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港超聯】標準流浪煞科日和波降班 李輝立:希望繼續搞落去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今日是港超聯煞科日,標準流浪下午在深水埗運動場主場對夢想FC,在52分鐘被夢想FC的林衍廷以罰球頭鎚攻門中楣底,雖然楊賜麟馬上解圍,但被邊線球證判入球有效,標準流浪最後由佐佐木周射入12碼追和;雙方最後打成1:1平手。標準流浪在上月尾不敵R&F富力後,已宣布護級失敗;對於降班,流浪總監李輝立表示失望及可惜,強調自問對球會同足球是問心無愧,重申流浪一直堅持培育年輕球員:「希望繼續搞落去。」

IMG_2814

被問到球隊來季去向,李輝立未有正面回應,只稱「仲有好多變數,有幾多隊上幾多隊留都未知,足總會在適當時候公佈。」他指會長莫耀強有能力支持一隊港超球隊,但足總都要有長遠原因吸引投資者。李輝立又認為部份球迷偏激,直言「有時罵都係冇用,只會罵走個老細」,「老闆都需要支持」。李輝立又透露,會長莫耀強今仗未有入場,但沒有講述原因。

IMG_2754

標準流浪的守門員教練張偉康表示,對球隊降班沒有太大感受,認為升降在職業足球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但他重申,流浪多年來為香港培訓年輕球員的宗旨不變,認為今季已是有所交代:「提供咗個好平台俾年輕球員,信心大咗,多咗上場機會。」肥康又表示,流浪今季的前、中和後場都有新秀冒起,更點名指劉智樂表現不俗,今季既能入選香港隊和爭取入球。

IMG_2819

在比賽開始及球員進場時,今季由香港飛馬外借至標準流浪的楊賜麟對球迷稱感謝大家支持;但在深水埗運動場內,夢想FC幾乎反客為主;一如既往,未見有標準流浪球迷拉起橫額支持球隊。

標準流浪今場「告別」港超聯的正選陣容如下:蘇志偉、摩域治、張君、黃洛、楊賜麟、 鍾昇霖、張國明、鄧樂文、黎洛賢、劉智樂及佐佐木周。標準流浪今場的後備席則僅得五人:黃子揚、約翰艾馬、周志仁、菲立比及兼任教練的蘇丹。

IMG_2767

被問及今日比賽感受及是否有遣散的安排,季中由東區重投標準流浪的約翰艾馬聞言即時三緘其口,多次指「No comment. No comment at this moment」。被問到職球員是否遭球隊遣散一事,張偉康就解釋稱「無話遣唔遣散」,指標準流浪和職球員的合約在今年5月30日完結,所以不存在「遣散」的說法。此外,今場比賽入場人數僅得233人。

標準流浪今季開季時由狄恩領軍,以年青球員為骨幹,並配合上季標準灝天的班底,更希望「給壞孩子一個機會」,即黎洛賢、劉卓軒及卓耀國等人。但天氣不似預期,劉卓軒未到季尾已被解約,卓耀國及後防主力徐宏傑分別離隊轉投瑞士球隊基亞索及中甲梅州客家。

DSC_7568

在職員上,狄恩其後要求休假重返印尼,由前港腳卓卓為署理教練,唯卓卓亦稱因病離隊。據了解,流浪名義上由馮永成領軍,實質由蘇洋負責日常訓練。教練蘇洋在賽後不接受訪問,稱「唔會講嘢,留返俾Philip(李輝立)」。但在球隊進入更衣室時,李輝立對蘇洋爆粗:「屌你老母,你睇你做乜嘢,你睇人哋做乜嘢。」流浪球員張國明喚記者:「你要寫,同我寫衰佢。」

DSC_7498

陳偉豪望流浪在甲組重整旗鼓:足球世界就係咁

今季效力夢想FC的陳偉豪在流浪出身,他對獨媒表示,為流浪降班感到非常可惜,指流浪是老牌球隊,多年來為香港職業足球培養了不少年輕球員:「但足球世界就係咁,成績唔好就要降班。」陳偉豪期望,流浪來季在甲組能重整旗鼓,爭取重返港超聯。

