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元朗大球場重建 東看台繼續無上蓋 體育專員:亞洲賽多晚上舉行 無西斜問題

$
0
0

目前元朗大球場的東看台不設上蓋,「重建」後仍不予設置

(獨媒特約報導)康文署的重建元朗大球場計劃,早前遭元朗區議會強烈反對,不滿東看台維持不設上蓋。方案今早在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審議,體育專員楊德強指,重建後設上蓋的西看台逾4,000個座位,已足夠應付大部份活動需要,而亞洲賽多在晚上舉行,不設上蓋的東看台不會有「西斜」問題。

元朗大球場重建計劃重置8線的跑道,並將目前西看台由2,046個有蓋座位增加至4,000個,現有東看台將會翻新。當局向立法會提交4,540萬前期工序費用申請,多名身兼元朗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均要求東看台同設上蓋。

螢幕快照 2018-04-23 上午9.28.56

民建聯梁志祥指,政府對區議會的諮詢「等如無諮詢」,項目「趕頭趕命」。他指區議會曾否決元朗大球場的重建計劃,今年亦只是「勉強通過」。梁志祥指,東看台不設上蓋,在下午舉行賽事時「向西射到正」,觀眾「根本睇唔到(賽事)。」工聯會陸頌雄亦認為有上蓋是較理想,又憂觀眾席與球場距離太遠。

螢幕快照 2018-04-23 上午9.22.21

體育專員楊德強則回應稱,元朗大球場西看台擴建後有4,000個座位,足夠應付大部份活動需要。對於在東看台增設上蓋涉及多少費用,楊德強稱目前階段無準確預算,但指如全面清拆東看台或會影響佈局。他又引述七人欖球賽的場地香港大球場,無上蓋的看台更受歡迎,形容「未必有蓋就係好」。楊德強又指,日後元朗大球場如舉行亞洲球會級賽事,開賽時間在晚上,不會有西斜問題。

元朗大球場項目是連同其他四個項目一併提交立法會審議,包括天水圍第107區游泳池及休憩用地、改建黃大仙摩士公園游泳池、北區第47及48區休憩用地和大埔第6區休憩用地。葉建源詢問為何社區民生項目往往延遲提交,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承認,這些項目需與政府其他工程競逐,未必獲優先推行,今次是受惠於行政長官提出的十八區80億工程優先政策。

民政事務委員會今早亦討論開放學校設施推動體育發展計劃政策,劉業強促同開放予文化藝術界使用,劉江華回應稱當局已開始配對學校和藝團,「但唔係大規模」,他稱期望將來計劃會推及文化。

邵家臻則指,全港逾千間學校,只有15間學校參與計劃,認為政府提供的每項不少於24小時的體育活動資助只有兩萬元並不足夠。劉江華只稱會檢討津貼額。

人民力量陳志全及朱凱廸則認為,學校開放的範圍應該更廣,不限於體育團體。朱凱廸指學校應開放予社區如舉辦業主立案法團會議及假日墟市,又認為保險費用不應由主辦團體而應是由政府承擔。劉江華只回應稱暫時難以實現。

螢幕快照 2018-04-23 上午10.37.40


卡迪夫城:表現優異的一季

$
0
0

本年度的英冠最佳領隊結果已揭盅,由執掌卡迪夫城(Cardiff City)的老牌領隊禾諾克(Neil Warnock)奪得。消息公布後,禾諾克接受記者訪問,並難得一見地謙稱,米禾爾領隊Neil Harris才最令人刮目相看。一個人意氣風發的時候,較易展現器量,而無論這番話是否真誠說出也好,亦無改禾諾克本季領軍的出色表現。

去季十月上任卡迪夫城領隊的禾諾克,接手時球隊位處第23位,而最後以第12名完成該球季,領軍表現已備受好評。來到本季,目前聯賽尚餘三輪,執筆之時,只剩下卡迪夫城在數字上有可能挑戰狼隊的冠軍寶座。他們比2018年在聯賽15勝4和未嘗一敗,勢如破竹的富咸少賽兩場少兩分,也比季前的升班大熱門阿士東維拉少賽一場多四分。卡迪夫城在2018年的表現也絕不失禮,在所有賽事中只吃過三場敗仗,包括足總杯不敵曼城,另外就是兩星期前的復活節快車期,於比賽末段接連射失兩記12碼之下,一球僅負榜首的狼隊,數日後硬碰維拉再以一球見負。

有人會說,不理context地單看排名是沒有意義的,筆者亦同意。那麼,季前大家對卡迪夫城的期望是怎樣的?從季前的升班賠率來看,當地一眾博彩公司普遍認為有14-16支球隊比卡迪夫城的升班機會更大﹔再看季初的降班賠率,原來卡迪夫城在當地的博彩公司眼中,都是第七或第八降班熱門。當然,賠率不代表一切,不過至少作為大眾的普遍期望還是有一定代表性。沒錯,季前大家都認為卡迪夫城都會是一支中游份子,雖然應該不用為護級煩惱,但升班席位的角逐似乎也與他們關係不大。另外,卡迪夫城本季的轉會費總支出也不在英冠top 10內,這一點也再次說明,外界對他們作為中游份子的期望,是合情合理的。

目前來說,卡迪夫城來季升上英超作戰的機會不低,提早認識一下他們也是好事。究竟他們今季成功在哪裡?踢法上有什麼特色?以下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卡迪夫城本季陣式算是多變,曾試過踢3中堅,不過主要還是以433為主,到了下半季則漸漸演變成4231。前線由索荷利(Kenneth Zohore)領軍,而本季表現非常出色的前布力般球員凱列特(Junior Hoilett)擔任左路攻擊手。中路通常由達摩亞(Loic Damour)鎮守,作防線的第一道屏障,而拍檔可以是季中從利物浦外借而來的古積(Marko Grujic)或冰島球員古拿臣(Aron Gunnarsson)。攻中出身的達摩亞,緊纏防守及人盯人防守的效果都出奇地好,而其中場拍檔總能在他人盯人而離開崗位的時候補位鎮守中路。

後防方面,中堅班巴(Sol Bamba)是最關鍵一人,也是不少球迷眼中,本季英冠的最佳中堅。班巴防守與進攻都同樣出色,防守上能做到一夫當關之餘,進攻上也是一大死球威脅,本季已有四球進帳。防守時,班巴往往能看準時機主動迎球解圍,也能壓上前給予進攻球員更大壓力,令對方不能從容控球準備下一步。左閘賓納特(Joe Bennett)亦會在適當時候伺機移入中路補位,同時勤於跑動的凱列特也會適時回後協防。右翼鋒文迪斯萊恩(Mendez-Laing)也會回防助守,必要時讓右閘移入中路成一個三中堅陣式。

這樣聽起來,甚至在比賽中看上去,或會給人一種防線雜亂無章的感覺,但其實對壓迫和盡量在離球門較遠的地方搶贏皮球極有幫助。本身可任左中場的左閘賓納特,除了可移入中路補位,也能在隊友搶回皮球後跑上中場支援反擊,讓搶得皮球的隊友,多一個傳球選擇。

卡迪夫城的主要作戰方針,包括盡快搶回控球,配以極快速的攻守轉換,以較直接的方式進攻,盡快將戰場轉移至對方的半場區內。每當搶得皮球後,球員會盡快將球傳給邊路球員,即左翼的凱列特或右翼的文迪斯萊恩,然後他們會利用速度和突破能力,要麼找機會傳中予隊友攻門,要麼闖至禁區近底線位置再cut back給後上的隊友叩門。這一點跟過去兩季的水晶宮相類似。

此外,他們也可以選擇直接長傳給前鋒索荷利,此子雖不擅停球,但二傳給兩邊翼鋒內切攻門,或set後給隊友攻門,甚至再控球組織都同樣出色。有別於傳統前鋒,索荷利的主要職責不單單是入球,還有衝擊和迫搶對方球員,以及帶動隊友參與進攻。現時隊中聯賽入球最多的三人為索荷利、凱列特和彼得臣(Callum Paterson),各取得九個入球,緊隨其後的羅斯(Joe Ralls)亦有七球,由此可見球隊成功將入球的重任平均予各攻擊球員,也證明了索荷利的作用和價值。

不少球迷以為卡迪夫城踢的只是傳統的英式高Q大棍,靠速度、身高和死球搶分,但其實這些都只是他們的部份優勢。他們的整體戰術,特別是防守方面,正如上文所述,是有變法而且不是那麼簡單直接的,特別是在主場作賽時,往往以高效率的壓迫踢法令對方陷於苦戰,而球隊作為全個聯賽失球最少的球隊,也說明了戰略上的成功。

年屆69歲的領隊禾諾克,來到這個人生階段,所面對的壓力比較年輕的領隊們少得多,可以做到如楚原導演所言,「管它天下千萬事,閒來輕笑兩三聲」。本季英冠的最佳十一人中,並沒有卡迪夫城球員的份兒,再次證明球隊本身實力平平,反證禾諾克領軍成績出眾,如果最後真的成功帶領球隊升班,將會是破紀錄的八度帶領球隊升班。即使閣下跟筆者一樣,對禾諾克並無好感,也不得不承認他對於征戰英冠確實有點心得。早前他說過,年事已高,雄心不及當年,情願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工作便足夠,但最近卻回心轉意,表示如果升上英超也希望繼續領軍,以表現改寫大家對他當年敗走英超的回憶。禾諾克最後會否有這機會,就看最後這幾輪比賽了。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英聯邦馬拉松的熱情與涼薄

$
0
0

今年4月中,留意長跑比賽的都只會留意波士頓馬拉松。但另一半球、在澳洲黃金海岸舉行的英聯邦運動會馬拉松項目,反而因為只有精英跑手參賽顯得有點冷清。尤其是香港己經回歸超過20年,如果不是因為工作關係,一提起總會被人覺得我政治不正確。

經過多年成功主辦國際田聯金標賽事的經驗,沿途支持跑手的都是世界上最文明觀眾,歡呼時歡呼,打氣時打氣。就算不是一早知道賽事規則,大會亦會一直向觀眾揚聲,不可以在跑手比賽期間提供任何支援,否則跑手會被取消參賽資格。

亦因為體育運動是澳洲人引以為傲的核心價值,除了昆士蘭省衞生部,醫療支援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生、物理治療師、護士及防護員以義工方式加入。我在其他場館 工作,這些醫護人數往往比隊醫還要多。因為人手充裕,大會可以由平時每兩公里有一個醫療站,變成每500米就有一個醫療站。大家都認為,這次運動會的大會醫療支援,已達世界頂尖水平。

早上八時,槍聲一響,十多位跑手箭步狂奔。賽事的焦點一直落在上屆冠軍兼本地人Michael Shelly和肯亞「理髮師跑手」Kenneth Mungara身上。但一直領先的,是蘇格蘭跑手Callum Hawkins。

他全程都領先跑手超過兩分鐘,直至40公里,他不支跪地。

和平時在冬天七月馬拉松的天氣大相逕庭,八時一刻開跑氣溫已達27度,到Callum Hawkins 跑了40公里。早上十時多的公路可熱至30度有多。他身上一滴汗珠都沒有,明顯是中暑了。

沿路打氣的群眾見狀心裏都著急,但知道不能提供任何支援,只懂得打著傘試圖為他降溫。第一位防護員主動詢問他能否繼續,他堅拒放棄這個罕有地將蘇格蘭旗在頒獎台上飄揚的機會,繼續一拐一拐地向前推進。醫療站的人員都知道比賽規則,只能尊重他的意願,沒有勉強出手,目送著他離開。

現場直播所見,Hawkins再拐了差不多2、300米,終於不支倒地,摔倒時還一頭栽進了欄杆。鏡頭等了兩三分鐘,才將最快趕到現場的防護員攝入鏡頭。螢幕前的觀眾都憤怒得想將遙控器摔壞了:「怎麼要等這麼久才見到第一位醫護進跑道幫忙?」推特牆上盛載著不滿的情緒,當中還包括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Paula Radcliffe毫不留情的謾罵。

Congratulations to all the runners who finished and brave running from Robbie Simpson and Kevin Seaward but big questions for LOC and medical support. That should never happen.

