上車,結果被關上的閘門一撞,失去平衡下跌向門邊的中年男子,前者大大地「嘖」一聲,好像地鐵和那個男人有甚麼不對。其實下班車三數分鐘就到,可是趕不上就如終身之憾,死撞死推常見,因為大部份的香港人都缺乏耐性。

近年我已很少上討論區,縱使是紅軍擁躉,但有時真的想爆粗。明明大家是同一隊fans,支持是同一隊波,可是贏也好,輸也好,大家都鍾意鬧多過讚。看球賽,看球員,半季是起碼,一季是正常,38場波來衡量一位球員,絕不算多,尤其是年輕球員,更加需要時間,需要耐性讓他們犯錯,從中學習。

明明口號是You'll Never Walk Alone,賽後卻是插自己人到褲穿窿。軒仔冇腳好波,TAA重覆犯錯,張伯倫只懂死衝,文尼獨食,法棉奴唔識入波,就連高路普,也是熱血有餘,計算不足,有時贏波之後,都見到滿城開罵,我還以為自己身處平行時空,他們看的是利記輸慘1:5。

今季三對曼城,由被對手血洗5:0,到主場驚險地贏4:3,今仗,是重拳連環的3:0,難在下半場變成4-1-4-1,氣力放盡下仍能零封藍月亮。輸控球,不成問題,一條防線,讓這支億萬大軍,全場零中框射門,才最緊要。紅軍風格,從來都有前冇後,經典的哥利摩亞贏紐記,也是4:3的比賽;05年的歐聯決賽,是先輸三球,再追三球,射12碼捧盃。多年來,紅軍與「救心」劃上等號,對西維爾就是一例,就算領先三球,還是不要開心得太早。除了賓尼迪斯,實在想不到有那位領隊可以改善這種體質。

記得高路普上任之初,有位支持阿仙奴的老友大表羨慕,我當然心感自豪,而且火速愛上。外表粗豪的Klopp,最重要不是入波之後的連環拳,或者gay味甚濃的爸爸抱抱,而是無比耐性,與當今速食文化背道而馳。紅軍防線為人詬病,龍門位置被人鬧爆,他用了又等,等完再用,卡列奧斯令利迷漸見曙光;中堅雙雲不爭氣,麥迪比孤掌難鳴,高路普沒有亂告急,等到冬窗買來早已眉來眼去的VVD,然後一條性感防線,慢慢變成牢不可破。近十場比賽,入26球而只失了6球,就像本來只識獨孤九劍的令狐沖,連金鐘罩也學埋,從前左閘摩蘭奴,右閘高美斯的罩門,今日就變成最強一瓣,看羅拔臣左路怒爆,很難不想起巴利;看TAA今仗頂住辛尼,更不時移入中路包波,令人回想他對曼聯時的比賽,兩度犯錯令球隊輸波後的一面落寞。

k2

當時TAA賽後在ig上載高路普安慰他的照片,然後向fans道歉。I just want to apologise to all the fans! The support today was amazing and our performance was not good enough to get the result we wanted. We will learn from this and come back stronger. YNWA

贏就一齊贏,輸就一齊輸。贏我陪你君臨天下,輸我等你東山再起,這才是真球迷吧。結果TAA做到了。不止他,迷失的文尼,有段時間明顯是因沙拿出盡風頭而焦慮,結果不是操之過急,就是獨食不交波,領隊循循善誘,讓文尼恢復成前季的尖刀,今場成為贏波功臣。張伯倫加盟之初就逢利記大敗,張9零之名成為笑柄,經常想打中場中的他傳球過急,有時也亂走,可是慢慢有了脈絡,不止以速率覆蓋球場,遠射更成紅軍自古仔離開後重現的殺着。有球迷怨法棉奴入波太少,忽視了他的防守和傳球,結果在沙拿右路威力下,反而獲得解放,第一球是心有靈犀地企在適當位置,造就入球。在其他球隊,或因速成,或因領隊權威,或因要代罪羔羊,這班球員可能早被借走賣走,但紅軍卻是毫不心急,一步一腳印,花了數十場比賽,慢慢由高路普變出一支有力爭霸的球隊。

比起雙曼,紅軍穩定不足,可是這場3:0的勝仗是巨大的,何時迫搶,何時進攻,何時防反,何時死守,需要時間。進攻上,依賴前線的天賦可以入波,防守時,一個失神走漏就悔不當初。近年每到死球角球,就是利迷的痛,對下游的英超球隊尤甚,上三路的混戰輸完又輸,贏強隊可以,但對下游隊,都尚要時間證明,如此才能有望舉起英超冠軍。

我不敢說利物浦已是爭標強隊,至少我們看到了希望,而且是熱刺普捷天奴式的育成耐心,慢慢地找到合適拼圖。支持不同球隊,自有不同樂趣,比起以億萬購入成名巨星,我更享受看住愛隊球員百屌成材,水滴石穿,這也是所有真球迷的樂趣。YNWA,才是我們支持利記的原因。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但我真的希望英超成功搶佔前三後,然後一股作氣殺入歐聯決賽,遇上巴塞。阿蘇的仇,古仔的仇,一鋪算清。我相信,I am not the only one。

香港人,幾時連發夢也不敢?

P.s. 恨的非古仔,更肯定不是拼至流淚的阿蘇,係巴塞呀!

亞協盃WFC?

$
0
0

有波友笑稱 AFC CUP(亞協盃)係 WFC CUP(邊撚個得閒理盃),因為競爭力及水平低,入場人數都比較少,有啲比賽看台氣氛極為 WFC Feel,不過有部分國家嘅球隊出戰時都有可觀嘅入場數字,好似今年中亞組土庫曼嘅Ahal FK對吉爾吉斯嘅 FC Alay 就有20,100人入場,東亞組北韓嘅火炬對澳門賓菲加有22,000人入場,北韓同土庫曼都係比較封閉嘅國家,可能有某些因素令入場數字咁高(對比大部分參賽國家而言),不過今年印尼嘅 Persija Jakarta(佩斯查 雅加達) 係一個另類中之另類,對淡濱尼流浪有49,056人入場,對宋蘭義安有46,184人入場,嚟緊4月10日對柔佛DT,因為各種因素,亞洲足協預計場波會爆棚,爆棚的話大約就有76,000人入場,如果真係有咁多人入場,將會破晒亞協盃入場人數紀錄。

有人話印尼球隊係亞協盃比賽入面嘅另類,因為不論比賽質素如何差都有一定數目嘅球迷入場,究竟是咪呢?

印尼球隊2009年開始參加亞協盃,PSMS Medan(棉蘭)因為亞冠外圍賽出局要踢亞協盃,嗰陣抽中喺F組,對手有南華、馬爾代夫VB及大馬柔佛FC,第一場對柔佛FC有1,500人入場,第二場對VB有500人,第三場對南華有300人,同平時棉蘭踢印尼聯賽時萬人空巷差好遠,因為棉蘭主場 Teladan Stadium 唔合亞足聯嘅規格所以轉移使用 Jakabaring Stadium,來自巨港市嘅球場,雖然巨港同棉蘭都係來自蘇門答臘,但一南一北,距離過千公里,如果棉蘭球迷想南下巨港支持主隊,最快要坐兩粒鐘機,坐車要超過一日,由於太遠太難去,加上所以好少人入場。

到咗2010年,參加亞協盃嘅印尼球隊有 Sriwijaya FC(三佛齊)及 Persiwa Wamena(佩斯瓦 瓦梅納),Jakabaring Stadium 嘅主人翁就係三佛齊,當然冇棉蘭咁 WFC,結果小組賽3戰入場人數都過萬,反而佩斯瓦因為主場唔合亞足聯嘅規格轉用佢離自己地頭極遠嘅 Gajayana Stadium,入場人數又係冷清清,再睇睇之後幾年,除咗分裂咗畀球迷擋二隊嘅 IPL Arema(IPL阿雷馬)同 Persibo Bojonegoro(佩斯寶),其他入場人數都係同平時聯賽差唔多,嗰陣阿雷馬分兩隊,IPL阿雷馬變二隊,球迷過晒去睇ISL阿雷馬,搞到IPL阿雷馬喺幾場亞協盃比賽看台都冷清清,而佩斯寶就同棉蘭及佩斯瓦一樣原因。

歷年印尼球隊亞協盃比賽入場人數:

2009年
棉蘭 vs 柔佛FC(1,500)
棉蘭 vs VB(500)
棉蘭 vs 南華(300)

2010
三佛齊 vs 雪蘭莪(14,000)
三佛齊 vs 平陽(20,000)
三佛齊 vs 勝利(11,215)
三佛齊 vs 泰(9,000)

佩斯瓦 vs VB(800)
佩斯瓦 vs 南華(1,000)
佩斯瓦 vs 蒙通聯(400)

2011
三佛齊 vs VB(5,403)
三佛齊 vs 宋蘭義安(5,200)
三佛齊 vs 天水圍飛馬(15,000)

佩斯普拉(Persipura Jayapura) vs 東賓高(700)(用雅加達Gelora Bung Karno Stadium)
佩斯普拉 vs 春武里(20,000)
佩斯普拉 vs 南華(15,000)
佩斯普拉 vs 阿比爾(15,430)