流浪早在港甲年代,即2007–08年球季曾成為包尾大幡,球隊當時申請留級被足總拒絕。流浪領導層遂另組「四海流浪體育會有限公司」,以「競賽會員」身份、「四海」的名義參加2008–09球季的甲組聯賽。

IMG_2828

「金峰科技」以「流浪」原有的會籍參加該季的乙組聯賽,成功爭取升班後,流浪又恢復使用「流浪」的會籍參賽,並過渡至港超聯。「四海」的會籍則先後易手成為橫濱FC(香港)、YFC澳滌、駿其天旭和駿其。

據了解,港超聯下季如要維持十隊,標準流浪能獲得優先權。目前,甲組球隊中僅得凱景有意升班,但若然元朗自降甲組的話,即只有九支球隊參賽;從港超聯降班的球隊能優先獲得挽留,足總屆時能開會提出挽留標準流浪。

DSC_7508

DSC_7526

IMG_2786

標準流浪在開賽前團結誓師打氣

IMG_2839

記者:麥馬高、周頌謙


騎士玩完?太早了!

$
0
0

兩岸決賽進程大同小異,最大的分別應該是今日綠騎戰多點肢體碰撞,保持東岸傳統;包括JR Smith那球送Al Horford一程,或者Jayson Tatum搶波時肩膀撞到LBJ,加上上籃and 1後的大叫大嚷,大約有九十年代紐約人對熱火的三成「水準」。

可是有睇昨日西岸比賽的朋友,肯定會覺得兩場波有太多相似之處。昨日火箭的James Harden第一節就攻入12分,三分射五中三;今日的「大帝」更誇張,第一節就轟入21分,除了罰球外的命中率都過五成,可是騎士首節領先很多?不是,27:23,只不過是4分。LBJ作為聯盟第一人,在場上的震懾力亦是第一,對Tyronn Lue來說,如何分配其上陣時間,是最大的課題。第一節11分31秒,第二節6分23秒(騎士贏28:25),第三節打足12分鐘(騎士輸22:36),第四節8分53秒(騎士輸17:23);一如昨日勇士贏火箭,同樣是第三節拉開比分,這完全是部署的結果。LBJ作為領軍人物,的確能夠令對手驚懼,所以綠軍很聰明,除了第一戰後提過,以嚴密部署來阻斷LBJ切入,不讓他帶動全隊;進攻時也牽涉大量單擋和走位,令騎士上下疲於奔命。

綠軍和勇士的想法其實一樣,就是看你可以入到幾多分。昨日和老友去打波,途中都有討論過火箭、騎士和當年Allen Iverson的76人,為何拿AI來比較?因為想看看一人球隊能走到多遠。籃球風氣轉變了很多,正如Steve Kerr日前在記者會說,今日他根本連NBA也打不到,因為重攻重速度下,傳統白人射手無立足之地。76人當年是支防守強隊,能夠將對手得分壓在約95-100分左右,所以AI一個人入40分左右已很足夠;但今日的比賽動輒去到120分,一個人可以拿下幾多?James Harden 41分,已有疲態,LBJ 42分,也是一樣,只要對手的防守沒有失去信心,依舊有紀律地守到其他人,那一人球隊很難獲勝。去到如勇士般堅持團隊籃球,但每個隊友都是星中之星的,那又是另一個層次,正如多年來很多球隊都打防守,但能如當年活塞般組成五虎,只得一隊。

記得二月騎士大換血,一下子推倒重來,我不欣賞這種做法,但平心而論,認為的確解決了球隊老化及活力不足的問題,也令騎士有能力重新掌管東岸。可是以從今仗來看,其實與換人之前沒有分別,LBJ攻入42分,Kevin Love 22分,之後是Kyle Korver的11分;新兵如Larry Nance Jr和Rodney Hood都一分未得,Jordan Clarkson更一分鐘也沒有打過,George Hill好一點,打了33分鐘有1次助攻和3分,嚇死你!三個新兵不能用嗎?當然不是,但去到比賽中後段,LBJ幾乎已無力突破,打的籃球也是之前的一套,那當然用熟路的隊友較好;結果不換人的後果是Kyle Korver守也守不到,JR手感全冇下打到躁,前者打了21分半鐘,JR則是27分鐘,第三節問題就出來了,Terry Rozier的速度令騎士冇人追上,單節拿下14分,快攻是6:0,三分是15:9,比分也慢慢拉開至84:77。Kevin Love仍不放棄,乘住mis-match的優勢多次取分,有球走後門接過LBJ的漂亮彈地波上籃and 1,才令騎士不用提早揮動白旗。