— Paula Radcliffe(@paulajradcliffe)2018年4月15日

因為醫療站相距縮短了,大會沒有為醫療人員配上單車或電單車作為趕到現場的交通工具,亦因此在Hawkins第一次倒地後並無醫護可以緊隨跑者觀察狀況。防護員的裝備由自家品牌Elastoplast 贊助,背包連所有急救包紮用品,再加上和沿途同事聯絡用的對講機,重量可達12公斤。有多經驗的賽事醫護,應該沒有人曾經要揹著這個重量的器材徒步暴走數百米。兩分鐘時間,我肯定防護員已經盡力跑了。但這120秒,在全球直播的賽事彷佛變了一個世紀。

更讓觀眾感到糟糕的是,鏡頭裏的她身上一包降溫用的冰水都沒有。她到達現場可以做的,只是監察維生指數和呼叫救護車接走Hawkins。有時,運動醫療支援,和自已的醫術高低並無關係,反而,要像多啦A夢的百寶袋,大雄需要甚麼就可以將法寶從裏面掏出來。大會指定要揹著到處跑的十多公斤的器材,到出事時裏頭所有東西都不管用,人生有時就是這樣無奈。

此時,Shelly就在醫護在檢查Hawkins狀況時超越了,他也成為賽事冠軍。但24人起跑的比賽,連Hawkins在內有7人未能完成,當中更有不少來自酷熱氣侯的非洲國家,不能不說天氣對跑手的影響甚大。而賽前被寄予厚望的Kenneth Mungara只能以第7名完成賽事。<

Hawkins經過降溫和補充水分後已經好轉。當大家以為事件告一段落時,組委會主席Mark Peters為賽事安排辯護,再挑起群眾的情緒。「我認為八點開跑沒有問題,因為長跑運動員平常就要預算在極端天氣下比賽;反而我對於賽道旁觀眾見狀袖手旁觀,舉起手機拍照的行為感到齒冷,這不是英聯邦運動會標榜的體育精神。」

黄金海岸的秋天,清晨和黄昏只有21、2度,絕對比八點多的烈日當空更適合長跑比賽。觀眾聽從大會指示不為跑手提供支援,反而招惹組委會主席批評,心裏當然覺得委屈、被利用。雖然Peters是運動員出身,但他的棒球背景似乎未能讓他理解籌辦耐力賽的細節,畢竟球手打完球就可以躲在包廂和更衣室遮蔭,難怪發言可以如此離地。

可惜的是,這醫療支援做得比歴屆更完善的英聯邦運動會,在直播鏡頭下還是有個永不磨滅的污點。

相關報道:
sportingnews.com.au news.com.au(1) news.com.au(2) abc.net.au Telegraph UKHerald Sun Australia
延伸關讀:
BedTalk系列:溫布頓球場的慘叫
BedTalk系列:患哮喘的長跑女神
Logistics of medical support a real marathon effort

原文刊在此
作者 Facebook Page

“If you love it, keep going."

$
0
0

假如Charles Barkley真的是傳說中的烏鴉口,那我希望他賽後在《Inside the NBA》中的說話永不會成真。經過失望的季後賽後,Manu Ginobili和Tony Parker顯得那麼無力,也難怪巴克利認為,只要下季Kawhi Leonard復出,有足夠核心撐起球隊,那讓年輕人配合會更好;所以他直言不值得兩位未來必入名人堂的老將,要再艱辛支撐,倒不如趁此機會退下。

每個人對老的定義都不同,身體不一樣,心態也不一樣。所以當Vince Carter和Dirk Nowitzki仍舊奮戰,證明了有時老只是一個虛無的象徵。但對馬刺來說,老,的確是一大問題,尤其是Kawhi不在,LA獨力難支,很多時的第二得分點都要靠Manu,縱使這班阿根廷妖刀仍然維持極高水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他兩老,Pau Gasol和Tony Parker都再跟不上腳步。在以1:4不敵勇士的西岸季後賽首圈,兩老幾乎是防守失位的代名詞。TP平均上陣13分鐘,有7.3分和1.3次助攻;至於Pau上陣是18.3分鐘,也是同樣得分,再加4.5個籃板和2.8次助攻,看起來仍算不俗。

可是最大問題是當今籃球太講速率,不斷跑位和傳球,整體花費的氣力比前十年多上數倍,簡單一點的陣地戰,由中鋒被包夾而來的外傳,再也行不通,除非你隊上的中鋒是Joel Embiid,或者是Anthony Davis,只是站在場上都會吸引對手目光,又或者有個突破能力上佳的球員,衝破第一重防線後令對手不得不調整,否則有幾準都起不了手。馬刺對勇士就是很好的例子,就算強如LA,勇士也是堅持以單防為主,加上夾擊速度飛快,根本不影響外線防守,結果馬刺今仗的三分波再次回到熟悉的低水準:起手30球只入7球,命中率是23.3%,如非勇士今日手感同樣不佳,那比賽可能在第三節已經放入雪櫃。

相比上季碰頭,馬刺在首戰迫得勇士無處容身,今次全無還擊之力,關鍵當然是Kawhi的缺陣,到之後普帥也因喪妻而缺陣,更難有回天之術。比起兩老是否退休,馬刺當務之急當然是弄清Kawhi和他的團隊有何想法。一直傳得沸沸騰騰是Kawhi已想離隊,而一直想組成超級球隊的湖人,幾乎和每個球星都拉上關係,所以對來自自洛城的Kawhi有興趣不足為奇。而據Mark Heisler的報導,Gregg Popovich萬分不願將頭號球星送到湖人,除非有極好的offer,畢竟兩隊是西岸傳統宿敵,資敵從來是大忌,所以普帥這樣想也不難理解。

不少朋友都有問我,究竟Kawhi何去何從,目前掌握的資料,相信大家都差不多。對26歲的Kawhi來說,無論去到那支球隊,都肯定會獲得頂薪合約,那考慮的原因,會是球隊的前途多於一切。就算是Tim Duncan,在2000年也幾乎加盟奧蘭多魔術,就是因為Grant Hill + Tracy McGrady的兩人組極其吸引,若湖人搶下PG,再加隊中原有班底和選秀,那吸引力肯定比馬刺大。我沒有水晶球,也難以預測,就如所有球迷一樣,只能希望Kawhi留下來,就算轉會,不要轉去勇士就好。其實我最害怕是普帥也意興闌珊,不再執教,之後兩老一起退休,那時的馬刺就如沒有了雲格的阿仙奴,世界再不一樣。

從薪金結構來看,Kawhi的合約尚有兩季,最快也要19/20球季才可跳出合約(球員選項),而LA則去到20/21球季,換言之這兩大核心肯定留下來,球隊第三高人工是Pau Gasol,這個所有刺迷都認為是敗筆的肥約,還有兩季3,200萬。之後是Patty Mills,也是到20/21球季,其他球員,基本上都可以任換。馬刺當然有空間再簽人,從目前來看,在外線找個可靠射手是當務之急,雖然Danny Green是以友情價續約,而以馬刺作風,也會繼續留下他,但防守以外,他的火力真的難以支持球隊。Davis Bertans、Bryn Forbes等也要時間培養,留與不留影響不大。目前馬刺最大的問題是舵子普帥不在,難有方向,一切都要待他平服心情再算。作為馬刺球迷,這時候不妨欣賞一下其他球隊,放鬆心情,做個勝利球迷,那也不錯。

賽後,是識英雄重英雄的一幕,看到一對2003年一起奪冠的戰友,Steve Kerr笑住力勸Manu再打下去,想來他也不信,這把仍然鋒利的妖刀,甘心就此退下。「假如你真的愛籃球,那就再打下去吧!」由日常到訓練,到比賽的演出,都知道Manu有多熱愛籃球,由有頭髮到無頭髮,由瀟灑入樽到歐洲步上籃,妖刀一樣鋒利;比較Dwyane Wade和Tony Parker,甚至是Dirk和VC,Manu絕對是最有能力再戰一季的球員。可是,如果連TP也真的退休,那兩個拍檔都已不在,可會感到寂寞?這是我擔心Manu退下去的唯一理由。

“I’ve been contemplating retirement forever. Nothing has changed. I just don’t know. I’ll let a month, two months go by and then I’ll see how I feel. I’m not the type of guy that makes decisions on the fly, when you’re upset, hurt or whatever. I usually let it sink in and see how it feels."

今日,正好是馬刺傳奇Tim Duncan的生日,本是大喜日子,想不到也來到銀黑兵團的轉捩點,雖然Manu未有任何決定,但我絕對希望Manu留下來,TP也再戰一季,好好訓練DeJounte Murray,只要Kawhi復出,盡力尋求交易Pau(

列斯聯赴緬甸友賽惹爭議

$
0
0

英冠球隊列斯聯將於五月到緬甸友賽緬甸聯賽明星隊和緬甸國家隊。由於緬甸的羅興亞人人權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列斯聯此行被多方質疑。

列斯聯此行由緬甸私營銀行AYA銀行贊助。該銀行老闆Zaw Zaw被美國視為與緬甸前軍政府關係密切,亦是現屆政府和政府實質領導人昂山素姬盟友。近年緬甸政府鎮壓羅興亞人的消息頻傳,大量羅興亞人逃難至孟加拉邊境一帶。有聯合國官員甚至指緬甸政府的行為已是「種族清洗」的級數。

一個位於英國代表羅興人的組織指列斯聯將會在「沾滿無辜羅興亞兒童、婦女、老人家鮮血的球場上踢球。」英國工黨影子內閣體育大臣Rosena Allin-Khan則直斥列斯聯此行「在道德上是腐敗的。」國際特赦組織英國主管Kate Allen呼籲列斯聯利用此行要求緬甸政府停止暴行。

列斯聯會方則強調他們不是接受緬甸政府邀請,此行也沒有政治成分。而列斯聯球迷基金會雖然歡迎會方有顧及隨行球迷安全,但也不忘指緬甸之旅是「奇怪和具爭議的選擇」。

參考資料:
https://goo.gl/BaHZMR
https://goo.gl/tQw2JF
https://goo.gl/u9Ayh3

人品好,球品自然好——沙拿

$
0
0

雖說沒有明文規定,倒戈入波不能慶祝,但兩度攻破羅馬大門的沙拿,還是高舉雙手,用最平淡心態向前東家敬意。事實,曾是藍戰士成員的沙拿,今季在英超聯攻破車路士大門後同樣未有慶祝,即使在史丹福的日子不怎美好,他還是對這間球會充滿敬意。

一個球員的球品如何,他的人品也必如何。事實,沙拿的人品和心腸,跟他的球技同樣是世界級。

沙拿在家鄉Nagrig有「幸福製造者」美譽,只有9萬鎊周薪的他,曾捐出數十萬鎊來改善家鄉人民的生活,包括資助建設青年中心、女子學校、醫療中心等等;又成立慈善基金,為很多沒能力的家庭提供急需的用品;甚至出錢成立埃及老將球員協會組織,協助埃及退役球員。

「沙拿是一個高尚的人,儘管他已名成利就,但他從未忘記他的城市。他提供了許多形式的援助,他一直為沒有能力的村民提供協助,但現在想要形式化,慈善基金的發展可幫助到更多家庭。」-Nagrig市長沙迪耶

數月前,沙拿協助埃及相隔27年後重返世界盃決賽週。當時有報導指,埃及一名富商就為此送贈一座渡假別墅予沙拿,他不假思索地婉拒好意,更建議對方將捐款捐贈到其家鄉幫助有需要的人。

利益當前他依然不為所動,更反建議對方將這份心意轉送到其他人身上,他甚至好心腸到連小偷前來偷竊,他不旦勸說父親不要追究,更借少許金錢助小偷渡過艱日子,甚至替他找工作-難怪早前埃及舉行總統選舉,不是提名人的沙拿竟然也獲得約100萬的選票。當然只當作廢票論,但足見人民有多尊崇沙拿。

他未必是最大的慈善家,但絕對是個仁義君子,一個可以帶來改變的領袖,教埃及人民如何不愛他?

人品和球品,從來不是單獨一環,而是環環緊扣,互相影響,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就有怎樣的決定和態度。做球員如是,做人也如是。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跨欄界的江湖大嫂

$
0
0

在黑人主導的田徑跨欄項目,非黑人而又有成績的都特別惹人注目。男的要講劉翔的話,女的要講Sally Pearson。

出身於澳洲黃金海岸的一個單親家庭,她自己應該都沒想過她長大後是三屆世界冠軍、兩屆英聯邦冠軍和奧運金牌得主。澳洲政府要頒荷蘭水蓋,廣告代言不絕,運動醫學教科書要找她拍封面,她早已名成利就。到2018年在自家門口舉辦的英聯邦運動會,她是聖火傳遞的最後一棒,開幕禮的主禮嘉賓,全澳洲的都期待她在家鄉發火發熱,她卻在開幕禮成後12小時內召開記者會,宣佈退出比賽。

早一個月前她已經聲稱養傷退出4×100賽事,觀眾估不到辛辛苦苦排隊購票只會看到奧運冠軍向隊友遞水。事件對社會的衝擊不亞於劉翔若果當年不跑北京奧運,羽生結弦若果在平昌冬奧宣佈因腳踝傷患放棄衞冕,有多教人失望。

她和劉翔一樣,自2015年起患上後跟阿基里斯腱炎症,病情一直反反覆覆,有時好得可以令她在2017年捲土重來再當世界冠軍,但這次卻在開幕禮前三天的練習時發作,錯失在家鄉爭取英聯邦三連冠的機會。

沒有緊隨田徑新聞的觀眾覺得晴天霹靂。但她的突然退賽源於往事的教訓。

她在2008北京奧運贏得一枚銀牌,觀眾評論都認為她在2009年世界錦標賽取得佳績,卻在決賽只得到第五名。到賽後記者會,她才透露是次是負著腰傷上陣影響成績,卻被輿論批評成利用傷患找不能表現的藉口。

自此,她在大比賽前的傷患,都要求主診醫生、治療師緊守保密協議,到賽後也不能向傳媒透露半點風聲。這一招看來也挺管用,例如她在2014年格拉斯哥英聯邦運動會前夕拉傷後腿膕繩肌,但仍然能透過改變訓練策略贏得賽事金牌,到事後才有傳媒揭發傷勢。

她為了避免更多人知道傷患細節影響備戰心態,所以她對長期病患一直守口如瓶。一般醫生都建議久病未癒最好嘗試找找另一位醫生的第二意見(2nd opinion),但她太堅持這種保密方式,保密到近年她連和自己合作多年的教練都解僱了,由自己編寫訓練章程。

然後,大家終於記起她在早前在布里斯班預賽選擇退出100欄而繼續4×100接力比賽的奇怪部署。

紙最終是包不住火的。

玩命的劉翔,兩次都選擇了踢著糜爛不堪的筋腱站在起跑線。2008年和2012年奧運要被擔架抬離場的不堪,觀眾仍然歷歷在目。

Sally Pearson選擇了要圓自己缺失的奧運夢而放棄在家門口贏金牌的機會。2016年,她又撕裂了差點砸掉她英聯邦的大腿膕繩肌,缺席里約奧運。

運動員達標後的新傷患,總存在著不同持份者的敵我矛盾。賽會總是想愈早知道嚴重程度,若果早點知道運動員趕不及復出,可以安排下一位有能之士踏上起跑線;達了標的運動員,當然想拖到最後一刻可以入住選手村的機會。運動員甚至有點自私地想,情願自己臨陣退縮,也不想一直和隊中鬥得你死我活的隊友趁機踩過自己頭上佔了那原本屬於自己的參賽資格。可以鑽這個空子,因為就算同一種傷患,不同項目需要的復出條件都不一樣,卻每每看見運動總會、主教練、醫護人員、運動員甚至家長對「康復」、「復出」的定義總是爭論不休。國寶級運動員的身體和傷患,若果沒有倔強的自私,隨時會被觀眾和贊助商騎劫成公眾利益,名符其實身不由己。

她在記者會的眼神,除了無奈,卻有沉著和堅定,畢竟已經是多年澳洲田徑隊的「大家姐」了,東京奧運這個江湖,她早已經預訂了自己打滾的位置。

相關報導:

Telegraph Australia

news.com.au

原文刊在此
作者 Facebook Page

體育比賽播映權,各國家地區大不同

$
0
0

因為仲有球迷問,所以都要長氣再講!