2012
IPL阿雷馬 vs 伊洛瓦底聯(2,000)
IPL阿雷馬 vs 吉蘭丹(2,000)
IPL阿雷馬 vs 西貢南越銀行(3,500)
IPL阿雷馬 vs 伊蒂法克(2,000)

2013
Semen Padang(巴東) vs 勇士(9,225)
巴東 vs 傑志(11,315)
巴東 vs 邱吉爾兄弟(9,027)
巴東 vs 峴港SHB(11,932)
巴東 vs 東賓高(11,350)

佩斯寶 vs 新光(700)
佩斯寶 vs 晨曦(400)
佩斯寶 vs 仰光聯(150)

2014
佩斯普拉 vs 邱吉爾兄弟(9,000)
佩斯普拉 vs 新光(9,866)
佩斯普拉 vs 內政聯(12,525)
佩斯普拉 vs 仰光聯(12,385)
佩斯普拉 vs 科威特競技(5,992)
佩斯普拉 vs 卡迪斯亞(18,127)

阿雷馬 vs 河內T&T(29,130)
阿雷馬 vs 馬玆亞(25,000)
阿雷馬 vs 雪蘭莪(23,629)

2015
佩斯普拉 vs 班加羅爾(16,236)
佩斯普拉 vs 馬玆亞(12,623)
佩斯普拉 vs 勇士(9,823)

萬隆 vs 新光(15,000)
萬隆 vs 老撾豐田(18,522)
萬隆 vs 伊洛瓦底聯(12,250)
萬隆 vs 傑志(12,352)

2018
峇里聯 vs 仰光聯(10,542)
峇里聯 vs 清化(6,899)

佩斯查 vs 淡濱尼流浪(49,056)
佩斯查 vs 宋蘭義安(46,184)

亞協盃十人入場人數
01. 6 November 2010 Al-Qadsia卡迪斯亞 (科威特) 1 – 1 (a.e.t.) Al-Ittihad阿勒頗伊蒂哈德(敘利亞)(58,604)
02. 22 October 2013 East Bengal東賓高(印度) 0–3 Al-Kuwait科威特競技 (科威特)(50,000)
03. 28 February 2018 Persija Jakarta(佩斯查) 4-1 Tampines Rovers(淡濱尼流浪)(49,056)
04. 19 October 2010 Al-Ittihad阿勒頗伊蒂哈德(敘利亞) 2 – 0 Muangthong United蒙通聯(泰國)(48,000)
05. 14 March 2018 Persija Jakarta(佩斯查) 1-0 Sông Lam Nghệ An F.C(宋蘭義安)(46,184)
06. 21 October 2009 South China南華(香港) 0 – 1 Al-Kuwait科威特競技 (科威特 (37,459)
07. 15 September 2010 Al-Ittihad阿勒頗伊蒂哈德(敘利亞) 3 – 2 Kazma卡茲瑪 (科威特)(34,400)
08. 17 September 2013 East Bengal東賓高(印度) 1–0 Semen Padang巴東(印尼)(30,000)
09. 3 November 2012 Arbil艾比爾(伊拉克) 0–4 Al-Kuwait科威特競技 (科威特)(30,000)
10. 15 September 2009 Al-Karamah卡拉馬(敘利亞) 0 – 0 Al-Arabi阿拉比 (科威特)(30,000)


Steve Nash vs Jason Kidd,我會揀……

$
0
0

運動迷的樂趣,除了支持愛隊,也肯定會拿不同球星作比較。既生瑜,何生亮之歎常有,Michael Jordan統治球壇,其實當時拓荒者的Clyde Drexler也曾有「西岸佐敦」之稱,既能如滑翔人騰空,三分遠射也好,就是贏不到MJ和公牛。之後四大中鋒盛世,也是各不相讓,不過大家都有共識,Hakeem Olajuwon是中鋒之王,就算強如Shaquille O’Neal也在技術上遜一籌。之後天才後衛湧現,又開展了另一個世代。

不同於七、八十年代的後衛,功能分得清楚,1號位是控球助攻,2號位是主力得分,前者頂多是具備遠射或走快攻,很少會見到他們如今日的Russell Westbrook或Stephen Curry等,先射後傳。今年名人堂剛好有兩名頂級控衛一起當選,也掀起不少討論,Jason Kidd贏過冠軍指環,Steve Nash卻是連贏兩次常規賽MVP,看起來似是各有千秋。

2010年明星賽有張經典合照,是西岸五位一級控衛,除了上面提及的兩位,還有在黃蜂冒起的Chris Paul、轉投了金塊的Chauncey Billups,以及當時的爵士之寶Deron Williams,五人都份量十足。五人之中,CP3有Point God之名,其控球技術出神入化,也能讓隊友變得更好,但在快艇多年,始終摸不到西決地板,要是今季在火箭也做不到,那其球星地位將會再跌。其「宿敵」Deron Williams更令人失望,離開爵士後大不如前,最後因傷患等種種原因,已等同引退,非常可惜,更可惜是最後一季在騎士打得極差。Billups是活塞的領袖,其心理質素極高,當年不少最後一擊,更是信心過度,故意去到27、28呎起手,極其誇張,雖然有個浪人生涯,但不影響成就,單是2004年贏湖人奪總冠軍,已是一大成就。一座總冠軍+一座總決賽MVP,令Billups成為不少人心目中最強控衛之一。

至於今次兩位主角,同樣效力過太陽及小馬的星級控衛,很難分高下。Jason Kidd成名較早,1994年以榜眼獲小牛選上,火速帶領球隊成為強隊,其傳球透徹,防守也佳,6呎4吋身高配上210磅體重,足以頂住大部份球員,所以籃板也算是後衛中的頂尖,整體的防守更是後衛中的高水平;不過生涯早段遠射極差,大部份得分都是快攻得來,差不多生涯中後段才識射波,但他一如大部份頂級控衛,單是傳球已能讓隊友更好,在網隊的六季,左K-Mart右RJ,三頭馬車快攻是聯盟最好睇的戲碼。

講快,Steve Nash半點不遜色,出身於96黃金一代,Nash試過做Kidd的後備,但很快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比網隊更犀利是四頭馬車:”Matrix” Shawn Marion、可能是史上最快的大前鋒Amar’e Stoudemire,還有火力十足的Joe Johnson,四個人打出今日火箭的Moneyball籃球1.0,可惜前有馬刺,後有湖人,始終與總決賽緣慳一面。就算最後去到湖人,在背傷影響下已難再打出全盛時期那種傳射難分的籃球,唯一安慰是以顧問身份,上季在勇士贏得冠軍,叫做圓了心願。比起Jason Kidd,Steve Nash看來較平坦,要是Mark Cuban當初不讓他走出達拉斯,或者早就贏得冠軍。巧合是Jason Kidd卻是在小馬完成心願。

兩人看似難分軒轅,我的答案卻肯定:「如要建立一支爭冠球隊,我的選擇是Jason Kidd。」

馬刺迷對Kidd絕不陌生,因為馬刺近20年來最大的轉會傳聞,一次是關於Tim Duncan幾乎加盟魔術,另一次,就是Tony Parker交換Jason Kidd。那些年,法國跑車仍不時失控,在場上遠射不行,幾乎只能用速度取分,而Jason Kidd卻是成名控衛,其防守更加令馬刺高層垂涎不已,Gregg Popovich更曾想過,將TP改打2號位,Kidd主控節奏,也可用其經驗幫到柏加。可惜不止TP抗拒,Jason Kidd也拒絕加盟,尤其是2003年在總決賽不敵馬刺後,傑特拒絕了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em的做法。幸好成功標尾會,在小馬贏得一冠,才不致後悔。

Steve Nash在今時今日的威力,可能更高,生涯三次打入190 club,更是準得驚人,不過較老派的我,會選Jason Kidd是因為兩個字,防守!就算是生涯末年,38歲的高齡,傑特亦肩負了防守LeBron James的重任,他似Billups,強壯的上半身能頂住對手,腳位攞得好,最重要是對球的預判能力,每每能干擾對手傳球。畢竟來自Oakland的他,師承史上唯一一位以控衛身份贏得最佳防守球員的Gary Payton,所以傑特的防守勝過尼殊太多,直情相差了兩個級數。傑特5次入選最佳一隊,4次入二隊,共9次獲獎,反觀尼殊一次未得,就算後者很聰明,但防守的威力爭太遠了。雖然差了兩座MVP,但Kidd三入總決賽,一次總冠軍,加上最佳新人,算是不會遜色太多吧。

我最欣賞還是Jason Kidd求進的態度,由新人球季如Lonzo Ball般起手例牌被人放射,到中期成為射手,退休時的三分波入球總數,居然比Dirk Nowitzki還要多,不可說不驚人。全盛時期的Jason Kidd也是三雙機器,很多時後場一抓籃板,然後一記棒球式長傳隊友就輕鬆入樽得分,這幕在網隊見得最多,假如韋少學懂七成,雷霆將會完全不同。Kidd與Nash都是頂級控衛,傳球都一流,可是細分之下,前者的成功率更高,尤其是其快攻長傳和地板傳球,真正做得到見縫插針,相反Nash是以其超準射球來吸引對手,然後伺機突破,有補位後再傳波;Nash的傳球華麗有創意,Kidd則是華實並重。Kidd生涯最高一季有10.8次助攻,得分為18.7分;Nash是18.8分和11.6次助攻,難得是去到35及36歲,仍能以逾11次助攻成為助攻王,而兩人生涯平均失誤都為2.9次失誤,不分高下。

NBA出色控衛多不勝數,不似MJ般在2號位鶴立雞群,不同球迷會有不同的No.1,John Stockton的平實傳球不起眼,卻是最穩陣的手段;活塞的Isiah Thomas能夠頂住MJ和公牛,其意志力極為可怕;還有湖人的Magic Johnson,有人會選他是最好的控衛,更可能是聯盟史上最佳球員的前三位。珠玉在前,無論Jason Kidd或Steve Nash都肯定不是控衛的No.1,要是想找個攻力較佳的,Nash會是選擇,要是想防守也夠硬淨,Kidd就是你的答案,但要在兩者之間選其一,我還是要Jason Kidd。至於今日的控衛,相信只有Stephen Curry能夠勝過這兩位名人堂球員。

一場中超預備組,讓你知道廣州的最低工資......