進攻要默契,防守更要默契,看Larry Nance上場直情是不懂打波般,就知自2月換血後,Tyronn Lue和球隊管理層,以至隊中的王牌LBJ,都沒有讓新人好好融入球隊。要打好波,場內的擊掌手勢,或者精美的西裝,可以幫到一時,但最重要還是大家透過不斷的練習和比賽,熟悉大家的走位和習慣,知道大家擅長的位置,防守時的弱點,攻防才能成為一個團隊。有時看騎士比賽,我完全不明白為何單是開底線波,也要傳予控衛(通常是George Hill)後,又再傳給LBJ,單是這一輪動作已花了5、6秒,去到前場叫完戰術,大約就剩下14、15秒去組織攻勢;但看勇士和綠軍,多數是2、3秒就過半場,然後大家還有20秒左右進攻,不要看少這幾秒,大家的走位變化和傳球也可以多做幾次,令對手更難追上。而快速運球上前場,也令對手的回防要更快,不容喘息。下半場有幾次攻勢,都見到LBJ只是站在一邊,讓隊友進攻,回氣後下球再衝,以33歲的體能來說,尾段還可以回防一巴拍走Terry Rozier的上籃,真的是魔獸級別,但雙拳難敵四手,當James Harden也要Chris Paul來幫忙,LBJ這種打法只會隨年月而威力下降。從前的Marcus Morris,肯定不可能守得如此成功,但今時不同往日了。

正常來說,LBJ這種40+的大三元,已足以令球隊贏波,但面對綠軍就是不能,因為他們非常有耐性地防守,封死其傳球機會,就看你LBJ一人可以堅持多久。早早到場練習,LBJ已盡了全力,但要一人面對18,624 + 12人,恐怕沒有人能達成任務。LBJ今仗打了39分鐘,尾段胸口的紅燈已着,我相信總不能有60分的大三元吧,那隊友一是幫忙得分,一是幫忙防守和組織攻勢。好的領袖不應該是把所有工作攬上身,而是應該派牌予最適合的隊友。

團隊籃球是甚麼意思?就是你沒有如KD或者James Harden等級的等分手,但透過單擋、走位和傳送,來造出好的出手機會;星級球員可以在嚴密看管下仍得分,那打得NBA,要是有好的出手機會,入波也不會太難。關鍵就是教練要讓球員明白,這次起手是否夠好,還是可以更好?有些騎士迷朋友對我說,他們的球隊除LBJ以下相當不濟,我的回答是那塞爾特人當今陣容中,除了打過明星賽的Al Horford以外,有那一位稱得上球星?傷了Kyrie和美國隊長,反而讓Brad Stevens有更多空間去訓練新人,透過比賽去成長,加強信心,最重要是學懂相信隊友,做好紀律。這過程與騎士大概相反,一隊是用有限材料去做菜,一隊是有錢任性地一口氣把舊的材料倒掉再來;不過,人不是一碟小菜,要做到一個眼神就明白要求,需要極長時間。看綠軍今場迫使騎士有15次失誤,不斷截斷passing lane還偷波成功,就是訓練而來的默契。

騎士那種唔啱就要換的做法,是極大的壓力,要培養新人或新加入的隊友,這可是大忌;來到這個不容犯錯的階段,除非陷入絕境,例如當年活塞對魔術落後1:3,才迫不得已地派出Tayshaun Prince來凍結T-Mac,最後收到奇效,絕對是意料之外。騎士如第三戰再輸,將會萬劫不復,他們都應該想想,如何用好George Hill、Jordan Clarkson、Larry Nance Jr.和Cedi Osman,手上的牌已不多,還固執不變,只會死得更快。