體育比賽播映權,一般係分國家及地區咁賣既。其中中國大陸同香港特別行政區,係分開賣既。即係話,如果你買左某賽事中國大陸既播映權,咁你就只能夠喺中國大陸入面播放相關既賽事,你買左盧旺達轉播權,你就只能夠喺盧旺達播放,ETC。

所以,如果有關既媒體唔做足Geo-blocking (地緣阻隔,唔明可以自己睇 WIKI),就係違規。相反,如果你想全球性無阻隔播放,你就要有錢買晒全球二百幾個國家及地區既版權,先至可以咁做。

同樣道理,你拎住 I-CABLE app 去到香港區域以外既任何一個地方,都係睇唔到 CABLE 既足球直播,拎住 NOW 隨身睇亦一樣睇唔到英超同西甲(當然我明白電話係可以轉SETTING,不過依家我係講緊正式規矩下既情況)。

來個比喻,一個商場二百幾個舖位,你租左其中一個舖位賣衫,你就只可以喺合約期內喺呢一間舖內面賣。當然,如果你真係所有舖位都要去霸,但收租嗰個只顧收租但任由事情惡化的話,收租嗰個都一樣好有問題(更何況是貴租)。

至於 2018年2月7日,歐盟議會通過去除地緣阻隔 (geo-blocking) 新法規,四月生效,希望透過新法規,消除歐盟境內跨境電子商務既障礙,有關規定只適用於歐盟國家境內。

當然,呢個POST只講現時播映權規則,未來會點變,冇人知!而其他爭拗點例如播映權太散,球迷比錢睇波成本太高、乜野大賽先算係大眾利益理應免費、收費電視定價之困難、片商收取天價無法回本既轉播費、有啲波根本冇電視台購買播映權,球迷肯畀錢都冇得睇等等問題,未來有時間的話,到時再出POST再傾!

就以 2017-18 歐聯為例,取得每個國家及地區播映權既媒體名單如下:

Europe

Albania: Tring
Andorra: beIN Sports, Canal+ France, Atresmedia, TV3
Armenia: Armenia TV
Austria: ORF, Sky Austria
Azerbaijan: Saran Media
Belarus: Belarus TV
Belgium: RTL, Q2, Proximus (FR), Proximus (NL)
Bosnia and Herzegovina: OBN TV, BHRT, Arena Sport
Bulgaria: bTV Media Group
Croatia: HRT, Arena Sport
Cyprus: CYTA
Czech Republic: Czech TV, o2
Denmark: TV3 Sport
Estonia: Viasat
Finland: YLE, Viasat
France: beIN Sports, Canal+ France
FYR Macedonia: MKRTV, Arena Sport
Georgia: GPB, Silk Sport
Germany: ZDF, Sky Deutschland
Greece: ERT, Cosmote TV
Hungary: MTVA, Sport TV
Iceland: Stod 2 Sport
Republic of Ireland: RTÉ, TV3, eir Sport, BT Sport
Israel: The Sports Channel
Italy: Mediaset Premium
Kazakhstan: Saran Media
Latvia: Viasat
Liechtenstein: Sky Sport Austria, ZDF, Sky Deutschland
Lithuania: Viasat
Luxembourg: Proximus, RTL, Sky Deutschland
Malta: PBS, GO
Moldova: Prime TV
Montenegro: Sportklub, TV Arena Sport
Netherlands: Veronica, Ziggo Sport
Norway: Viasat
Poland: Canal+ Poland
Portugal: RTP, Sport TV
Romania: Pro TV, Dolce Sport
Russia: Match TV
San Marino: Mediaset Premium
Serbia: RTS, TV Arena Sport
Slovakia: RTV Slovakia, DIGI Sport
Slovenia: Pro Plus, sportklub
Spain: Artesmedia, TV3, beIN Sports Spain
Sweden: MTG Sport
Switzerland: SRF, RSI, RTS, Canal+ France, Sky Deutschland
Turkey: Tivibu Spor
Ukraine: MGU
United Kingdom: BT Sport, ITV, News UK

Outside Europe

Afghanistan: Sony Six
Algeria: beIN Sports
American Samoa: Fox Sports
Angola: SuperSport
Anguilla: Fox Sports
Antigua & Barbuda: Fox Sports
Argentina: Fox Sports, ESPN
Aruba: Fox Sports, ESPN
Ascension Island: Fox Sports, ESPN
Australia: beIN Sports
Bahamas: Fox Sports
Bahrain: beIN Sports
Bangladesh: Sony Six
Barbados: Fox Sports
Belize: Fox Sports, ESPN
Benin: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Bermuda: Fox Sports
Bhutan: Sony Six
Bolivia: Bolivia TV, Fox Sports, ESPN
Bonaire: Fox Sports, ESPN
Botswana: SuperSport
Brazil: Globo, EI
British Virgin Islands: Fox Sports
Burkina Faso: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Burundi: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Cambodia: beIN Sports
Timor Leste: beIN Sports
Cameroon: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Canada: TSN, RDS
Cape Verde: SuperSport
Cayman Islands: Fox Sports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Chad: beIN Sports, SuperSport
Chile: Fox Sports, ESPN
China: CCTV, Tencent, Sina Sports, PPTV
Colombia: RCN, Fox Sports, ESPN
Comores: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Congo: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Cook Islands: beIN Sports
Costa Rica: Teletica, Fox Sports, ESPN
Cuba: Fox Sports
Curacao: Fox Sports, ESPN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Djibouti: beIN Sports,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Dominica: Fox Sports
Dominican Republic: Fox Sports, ESPN
Ecuador: RTS, Fox Sports, ESPN
Egypt: beIN Sports
El Salvador: Canal 4, Fox Sports, ESPN
Eritrea: SuperSport
Ethiopia: SuperSport
Falkland Islands: Fox Sports, ESPN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beIN Sports
Fiji: beIN Sports
French Guyana: Fox Sports, ESPN
French Polynesia: beIN Sports
Futuna: beIN Sports
Gabon: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Gambia: SuperSport
Ghana: SuperSport
Grenada: Fox Sports
Guadeloupe: Fox Sports, ESPN
Guam: beIN Sports, Fox Sports
Guatemala: TV Azteca Guatemala, Fox Sports, ESPN
Guinea-Conakry: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Guinea Equator: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Guinea-Bissau: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Guyana: Fox Sports, ESPN
Haiti: Canal+ International, Fox Sports
Honduras: Televicentro, Fox Sports, ESPN
Hong Kong: Hong Kong Cable
India: Sony Six
Indonesia: beIN Sports
Iran: beIN Sports
Iraq: beIN Sports
Ivory Coast: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Jamaica: Fox Sports
Japan: Sky Perfect TV
Jordan: beIN Sports
Kenya: SuperSport
Kiribati: beIN Sports
Kuwait: beIN Sports
Kyrgyzstan: Saran
Laos: beIN Sports
Lebanon: beIN Sports
Lesotho: SuperSport
Liberia: SuperSport
Libya: beIN Sports
Macau: TDM Desporto
Madagascar: Canal+ Afrique, SuperSport
Malawi: SuperSport
Malaysia/Brunei: Astro
Maldives: Sony Six
Mali: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Mariana Islands: beIN Sports, Fox Sports
Marshall Islands: beIN Sports
Martinique: Fox Sports, ESPN
Mauritania: beIN Sports,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Mauritius: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Midway Islands: beIN Sports, Fox Sports
Mexico: Televisa, Fox Sports, ESPN
Morocco: beIN Sports
Mongolia: SPS HD
Montserrat: Fox Sports
Mozambique: SuperSport
Myanmar: Skynet
Namibia: SuperSport
Nauru: beIN Sports
Nepal: Sony Six
New Zealand: beIN Sports
Nicaragua: Canal 13 Nicaragua, Fox Sports, ESPN
Niger: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Nigeria: SuperSport
Niue: beIN Sports
Oman: beIN Sports
Pakistan: Sony Six
Palau: beIN Sports
Palestine: beIN Sports
Panama: TVN Media, Fox Sports, ESPN
Papua New Guinea: beIN Sports
Paraguay: SNT Cerro Cora, Fox Sports, ESPN
Peru: America TV
Puerto Rico: Fox Sports
Qatar: beIN Sports
Rwanda: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Saba: Fox Sports, ESPN
Samoa: beIN Sports
Sao Tome & Principe: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Saudi Arabia: beIN Sports
Senegal: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Seychelles: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Sierra Leone: SuperSport
Singapore: Eurosport
Solomon Islands: beIN Sports
Somalia: beIN Sports, SuperSport
South Africa: SuperSport
South Korea: SPO TV
Sri Lanka: Sony Six
St Barts: Fox Sports, ESPN
St Christopher: Fox Sports
St Eustatius: Fox Sports, ESPN
St Helena & Ascension: SuperSport
St Kitts & Nevis: Fox Sports
St Lucia: Fox Sports
St Martin: Fox Sports, ESPN
St Pierre & Miquelon: Fox Sports, ESPN
St Vincent & the Grenadines: Fox Sports
Sudan: beIN Sports
Suriname: STVS, Fox Sports, ESPN
Swaziland: SuperSport
Syria: beIN Sports
Taiwan: ELTA TV
Tajikistan: Saran
Tanzania: SuperSport
Thailand: beIN Sports
Timor Leste: beIN Sports
Togo: Canal+ International, SuperSport
Tokelau: beIN Sports
Tonga: beIN Sports
Tortola: Fox Sports
Trinidad & Tobago: Fox Sports
Tunisia: beIN Sports
Turkmenistan: Saran
Turks & Caicos Islands: Fox Sports
Tuvalu: beIN Sports
Uganda: SuperSport
United Arab Emirates: beIN Sports
United States: Fox Sports
Uruguay: Fox Sports, ESPN
US Virgin Islands: Fox Sports
Uzbekistan: Saran
Vanuatu: beIN Sports
Venezuela: Fox Sports, ESPN
Vietnam: K+, Streamed on UEFA.com
Wallis: beIN Sports
Yemen: beIN Sports
Zambia: SuperSport
Zanzibar: SuperSport
Zimbabwe: SuperSport

(飛機及船上特別播映權):Sport 24 hold the rights for in-flight and in-ship broadcasts

原文刊在劉舜文 FACEBOOK個人發表之文章


【文化論政】唐健朗:體育管理與專業主義

$
0
0

這個四月,有兩件球壇事件很牽動我的心情。第一件是阿仙奴領隊雲加宣佈辭職,結束他在球會二十二年的執教生涯。另一宗事件是4月22日,標準流浪主場不敵R&F富力後,正式護級失敗,是這支老牌球會或歷來第三度降班。

流浪與李輝立

中學時期,看了莫逸風和黃海榮所著的《香港足球誌》,書中有一段篇章講及流浪創辦人畢特利和總監李輝立的故事,故事很感人,自此也留意流浪的發展。流浪的總監李輝立是一個我很尊敬的球壇人士,自1988年起擔任流浪總監,迄今三十年,當時流浪還於丙組作賽。到1999年夏天,流浪的贊助商奇利寶突然退出,李輝立要賣房子苦撐球會,球會要以香港青年軍及城運會代表出賽,球員每月只有千二元薪金。李輝立為流浪效力三十年,一直堅持培育新人。球隊多年來,孕育了不少出色球員,香港代表隊隊員如盧均宜、林嘉緯,較年輕的小將卓耀國、 徐宏傑皆出成名於流浪。

可是,近年流浪鬧出了不少醜聞,2007-08年度球季護級失敗,2011-12年再次升班,但管理問題就一年比一年令人詬病。球員薪金一直低廉,只有幾千元。近年爭議事件包括安排外援及國援住劏房、以分鐘計算球員獎金及出場費、在球賽途中醞釀拉隊罷踢等事件。更有網民於去年組織「標準流浪臨時球迷會」,狙擊李輝立。

流浪降班後,看到李輝立接受《蘋果日報》的訪問,其中一段令人特別心酸。李輝立憶述當時流浪瀕臨護級失敗之際,會長莫耀強設50萬護級獎金,希望球員奮戰最後,然而在生死大戰前,竟然只有九名球員到場操練,其餘的球員,有人出國旅行了,有人睡過頭,有人忘記了時間。

專業精神何在?