$
0
0

昨晚看了這宗新聞,才知道廣州的最低工資是多少。

球迷在討論同室操戈時,都會想起2005年時,英超紐卡素的保耶和戴亞,但中國今天都名垂青史......。「廣州恆大」對「山東魯能」本來是平平無奇的賽事,因為只是中超的「預備組」賽事嘛。但晚上突然成為內地網民的熱話,原來,因為廣州的兩名球員王軍輝和司徒華龍在比賽中途突然打起來。

為什麼會打起來?據《泰山晚報》的報導,二人就界外球發生爭執,先是口角繼而互相揮拳,拉扯了長達7分鐘。王軍輝被罰紅牌,司徒華龍則遭到黃牌警告,繼而被換出;司徒華龍更在返回更衣室的路上流眼淚。

「廣州恆大」在中超已經七連霸,絕對是有頭有臉的球隊,加上衝著許家印和馬雲(廣州恆大的全名其實是廣州恆大淘寶)的臉,球會在處分上自然不敢造次。球迷都很關注,這支國內球壇班霸會怎樣處分。

「廣州恆大」晚上的罰單公布如下:「二人均通報批評並三停,每人各罰款20萬,合同期內禁止租借轉會,並按照廣州市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其生活費。此外,分別給予預備隊教練組,俱樂部分管領導和俱樂部一把手通報批評並分別扣罰當月核定綜合獎金200%,100%,30%。」

言下之意,王軍輝和司徒華龍要停賽、停訓和停薪,在連坐法下,令教練同樣受罰......。不過,球迷都較數心,廣州最低工資是多少錢......?

答案是1,895元。然而,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的文件顯示,「廣州的最低工資」共分為四類標準。「第一類標準」是在廣州市適用,如上的1,895元,每小時為18.3元。

「第二類標準」則是每月1,510元,每小時14.4元,執行地區則是珠海,佛山,東莞和中山市,珠海更可以提高到1,650元,每小時15.8元。

「第三類標準」則在汕頭、惠州、江門和肇慶市執行,每月1,350元,每小時13.3元。

最後則是「第四類標準」,在廣州市外圍的再外圍,包括韶關、河源、梅州、汕尾、陽江、湛江、茂名、清遠、潮州、揭陽和雲浮市,每月只有1,210元,每小時12元。

廣州恆大的總部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那麼兩名小將在三停期間,即是每月享有第一類標準的最低工資,1,895元作生活費。

原文刊在Matters

戰術分析:哥迪奧拿過猶不及的變陣,再次自毀長城。

$
0
0

哥帥今場為盡出進攻兵器,把陣式改為少見的343,奧達文迪/拿樸迪/獲加踢三後衛,費蘭甸奴/迪布尼雙防中,大衛施華中場中,辛尼/貝拿度施華翼衛,史達寧出任耶穌的影子前鋒。這個陣式,正正是今場勝負的關鍵所在。

後場組織上,曼城繼續首回合的佈置,以三後衛配合雙防中(有時加上大衛施華)鞏固後場組織,人數優勢令利記三前鋒不能迫搶,而曼城的套路通常是傳到迪布尼面對利記四中場時,便長傳予左邊的辛尼,曼城前面4-5人基本上都在最前線等候來球。

而防守上,哥帥這個343與干地的不同,防守上很多時真的只有三後衛留守,加上費蘭甸奴及迪布尼,而翼衛辛尼及貝拿度施華只會在陣地戰中後期才會踱步回防,變相令曼城的三後衛直接單對單盯防紅軍三前鋒;而曼城攻擊手留在最前線之下,中場往往在迫搶利物浦的三中場顯得力弱,不過上半場利記的進攻意欲頗低,並未造成太多漏洞。

曼城開段進攻主要仍以左路辛尼強攻阿諾為主,不同的是大衛施華與辛尼的連接疊瓦做得更緊密,利記往往需以張伯倫甚至文尼協防才能堵住缺口,逼得辛尼施華每每只能以高空球傳中完結攻勢,但曼城前場幾乎全矮之下難以威脅紅軍人馬沓沓的防線,十有八九都被路夫雲迪克輕鬆解圍。

早段利記能守住左路攻勢,實歸因於曼城再次明買明賣強攻左路,故高普用了縮窄防線的策略,即把全條防線皆積聚在中央至右路位置,不惜接近放棄左路防守,左閘羅拔臣的站位也接近中央,縮窄防線修補half-space的空位,令辛尼即使打穿第一點,亦難以用曼城慣用的half-space疊瓦來拉走中堅,顯示高普對首回合做足了功課。

而曼城在左路難嚐甜頭,亦開始發覺利記縮窄防線的策略,於是自25分鐘左右開始,曼城便先在左路佯攻,然後用大斜傳找遠柱的貝拿度施華,乘利物浦的左路防守空虛之際,利用貝拿度施華的左腳內切大造文章。這策略頗為收效,直至上半場前貝拿度施華反成了曼城的進攻重心,製造出多次埋門機會。

利物浦上半場一直在頑強死守,斷球成功便大腳長傳予雙翼自行解決,直至上半場尾段才有張伯倫後上完成兩次射門。半場站穩了陣腳,高普開始謀求反擊,而這個部署,從三前鋒的換位開始。

上半場是典型的左文尼/右沙拿/中費明奴,高普下半場轉為左費明奴/右文尼/中沙拿,這個轉變的原因在於曼城的三後衛其實倉卒成軍,站位默契其實都很粗疏,對如何以三人覆蓋整個橫切面他們根本沒太多意識,但費明奴慣性回防及回撤之下,令三後衛很少受到挑戰,而殺手鐧的雙翼卻每每在邊線已被包夾。

故高普以沙拿居正前鋒,希望直接衝擊曼城的三後衛,文尼亦可以打最擅長的右翼。而下半場早段利物浦取得出乎意料的控球下,亦很快得到收獲:沙拿在前鋒位置接球,吸引雙中堅+費蘭甸奴後,右傳給殺上的文尼,文尼利用三人轉向的失平衡殺入禁區造成混亂後,由沙拿跟進射入。高普的三前鋒的確沒有甚麼替補,但改變三人排位已有不同變化。

綜觀全場,曼城的敗因再次在於哥帥的變陣,力圖盡量派出攻擊手而忽略球隊平衡,終被反勝出局。一定有球迷會說,既然落後三球了,哥帥放手一搏派出全攻陣不是很合理嗎?

那麼反問你一條經典問題,出一個前鋒入一球,那出十個前鋒是不是會入十球?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足球不是以鬥多攻擊手作勝負,而是整體平衡。眾所周知利物浦入一球曼城便要入五球,零封利記便是首要任務,哥帥卻出雙中堅+右閘組成怪誕的三後衛組合,還要他們經常與利記三前鋒進行直接3vs3,豈非自殺?