不少本來支持騎士的專家,看完兩戰後就筆鋒一轉,認為綠軍出線在望;賽前,我預測這系列戰會打足七場,騎士會取得最後勝利,打了兩場比賽後,綠軍的好的確出乎我意料之外,但兩軍的差距絕非勇士和火箭,我仍然不覺得騎士已陷絕境。綠軍在季後賽主場未輸過,騎士失掉頭兩場是會失望,但不會絕望,關鍵是下仗能否以一場漂亮的勝仗來還擊。騎士是聯盟最倚賴三分的球隊,當然起手次數不及火箭,但沒有三分,就開啟不了LBJ的進攻模式。這也是Lue堅持讓Kyle Korver在場的原因,當JR射7中0,George Hill變成雷霆時的Victor Oladipo、Rodney Hood貌合神離,那還可以靠誰射波?很多人笑Tristan Thompson,但他其實打得不錯,在波士頓大量的擋拆中,他至少有個優勢,就是腳步夠快,換防後面對快速的wing位球員仍跟得上;而他上陣也解放了Kevin Love,令後者不用打5號位,留下氣力去進攻。反而其他隊友就沒有TT的防守專注,有時綠軍做了兩三次單擋後,見到騎士球員已沒有力氣、或者說沒有心去追,讓綠軍輕鬆射入。戰犯如JR Smith,之前還叫做防守不錯,今仗連這個專注力也失去,最後還來球惡意犯規,倒不如將他放落後備,雖然聯盟之後睇報告,分分鐘會將其停賽吧。與火箭的問題一樣,由於組軍理念不同,之前的訓練時間不夠,所以變招空間少,究竟Lue有何部署和奇招,我也非常好奇。

騎士回到主場,在球迷聲援下,只要三分回準,防守自然上力,那此系列勝負還很難說。看到LBJ和Kevin Love賽後記者會還有心情開玩笑,就知身經百戰的經驗至少讓他們沒有失去信心。尤其是第三戰要到下周一(21日)才上演,騎士也有更多時間去檢討和休息。NBA有句老話:A playoff series doesn’t start until a home team loses,所以睇完兩場就斷言騎士玩完,還是太早了。

逆轉人生——彼德臣

$
0
0

大約兩年前寫過一篇文,當中提到當時27歲,剛剛由德乙轉戰德甲的彼德臣爆冷壓倒辛度華拿,成為德國奧運隊的其中一位超齡球員,得到人生第一次參加大賽的機會。由浮沉於德乙多年的棄將,搖身一變成為德國國腳。

兩年後,彼德臣於德甲繼續保持穩定表現和不俗的入球數字,更為弗賴堡守住德甲席位。不過,在人才泛濫的德國,他始終未能得到成為大國腳的機會。

然而,逆轉人生的劇情再一次在彼德臣的身上出現。在剛剛公布的德國世界盃27人初選名單,彼德臣再一次壓過辛度華拿,躋身德國世界盃大軍的初選名單,距離人生首次參與世界盃就只差一步。

雖然彼德臣仍然要與馬里奧高美斯,湯馬士梅拿和添姆雲拿等常規國腳爭奪成為決選23人。但他已經走到這一步,往後會發生甚麼事,相信也沒有人可以預測得到。

人生,從來也是難以計算。相信就連彼德臣自己也想像不到會在29歲時迎來首次成為大國腳的機會,甚至將會有機會在世界盃的賽事上出現。無論在球場上,或是人生的路途上,彼德臣也盡力地飾演那個逆轉劇情的角色,讓逆轉令他的人生更加精彩。

延伸閱讀
作者 Facebook Page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深入訪問「競馬知舍」90後評馬人

$
0
0

(左起)Ramos、Homan、Charene

「而家年輕一代愈來愈唔似樣!」不少人對這句說話已是耳熟能詳,但到底它有多大的真確性呢?以香港馬圈為例,過往固然曾孕育出數名深入民心的評馬人,但這不表示「一蟹」必定不如「一蟹」。尤其現今資訊發達,新一代有多個學習有關賽馬知識的渠道,只要他們略有閱讀,難保不會比資深評馬人在同期懂得更多。當然,接下來訪問的數位嘉賓,其實都是很敬重前輩的幾位「競馬知舍」90後評馬人。但他們最難能可貴的地方,是在尊重前輩的同時堅持自己要對賽馬有獨立的判斷。或許有些讀者會表示:「我係現場睇同德比賽嗰年佢地都未出世喇!」無論如何,筆者懇請那些人暫且收起自己的偏見,了解過幾位90後評馬人對賽馬的看法後才作判斷。

C: Charene H: Homan R: Ramos 競:C, H & R

問:你何時開始接觸賽馬活動?