對於球隊營運方式是否落伍,李輝立說流浪過去十多年一直奉行同一套方式。看到網友以「老奉業餘級管理」來形容流浪,然而香港足球的業餘事,又豈止流浪的故事,它只是整個香港足壇的縮影。

流浪在來季或可能會降班至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港甲雖然不同於全職業的港超,僅屬第二級別聯賽,但也設外援制度,亦有南華、晨曦、港會等老牌勁旅角逐,理應水平介乎半職業與業餘水平。可是,整個港甲的營運,也許比業餘更業餘,基本上港會主場以外,賽事沒有球僮,要球員自己拾球。蒲崗村道公園有兩個相鄰的一、二號人造草場,常常同時上演兩場足球賽,結果皮球有時會「踢過界」,影響球賽。在2015/16年的足總盃,更有甲組球會的老闆代表球會正選上陣。這些事件,在其他地方的業餘聯賽,或者也未必如此荒謬。

更荒謬的是,即使是最頂級組別、全職業的香港超級聯賽,也還未擺脫業餘的管理風氣。之所以說篤定包尾的流浪,來季或「可能」會降班至港甲,是因為港超聯依然有挽留機制,即使李輝立表示球隊會按例降落甲組,但未來的事確實很難說。港超聯升降制多年來明存實亡,行政混亂,部分球會「應升不升」,例如應屆甲組冠軍港會表明不傾向升班;也有球會「不降反降」,就如上年南華申請「自動降班」;也有球會無故升班,或是空降港超,比方說現時港甲第七的凱景將申請來年升班,以及2016/17球季突然空降港超的R&F富力。

不單止升降制形同虛設,球會的名字,以至會籍也十分混亂,例如流浪過去二十年,易名次數超過十次;理文集團2016/17年時用流浪會藉出戰,但到今年又自立門戶,以理文足球會名義出賽;去年的標準灝天,今季又改以夢想FC出戰,球會兩年來一直是以「港菁」會藉出賽。這些混亂的場面,在別國的職業聯賽實屬罕見。

體育管理與專業主義

李輝立的訪問提到『鳳凰計劃』多年來毫無起色,叫足總檢討為何浪費這麼多納稅人金錢。上述提到問題,的確不只是資源問題,更重要是整個管理文化的問題,人們如何看待制度的問題。這幾天在想一個雞先還是蛋先的問題。要發展體育業,究竟有資源投放,才會管理得好?抑或先有管理人才,資源方能善用?即使現在向足總注入大量金錢,又是否代表有起色?

要發展體育業,真的要令業界人士培養出專業精神,畢竟在現代產業,體育管理是門大學問。我網上搜尋有關體育管理的文章發現,推廣體育管理甚至成為內地國策部分,例如2014年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2016年國家體育總局發佈《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增加職業經理人、營運人才更是其中的大方向。

早於1968年,香港甲組足球聯賽成為亞洲首個職業聯賽,距今剛好五十年。或將降班的流浪,當年不單是一代班霸,其創辦人畢特利更是香港足球職業化的重要推手。香港足球起步,比內地、日本還要早很多很多,但這五十年來,還是未能建立好有效的體育管理與專業主義,近年更不斷退步。李輝立真的是一位很有心的球壇中人,為香港足運付出三十載。球壇有心人當然還有很多。但要令香港足運與世界接軌,未來或要將世界級的體育管理知識和人才帶來香港,更重要是建立起專業的管理風氣。

作者為新媒體outside.hk成員

文章刊於2018年4月30日信報專欄。本欄逢周一見報,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

李斯特城與佩爾的兩難局面

$
0
0

去季帶領修咸頓排第八,本季帶領李斯特城排第九(很大可能),本應合格有餘,可是有傳佩爾將連續兩季被辭退,是純粹不幸還是另有原因?

連續兩季帶領非big 6球隊位列聯賽榜上半頁,對於不少非big 6領隊和球會而言,已算是合格以上的成績。不過,聘用佩爾(Claude Puel)的英超球隊,在評核這位領隊的工作表現時,卻往往不是用這套準則來考量。去季帶領修咸頓 (Southampton)以第八名完成賽季的佩爾,本季季中接手前領隊遺下的爛攤子,成功撥亂反正,並很大機會帶領李斯特城(Leicester City)以頭十名完成賽季。不過,這樣的成績似乎並不足夠,因為最近一星期,佩爾將於季末被辭退的謠言滿天飛。

如果傳聞屬實,要分析這件事可從領隊本身和球會背景兩方面去看。先談領隊本身吧。從球會成績的角度出發,佩爾的成績表理應是合格的。還記得佩爾上任的時候,李斯特城的聯賽排名比西布朗和修咸頓還要低,正好就在降班區的邊緣,可見當時球隊處境就算說不上很嚴峻,也絕非相安無事。佩爾上任後,立刻將球隊的局勢穩定下來,更襯着新領隊蜜月期這個安全網的存在,作出一些新嘗試,為球隊帶來生氣。一連串的變法成功,令球隊很快便遠離降班旋渦,上任僅一個月便已帶領球隊衝上了頭十名。同時,在足總杯也算有交代,情況有如去季在修咸頓時一樣,聯賽排名中上,兼有一項杯賽成績不俗。再者,陣中的星級球員馬列斯(Riyad Mahrez)於一月轉會窗與球會鬧得極不愉快,但佩爾有辦法令馬列斯再次重拾戰意,融入球隊,在解決此事上處理得相當不錯。

按以上所說,明明做得很好啊,為什麼只稱得上合格呢?原因在於,有下半季的存在。自12月的中後期至今,李斯特城在這四個多月的18場聯賽中,只錄得四場勝仗。18場聯賽幾乎就是半個球季了,足證這不是短暫的低潮期,而這18戰4勝6和8負18分的成績,取分能力與一般護級隊伍無異。

除了成績,論佩爾功過時還要再考慮一點:親和力。去季佩爾在修咸頓,儘管領軍成績尚算不錯,卻得不到太多球迷和球員的歡心,報道指部份修咸頓球員覺得他太不近人情,不願再聽從佩爾的指揮。單一事件,可能原因眾多,亦有多種解讀方式,但這次在李斯特城,又發生了類似情況,再次傳出有球員不滿佩爾的作風和管理手法,並認為操練量太重,是不是說明這不是個別事件?不少球迷會覺得,是現代球員太嬌生慣養,吃不得苦,才導致這些情況出現,這點的確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的是,上一代球員只會陸續老去,不可能返老還童,而新一代球員就是和上一代不同,無論大家認同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與否,也無改他們逐漸充斥整個球壇的現實。如果未能與時並進,讓自己有效管理新一代球員,還怎能長遠待在同一球會當領隊呢?

看過有關領隊本人,正反兩面的因素後,我們再來看看球會背景這個層面。大家都知道,李斯特城在2015-16球季勇奪英超冠軍。即使球會內有人不知道,甚或忘記了此事,球會建築的內牆總有辦法告訴你,又或喚醒有關記憶,而領隊很可能是對此感受最深的一人,因為每次賽前賽後出席記者會時,必會走過相連的通道,而通道上的牆身,盡是那歷史性的一年的大小圖片。

這一季之所以歷史性,之所以傳頌至今,是因為這項幾近不可能的創舉堪稱空前絕後。因此球會內部大量張貼這些正能量豐富的奪冠海報和照片,絕對不難理解,但同樣不難想像的是,常常被這些海報和照片包圍着,令所有後來的領隊都壓力倍增。奪冠至今只有兩年,相信那次勝利的感受,還深深印在球迷和球員腦海中,尤其是當時在陣的球員。這某程度上就像宿命一樣,永久地侵蝕了球會本身,以至球會上下的職球員的一部份情感。試問你要如何再次營造這種遠遠超乎意料之外的喜悅?如果沒有什麼可以做的話,另一個問題就來了,領隊可以怎樣替球員,球迷,以至球會消除這種徒勞無功之感?

這項球會背景因素,不足以成為替佩爾開脫的藉口,但無可否認對佩爾和球會上下都像一股無形的壓力般,壓在眾人之上。就當今夏真的辭退了佩爾,那麼後來者又是否能逃過這一股壓力?短期內,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不難想像,李斯特城在未來數年還是要面對同一狀況重覆發生。隨着馬列斯今夏應該終可如願離隊,李斯特城想重回成功之路,恐怕是難上加難。

要從成功的前人的陰影中走出來,殊不容易。要丟下歷史的包袱,不被其羈絆而另創佳績,難度之高,觀乎不同球會的例子便知道:有些在最初的幾年,還渾然不覺,越踩越深﹔有些經歷了十數年,仍在苦苦掙扎,力求尋回昔日的美好時光﹔更不幸的一些,歷盡數十年仍一沉不起,長時間消失於頂級聯賽… 李斯特城在2015/16球季的壯舉,還有隨之而來的一切喜悅,毫無疑問很應該長存球迷心中,而球會對這一切珍而重之地永久保存亦非常合理。不過這些回憶如何左右球會的客觀期望、如何左右球迷們的情緒起伏,也不容忽視。粉碎了客觀條件上限,當下當然是值得慶賀,但後遺症可能是不着邊際的期盼(成績層面)及不知要怎樣尋回的狂喜(情緒層面)。也許李斯特城需要好好想想,應怎樣平衡這一切利弊,以免球會的未來遭受歷史的羈絆。

NBA復仇者聯盟

$
0
0

趁住一天假期,過得非常充實,打波、睇波、睇戲,雖然遲了一點,也終於有時間欣賞《Avengers:Infinity War》。散場之後,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有點茫然,既佩服Marvel和導演可以將商業片計算得如此準確,用十年時間讓無數主角變得立體,然後彈指之間,灰飛煙滅。未入戲院之前,幸好身邊的朋友都緊守#ThanosDemandsYourSilence,讓我得以無知之身入場,但看完之後,老毛病又來了,就是身邊一切都放入籃球之中,忍不住立即來一篇《復仇者版:籃球大長篇》。

在籃球世界,當然沒有所謂正邪,不會如電影中黑白分明,一班地球英雄聯手對抗魁隆(Thanos),以免落得半數人口隨機滅亡的下場。若單純以實力去計,能夠齊集六顆寶石的球隊,當非勇士莫屬。今日面對塘鵝,絕不易打,對手有部署,有決心,戰至最後一刻,才光榮落敗,未來兩場作客到新奧爾良,勇士未必穩勝,要是打成2:2平手,那勝負還是有得諗。戲中的六顆寶石各有來頭,作用不用,勇士的陣容亦如此,今仗既見到Dragmond Green繼續大爆發,與Iggy一齊撐起了球隊的防守脊骨;而有Stephen Curry復出下,那些救命三分就如同Time Stone時間倒流般的威力,尤其是第三節,正常來講,塘鵝打出這水平非領先不可,攻守俱高效率,在Anthony Davis和Rajon Rondo聯手下,整隊的命中率是48%,三分達75%,而且籃板和助攻的數字都領先勇士,可是Curry這節就是有能耐一人撲熄塘鵝火焰,個人獨取13分之餘,最恐怖是那遠射和入楔間的節奏,不斷博得罰球,而且三次來自不同的對手:AD、Rondo和Jrue Holiday,三人防守都非差勁,但總是捉不住Curry的節奏,結果是塘鵝整節努力白費,就是因為Curry寶石級的表現。

我們看得出,久未比賽的咖哩仔狀態未復,很多誤傳,上籃的時機也平平,可是聯盟就只有他和James Harden能夠既取能輕鬆入30、40分,又幫到隊友進攻,他的作用讓隊友可以平衡各個範疇,如Klay Thompson多做防守,KD能夠在攻守之間輪住兼顧,最重要是面對塘鵝雙塔,Curry在第三節帶領一個兩細三大的陣容,正面對抗,結果一段11:2攻勢,讓部署精密的塘鵝徒歎奈何。一邊看比賽,我一面想起劇中Star-Lord和Doctor Strange等,聯同Ironman和Spider-man,幾乎就成功搶得無限手套,豈料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今仗塘鵝之敗,大概如此。Thanos的威力非一人可比,若要勉強來比喻,應該是這支勇士隊,那種團隊和星將間的配合,實在強得難以令人相信,加上Steve Kerr靈活變陣,又用了一季去練兵和培養主力,雖不至於如Doctor Strange所說,只得十多億萬分之一的機會去消滅Thanos般渺茫,但沒有萬全準備,頂級實力,恐怕還是難攖其鋒。