更何況,哥帥出多了攻擊手,卻不見得進攻更強橫了,因為這新打法破壞了曼城今季打慣的433進攻套路,令許多進攻球員今場都處於不熟習的位置,嚴重影響曼城整體進攻威脅,如慣打邊路的史達寧在陣地戰迷失方向;迪布尼的圓月彎刀式傳球亦因要擔任防中,離門過遠而難以施展;辛尼原本最擅長half-space入楔,今場卻只能不斷燒味傳中,找不存在的高中鋒。

如此種種,可見哥帥的變陣打亂了曼城今季橫行英超的模式,令防線變得更脆弱的同時,亦削弱了己方的進攻火力,加上首回合亦是變陣導致大敗,哥帥這兩場可說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畫蛇添足下致敗。

跨過性別 跨不過重量

$
0
0

今屆英聯邦運動會,來自紐西蘭的Laurel Hubbard參加女子90公斤以上級舉重項目。所有參賽者一字排開,她的體形比其他參賽者大上好幾個碼,過磅142公斤。她是賽事的大熱門,更希望可以打破大會紀錄。

第一項抓舉她已經做出120公斤遙遙領先,比第二位選手多出7公斤。到挺舉她嘗試她以前創出的英聯邦紀錄輕1公斤的130,觀眾引頸以待。她挺舉的抓手角度比其他選手寬很多,差不多抓到槓鈴的鐵餅盡頭。到過頭一刻,她的左手突然向內翻,脫臼了。

「自找的。」場內的物理治療師這樣說,因為挺舉角度和手肘內副靱帶受傷風險有直接關係。手臂伸展愈闊,代表肘關節離垂直愈遠,加上重量,容易造成關節內翻。

觀眾看見脫臼都感受到Laurel的陣痛,隔著電視熒光幕看比賽的都好不了多少。她即時要被送往急症室,亦即是要退出這場比賽。騷動期間,平台上工作人員在儘快收拾整理準備比賽,觀眾在等待比賽重新進行,最常做的事就是用手機翻選手的維基百科專頁。

手機屏幕前的觀眾看見搜尋結果大都目瞪口呆。

原來Laurel以前叫Gavin,40歲,富二代,爸爸是奧克蘭前市長兼國內第三大早餐麥片公司創辦人。但更具爭議的,是她在跨性別以前已經以男性身份出賽,創出紐西蘭青少年紀錄,亦曾出戰多項國際賽事。他35歲進行變性手術,經過12個月「冷河」期,加上體內荷爾蒙水平符合國際奧委會標準,所以符合參賽資格。因為她達到英聯邦運動會參賽資格,隊友兼前里約奧運代表,上屆季軍Tracy Lambrechs為要避免與她正面交鋒而需要減磅出賽。

在紐西蘭,要進行變性手術仍然需要多位醫生及心理學家判定,應該排除了Laurel為贏獎牌而變性的可能性。

但被純天然睪丸酮滋養過35年的肌肉,就算變性後被「閂水喉」,你敢說她在其他參賽者間沒有優勢嗎?現時國際奧委會單靠運動員在變性手術後荷爾蒙水平去判定變性運動員(男變女)可否以新性別出賽,十二個月的「冷河期」可以沖走過去荷爾蒙對已經發育完全的骨肌發展?

但傷出最少Laurel的對手們會舒一口氣。她們中間最重的也只僅僅過100公斤。遙遙望著Laurel被救護車送走,她們心底都有一絲希望,這傷勢會令Laurel永不翻身。

這才是真正女人間的勾心鬥角。

(慎入)受傷片段

原文刊在此
作者 Facebook Page

季後賽開打 16強對碰全拆局

$
0
0

千呼萬喚,期待已久的季後賽終於今晚開打,16支球隊為爭逐總冠軍,至少要打16場比賽,方可奪得最高榮耀;而今晚打頭陣的正是不少球迷期待的「夢幻西決」,勇士主場迎戰馬刺;可惜兩軍都因傷兵跌watt,有點失色。若以拉斯維加斯公佈的賠率來看,大熱門仍是力爭四年三度封王的勇士(2倍),之後是火箭(2.1倍)、騎士(7倍)、速龍(8.5)和76人(20倍);最冷是塘鵝,去到150倍。比較有趣是76人以一支年輕球隊,竟能列第五熱門,甚至更勝雷霆、塞爾特人和馬刺,可見他們絕非易與之輩。

賠率是莊家以數據及統計作出分析的指標,有一定參考價值。我由季中開始睇76人的比賽,早就看好他們有力挑戰東岸霸主,所以見到莊家如此定位,毫不意外。8個對賽組合,逐一分析,連同對賽焦點,以及小弟的季後賽預測,和大家討論一下。

西岸

1)火箭(65W-17L) Vs 8)木狼(47W-35L)

今季對賽:火箭勝4:0

個人預測:95%係火箭

去到季後賽最後一天才上車,木狼的表現令不少人失望,反觀火箭卻是今季最被睇好的球隊,雖然賠率稍有不如,但不少球迷都認為他們有力打垮勇士。木狼雲集三星,包括Jimmy Butler、Karl-Anthony Towns和Andrew Wiggins,而其他球員如Jeff Teague、Taj Gibson、Jamal Crawford和Derrick Rose等,都非泛泛之輩,可是球隊最大問題是防守的硬度,始終去不到「木牛」的水平,常規賽平均失107.3分不過不失,可是今季四對火箭皆北,每場失122.75分,而且四場都是1月中後發生,球隊默契已成型,藉口不多。簡單來說,外線防守會是木狼的死穴,加上Kat形同虛設,來到季後賽的確令人擔心。

今季James Harden和Chris Paul聯手,加上Mike D’Anthoni的戰術,的確將球隊提昇到另一高度,最難得是兩位星級後衛真的能1+1>2,而且令身邊隊友全面升級。在贏得聯盟最佳戰績之餘,其輪換陣容也逐步加大,超級第六人Eric Gordon固然重要,Gerald Green和PJ Tucker也有貢獻,較少人留意他們在2月中羅致了Joe Johnson,雖已36歲,但他的經驗會成為秘密武器,其平均上陣時間近20分鐘,已進入輪替陣容。火箭唯一弱點是內線Clint Capela的角色太重要,其他後備都遠遠不及,若他有任何犯規危機或受傷,將令火箭舉步維艱,不過面對木狼,預計問題不大。

2)勇士(58W-24L) Vs 7)馬刺(47W-35L)

今季對賽:勇士勝3:1

個人預測:68%係勇士

以一支曾去過破紀錄73勝的球隊來說,勇士今季只得58勝實在是強差人意,不過考慮到球隊飽受傷兵打擊,加上部份比賽輪換下,又顯得合情合理。勇士今季的重要不在原本的四巨頭,而是在主力傷出時打起的新兵,能夠在季後賽有多大貢獻。勇士今季得分力仍是各隊之冠,達113.5分,但防守明顯跌watt,107.5分比上季高出3.2分,整體分差也大跌5.6分,令人擔心。Quinn Cook會否成為奇兵,還要時間證明,至於Jordan Bell也令人期待。勇士首圈很大機會沒有了Stephen Curry,解決方法很多,用KD或Draymond Green打Point-Forward問題也不大,勇士目前先要解決銳氣不夠的問題,今季沒有太多比賽令人望而生畏,是留力還是其他,對馬刺可能是最好的證明。

作為馬刺擁躉,我不可能說自己沒有情意結,可是看今季他們的作客成績,實在很難相信能殺退勇士。馬刺今季的作客成績是14勝27負,不止是西岸最差,更加是16支季後賽入面最差,若對勇士頭兩仗都以大比數落敗,那對隊中的小將打擊不少。馬刺的體系完整,以LaMarcus Aldridge為重心進攻,配合其他球員,打出聯盟第一的防守,才有望一鬥。這樣說或者太悲觀,但對勇士絕對難打,沒有了Kawhi下,Tony Parker和Patty Mills要在後場發揮實力,Rudy Gay減低KD傷害,並在進攻上發揮X-Factor威力,Danny Green力抗Klay Thompson,方才有望一鬥。絕境看Manu,把希望放在40歲的禿頭蝙蝠俠身上吧。

3)拓荒者(49W-33L) Vs 6)塘鵝(48W-34L)

今季對賽:雙方打和2:2

個人預測:88%係拓荒者

很多人認為這個系列是最難估計的一輪,甚至認為塘鵝在Anthony Davis帶領下,有機會爆冷晉級。可是在常規賽所見,AD負擔太大,球隊變招的能力也不足,拓荒者的Jusuf Nurkic的防守會令塘鵝很頭痛。不止Damian Lillard,CJ McCollum也是嚴重被低估的好球員,至於Al-Farouq Aminu,很有可能會在防守上作出重大貢獻,甚至成為拓荒者的贏波關鍵。

沒有了表弟,一眉在場上的威力似更大,由內到外到有力取分,防守也是一級。填補的Nikola Mirotic做得不錯,也成為繼一眉及Jrue Holiday以外的可靠得分點;但僅止於此,整體的攻守皆難與拓軍比較。Rajon Rondo能否守到D.Lillard也是問題,一旦這個點失守,整支塘鵝會更被動。

4)雷霆(48W-34L) Vs 5)爵士(48W-34L)

今季對賽:雷霆勝3:1

個人預測:60%係雷霆

西岸8隊之中,最難贏的球隊未必是勇士和火箭,而是擅守的爵士。今季失分(99.8分)與馬刺並列聯盟第一,可是看他們在場上的壓迫力,比馬刺有過而無不及。爵士的體系分工清晰,超級新人Donovan Mitchell搶分,Ricky Rubio策劃,Rudy Gobert防守,加上多才多藝的Joe Ingles,球隊能完美地執行Quin Snyder的戰術。爵士與東岸的76人一樣,在季尾狀態大勇,而自2月開始,他們只輸了6場波,可見一斑。

仍然看好雷霆的原因,是爵士找不到人對位Russell Westbrook。韋少的速率將成為爵士最大的痛,就算Ricky Rubio的防守很好,仍難以阻止對方。雖然今季對賽佔優,但雷霆所贏三場都是在12月出現,參考價值不大,我預計雷霆能順利過關,但至少要打到六場,不過也有助Big 3獲得更多合作經驗。

東岸

1)速龍(59W-23L) Vs 8)巫師(43W-39L)