C:其實小時候已經開始接觸,但待中學畢業後才開始認真研究。
H:其實也是小時候開始接觸,但我首先接觸的是日本賽馬,因為迷上了日本電玩遊戲「Winning Post」和「G1 Winning Sire」。兩款遊戲的仿真度也很高,我有很多賽馬知識也是從那裏學習得來的。反而看香港賽馬是比較後期的事。
R:我看賽馬已超過廿年,當時有江碧蕙和鍾麗芳兩位女騎師。

問:你何時愛上賽馬?為甚麼?

R:可以說是一見鍾情,主要是因為喜歡賽事具速度感和被騎師綵衣的圖案所吸引。我亦很喜歡看練馬師愛倫訓練出來的賽駒參加大賽,我對「原居民」和「奔騰」的印象很深刻。
H:打機時已愛上日本賽馬。當然了解更多後,喜歡賽馬的原因並不止於此。
C:認真留意賽馬愈來愈喜歡這項運動。賽事具速度感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覺得騎師很厲害、很有型,體重很輕卻能夠駕馭近一千磅甚至更重的賽駒。

問:香港的教育制度不鼓勵學生看賽馬,法例上亦禁止18歲或以下的人士入馬場,請問你如何克服學習看賽馬的各種障礙?

競:這正正是港人對賽馬有太刻板的印象,認為賽馬就是賭博。莫雷拉以運動員身份到中學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和對職業的看法,卻被一部人認為此舉是鼓吹賭博。我們希望可以改變別人對賽馬的負面印象,稍後可補充多些。但正如我們所說,現今有多個接觸賽馬的途徑,例如遊戲和網絡已具備很多專業的資訊,只要學懂分辨真偽,其實是可以自學的。當然,我們當初也看了很多馬評文章,這對我們更深入了解賽馬有很大的幫助。

問:請問你們由構思直至開始首次網上直播用了多少時間籌備?當中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如有,請問你們是如何解決那些困難?

競:其實斷斷續續也用了約兩年。當初最困難的是如何聚集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如何安排直播評述。但現今網絡真的很發達,高登討論區為我們提供了找人的平台。現時我們沒有固定做節目的地點,但只要在有網絡的地方,做直播節目並不算困難。現時做直播節目已有固定班底,我們會盡量預留那個時段出來。我們認為做直播最困難的環節無疑是現場評述,這方面賢仔(廖浩賢,下同)做得很成功。

在此,我們須感謝馬圈中一些外籍人士的幫忙。另外,我們要感謝莫雷拉和潘頓答應接受我們的訪問。我們當初聯絡莫雷拉時,只是在他的私人Facebook a/c隨意留一句言,沒想到他類似在港的經理人私下再回覆我們相約詳情。莫雷拉真的很謙卑,不論鏡頭前後也沒有架子。一個冠軍級騎師能夠做到這點實在難能可貴。有些媒體對潘頓頗有微言,但我們覺得當中有渲染的成分。我們接觸他後,發現他是個有問必答和在鏡頭後能「與民同樂」的人。例如我們在女皇盃前的訪問節目中問他究竟希望選擇騎「馬克羅斯」抑或「巴基之星」,他也很坦然回答不是他不想騎「巴基之星」,而是搶不到牠的主轡權。(筆者按:「馬克羅斯」也是很頂級的中距離賽駒,季內勝出香港盃和香港金盃兩項二千米國際一級賽,在女皇盃前是問鼎香港馬王的熱門之一)

問:你每天/每個星期用多少時間研究賽馬?當中有甚麼樂趣和挑戰?