在Marvel的一系列英雄片中,我沒有看足18部,對當中的劇情也不算倒背如流,可是也知道復仇者4將在下年上演,屆時一眾超級英雄會否扭轉時空,改變命運,玩一玩用到爛的穿越劇情,誰也說不定。但對加拿大的球迷來說,對速龍的fans來說,若要選一個人來代表Thanos,那一定是LeBron James。連同加時,LBJ今仗足足打了47分鐘,也再次交出三雙:26分、13助攻和11籃板,雖然三分失準,但他牽一髮動速龍全身,不斷以自身吸引力來破壞速龍的防守,讓隊友輕鬆入波。上次講過,騎士的陣容不差,或者就如復仇者中各個主角,去到最後,我們還是看到在紐約大戰後的熟悉面孔「虎口餘生」;今仗的功臣,肯定是JR Smith,看他信心十足地接應LBJ,打回最輕鬆的籃球,與另一兄弟Tristian Thompson一齊發威;後者今仗改打後備,一樣有雙雙,14分和12籃板當中,驚人地有9個進攻籃板,甚至比Jonas Valanciunas還多一個。雖然進攻技巧有限,但他真的是夾到LBJ,這或者是Tyronn Lue死也不用Larry Nance Jr的原因,畢竟一個系列賽,是考大家的變招能力,不用一場波就拿出所有絕招。

身邊很多加拿大朋友,之前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支速龍已不再是Barney,而在王牌球員DeMar DeRozan的領導下,的確是有根本的改變;DeRozan本身加強了遠射,傳波也有進步,變得更加全面,而內線也刻意加強,明顯是有備而來。但比起塘鵝對勇士,速龍面對騎士,就似沒有了雷神之槌的Thor,完全難以匹敵。老友阿勤說,其實只是加時輸一分,實在不算太差;我則簡單回了一句,「It’s not about the match, it’s about mentality.」有時輸波,比贏波更能振奮士氣,因為知道了大家的差距,有種輸少少的不忿,成了下仗獲勝的動力!可是速龍今仗剛好相反,在領先時患得患失,在關鍵時刻錯失良機,DeRozan最後的歐洲步或者切入外傳,其實比不上來一記挑戰防守的大力入樽,由始至終,我沒有在速龍球員眼中,看到他們有種一往直前的勇氣,或者場邊的Drake都比他們更加想贏。兩球十里內空無一人的三分皆失,我不怪Fred VanVleet,因為打了一季好波,不應因一場之失而苛責,而且也只有他有正面挑戰LBJ的勇氣;要怪的,是教練和球隊的兩位大佬。

Kyle Lowry看數據不差,但控球太久,拖慢節奏,DeRozan也欠了那種勇猛無比的決心,有時比賽的分野,不是入幾多球遠射或者中距離,而是一次正面挑戰LBJ。大家還記得Bismack Biyombo嗎?當年他在速龍陣中,每球都敢於正面挑戰LBJ,也將那種勇氣帶給全隊,在2016年的東岸決賽,雖然速龍仍是以4:2落敗,但至少中間的兩場主場戰,是大無畏地連贏兩場,令所有球迷大跌眼鏡。比起今日這隊,整體的實力不如,但講在場上的硬淨和勇猛,我反而懷念兩季前的速龍。教練當然也要鬧,當騎士在第二節堅持較小的陣容,藉LBJ入楔來製造外投機會,TT不斷衝搶籃板,速龍的Dwane Casey教練有沒有想過收起Jonas Valanciunas,用Serge Ibaka來打一大四細?結果處於被動下,信心慢慢消失;加上末段兩次最後一擊射失,是Star-Lord開槍變成泡泡般的慘痛,終錄得心碎的敗北。其實速龍已算好彩,在最後的0.6秒,防守因溝通不足而讓LBJ無人防守,要是他那球fadeaway射入,速龍會更難翻身。

來到岸區四強,應無庸手,有時球賽高低,在一念之間,「行得上台就唔好怯,怯,你就輸成世!」對手多強,總不會是噠一下手指,就令你消失的魔星,最重要還是在萬全準備下出戰,而且要有不甘認輸的勇氣和決心。今日東西岸的兩場比賽中,同是輸家的速龍和塘鵝,至少後者就打出fans想看的比賽,不若速龍般令人失望,明明捉到鹿,最後還是脫不到角,最後一節命中率居然只得兩成,浪費了中鋒JV的大雙雙21分和21個籃板。實力不如人而落敗絕不可恥,應贏而輸才最令人洩氣。

不論阿仙奴下季戰績如何 「迷雲」與「反雲」也可自圓其說

$
0
0

有人說,球迷不是理性的群體。

比方說,他們大多只顧球證的判決是否對自己支持的球隊有利,而不顧判決是否公正。若然不公的判決對自己支持的球隊有利,他們便會認為這是運動比賽的一部分。若然對自己支持的球隊不利,他們則會大批特批球證是黑哨。

又譬如,若別隊的球星加盟自己的愛隊,他們便認為選擇轉會的球星是「良禽擇木而棲」,但若自己愛隊的球星選擇蟬過別枝,他們則會把選擇轉會的球星定性為「叛徒」。

在網絡世界,類似的情況不時可見。但這種情況在現實世界是否同樣普遍,亦要視乎所謂的「沉默大多數」球迷的真實取態如何,以及他們的數目到底有多少。不過,球迷實非單純由一群擅於邏輯推理和分析的人士組成,又或許他們一旦說到運動比賽便會共產黨上身,說話語意不完整或有邏輯漏洞並不為奇。例如有曼聯球迷認為昔日英超球證涉偏幫費格遜執教的曼聯是值得稱讚的。又例如,利物浦球迷的名句「You’ll Never Walk Alone」是一種語言偽術,其具體意涵並未在邏輯上排除集體中伏的可能性。

據聞英國人比較紳士,即使遇上不滿或失望的情況亦不會過於直接地發達出來。不知是否在這種情形下,「You’ll Never Walk Alone」成為了昔日英國利迷表達不滿或失望的另類方式。但幾可肯定的是,在英超全球化的前題下,「You’ll Never Walk Alone」成為了跨國利物浦宗教信仰的著名金句,箇中的邏輯卻不用太過考究。旁人有時亦難以追本溯源,找到當事人起初支持某隊球隊的道德理據(反之,有些哲學家批評指,職業/商業運動比賽是不道德的,因為教練為求勝利會不擇手段催谷運動員,運動員不再享有人的基本尊嚴,而是淪為人類爭勝和娛樂的工具。故此,不論支持甚麼職業球隊也是可恥的)。

如果球迷支持某個球員、領隊、球隊或球證判決只是一種感受或一種無分對錯的選擇,那麼便完全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無論如何,有主辦辯論比賽的機構把理性辯論比賽的題目訂為「雲加退休對阿仙奴利大於弊」。這是個破天荒的嘗試,既試圖避免使「迷雲」與「反雲」淪為講情不講理的抒情文學,亦是少有具「噱頭」的辯論題目。

更重要的是,這個辯論題目罕有地令正反雙方也有合理的爭勝機會,而非「韋達在大賽場合失去座騎支持對香港賽馬發展利大於弊」等對其中一方爭勝明顯不利的題目。事實上,即使雲加已選擇在今季完結提早離任,「迷雲」與「反雲」在未來仍可各自找到自圓其說的支撐點。換言之,連圍繞雲加這個人物的辯論題目也可「永續」下去。相關主辦機構絕對值得一讚。

若阿仙奴在下季取得成功
迷雲:係雲加打好基礎後來者先可以享受成果
反雲:證明咗一早要炒雲加

若阿仙奴在下季四大皆空兼不入聯賽前四
迷雲:證明換咗人仲衰
反雲:呢個係雲加之亂嘅後遺症

結論
迷雲:In Wenger We Trust
反雲: 阿仙奴之無善政,由永續雲加始

由Trash-talk到21次助攻 拜見Playoff Rondo

$
0
0

曾經和一位評述員談起籃球改革,當時他打趣地說,籃球可以像體操一樣加入技巧分,因為同是將球放入籃框,有是簡單大力入樽,有的卻是在空中二段騰空,避過三個人才能取分,理應有高下之分。

這當然是說笑。因為籃球一場比分過百,數十入球,那有時間逐一點評,但這也帶出道理,就是有時單看比分和數據,難以睇清球賽和球員。若果射籃有高低,那助攻也應該要有。今日塘鵝對勇士的比賽,塘鵝出乎意料地大勝119:100,功臣肯定是Rajon Rondo,繼2011還是效力塞爾特人後,再次交出20+的助攻,全場是雙雙的21助攻和10籃板,雖然只得4分,但失誤同樣只得4次,他的+23效率讓勇士難以匹敵,雖然分差不算是今季最大,但就比賽而言,塘鵝是徹底地KO了衛冕之師。

作為聯盟如恐龍般罕有的純控衛,Rondo的威力是不用取分也可以領軍贏波,而看他的傳球,就會明白我為何說助攻也有高低之分。在助攻的定義比以前更廣泛下,接波球員做完一輪假動作再射入,也會計數,所以有時助攻的數目,的確有「溝水」之嫌;可是Rondo今場的傳球,絕大部份都是真「助攻」,意即隊友走空,籃球第一時間送到,然後就是輕鬆的起手機會。教年輕球員打球時,我們常說傳球的線路要小心,因為對方要是懂得防守,一定會站在你和隊友之間,阻斷傳球路線,那作為控衛,要如何突破?每個不同的PG會有不同的方法,例如Chris Paul,他喜歡用出色的運球技術深入敵陣,吸引對手後再傳給走空了的隊友;至於Stephen Curry,出色的射術令對手不得不緊貼,結果拉開了防守,自然有機可乘,當然其左右手都能交波也是一絕。老一點的控衛,Jason Kidd的方法是比你更快,在後場已經快傳,趁防守者未對位前已交上去,於是隊友在進攻時間未夠10秒已起手或上籃入樽。John Stockton,集各家之大成,加上與Karl Malone爐火純清的Pick & Roll,對手怎企位也好,只要經單擋後有一絲空隙,就見到他一記地板傳球,然後馬龍左手放在耳邊,大力入樽,這時史托頓早已回到後場,準備防守了。

很多人對傳球掉而輕心,我有時在球場發火,不是隊友打得好與不好,而是「求其」!對方入完波,開波的高佬求其地交球無力的地波,浪費了early offense的機會,為何不可以傳到手?交彈地波,很少會再留意那三分之二的距離,沒有控制力度,結果接波的不是要彎腰像做瑜伽,就是籃球彈得像汽球般高,結果接波後手忙腳亂,還怎能順勢轉身或起手。傳球本就是門藝術,例如彈地波加入回旋,球會更易彈高停在適當位置;胸前傳球如何雙手發力,成一直線;棒球式長傳不是一味亂交,帶點曲墜才能恰到好處。上面提過,當防守者阻擋了你的傳球路徑,那單手傳球就大派用場。向側踏出一步,然後左或右手來記彈地傳球,自然就能劏開防線,至於如何苦練非慣用手,除了手夠大,持球穩,練習和多睇片,判斷與對手的空間,也很重要。

今場勇士用盡方法,主要有Draymond Green、 Iggy和Klay Thompson來防守,全部都比Rondo高上半截,但多得Rondo不擅射,令勇士的防守球員下意識退後了半步,結果反而讓Rondo從容組織攻勢,更犀利是在勇士不包夾下,慢慢插到罰球線位置,然後待兩位高佬Anthony Davis或Nikola Mirotic走後門出來,即時一記彈地傳到,接應的就可輕鬆入波。朗度這21記助攻中,簡直是一次人肉youtube highlight,將上面提過的各種傳球逐一表演給球迷看,左右單手彈地傳球、與AD P & R後的傳球,甚至乘勇士發夢,底線直接交給切入的AD入波,能夠在KD首節就入11分、KT第二節發神經入20分下,塘鵝仍能穩穩領先62:56,就是因為Rondo的威力。下半場倒戈的Ian Clark交出14分,AD近8成命中率有22分,甚至越發拋離勇士,都是因為Rondo繼續成為火車頭,令勇士毫無辦法。今場塘鵝的命中率達五成,三分也有45.2%,AD誇張的33分+18籃板,實在要多謝「軟豆」發威。

回想7年前同樣在季後賽交出20次助攻的Rondo,走到今日,似是行了一條曲折迂迴的長路,從來沒有人懷疑他的天賦,無論頭腦或技術都是頂級,可惜孤僻又高傲,注定極難合作,而與其說他的射術不行,不如說他覺得助攻給隊友取分更有效率,從而選擇簡單的方法。歷經包括右膝十字韌帶斷裂的多次傷患,歷經小馬、帝王及公牛的未竟全功,老練的Rondo不再是綠軍時那個速度奇快的小子,太多人已忘記了他曾贏過總冠軍、三做助攻王、試過明星賽正選,連綠軍三位名人堂球員也聽他指揮。

“I still love the game,” the 32-year-old Rondo said. “I don’t get fueled by people counting me out. I’ve been counted out my whole life, since the day I was drafted. I laugh at the critics. You can’t measure a person’s heart 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work I put into this game.”

32歲的朗度,轉打「老鬼波」後更恐怖,不止以通透傳球幫助隊友,用經驗控制球賽節奏,或者是預判對手進攻路線的陷阱式防守,而是球場上的mind game,由一開波的爭拗,到勝負已分,還要故意出腳挑釁Draymond Green,肯定不是巧合。師承KG,心理戰和Trash-talk一定有番咁上下,尤其是季後賽,有時分野不止是實力,而是心理上的強悍和不服輸。早前Paul Pierce等在《Kick Start》已討論過這點。

“I try to do a lot of the talking for myself on the court and for those guys. I played with a lot of people. I went to KG University and Paul Pierce University, so trash-talking is kind of my DNA. Rajon Rondo.