今季對賽:雙方打和2:2

個人預測:73%係速龍

身邊很多朋友來自加拿大,今季季後賽未開打,已經大大聲話今季是奪冠最好機會。“Prove ’em.”,就是速龍季後賽的口號,但要洗脫Barney污名,還是要用實力證明,至少在面對騎士之前,先要打出令人信服的籃球。不過在東岸,撇除了騎士,我心目中的最強球隊還不是速龍,但以球隊今季刻意加強外圍和內線的實力,仍足以輕取巫師。

John Wall在季尾復出,令球隊進攻多了選擇,可是整體的節奏和轉波的速度,反而明顯下解,變成更多的單打,這絕非好事。兩隊都有後場拍檔,也都算得上是星級,比起巫師的一pair,速龍最大問題是Kyle Lowry太過不穩定,也每每成球隊的痛,之前提過Fred VanVleet可成強力支援,加上有不少防守爛仗王,足以輕取巫師,報卻2015年被橫掃之仇,然後再次挑戰騎士。

2)塞爾特人(55W-27L) Vs 7)公鹿(44W-38L)

今季對賽:雙方打和2:2

個人預測:82%係塞爾特人

今季聯盟如中傷兵咒,星級球員因傷缺陣多不勝數,但數到最慘烈的,還是綠軍。先是開季有Gordon Hayward玩完,來到季尾再宣佈Kyrie Irving收咧,一對星級拍檔,結果成了球場上最近的觀眾,令人傷心。與馬刺有點相似,Brad Stevens這位戰術大師,同樣以整體戰來彌補不足,加上新人Jayson Tatum極為對辦,與二年生Jaylen Brown成為最強拍檔。最可惜是Marcus Smart這個防守悍將也傷出,任B.Stevens多高明,也有十個煲七個蓋之歎。不過整體戰對住公鹿,剛好有格食格的感覺。

公鹿還未找到新教練,Joe Prunty終非將才,字母哥一如對岸的一眉,真的要三頭六臂才行。

3)76人(52W-30L) Vs 6)熱火(44W-38L)

今季對賽:雙方打和2:2

個人預測:70%係76人

今季傳統豪門復蘇,「雙人」塞爾特人和76人都成為季後賽要角,本來塞軍更成為爭標份子,但傷兵不絕下,反而後上的76人更加搶眼。季尾以16連勝殺入季後賽,而且取得第三位,就連騎士也被壓過,可見這支新軍有多可怕。Trust The Process的fans漸多,一方面是因為球員角色鮮明,Joel Embiid社交網出盡風頭,球場上也如新的奧拉祖雲;至於控衛Ben Simmons更是越打越好,全面之餘毫不獨食,而且俊俏面孔引來不少女球迷,兩人一如新一代的Penny & Shaq,令球迷如癡如醉。Brent Brown領軍有耐性,球隊的高層亦然,來到季尾連狀元Markelle Fultz都打出「大三元」,以一個第七、第八人的角色登場,全隊更為可怕。

我一度想過貼76人成為東岸冠軍,但LBJ的威力太強大,加上Jojo大帝傷勢不穩定,所以作罷,但至少面對熱火,不會有阻力。Jojo大帝vs白邊哥,兩人場外鬥到場內,會是焦點,而Dwyane Wade也將盡力保住老將尊嚴,不讓76人輕易過關。但當你看到76人加入了Marco Belinelli及Ersan Ilyasova的陣容,肯定會對他們更有信心,76人最大問題是抗壓能力不夠,每每在關鍵時刻死火,加上不少球員都無季後賽經驗,這時就要靠33歲的JJ Redick定軍心了。

4)騎士(50W-32L) Vs 5)溜馬(48W-34L)

今季對賽:溜馬勝3:1

個人預測:62%係騎士

8個對賽組合入面,只有騎士對溜馬出現「以下犯上」,即是排名較低的一隊,在常規賽對碰勝仗較多;但要留意一點,四場比賽都是在2月前發生,而有留意NBA的球迷都知道,2月前的騎士,和2月後的騎士完全是兩支球隊。

在Kobe退休之後,LBJ作為聯盟第一人,表現出來的意志力及決心驚人,在球隊大破大立前後,都一直撐起全隊,結果以33歲的「高齡」,創下全勤紀錄,而平均的27.5分、9.1次助攻和8.6個籃板,或者只比韋少遜色,但在球場展現的智慧,又高出一籌。LBJ花費極多金錢和心力去維持狀態,縱使爆發力下降,其威力仍在,加上三分外投漸成武器,暫時還未看到有誰可以挑戰其地位。

一眾新兵當然未完全融入,但帶來極大的活力,尤其是Larry Nance Jr.、Jordan Clarkson和Rodney Hood,補了球隊不足之處;倒戈的George Hill則可分擔防守重任,內線是騎士的弱點,Kevin Love已是盡力守衛籃下,但幫手太少,Tyronn Lue的10人陣容中,看來也不會多用Ante Zizic,騎士迷可能要求神拜「佛」,希望「佛」系球員Tristian Thompson在季後賽會找回打波的動力,而不是花時間在場外「覓食」。

溜馬防守的確值得一讚,他們的失分不算頂尖(104.2排第9),但在球場上極為難纏,Victor Oladipo功不可沒,但這位最佳進步獎準得主受腳傷困擾,或會影響發揮。幸好他仍有Lance Stephenson這個隊友,不知會不會再以吹氣來對付LBJ。騎士的弱點是防守,但溜馬火力卻不足,未必能令騎士吃太大苦頭。

放棄升降制 港超新出路

$
0
0

香港足球曾是亞洲的一方勢力,我這一輩的人早已感覺不到,見證的是港甲冰河時期,2009年東亞運男足金牌曾為香港足球帶來希望,《鳳凰計劃》、港超成立,講求制度改革,結果回到今天,自升自降仍不斷出現,制度形同虛設,不禁令人搖頭嘆息。既然升降制度難以行之有效,何不乾脆取消它,學學北美體壇,保障有志投資的球隊,這或許更符合「港情」。

香港政府對待體育從來是奇特的,不用看歐美,只看日韓,甚至中國內地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及投放,更可突顯我們成長的這個社會是如何奇葩!2005年起設立的精英運動員資助計劃,亦令體育項目和運動員,都要「先有成績,才有支援」,每個體育項目都被分級,精英/非精英完全兩個世界,而且精英項目每兩年檢測一次成績,合格才可保住未來四年的資助,若不達標,便會跌入觀察期,第二次再無成績就「叮走」,屆時不但比賽要自資,該項目的運動員都不會得到資助。

好像講遠了,但實則不然。2009年東亞運正是個好例子,當年港甲冰河時期剛過去不久,仍在球壇打拚的都是在資源貧乏下成長的一群,但在當年的東亞運男子足球賽,港足締造了不知何時才能再出現的經典時刻,在分組賽爆冷以4︰1大勝韓國終以首名出線,再於4強以互射12碼淘汰朝鮮,再於決賽面對日本法定時間踢成1︰1,再以互射12碼贏出傳奇一役,奪得史上首面屬於港足的金牌。「先有成績,才有支援」,香港足球隨即獲港府「垂青」,《鳳凰計劃》(現計劃已改名為《五年策略計劃 力爭上游 萬眾一心》)從此誕生,港超亦成為改革的其中一大要項,可惜將近4年,問題仍是不斷,球隊失「水喉」便隨時離開,南華如今的處境球迷皆見,而近日這種自升自降破壞制度的問題再成熱話,難得香港的球會在亞冠場上踢出了令人振奮的表現,但卻輕易被這冷水一淋,外界對港超的看法更趨負面。

個人認為,這除了是港府輕視體育種下難以發展的惡果外,香港足總更責無旁貸,既然大家都看清現實,為何制度的變革卻僵化至此。以香港的情況而言,傳統升降制度實在不見得是最佳的,反而北美體壇的那一套卻頗為適合,原本肯投資香港足球的財團已少之有少,加上港超及港甲是職業及業餘的界線,當有升降制時,港超降班的一隊很有可能形同散班, 升班的一隊也不一定有資金乎合「牌照要求」踢,這對港超目前的狀況而言實在是難以承擔的後果,倒不如像北美體壇各大聯盟一樣,不設升降制度(其實球迷熟悉的美職及澳職皆是),先保障參與這聯賽球隊的可持續性及收益,「整大個餅」吸引其他球隊以加入形式擴大聯賽規模,這或許才是港超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出路。

文︰王家偉

揮別傷患 – 大衛辛頓

$
0
0

意大利足球有著輝煌的歷史,盛產防守球員的意大利更憑藉堅固的防守贏得四次世界盃,范察堤、巴里斯、馬甸尼、簡拿華路和尼斯達等傳奇防守球員更迷倒不少球迷,令他們效忠於意大利。近年「藍衣軍團」的成績有所倒退,今年更會自1958年以來首次缺席世界盃決賽週,令不少「意粉」心如刀割。新人未能接力,曾經的新星也失去了當初的光芒,或者曾被認定為「新馬甸尼」的大衛辛頓的人生也正好見證著意大利足球的衰退。

大衛辛頓出生於1991年,在一個只有不夠13000人居住的小鎮波爾托馬焦雷成長。在他7歲時,大衛辛頓進入了低組別球會拉韋納成為青年軍,在這裡渡過他的童年。2005年,他北上米蘭投考國際米蘭青年軍,當時14歲的小辛頓已經展示出他的才華,無論是進攻時擔任翼鋒或是在防守時的兩閘,他都能夠交出高水準的表現。結果,他理所當然地被豪門國米選中,成為這支意大利強隊的青年軍。