H:不如以平均每一場用多少時間來計算。我會上網看晨操片段,保守估計每場需用15分鐘。我有時候會記錯幾匹同主馬的名字,尤牠們的名字有時只相差一個字。
C:我會用約半至一小時去研究一場賽事。其實我由馬會公佈報名表名單後已開始着手研究,到確定了排位表後會留意其他細節。每個賽季開始也是一項新挑戰,因為去季表現良好的賽駒可以在新賽季完全交不出水準,反之亦然。所以需要花功夫去重新評估每匹賽駒。現在已來到季末,如今出賽的馬匹已見慣見熟,那相對會好些。研究賽馬永遠有學習不完的地方,例如說看晨操,正如賢仔所指,如果只是偶然到現場看一兩天是沒用的,因為看晨操是留意每匹馬的動作是否有細微不同的處,有些馬不用在晨操期間鋒芒畢露才可勝出賽事,有些馬看起來狀態大勇,卻屢屢無法在賽事中交出表現。其實不論晨操、血統分析以至其他數據也只可參考而不可盡信。
R:我亦同樣是用約半小時去研究一場賽事,我會每天也留意一些,到出了排位表再研究騎師配搭、檔位、賽道形勢等。臨場亦要執生。

問:你認為馬匹要具備甚麼條件才能適應香港的競賽環境?

競:近年香港賽事模式已明顯不過,短途馬和一哩馬佔的比例較多。這關乎到土地的問題。不像外國,香港的訓練地點較狹窄。外國訓練長途馬的方式包括行山、斜坡訓練和在叢林中快跑,加上外國有較多長途大賽,所以長途馬有較大的生存空間。香港每年只有三場二千四百米的級際賽,引入高質長途馬也只會令英雄無用武之地。另外,香港競賽馬匹主要是閹馬,當中也涉及馬房大小的問題。雄馬需居住在較大空間才能舒適地生活,否則很可能產生情緒問題,小則影響競賽表現,大則危及牠們的健康。我們曾與馬會高層就此事溝通,他們的回應是待從化練馬場落成後,相關情況會有所改善。

問:在近十屆的香港打吡大賽中,你認為哪一屆的水準最高?

H & R:如以整體水準來說,必定是「佳龍駒」那一屆。牠的蹄下敗將「巴基之星」、「美麗傳承」和「四季旺」均能在今季的國際一級賽中證明實力。其實「巴基之星」也很厲害,只是眾所周知牠是很聰明的性格巨星,沒有人知道牠下一場想不想跑。以牠的血統來看,二千四百米或許也是可應付的途程,但香港目前跑這個路程實力最強的應該是同屆的打吡參賽馬「大雄圖」。

不過,如果計個別賽駒實力的話,「威爾頓」大戰「步步友」那一屆也不分軒輊,牠們甚至可能比「佳龍駒」和「巴基之星」略勝一籌。然而,這種想法可能很主觀,正如評論到底是比利、馬勒當拿抑或美斯才是史上最佳一樣。無論如何,「威爾頓」最強之處在於能夠在短兵相接中回氣反勝同為馬王級的「步步友」和「軍事出撃」,鬥心之強不容置疑。牠、「爪皇凌雨」、「雄心威龍」和「明月千里」均能接連勝出香港香港打吡大賽和女皇盃,可謂是名符其實的香港馬王。

問:試選一匹你最喜愛的香港賽駒並解釋箇中原因。

H:紀仁安主轡的「雄心威龍」。當初馬主購入此駒的價錢不算高,在呂健威馬房服役期間表現亦不算討好,但該駒轉至苗禮德馬房後表現大為不同,2010/11年度馬季合共贏了七場賽事,其中三場是一級賽。此駒的特點是翻步較密和後勁強橫,其實我在牠出戰四歲系列賽香港經典盃時已很喜歡牠。個人認為,牠跑二千米的威力比跑一哩更強。在2011年女皇盃一役,紀仁安未能來港效力,該駒易配韋達後仍能勝出那場大賽,那便可證明牠跑二千米的威力有多強。
C:不知你有沒有留意到一匹名叫「白鷺飛翔」的賽駒。此駒同樣不被人看好,牠與「巴基之星」一樣,在港首戰時與主馬群脫節,但我當時已有留意牠。經過幾個月的成長後,牠可以在賽事中交出橫強的後勁,甚具霸氣,終不用被人看扁。遺憾的是,此駒在血統上不及「巴基之星」般優秀,估計牠的競賽成就及不上後者。
R:我最喜愛的賽駒一定是「加州萬里」。眾所周知,此駒的身型較瘦削,來港初期遇上不少阻擠,例如需要二度閹割等。牠趕不及參加香港打吡大賽,但後來成為了首匹能夠衛冕香港盃的賽駒。猶記得牠第一次勝出香港盃時的情景,本來我以為牠在陣上跟得太前末段會無以為繼,怎料牠在最後直路階段可力拒其他頂級賽駒首先衝過終點。當然,在那場賽事中,韋達策騎的「雄心威龍」在出閘時有點笨拙,導致失去了些先機。但後來「加州萬里」的表現足以證明牠不遜於任何一匹香港中長途馬王,可惜牠屢受傷患困擾。不過換個角度來看,極少賽駒能像「加州萬里」般數次在重大傷患中重新站起來奮戰,牠真是一匹很有鬥心的賽駒!