我不喜歡在場上慶祝,除非比賽已完,那又是另一回事,否則過早擊掌大叫歡呼,只會激起對手鬥志,也難免鬆懈;當我馬後炮也好,今仗一開波就見到勇士屢射不入,之後打了近四分鐘,Curry才為勇士射入第二球──被Jrue Holiday拉住也上籃得手,之後罰球也中,and 1全取三分,可是博得犯規後,那演肌肉式shake shake舞,又令我想起那支輕敵的勇士。以實力計,勇士肯定是聯盟第一,其他29隊連接近也做不到,但在心態或意志上,就未必有如此大的差距;Rondo早段在Draymond Green防守下,「故意」出口撩㷫對手,相信不會是報Game 2之仇,反而是計謀之一。D.Green今場差一個助攻就「三雙」(11分、9助攻和12籃板),可是更搶眼是7次失誤和-25的數據。Mind game,朗度不止是助攻大師,心理戰也同樣出色。

勇士和火箭目前同樣領先2:1,而我相信,最後兩隊也能在西岸決賽碰頭,原因是與對手的火力有高下,例如塘鵝今仗贏波,五位正選的平均上陣時間達36.8分鐘,當任何一位坐低(E’Twaun Moore算是較易頂替),頂上的替補會差很遠,在季後賽的系列戰中,變招機會太少,去到第四、五場就會見底。除非AD、Rondo和Mirotic三人也一直打到40分鐘以上並維持高水準,否則對住兵多將廣的勇士肯定蝕底。正如上仗賽後所說,Curry手感未盡復,Quinn Cook和Jordan Bell也未用,Steve Kerr的牌還有很多。至於火箭,也是同樣道理,爵士主場輸92:113,與其說主隊打得差,不如說火箭點射都入,明明守好了James Harden和CP3,卻硬是被Eric Gordon救回來。

賽後,Draymond Green還是對Rondo的挑釁念念不忘,一直抗議,這也是塘鵝上下最希望發生的事,當勇士的兩大司令塔:不是KD,而是Curry和Green,一個未復最佳狀態,一個心浮氣躁,那本來緊閉的晉級之門,自會開啟一絲空隙。勇士上下或者要重溫一下2016年球季的總決賽,尤其是D.Green,想想沉不住氣的後果,否則再輸一場,勝負就難以預料。用實力來說話吧,那比嘴巴上任何一句都要厲害。

37歲先入國家隊,遲嗎?

$
0
0

喺啱啱結束冇耐嘅PSSI Anniversary Cup,印尼U23壓過北韓U23唔使包尾,呢三場波印尼U23都可以同對手(烏兹別克及巴林)造成互有攻守局面,但係鋒線把握力喺呢三場比賽好似食咗屎咁,教頭milla就頭痛緊,因為現時冇乜印尼前鋒係可以擔得起大旗,聯賽射手榜頭幾位主要係外籍球員,被評為今代最優良嘅印尼本土前鋒Boaz Solossa啱啱先好返復出冇耐,上季印尼射手榜本土入最多波嘅Samsul Arif呢排沉到爆,高大威猛嘅Lerby Eliandry喺PSSI Anniversary Cup明顯唔太適應國家隊踢法。

所以milla決定揾效力三佛齊嘅Beto踢亞運,佢今年已經37,將會係印尼派隊參加亞運嘅其中一位超齡球員,呢位拎過兩屆神射手嘅鋒將原籍巴西,已經喺印尼踢咗好長時間,雖然中途去過印度同大馬,但好快又返去印尼揾班落,呢位球員喺印尼生涯中射入唔少波,雖然30有7,但能力仲係吊打好多本土球員。

Beto喺今年歸化印尼,外界一直估計呢位射手冇乜機會入選國家隊,因為年紀問題,但現時已經唔係幾多歲嘅問題,只要幫到國家隊,就算40歲都可以入選。

一場比賽,兩個冠軍

$
0
0

巴黎聖日耳門,一支經費5.4億的法甲班霸,中後場坐擁多位國腳級成員,陣中粒粒皆星,今季目標力爭四冠王;

利斯靴比亞斯,一支經費200萬歐元的法丙中下游球會、球員平均月薪只有2500歐元,相等於尼馬36分鐘的人工,一個月的人工足以養起整支利斯靴比亞斯;

兩支強弱懸殊的球隊,相遇於法國盃決賽,一場儼如雞蛋與高牆的比賽,總有球迷願意站在雞蛋的一方,畢竟他們從附加賽至今一共經歷9輪比賽、淘汰過朗斯、歐塞爾這些曾經是法甲的傳統球隊(如今已在法乙),看看他們能否再下一城,擊敗面前這個法國最大的巨人。

可是啊…對面是矢志四連霸法國盃的勁旅,他們不過是一支以年青人為首的小鎮球會,得罪講句,PSG不需出full team也是勝劵在握。當然全力以赴才是對對手最大尊重,沒有尼馬、華拉堤坐陣,還有麥巴比、迪馬利亞、卡雲尼、拉奧比特、莫達等等…最後,利斯靴比亞斯0-2不敵巴黎聖日耳門,未能以冠軍為這趟神奇之旅寫下總結。

正當以為故事這樣完結,巴黎聖日耳門的舉動,讓利斯靴比亞斯的神奇故事不止於此-

當利斯靴比亞斯球員上台接過獎牌時,PSG球員站在兩旁齊齊向他們致敬;頒獎時,PSG隊長泰亞高施華更邀請利斯靴比亞斯隊長費洛安(Sebastien Flochon)一起領獎,在大鏡頭下,兩人一同高舉獎盃-賽後PSG球員更走到利斯靴比亞斯的更衣室一同分享心得和喜悅。

即使最終贏不了冠軍,還是贏得了對手和球迷尊重,一場比賽,兩個冠軍,就是這個意思。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由Trash-talk到21次助攻 拜見Playoff Rondo

$
0
0

曾經和一位評述員談起籃球改革,當時他打趣地說,籃球可以像體操一樣加入技巧分,因為同是將球放入籃框,有是簡單大力入樽,有的卻是在空中二段騰空,避過三個人才能取分,理應有高下之分。

這當然是說笑。因為籃球一場比分過百,數十入球,那有時間逐一點評,但這也帶出道理,就是有時單看比分和數據,難以睇清球賽和球員。若果射籃有高低,那助攻也應該要有。今日塘鵝對勇士的比賽,塘鵝出乎意料地大勝119:100,功臣肯定是Rajon Rondo,繼2011還是效力塞爾特人後,再次交出20+的助攻,全場是雙雙的21助攻和10籃板,雖然只得4分,但失誤同樣只得4次,他的+23效率讓勇士難以匹敵,雖然分差不算是今季最大,但就比賽而言,塘鵝是徹底地KO了衛冕之師。

作為聯盟如恐龍般罕有的純控衛,Rondo的威力是不用取分也可以領軍贏波,而看他的傳球,就會明白我為何說助攻也有高低之分。在助攻的定義比以前更廣泛下,接波球員做完一輪假動作再射入,也會計數,所以有時助攻的數目,的確有「溝水」之嫌;可是Rondo今場的傳球,絕大部份都是真「助攻」,意即隊友走空,籃球第一時間送到,然後就是輕鬆的起手機會。教年輕球員打球時,我們常說傳球的線路要小心,因為對方要是懂得防守,一定會站在你和隊友之間,阻斷傳球路線,那作為控衛,要如何突破?每個不同的PG會有不同的方法,例如Chris Paul,他喜歡用出色的運球技術深入敵陣,吸引對手後再傳給走空了的隊友;至於Stephen Curry,出色的射術令對手不得不緊貼,結果拉開了防守,自然有機可乘,當然其左右手都能交波也是一絕。老一點的控衛,Jason Kidd的方法是比你更快,在後場已經快傳,趁防守者未對位前已交上去,於是隊友在進攻時間未夠10秒已起手或上籃入樽。John Stockton,集各家之大成,加上與Karl Malone爐火純清的Pick & Roll,對手怎企位也好,只要經單擋後有一絲空隙,就見到他一記地板傳球,然後馬龍左手放在耳邊,大力入樽,這時史托頓早已回到後場,準備防守了。

很多人對傳球掉而輕心,我有時在球場發火,不是隊友打得好與不好,而是「求其」!對方入完波,開波的高佬求其地交球無力的地波,浪費了early offense的機會,為何不可以傳到手?交彈地波,很少會再留意那三分之二的距離,沒有控制力度,結果接波的不是要彎腰像做瑜伽,就是籃球彈得像汽球般高,結果接波後手忙腳亂,還怎能順勢轉身或起手。傳球本就是門藝術,例如彈地波加入回旋,球會更易彈高停在適當位置;胸前傳球如何雙手發力,成一直線;棒球式長傳不是一味亂交,帶點曲墜才能恰到好處。上面提過,當防守者阻擋了你的傳球路徑,那單手傳球就大派用場。向側踏出一步,然後左或右手來記彈地傳球,自然就能劏開防線,至於如何苦練非慣用手,除了手夠大,持球穩,練習和多睇片,判斷與對手的空間,也很重要。

今場勇士用盡方法,主要有Draymond Green、 Iggy和Klay Thompson來防守,全部都比Rondo高上半截,但多得Rondo不擅射,令勇士的防守球員下意識退後了半步,結果反而讓Rondo從容組織攻勢,更犀利是在勇士不包夾下,慢慢插到罰球線位置,然後待兩位高佬Anthony Davis或Nikola Mirotic走後門出來,即時一記彈地傳到,接應的就可輕鬆入波。朗度這21記助攻中,簡直是一次人肉youtube highlight,將上面提過的各種傳球逐一表演給球迷看,左右單手彈地傳球、與AD P & R後的傳球,甚至乘勇士發夢,底線直接交給切入的AD入波,能夠在KD首節就入11分、KT第二節發神經入20分下,塘鵝仍能穩穩領先62:56,就是因為Rondo的威力。下半場倒戈的Ian Clark交出14分,AD近8成命中率有22分,甚至越發拋離勇士,都是因為Rondo繼續成為火車頭,令勇士毫無辦法。今場塘鵝的命中率達五成,三分也有45.2%,AD誇張的33分+18籃板,實在要多謝「軟豆」發威。

回想7年前同樣在季後賽交出20次助攻的Rondo,走到今日,似是行了一條曲折迂迴的長路,從來沒有人懷疑他的天賦,無論頭腦或技術都是頂級,可惜孤僻又高傲,注定極難合作,而與其說他的射術不行,不如說他覺得助攻給隊友取分更有效率,從而選擇簡單的方法。歷經包括右膝十字韌帶斷裂的多次傷患,歷經小馬、帝王及公牛的未竟全功,老練的Rondo不再是綠軍時那個速度奇快的小子,太多人已忘記了他曾贏過總冠軍、三做助攻王、試過明星賽正選,連綠軍三位名人堂球員也聽他指揮。

“I still love the game,” the 32-year-old Rondo said. “I don’t get fueled by people counting me out. I’ve been counted out my whole life, since the day I was drafted. I laugh at the critics. You can’t measure a person’s heart 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work I put into this game.”

32歲的朗度,轉打「老鬼波」後更恐怖,不止以通透傳球幫助隊友,用經驗控制球賽節奏,或者是預判對手進攻路線的陷阱式防守,而是球場上的mind game,由一開波的爭拗,到勝負已分,還要故意出腳挑釁Draymond Green,肯定不是巧合。師承KG,心理戰和Trash-talk一定有番咁上下,尤其是季後賽,有時分野不止是實力,而是心理上的強悍和不服輸。早前Paul Pierce等在《Kick Start》已討論過這點。

“I try to do a lot of the talking for myself on the court and for those guys. I played with a lot of people. I went to KG University and Paul Pierce University, so trash-talking is kind of my DNA. Rajon Rondo.

我不喜歡在場上慶祝,除非比賽已完,那又是另一回事,否則過早擊掌大叫歡呼,只會激起對手鬥志,也難免鬆懈;當我馬後炮也好,今仗一開波就見到勇士屢射不入,之後打了近四分鐘,Curry才為勇士射入第二球──被Jrue Holiday拉住也上籃得手,之後罰球也中,and 1全取三分,可是博得犯規後,那演肌肉式shake shake舞,又令我想起那支輕敵的勇士。以實力計,勇士肯定是聯盟第一,其他29隊連接近也做不到,但在心態或意志上,就未必有如此大的差距;Rondo早段在Draymond Green防守下,「故意」出口撩㷫對手,相信不會是報Game 2之仇,反而是計謀之一。D.Green今場差一個助攻就「三雙」(11分、9助攻和12籃板),可是更搶眼是7次失誤和-25的數據。Mind game,朗度不止是助攻大師,心理戰也同樣出色。

勇士和火箭目前同樣領先2:1,而我相信,最後兩隊也能在西岸決賽碰頭,原因是與對手的火力有高下,例如塘鵝今仗贏波,五位正選的平均上陣時間達36.8分鐘,當任何一位坐低(E’Twaun Moore算是較易頂替),頂上的替補會差很遠,在季後賽的系列戰中,變招機會太少,去到第四、五場就會見底。除非AD、Rondo和Mirotic三人也一直打到40分鐘以上並維持高水準,否則對住兵多將廣的勇士肯定蝕底。正如上仗賽後所說,Curry手感未盡復,Quinn Cook和Jordan Bell也未用,Steve Kerr的牌還有很多。至於火箭,也是同樣道理,爵士主場輸92:113,與其說主隊打得差,不如說火箭點射都入,明明守好了James Harden和CP3,卻硬是被Eric Gordon救回來。

賽後,Draymond Green還是對Rondo的挑釁念念不忘,一直抗議,這也是塘鵝上下最希望發生的事,當勇士的兩大司令塔:不是KD,而是Curry和Green,一個未復最佳狀態,一個心浮氣躁,那本來緊閉的晉級之門,自會開啟一絲空隙。勇士上下或者要重溫一下2016年球季的總決賽,尤其是D.Green,想想沉不住氣的後果,否則再輸一場,勝負就難以預料。用實力來說話吧,那比嘴巴上任何一句都要厲害。

Go get your first ring, bro!