在青年軍時期大衛辛頓多以翼鋒身分上陣,直至成為一隊成員後他就被調至兩閘位置,為球隊助攻助守。在國內一直保持不俗聲望的他多年來也是意大利青年軍的常客,也代表國家出戰了不少青年賽事。2008-09球季,摩連奴把當時只有17歲的大衛辛頓提升上一隊,與辛尼迪、森美爾和艾雲哥度巴等名將一起守住國米的防線。雖說第一季參與職業賽事的辛頓只能成為「玻璃人」捷禾的後備,但摩帥也清楚知道這位小將的能力絕不簡單。大衛辛頓受惠於當年的國米傷兵潮,全季得到了20次上陣機會,交出了2個助攻之餘更在歐聯打出了代表作。當年他在歐聯16強遇上已經是世界足球先生的C朗拿度,被摩連奴委以重任去守住C朗的大衛辛頓不單止面無懼色,更成功把C朗的威脅大大減低。當時周薪只有500歐元的大衛辛頓打出了超越自己身價的表現,更讓全世界的足球迷也記住了他的名字。

正當馬甸尼準備退役,尼斯達和簡拿華路等名將也雖然尋找接班人,大衛辛頓的出現就令當時的意大利人為之驚嘆,能夠勝任後防所有位置,而且左右腳的熟練程度同樣出色,這位小將的確有幾分馬甸尼的影子。2009年,只是18歲的大衛辛頓就被揀選成為意大利大國腳,當時的國家隊教練就是認定他是「新馬甸尼 」的納比。然而,就算天才橫空出世,但傷患永遠是球員的最大敵人。之後幾季大衛辛頓也維持每季一傷,因為傷患而難以重拾狀態,上陣機會也隨之減少,直到2011年更被國米用作交換長友佑都的籌碼,把他交易到切塞納。

半季後,不甘於效力切塞納的他不斷尋找加盟其他球隊的機會。不過,令人意外地大衛辛頓沒有選擇繼續留在意大利發展,反而前往英格蘭轉投紐卡素。由曾是舉世關注的新星,變成只能為一支中游球隊效力,心態上的調整也絕不是易事。在英超打拼的第一季,大衛辛頓的狀態得到提升,表現也漸趨穩定。曾經被喻為「新馬甸尼」的外號或者慢慢被人忘記,對他寄予厚望的人也愈來愈少,但在英格蘭重新出發的他卻默默地付出,期望落選2010年世界盃大軍後再獲國家隊征召。在紐卡素的三季,大衛辛頓曾經為球隊奪得過聯賽第五名,也曾有入選國家隊的機會,但始終已經不再是球隊的主力球員,最後更再次因傷患而被紐卡素放棄,在2015年重回母會國際米蘭。

重返國米並未有為大衛辛頓的職業生涯帶來甚麼驚喜,只能成為長友佑都和迪岩布斯奧的後備,幾年來也只能浮浮沉沉,更不要再說希望成為意大利國家隊的成員。經常受傷的大衛辛頓在2017年渡過了健康的一年,加上今季長友佑都離隊後,他曾經得到不少正選上陣機會,但最近一個月他的正選位置已被迪岩布斯奧和達拔軒歷基所取代,前路似乎再現暗湧。

從來,新星殞落都令人感到失落。縱然大衛辛頓未必淪落到殞落的程度,但初出道時的全能表現和挾著「新馬甸尼」的外號,任誰也會期望意大利球壇將要成就出另一個傳奇人物。在意大利奪得世界盃冠軍的期間成長,見證國家足球的輝煌時期,但大衛辛頓出道後就慢慢伴隨著意大利足球走向低谷。推倒重來需要不少時間,意大利足球要再走上世界之巔或者很難,但假以時日機會還是可以看得見。但期望27歲的大衛辛頓成為像馬甸尼這個級數的球員就幾乎是不切實際,若然能夠再次穿上意大利國家隊的戰衣相信他已經心滿意足。

球員 ‧ 故事 Facebook Page


阿根庭外援:喺印尼踢波似打仗

$
0
0

圖片截圖源於Persib Bandung(佩斯比萬隆)官網,球員喺前日作客阿雷馬,由於發生球迷騷亂,所以安全問題球員們要乘搭警察安排嘅裝甲車離場返酒店,而隊中有2位外援係第一次喺印尼踢波,佢哋係Bojan Mališić(保贊)及Jonathan Bauman(巴文),2位職業生涯去過好幾個地方落班,保贊去過烏茲別克、烏克蘭、香港及菲律賓,巴文去過希臘,但呢幾個地方踢作客比賽都係坐大巴出入目的地,喺香港多數自己搭車走添,唯獨喺印尼係需要坐裝甲車,2位外援都話一定會成世記住。

萬隆官網訪問咗來自阿根庭嘅巴文對於坐裝甲車離場嘅感想,呢位前鋒話阿根庭、希臘同印尼各有唔同嘅足球文化,佢話:「Ini sungguh pengalaman yang luar biasa bagi saya. Tentu, ini yang pertama selama saya berkarier di dunia sepakbola. Aneh memang, itu seperti mau perang. Padahal, kita hanya akan bermain sepakbola」(呢個對我嚟講真係一個不可思議嘅經歷。當然,呢種體驗係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但奇怪喇,好似去撚咗打仗咁。事實上,我哋只係去踢波)(撚字我加上去)

雖然球迷騷亂喺巴文家鄉阿根庭週不時發生,但佢認為呢種事唔可以變成常態,佢話:「Menunggu hampir tiga jam setelah match sangatlah tidak baik」(比賽結束後等差唔多三粒鐘先走到人係好惡頂)。

對於一啲第一次去印尼落班嘅外援球員嚟講,坐裝甲車出入球場係一件又驚驚豬,但又刺激嘅事,上季效力萬隆嘅加納球星Michael Essien(艾辛)都係第一次坐裝甲車出入球場,佢一啲都唔驚,仲問保護佢嘅防暴警察借鎗影相呃like搞到防暴警察畀人屌做嘢求其,而效力另一支球隊佩斯查嘅印尼老將Bambang Pamungkas(巴蒙卡斯)就喺一次訪問話有一位外援第一次坐裝甲車入場,表現得好緊張,嗰位外援仲有一個疑問,就係點解印尼隊友仲喺到玩同唱歌,此時巴蒙卡斯同嗰位外援講:「唔使驚,呢啲就係印尼足球嘅真諦!」

下半季英超最佳領隊 - 賓尼迪斯

$
0
0

上半季的英超最佳領隊,應是哥迪奧拿和戴治二擇其一。但下半季,應該就是賓尼迪斯吧。

歡迎各位登上Box to Box時光機,請扣好安全帶,我們即將帶大家回到2017年12月中。

2017年12月中,紐卡素於第18輪英超作客阿仙奴,以零比一敗陣,聯賽連續九場不勝(當中只有對西布朗一仗搶得一分),以18戰15分的成績跌至第18位。與此同時,亦傳出班主艾殊利(Mike Ashley)在賣盤的談判中第二度臨時提高叫價的消息,令這單交易再次蒙上一道深深的陰影。此外,開始有球評認為領隊賓尼迪斯(Rafael Benitez)表現不合格,對他的批評陸續浮現,更激進的甚至認為他應該為此下台。這段時間可能是紐卡素球迷本季最黑暗的一周。

由於本季護級形勢異常緊湊,當時佔據聯賽榜下半頁的十支球隊,在一月的冬季轉會窗紛紛設法逃離降班旋渦:八支球隊作出了球員收購,其中四支球隊更打破了自己的轉會費紀錄。哪兩支球隊沒有購入球員?正是西布朗和紐卡素。西布朗的下場不用多說,而當時護級形勢未許樂觀的紐卡素,借用了三位球員同時外借了五位球員,不知情的大概會以為他們也是般尼那種不愁降班的情況。

在這樣一個關乎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班主艾殊利仍選擇以個人或球會的財務表現為優先考慮,拒絕提供收購球員的資金,令手持的班底「英冠味濃」的領隊賓尼迪斯,只能透過借用球員來增強球隊實力。個人最喜愛的數據是:紐卡素至今最昂貴的三個轉會收購,全部來自2005/06球季或之前。這就間接反映了班主艾殊利根本無心戀戰。事實上賓尼迪斯升班後多次表示很需要轉會資金作出收購,以提高球隊的實力和競爭力,可惜班主一直充耳不聞,領隊的懇切呼籲就像向大樹洞說秘密一樣,一去沒回頭。

不過,每當情況愈惡劣,形勢愈不利,就是有真材實料的人挺身而出展現實力之時。自從那黑暗的一周後,賓尼迪斯在極有限的資源下帶領紐卡素14戰得23分,只敗於利物浦和曼城腳下,而比他們同期的聯賽成績更好的就只有熱刺、利物浦、曼城和曼聯﹗以這個靠英冠人腳和外借球員拼湊而成的陣容來說,現在手執38分,基本上已護級成功,並躋身頭十名,可算是了不起的成就。

戰績在下半季出現大扭轉的原因眾多,其一是找到了一對穩固而且甚有化學作用的中場組合 – 舒爾菲(Jonjo Shelvey)及迪亞美(Mohamed Diame)。大家不會對舒爾菲展現的創造力太意外,但就連比賽節奏的調度和掌控,還有傳送的時機和選擇也比前大有進步,那些三數十碼的傳送儼然成為了他的招牌。至於迪亞美化身成中場中路的中流砥柱更是令人意想不到。去季迪亞美表現平平,更主動承認是近年來表現最差的球季,而為了專注球會賽事,迪亞美於去年宣布從國家隊退役。自此他的表現便止跌回升,爽快的傳球決定及全能的防守,並全面瞭解領隊的戰術理念,知道保持team shape的重要性,令他得到領隊信任,季中開始漸入佳境,站穩正選位置。

其次是有著至可信賴的穩固後防。自從復出後便一直穩佔一席正選的左閘杜美特 (Paul Dummett),雖然欠速度也沒有盤扭能力,但表現非常穩定,極可信賴。領隊賓尼迪斯對杜美特的球賽形勢理解及閱讀能力讚譽有嘉,也指明道姓說他是隊中其中一位領隊最可信賴的球員,這點對於講求整體,講求戰術理念實踐的賓尼迪斯來說,尤為重要。而傷癒後的拿桑尼(Florian Lejeune)似乎也掌握了英超的比賽節奏及對身體對抗性的要求,與領導能力不俗的拿修斯(Jamaal Lascelles)並肩作戰,更帶來相輔相成的效果。

就連令球迷們意見較兩極念的艾約斯(Ayoze Perez),本季也有明顯進步。他本身技術和埋門觸覺已不俗,本季在場上明顯比以前勤力得多,跑動量及覆蓋範圍都有所提升,對協防大有幫助,對於屬護級份子的紐卡素來說,實在不可多得。

除了以上兩點,還有可能是最重要,也許是打破護級這個上限的第三點:在極有限的資源下能透過借用球員提升球隊實力。三位借將中,施利文尼(Islam Slimani)持續受傷患困擾,未有太多的發揮機會,但另外兩位借將同樣都是下半季戰績大有改善的功臣。先說說名不經傳的斯洛伐克門將杜布夫卡(Martin Dubravka)。看過上半季後,絕大部份球迷都以為紐卡素的最大問題是欠一位可靠的前鋒,誰料原來一位可靠門將的作用可能更大﹗這位門將甫登陸英超便展現出很不俗的撲救和統治禁區的能力,特別是對高空球或傳中球的出迎和處理,而後者對於初登陸英超的門將來說絕對是難能可貴。而領隊欣賞他的地方,是他會與後防時刻保持溝通,並懂得適時「提場」,幫助隊友作出最正確的用球、走位和解圍等決定。六次英超上陣失五球(當中對手包括兩支big 6球隊),足證他的表現和能力。

至於另一位借將堅尼地(Kenedy),重要性也極高。年紀輕輕的堅尼地,進攻方面才華橫溢,而且很想以穩定的上陣時間和出色表現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八場比賽兩入球兩助攻,算是頗可觀的回報。即使在個人沒有入球或助攻的比賽,他也會在其他方面有貢獻,例如關鍵傳球和準確傳中等,譬如上周對李斯特城的比賽,雖然他沒有入球,但卻是交出最多關鍵傳球及被侵犯次數最多的球員,而先開紀錄的一球,亦與他的勤力跑動有間接關係,拉走了兩名防守球員讓舒爾菲可以較從容地起腳攻門。

以上的成功因素,源頭都是領隊賓尼迪斯。賓尼迪斯在極有限的資源下,已大致上完成本季的任務,往後會否留下來繼續帶領球隊,考慮到當前狀況,實在是一大疑問。近日,有傳收購球會的交易有死灰復燃的跡象,相信所有球迷都會真誠希望交易成功,令球會的幾件瑰寶如領隊,以及借來的關鍵球員都可以長期留下,讓大家重新對未來有點憧憬。但如果交易再次觸礁,紐卡素球迷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再見了,英超最後一個 Godfather manager

$
0
0

廿二年前,一個捲髮戴眼鏡斯斯文文的法國佬,接手了阿仙奴。當時誰也想不到,他改變了阿仙奴,也改變了整個英超。

望著現在的阿仙奴,你難以想像,這隊波的傳統其實是打高Q大棍的,由Herbert Chapman到George Graham,阿仙奴都是出名防守反擊、長傳急攻,沉悶的程度,令著名足球作家Nick Hornby 曾在1995年以 "Really, Arsenal were terrible"來形容格拉咸領軍的阿仙奴。而雲加完全扭轉了這個傳統。今天許多阿仙奴球迷,大概完全幻想不了當年打得像史篤城般的阿仙奴。

望著現在的英超,你難以想像,以前英國人是覺得找外國人做教練是國恥,覺得管理球員健康是多餘,覺得講數據是賣弄花巧。但這些在今日都是常識,可以想像1996年的英超是何其蠻荒。

不想把一切英超的進步都歸因於雲加,但無可否認的是,他是這個潮流的其中一個重要推手。雲加踏入高貝利球場後,英超開始國際化、領隊文官化、管理數據化。舉例說,雲加無微不致管理球員的健康,透過控制營養(食蒸魚、水煮雞、蔬菜,禁止可樂和巧克力),大幅改善球員體能。他的球員生理管理技巧放在歷史角度來看算不上創新,六十年代以十字聯防聞名於世的名帥Helenio Herrera 就以營養管理改進球員體能。但在英超這個球員吃炸魚喝啤酒尤如家常便飯的地方,雲加的變法卻是革命性,影響了整整一個時代。英超創立以來有兩次革命,一次是摩連奴來車路士,另一次就是雲加來阿仙奴。

他和費格遜,雖是好友,但也是兩個極端。費格遜的特色是「變通」,典型的實用主義者,只要有成績,甚麼樣的戰術、球員也可以採用。而雲加卻是理想主義者,有自己一套控球進攻為先、小組滲入的足球哲學,覺得只要堅持自己的打法便能技壓群雄,只有Plan A 沒有Plan B。

這種風格,順風順水時便打出悅目足球,但遇著旗鼓相當、擅長針對性變陣的對手時,便顯得失之迂腐。雲加在生涯末年,遇上費格遜或摩連奴等擅長針對性部署的領隊,都常被壓著打,沒有plan B 的問題顯露無遺。儘管如此,雲加那種對自己足球哲學的堅持,仍是值得欣賞。這個世界有太多pragmatist,卻太少idealist。

英超領隊平均任期大概是13個月,而且分工細緻,已經不可能出現像雲加這樣主宰球會二十二年、對球會管理無微不至的Godfather 式領隊。

他不是一個好的戰術家,但他是一個好的經濟學家,一個好的生理學家,一個好的數據分析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有堅持的人。

再見了,英超最後一個Godfather manager。

由溜馬贏騎士 看防守與傳球

$
0
0

在上半季,經常看到騎士在大幅領先下被反先,最後輸波,當時普遍都認為對LeBron James的支援不足,打得太辛苦下後勁不繼,才會落敗。經過球會高層果斷地砍掉重練,換來湖人的孖寶Larry Nance Jr、Jordan Clarkson,以及Rodney Hood和George Hill,整支球隊的「精神面貌」已大不相同。

賽前預測騎士可順利過關,因為溜馬守強攻弱,未必能把握騎士防守差勁的弱點,想不到這幾場打來,溜馬幾乎就守死了整支騎士LBJ以外的球員,當令這支東岸隊隊三戰平均得90分,那贏波就不是太大難題,畢竟籃球只要比對手得更多分便可。由命中率來看,騎士首戰是38.5%,第二戰則是50.7%,也讓占士拿下46分;幸好溜馬回到主場回復水準,讓騎士的命中率跌至44.2%,才能順利後上反勝。

今仗有很多細節值得分析,尤其是防守上的安排。今場的關鍵當然是第三節,在半場落後17分的溜馬,在此節的比分是23:12,我認為教練Tyronn Lue責任最大。

可能因為上半場手感好,命中率達53.8%,所以全隊都毫無耐性,此節在三分線外起手10次,只入1球,結果拖低命中率到26.3%;雖然JR Smith是今仗的戰犯,但他今日積極防守,回防也快,是全隊最有活力的一個,可是不足以幫到球隊太多,起碼叫做不讓溜馬快攻取分。

而最大問題是大家防守的戰術演練和預判。無論是簡單的牛角位雙擋,或早中路殺入分向兩側,溜馬明顯在Nate McMillan的訓練下,做好防守的部署,基本上不讓騎士球員有輕鬆起手的機會,因為他們見單擋很少under the screen,而是快速繞前防守,與騎士剛好相反。有些朋友會見到騎士已盡力撲出,以為防守已很好,但在沒有預判下,差了那零點幾秒,已是天大分別。