$
0
0

曾幾何時,提起Chris Paul,後面總有句注腳,就是既生瑜,何生亮。因為那時候,CP3一直與爵士的Deron Williams爭逐聯盟最強控衛的寶座,兩位2006年新人各擅勝場,有段時間,D-Will是領先的一位,其爆發力和身型更勝一籌,在爵士的體系也如魚得水,加入聯盟第二季,就已經領軍打入西岸決賽,當時所有人都相信,未來十年都會見到他倆的身影,就看誰會先贏得總冠軍。

想不到十一年過去,CP3的對手仍是爵士,卻早已人面全非。CP3經過兩次轉會,然後在火箭找到可靠拍檔,以雙核之一啟動進攻模式,終摸到西決地板。至於D-Will,經過上季在克利夫蘭騎士總決賽之敗後,對籃球熱情已殆盡,在去年11月的訪問中,他就表示,連睇火箭對勇士的比賽,都嫌賽前的頒獎禮太亢長,結果轉台後,不知不覺就瞓着了。當時僅33歲的他有一句令我印象深刻。

“I’m disconnected from basketball life right now."

理財有道,生活也多姿多采,沒有籃球,對D-Will也不是世界末日。對爵士球迷來說,更恨不得他快快消失,因為這個「教練殺手」,正正是老帥Jerry Sloan在2011年黯然離去的原因。回想在該屆選秀,Jerry Sloan決定以探花之位來選上D-Will,就是認為其身型及技巧更勝CP3,本想藉愛徒領軍再上高峰,結果卻是被迫離去效力了26年的球會,去到2016年,史帥證實患上腦退化症,所以前陣子在鏡頭見到他,有點痴呆,再無昔日神采,令人心傷,也叫人更難原諒D-Will。

天才籃球員的路不易走,天才控衛尤甚,因為好的控衛,在腦海都有藍圖,何時執行甚麼戰術,都有自己主意,所以每每與教練有磨擦;當年D-Will就是不滿史帥的指揮,認為自己有能力掌控球隊,從心所欲地打,終致不歡而散。這些例子在聯盟不少,例如塘鵝的Rajon Rondo,也是出名臭馬,若非Alvin Gentry的無為而治,其他隊友又對服他,能否打到這個水準也是問題。

相比D-Will,CP3等了足足13年才首次打入岸區決賽,根據Elias Sports Bureau,打了86場季後賽的他,是聯盟史上未有打過岸區決賽而經驗最多的球員;而9次入選明星賽卻又未試過摸到岸決地板,與Dominique Wilkins一樣,史上最多。幸好在33歲的生日後幾天,沒有夜長夢多,CP3以完美的41分及10次助攻,加上0失誤下,帶領火箭闖入西岸決賽。

「誰會為(西決)而戰鬥?你明我說甚麼嗎?還未夠,還未夠,我們還要多贏八場;我不知應該有甚麼感受,只是感到還有很多工作要做。」CP3賽後沒有笑,直到James Harden和他接受完訪問後,兩人一輪擊掌,始有笑容。如釋重負後,旋即又背上更大包袱,面前是聯盟最好的球隊,縱是Point God,也難以笑出來。

在總冠軍就等如勝利的今天,衡量成就的標準變得太簡單,也少了很多樂趣。我是CP3的球迷,就是因為2008年那一季,他帶領黃蜂與馬刺打足七場,力戰而敗。我記得CP3當時簡直是我的噩夢,只要一個簡單的單擋,形成錯對,如果防守縮後,就會見到他運球插入禁區,輕鬆射入中距離;若果Tim Duncan迎上防守,那他加速向前,然後向上一拋,「拳王」Tyson Chandler就會跳上半空來記「拆你屋」。就算2015年,被CP3單腳在TD面前射入,打足七場出局,我也沒有討厭他,反而更為佩服。可惜生涯中段開始不斷為傷患所困,總是在關鍵時刻受傷;贏完馬刺後,結果領先火箭3:1而出局,令不少CP3迷心碎,非常失望。

奮戰而敗,絕不可恥,當年的CP3就是其中一人。而當年愛上馬刺,也是因為94年球季,見到David Robinson被Hakeem Olajuwon戲耍,才慢慢留意起這支球隊,再成為球迷;自公牛的MJ退休後,支持至今。數數手指,生涯喜愛的球星,也不是每位都贏過冠軍,例如Reggie Miller、Allen Iverson、Chris Webber,以至CP3,後兩位甚至連總決賽都未打過,但有時成就高低,不能單以總冠軍判斷吧。

今日兩場西岸四強戰,同樣精采,爵士的Donovan Mitchell幾乎是單人匹馬對抗火箭,不止是超級新人,甚至稱為超級球星也不為過,看他在第三節怒轟22分的表現,不止遇神殺神的決心,而是新人罕見的無比信心。如果不是爵士在第四節初段就被打亂,令DM剛坐下又要出場,最後受傷要坐下治療,勝負還是難料。看到DM簡單治理後就從更衣室匆匆趕回球場,脫下了球鞋仍要回來為隊友打氣,着實令人動容。賽後他與CP3兩人惺惺相惜,一個第四節20分,生涯新高41分,一個單節22分,兩人各不相讓,盡情開火,叫我想起無數次季後賽見球星各出絕招才分出高下的畫面,稱今場為沒有輸家的比賽,絕不為過。

正如我們比賽落敗後,總會祝擊敗自己的球隊能贏得冠軍,DM賽後也有為CP3送上祝福,Go get your first ring, bro.那情景真的是男人熱血,型到不得了的兄弟情。

火箭以4:1闖西岸決賽,勇士也是一樣,戰況方面,塘鵝也一如爵士,盡力鬥到最後一刻。第四節初段還落後逾20分,最後一度追到只差7分,在Stephen Curry只得85%,KD也被守死下,Draymond Green挺身而出,在末段射入fadeaway,將比分再次帶到9分,塘鵝才回天乏術。爵士少了Ricky Rubio和Dante Exum,塘鵝更慘,因為DeMarcus Cousins在常規賽尾重創,讓苦心籌劃的最全面雙塔陣瓦解;當最後Anthony Davis力氣放盡,Nikola Mirotic也只能在外圍游走(因為勇士內線的防守太勁了),更令人懷念起「表弟」來。雖然四強止步,但爵士也好,塘鵝也好,連同東岸的76人和塞爾特人,四隊都有極大可能繼續成長,兩三季後如打入總決賽,絕不是妙想天開。正如LBJ在昨日賽後記者會所說,這班新人的確是自2003年後最好的一批,CP3和D-Will未完的瑜亮決,幾季後必定重現。Ricky Rubio賽後在twitter如此一句,我大表認同。

“It’s not over,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Just wait and see.”

雙核vs四巨頭,CP3 + James Harden vs Splash Borthers、KD和Draymond Green,常規賽的火箭兩勝一負,不能作準,以三年前的勇士贏4:1,也是一樣,今個系列賽,關鍵未必是上面提過的主力,而是其他的「配角」;而最重要的一位,應該是火箭的Clint Capela,如果他能發揮出110%,守住籃底,並在進攻時令Draymond Green陷入犯規問題,那火箭才有勝機;當然了,料會由Trevor Ariza主守KD,能否減低其威力,也是關鍵之一。以整體陣容和教練功力來看,勇士仍勝火箭一籌,甚至可以說,目前尚未有球隊能迫使勇士出九成實力,每次都是經充分計算,收放自如。低調沉實的Klay Thompson,和今輪少用的David West,勢成對抗火箭的武器。大衛西和Kevin Looney,加上McGee和Zaza,四個巨漢足以讓Capela寸步難移,若此子一除,火箭難再有反抗之力,這也是我看好勇士的原因。

其實我也真的希望自己預測不準,因為我與DM一樣,很想看到CP3贏得總冠軍指環啊!

探究史篤城本季的失利

$
0
0

踢過倒數第二輪比賽後,本季英超第一隊篤定降班的球隊終於誕生,那就是史篤城。這個結果可算出乎大家所料,不過縱觀整個球季,史篤城降班絕對是合情合理的。要檢驗他們的死因,可循兩個角度去查探:一、曉士年代﹔二、林拔年代。這樣寫的話,寫個七、八千字也不是難事… 幸好筆者早有「先見之明」,去年年底於《要開始為曉士倒數了嗎》一文,已詳細解構過曉士(Mark Hughes)年代出現什麼問題,反正就是讓曉士待得太久,這裡就不詳述了。反而想談談林拔(Paul Lambert)年代的情況,以及探討這次降班的責任誰屬。

上月,有記者問林拔,會不會後悔跳進這個火坑,來到為護級苦苦掙扎求存的境地。林拔當然不會後悔,為什麼?試問一位現時待業中,且已闊別英超三季的領隊,突然收到來自英超球會的聘書,還會想這麼多嗎?設身處地去想,假如你是林拔,你會怎樣做?別忘記,林拔上一次領軍征戰英超,最後就是因成績欠佳,加上踢法保守沉悶而被解僱。正因如此,不少球迷本來就對林拔年代沒有什麼期望,而最後亦果然護級失敗,但沒有行騙也沒有採取主動,卻突然獲得面試機會及聘約的林拔,應該承擔所有責任嗎?筆者認為,作出這個聘用決定的管理層才應負上最大責任。

正如文章初段提到,史篤城降班與曉士年代也有關。不過,用半季時間成功救亡的例子也不少,說明那個時候還不至於病入膏肓,可惜管理層在尋覓繼任人的安排、策略、準則制訂到眼光,都有為人詬病之處。首先,當曉士的情況已持續一段時間,在有可能需要更換領隊的情況下,球會其實有很足夠的時間去預先尋覓理想人選,盡可能縮短真空期,甚至可把握冬季轉會窗時段,針對個別位置引入新領隊的心儀目標。可惜史篤城並沒有這樣做,而是選擇辭退領隊後才臨急尋覓繼任人。這種做法完全有違常理,因為即使像你我這般的低下層打工仔,也知道大部份工作都有一個離任通知期,可能是一個月,可能是兩個月之類,為的就是讓公司有時間找替補人選,以求順利過渡。事實上,筆者心中一直有一個不解疑團:為什麼這些腰纏萬貫,有多年管理一家,甚至多家大公司經驗的人,管理球會時往往會犯上各種低級錯誤?

好了,撇開以上有關時間性的疑問,我們來看看史篤城是怎樣揀選領隊的。他們先接觸了前維拉領隊奧尼爾 (Martin O'Neill)和前屈福特領隊科利斯(Quique Sanchez Flores),不過二人先後婉拒了史篤城的好意,然後根據球會副主席John Coates所說,管理層希望任命一位有英超經驗,而且對英格蘭球壇有深刻認識的領隊。結果,遭受幾個最屬意的人選先後拒絕後,在沒有太多選擇下(很多較理想的都已被其他球隊簽下),史篤城選擇了林拔,全因他有英超經驗。主席Paul Coates是這樣評價林拔的:林拔非常了解陣中球員,而且對於改善球隊成績有清晰的計劃,這令我們十分滿意。問題是,不少球迷都很了解史篤城,也會有自己一套提升戰績的方法,為什麼大家得不到面試的機會?就是因為少了那幾十場英超領軍(當中超過一半是敗仗)的經驗?在不少行業中,經驗都是重要的工作能力指標和考量人材的準則,不過,所謂經驗是不是不論成功與失敗?有多次或持久的失敗經驗,真的那麼有用嗎?了解陣中球員對於英超的班主來說真的那麼難得嗎?這裡說的是英超球隊,不是港超或港甲球隊啊﹗

接着與大家分享一項數據。自從去季起,英超共有15宗季中的領隊任命,其中45歲或以上的英籍領隊佔了10宗,即三分之二。要看看一些不屬這項條件的任命嗎?去季侯城(Hull City)的馬高施華(Marco Silva)相信不用多說﹔李斯特城 (Leicester City)本季找了佩爾(Claude Puel),個多月內從17位升至首10名﹔本來穩佔榜末的史雲斯(Swansea City),找來卡華侯(Carlos Carvajhal)的首兩個月也大有起色,擺脫了降班席位﹔就連行動同樣也是太遲的西布朗(West Brom),起用44歲的助教摩亞(Darren Moore)也令球隊大有起色。容許筆者不厭其煩再問一次,在英超打滾多年,有着多次的失敗經驗,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為什麼累積這種負面經驗,比沒有經驗更優勝?這一點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不從數據或理論層面探討,大家也可從現實層面去看。撫心自問,委任林拔這個消息公布後,大家有何即時反應?球員的薪酬與我們相距甚遠,但始終也是人,一個令人提不起勁,又缺乏新鮮感的波士任命,對於團隊士氣有多大提升可想而知。這樣一個準則奇特的遴選,選出來的結果欠想像力、欠新鮮感、欠前瞻性,最後換來失敗的結果,真的不算太意外。