由MJ到Kobe到LBJ,每一個對手都明白,要守死這種天王巨星有多困難,各隊有不同辦法,例如乾脆去守他的隊友,或者以接近雙人聯防的陷阱夾擊;今仗溜馬以Bojan Bogdanovic為主,Lance Stephenson為輔,加上Victor Oladipo及Domantas Sabonis間中幫手,輪流防守LBJ;防守贏比賽,今仗射入30分的Bojan已經不得了,但防守時那個馬步才真心勁,單人匹馬守了近30分鐘,每一次防守都用盡方法,有前有後,也不時壓到最低,去到LBJ腰間去阻止對手;就算礙於本身速度及爆發力跟不上,也大大限制了占士的威力,甚至令尾段的占士根本冇氣回防!46分和28分的差別極大,尤其是溜馬限制了比賽在百分之下。老實講,如非球證在第四節五分多鐘時,兩次爭議判決,當時領先7分的溜馬,會贏得更輕鬆。

成也占士,敗也占士。有些球迷認為騎士落敗,戰犯是George Hill,因為這位控衛全場只能交出1次助攻,有13分也未盡責任。但由比賽所見,LBJ控球佔了七成時間,令球隊的進攻非常轉折。底線開波,其他球員用4-5秒帶上前場,然後交予LBJ,一輪運球後,通常進攻時間餘下7-8秒,然後才傳球,接波後大約只得幾秒去進攻,球的流動太少,甚至可以講全無流動,才是進攻的最大問題。LBJ今仗的數據是28分、12籃板和8助攻,可是也有6次失誤,就是因為拖得太久,令溜馬已收窄防守。早說過在今日的籃球潮流下,除非你單打能力強大得可以一人吸引三人包夾,否則球的流動才是王道,不斷傳球和跑位,一定比個人運球為快。當George Hill和Jordan Clarkson等控衛被迫在邊角等波,也難怪Rodney Hood是最能適應的隊友,這點與上季Ola與Russell Westbrook的問題一樣。反觀溜馬傳球夠快,更重要是以Ola +Cory Joseph + Darren Collison三個矮仔組合來推快節奏,令騎士的防守更難跟上。

談到韋少,今仗JR Smith處理最後一擊,其實與以往的他很相似,都是搶下防守籃板後,沒有傳球,然後帶到左手邊45度角作高難度投射,成功率當然很低;今日韋少已改善不少,上仗更是兩次都刻意等Melo上來再傳球,可惜是Melo兩射皆失。賽後不少朋友都留言撐JR,認為時間只餘下5秒,要他既搶板又傳球太難,時間也不足夠。當時的情形是JR搶下本來應屬Kevin Love的籃板,已是錯誤,因為K.Love肯定是長傳最準的球員,如果是後者搶得,一個長傳交予占士,說不定已如之前贏巫師的比賽一樣;到JR運球前進,將到半場時令Ola撲前,此時連LBJ也指向全空的JC,可是JR看來已進入開槍模式,勉強起手,才令騎士飲恨。我建議大家重看一下《一球成名》的片段,或者重溫Rajon Rondo及Jason Kidd的傳球,就會明白,5秒其實有多麼足夠。

賽前大送西裝,賽後也沒有抱怨隊友,LBJ表現出大佬的風度,但要在印第安納贏得第四戰,需要他放低手上籃球,多傳予隊友,用整體力量取勝。朋友形容騎士是支僱傭兵,我認為心態是問題,但教練的安排和用人也不足,Cedi Osman是着活棋,Larry Nance Jr也可改變戰局,第三節狂輸籃板,卻沒有針對換人,加上暫停和其他戰術的細微安排,也讓LBJ的負擔更重。

“What are you guys looking for, you guys think I’m going to throw my teammates under the bus? I’m not about that," James said, following a 92-90 loss to the Pacers in which the Cavs led by 17 at halftime. “Guys just, we have to be better, including myself. Had six turnovers tonight. I was horrible in the third quarter, couldn’t make a shot. If I had made some better plays in the third quarter, the lead doesn’t slip."

溜馬從來是支難纏的球隊,更是今季反勝最多的一隊,落後15分下反勝有8次,落後20分下有3次,兩者皆是聯盟第一名,而且在3分以內的比賽,溜馬贏了11次,只輸3次,全部都可見其韌性。由當年Reggie Miller和一對貌似通輯犯的Davis兄弟,到之後由PG為首的軍團,一直都是硬手,若騎士不調整打法,未必可以過關。

曼聯對熱刺賽後分析:普捷天奴末日時鐘,摩連奴心戰為上

$
0
0

又一次倒在四強,錦標荒正式超過十年,剩餘給普捷天奴的時間實在不多了。但熱刺的屢次失敗,都並非崩潰式的慘敗,而是在於心理狀態、經驗與細節之間。這才令熱刺球迷感到觸手可及卻又遠在千里,而中立球迷則有點莫名其妙。

今場比賽是熱刺典型的縮影,開局明顯是狀態較銳利的一方,壓著曼聯來踢,並憑D.山齊士靚絕的長傳及艾歷臣準確的傳中讓阿里先開紀錄,曼聯早段確是只有捱打的選擇,華湯根嚴密看管了盧卡古亦令曼聯毫無還擊之力。

可是隨著時間過去,熱刺的狀態卻離奇地漸見下滑,雖然仍繼續主導控球,但感覺上卻找不到比賽的節奏,陣地戰只能茫然在前場傳球,真正由之造成的入肉攻勢幾希,孫興民幾次單對單華倫西亞皆無功而還,右路經常只有查比亞孤身作戰,中路艾歷臣享有的空間被曼聯三中場嚴重壓縮,令這位核心被邊緣化。除門將外的10人都是熱刺今季絕對主力,溫布萊也已適應了大半季,月前還在此地輕勝曼聯,這隊熱刺今場運作起來卻是如此的陌生,如此的發瘟。

其中發瘟最嚴重的,是丹比利。丹比利今場絕對失準,今場的護球、控球及傳球決定每每皆在其一貫優秀的水準之下,不但第一個失球有直接責任,其實在失球之前已有幾次控球被奪,已感覺其不在狀態,事實上在失球之後丹比利仍有好幾球控傳失誤。

奈何熱刺體系對丹比利的依賴極大,因為丹比利的發揮通常十分穩定,今季擔任熱刺中場動力渦輪機一直非常出色,大戰亦毫不畏懼,早前二月時連戰阿仙奴曼聯祖雲達斯,俱交出怪物級攔截及盤扭表現,故熱刺慣性依賴他作為將後場組織推進至中前場的唯一人物,戴亞艾歷臣等習慣只在前方等待來球。故丹比利這場罕有的失準,而普捷天奴沒有即場安排其他球員分擔此要務之下,便成了重大的缺口。(事實上熱刺中後場球員用波俱佳,此情況下實無必要依賴丹比利。)

其二是門將禾姆。今場禾姆明顯成為了熱刺的弱點,第二球失球靴里拉射的是正中間,而且老遠後上跑過來射也沒構成甚麼驚奇,禾姆卻沒能碰到皮球讓其身邊飛過,故數據網站whoscored罕有地將這球列為禾姆的error leading to goal便是明證,認為是這位後備門將失誤,事實上這在這種正常射門情況是極少見的。

這是普捷天奴的兩難,盃賽門將好應該一用用到尾以兌現承諾,否則對禾姆很沒義氣也不公平。可是,在這個球隊極需要錦標續命,哪怕是本土盃賽來製造一點成功感,以盡量留人的情況下,應該顧全禾姆的感受,還是從更宏觀大局著想?這裡沒有絕對答案,從功利主義角度看,簡尼/阿里/艾歷臣/戴亞等的留隊,的確比禾姆重要,不過普捷天奴從道義角度選擇了前者。

被反超1:2後,普帥的調動也起了重要影響。把賓戴維斯換走,換入盧卡斯摩亞,將戴亞移到中堅與防中之間,理論上確是令前場多了人,但實際上卻把摩亞放了在中場偏右的空間而非其慣常的翼鋒位置,霸佔了艾歷臣理想位置的摩亞根本沒有指揮官的視野及與新隊友的足夠默契,變相令中前場更擁擠,亦合了摩連奴的心意:你前場愈人多愈難施展,我便愈容易以人海戰術防守。

正如曼徹斯特打比所言,其實以頂級球員的能力,進攻多了一個半個人帶來的好處其實不大,反而最重要的是保持慣常訓練的踢法套路才是最重要。因為臨場多了人令前線的企位走位不同了,其實已需要一點時間適應,走起來也沒這麼得心應手,例如變成了華湯根左閘,事實上傳中規律習慣已有所不同。而位置被摩亞佔據了,艾歷臣也要時間找新空間控球。故普帥的變,令熱刺中前場愈變愈不順。後期哪有甚麼威脅攻門?

開局猛虎出柙,中段狀態回落,接連失誤被對手反超,領隊愈幫愈忙,最終失望而回,這種葬送好局的情況出現在熱刺太多次。「大賽經驗」及「大心臟」是熱刺屢次與各個錦標緣慳一面的關鍵,而沒有錦標又成為了大賽發瘟的原因,造成了熱刺現時的惡性循環。

而碰上了擅長心理的摩連奴更是不幸,今場摩連奴的Periodization發揮到了極致,除開局最早段以外,熱刺空有控球卻始終未能控制戰局,曼聯相當有「睇定黎食」的感覺,三國志有云「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摩連奴「心戰強者」當之無愧。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