在各種不利因素下,「林拔年代」終於還是展開了。接任後,林拔銳意改善防守,力求一洗英超最差防守之名。的確,他成功了,不過成功的代價不菲 – 這個轉變徹底犧牲了球隊的進攻力。林拔在一月中上任,首仗即帶領球隊主場以2-0擊敗赫德士菲 (Huddersfield Town),此後球隊13場比賽的入球pattern如下:0、1、1、1、0、0、1、0、1、1、1、0、1。攻力不足已經很慘,更慘的是,球隊本季在領先的局面下丟掉了18分。也就是說,史篤城以極有限的攻力取得了入球,卻經常保不住領先優勢,由贏變和,甚至變輸,這對於攻力不足的球隊來說實在非常致命。

剛才已說過,球迷和球員對領隊的信任程度很重要。以賓尼迪斯為例,即使當年降班,紐卡素主場球迷還是在聯賽謝幕戰後留下來高唱You’ll Never Walk Alone,最終成功打動賓尼迪斯留隊,而賓尼迪斯除了提升球隊戰績,也重新燃點了球迷們的熱情,令球迷們再次團結起來。反觀林拔這邊,剛過去的周末這場關鍵生死戰中,下半場甫開始便見到球迷們熱情冷卻,以往全英超最地獄的主場已不復見,球迷們好像默默地認命了。這場比賽的補時為五分鐘,比一般的四分鐘為多,這對於主隊球迷來說,通常都是一大鼓舞。這種情況下,第四球證舉牌的一刻,往往就是球迷們歡呼或嗌破喉嚨推動球隊前進之時,但在這場生死戰中,第四球證舉牌之際,從電視鏡頭所見,觀眾席竟有近半是空着的,大批球迷早已放棄﹗無他,近半球迷在季初已感到失望或絕望,而這季所發生的事,相信只會把更多球迷推向失望的一方。

最後,也要看看史篤城的轉會操作。雖然去年年底談過曉士的不足之處,但球員收購方面的失利卻鮮有提及,而這方面曉士可謂責無旁貸。曉士年代的首三年,收購方向很清晰,那三年的成績亦有目共睹。可惜,後來的收購卻逐漸背棄原則,失敗機率又越來越高,轉會費破球會紀錄的恩布拉(Giannelli Imbula)、曉士追逐良久的貝拉軒奴(Saido Berahino)及重金禮騁的韋瑪(Kevin Wimmer),都成了悲劇。至於借用方面,去季借用邦尼(Wilfried Bony),結果以兩個入球完成賽季,誰知道低處未算低,本季借用的謝斯(Jese Rodriguez),竟只貢獻了一個入球…

總括而言,史篤城這次降班,源自三個錯誤:一、對曉士過份信任,面對超過一整季的差劣走勢仍遲遲不變革,連較可靠的救火專員都被搶得七七八八才行動﹔二、沒有好好準備以致理想人選稀少,但依然堅持要以英超經驗 (不論好壞) 為先,進一步自行縮窄可揀選領隊的範圍﹔三、在幾個最屬意的人選先後拒絕下,繼續嚴格遵從原有路線,結果找來已三年沒有在英超出現的林拔,而他對上一次在英超征戰,正是以敗走維拉作結,那時的戰績與比賽場面是同樣差勁。

史篤城管理層要求死板,沒有想像力兼缺乏前瞻性的選人,結果換來林拔擔當救火專員,而14戰10分的成績,沒錯是不理想,但以林拔來說卻算是恰如其份。對其他英超中游球隊來說,史篤城的失利也值得借鏡:當一支球隊站穩在英超中游,也不應掉以輕心,不能大安旨意,以為幾個錯誤決定不足以令球隊捲入護級旋渦。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WFC世界盃嘅現役職業球員你又識幾多

$
0
0

五月底喺倫敦開皮ConIFA World Football Cup (WFC),呢個世界盃同另一個世界盃最唔同嘅,就係WFC以業餘球員為主,現役仲踢緊職業嘅球員比較少,除咗效力港超理文嘅孫民哲代表''在日朝鮮人聯合足球隊''外,A組入面都有三位現役職業球員,一位代表Cascadia(卡斯卡迪亞),兩位代表Barawa(巴拉韋),代表卡斯卡迪亞嘅係前鋒Calum Ferguson,Calum Ferguson今年23歲,雖然喺蘇格蘭出世,但以往代表嘅係加拿大U20,曾經喺蘇超嘅恩華尼斯踢過三季,但期間只係上陣過兩次,近年轉戰蘇格蘭低組別聯賽,今季效力乙組嘅艾珍城,但係一直爭取唔到正選位置。

而巴拉韋入面兩位現役職業球員,有一位叫Kingsley Eshun,現時效力昆士柏流浪,今年畀球隊借去聖奧爾本斯城,另一位係效力英乙卡維尼嘅中場Aryan Tajbakhsh,不過唔知佢同巴拉韋有咩關係,佢係伊朗及土耳其混血。

B組方面大熱門及上屆冠軍阿布哈茲係有六位現役職業球員,佢哋全部都喺俄羅斯踢波,呢六個入面最出名係後防球員Anri Khagush,呢位2016年已經代表阿布哈茲踢WFC嘅球員曾經係白俄班霸巴迪嘅主力,現時喺兵工廠有一定上陣機會,不過唔係必然正選。

另一支北塞浦路斯就聲稱全隊都係現役職業球員,佢哋有一個職業足球聯賽,大多數球員都係喺北塞嘅球隊效力,只有前鋒Ahmet Sivri喺加拉塔沙雷踢緊梯隊,而大軍名單內出現曾經喺澳洲、印度、新加坡、大馬聯賽立足嘅前愛爾蘭小國腳Billy Mehmet,呢位球員,有留意東南亞波嘅波友可能對呢位光頭佬有印象。

其他嘅仲有代表塞凱伊嘅前匈牙利國腳Csaba Csizmadia及前巴索夫主力Attila Hadnagy,代表旁遮普嘅前巴基斯坦國腳Yousuf Butt,代表西亞美尼亞嘅前亞美尼亞國腳Gevorg Kasparov,仲有同為代表西亞美尼亞,喺亞美尼亞出世嘅哈薩克小國腳Gevorg Najaryan。

其實喺代表資格上,每個參賽隊伍都唔同,有啲只要你係有相關血統就有資格代表佢哋,有啲只要你認同佢哋政治傾向兼喺當地土生就有資格代表佢哋,好似卡斯卡迪亞咁肯搵嘅有大把美國職業球員,但避免遭受各種麻煩,好多現役職業球員未必肯踢。

如何阻止成為完全體的LBJ?

$
0
0

寫東西岸前瞻,其實等於要解答兩個問題,第一,是如何解決經驗的差距,第二,是如何守死對方的王牌,這在東岸的決賽,尤其重要。

就算是戰術大師Brad Stevens,也很難告訴你如何阻止LeBron James。縱使有上季對賽的經驗,今年有主場優勢,也有超級新人Tayson Tatum,加上防守悍將Marcus Smart、可能用來對位的Marcus Morris和Jaylen Brown,協防出色的Al Horford,加上必要時可提供六犯的「肉盾」Aron Baynes,要守到LBJ,理應不是難事。

可是正如上一圈所說,目前的LBJ,無論體能和心理狀態都處巔峰,兩球金球,加上較省力的fadeaway,令他在季後賽如Thanos般難以擊敗。在季後賽,LBJ上陣時間大幅提高至41.4分鐘,得分達到34.3分,有9次助攻和9.4個籃板,在進攻端上已接近季後賽史上最強;最恐怖是整體命中率達到55.3%,幾乎沒有人類能單對單阻止,除了三分偏低(由常規賽的36.7%跌到28.8%),弱點全無。可是從溜馬的對賽所見,要守LBJ,還是有希望的。

我和朋友談到LBJ領軍贏速龍的比賽,都想起了龍珠,是斯路起初不夠打,之後吸收了17和18號,變成完全體後功力大增;17和18號是誰?當然是速龍孖寶,至於塞爾特人、火箭或勇士有沒有悟空和悟飯?那真的要睇過先知。

溜馬如何防守LBJ?第一,車輪戰,Bojan Bogdanovic、Victor Oladipo、Lance Stephenson為主軸,然後如Myles Turner和Domantas Sabonis等隨時夾擊,如到單擋選擇收後,減少LBJ入楔空間,從而阻止他藉吸引包夾的外傳,這與對付火箭的James Harden相似。雖然就個人表現來看,LBJ面對溜馬和速龍的表現差不了多少,首圈得分甚至多出0.4分(34.4),籃板多出1.7(10),但關鍵是助攻數字,對溜馬時只有7.7次,對速龍卻去到11.3次;從戰績來看也清楚易見,打足七場和直落四場,是天國與地獄的分別。

溜馬花極大氣力去防守LBJ,主要要因不是要讓LBJ得零分,這根本不可能,而是要讓LBJ打得辛苦。自從Kyrie出走後,騎士沒有個明顯的第二得分點,沒有一個單打能力超強的球員幫忙,令LBJ的進攻更加重要;沒有他仍為第一點發動,其他球員就很難搵食。在騎士落敗的三場,溜馬令LBJ的命中率跌至46%以下,起手分別是7次、10次及7次,溜馬賭的就是其他支援球員不足以讓騎士贏波,事實也證明如此。可是速龍除了第一戰外,之後都讓LBJ打得很輕鬆,第二及第四戰命中率更加高達63%以上,速龍的OG Aunoby守不住,協防也沒有部署,結果是不斷被動的協防,整個防守體系打散,令騎士贏得輕鬆。尤其是想鬥攻追分時,改打一大四細,更加連Kevin Love也「生晒」,才是最慘的事。

今日ESPN做了個統計,LBJ季後賽生涯合共出戰了9,582分鐘,而整支塞爾特人,也只是8,015分鐘,這個差距極為巨大,也令LBJ在關鍵時刻的處理會更好,正如綠軍上圈擊敗76人,就是贏這些末段的部署。可預計如比賽一分上落,LBJ和騎士一定處理得更好,這是Brad Stevens所補救不了的;相反來說,全隊年紀最大都只是31歲的綠軍,可以用跑不完的力氣來「累」死LBJ。除了「大帝」,JR Smith的耐力不算突出,Kyle Korver已經37歲,在2號位上,可能要更加倚賴一班新人。若果令LBJ付出太多體力,在第四節有疲態,那勝負還是難料。畢竟綠軍今季在主場還未嘗一敗,這也是一大優勢。

從牌面和實力來看,綠軍都處下風,而在教練方面,Brad Stevens卻勝過Tyronn Lue甚多;季後賽需要不斷用奇招取勝,例如Scary Terry就是一例;騎士疲弱的內線防守,會否給予BS機會,用上一直秘而不用的Greg Monroe進攻?這都是很有趣的想法。但最重要的還是防守,要贏騎士,就是要用氣力來彌補經驗的不足。我想起1997-98球季,塞爾特人在「新帥」Rick Patino帶領下,驚世地擊敗力求二次三連霸的公牛,靠的不止是初生之犢不畏虎,而是由開波第一分鐘起,不斷的全場壓迫。結果該仗Michael Jordan雖有30分,但命中率僅為30.4%,全隊公牛是41.8%,最後亦以85:92落敗,爆出了大冷門。Rick Patino在NBA發展不理想,但這場絕對是其代表作,也帶出以弱勝強的其中一個方法。

今季,當LBJ在場上,其正負值是+4.4;相反當他坐下,就大跌至-14;故此綠軍不止是防守,而是要向LBj進攻,那重任就可能在雙J:Jaylen Brown和Jayson Tatum身上,人始終不是機器,今季LBJ的上陣時間和耗力,比之前任何一季都多,針對這一點去想,綠軍的勝利並非絕望。另一個關鍵,會是Al Horford如何制止Kevin Love,預計今個系列,K.Love會多拉出外圍,讓LBJ針對綠軍防守的鋒線經驗不足,多取easy basket。而Al Horford在籃下能夠不斷取分的話,那騎士的防守就會大亂。這會是LBJ vs Celtics以外,最關鍵的一個對戰組合。

今個系列的關鍵是第一戰,如果綠軍順利在主場取勝,那可望至少打到六場;如不敗的主場有閃失,那LBJ將可坐山觀虎鬥,提早在總決賽等勇士和火箭的勝方。沒有了Kyrie和Gordon Hayward,絕不影響此系列的可觀,比起勇士穩贏火箭,我覺得騎士和塞爾特人的戰況會更接近。我預測騎士苦戰下以4:3出線,最重要是綠軍不可有半點「驚LBJ」的心態,所以nba.com特別提到M.Morris,他那種大無畏精神,可能是對付LBJ的武器。至於西岸,勇士勝望壓一,詳盡分析,稍後再寫。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