問:試選一匹你最喜愛的海外賽駒並解釋箇中原因。

C:能夠廿五連勝的「雲絲仙子」。一來牠和我一樣是女性,二來牠的連勝記錄令很多批評牠的人再無話可說。其實我不明白批評牠的人到底是以甚麼心態來看牠,但我絕對認為牠的努力值得很多人學習。
H: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馬王級賽駒「無聲鈴鹿」。其實牠也是匹性格巨星,早年競賽曾嘗試在閘廂內「起擒」和「衝閘」,但認真競賽後交出的水準令人折服。其實此駒在三歲期間表現令人失望,別人以為牠是早熟早殘,牠卻以連續勝出多項級際賽,包括寶塚紀念賽(2200米)來回應批評,實在很有性格。
R:1973年美國三冠馬王「秘書處」。同樣地,此駒起初不太被看好,但戰績說明一切,泥草皆宜。當今世上恐怕再難以有一匹賽駒能在大賽中拋離亞軍31個馬位勝出。牠的事蹟後來在美國被拍成一齣電影。

問:誰是你最欣賞的騎師(不限於香港)?為甚麼?

H:個人情意結,一定會從日本騎師中作出選擇。武豐毫無疑問是日本國寶級騎師,他的走位靈活,判斷賽事步速一流,而且會從以往的錯誤中汲取教訓。聽過「黃金旅程」、「榮進之光」和「北部玄駒」的香港馬迷應對他的名字不陌生。
C:我個人比較少偏好某一個騎師,以免對賽事形勢判斷太先入為主。但如要勉強選一個的話,我會選莫雷拉,他在高低班賽事也全力以赴,很敬業樂業。
R:戴圖理。他在賽馬水準不算高的意大利出身,卻可成為世界最頂級的騎師之一。他保持高水準競技已近三十年。難得的是,幾乎贏盡歐洲大賽的他仍會為每贏出多一場賽事展露出興奮的心情。此子流露的都是真性情。

問:誰是你最欣賞的練馬師(不限於香港)?為甚麼?

H:蔡約翰。他練馬真的有獨特的心得,能夠因材施教和把賽駒展期維持在很高的競賽水準。
C:我會揀愛爾蘭冠軍練馬師岳伯仁。有留意世界大賽的馬迷均知道,每次岳伯仁訓練的賽駒勝出大賽,他首要做的事情是拿起電話傾談,原來他多年來均選擇首先與自己的母親報喜。一個事業有成的人竟有如此重的家庭觀念,他真的很有型。最難得的是,他並非高調宣揚此事的人,而是有傳媒工作者忍不住問他到底為何每次也是同樣如此,他才簡單解釋了幾句。
R:我一定會選擇已故身的練馬師愛倫。他訓練賽駒出戰大賽真的有一手,很多賽駒經他訓練後能把潛能完全發揮出來。他可以把一馬訓練成同時在短途賽和長途賽具競爭力,「奔騰」便是最佳的例子。此外,他對香港賽馬與世界接軌方面貢獻良多。香港賽駒能夠首次在海外賽事上名和勝出,均是愛倫練馬有方的功勞。

問:現時香港有多個入口賽駒的途徑,但若現時要你為馬主挑選一匹自購新馬,目標是進軍香港的大賽,途程不限,你會建議那個馬主把目標鎖定在哪個拍賣會入手?

C:首先我建議最好不要從馬會拍賣會中作挑選。好像多年來只有「好爸爸」和「巴基之星」具備勝出國際一級賽的實力。澳洲出生的賽駒在香港的短途和一哩大賽表現出色,各位宜多在當地物色佳駟。
H & R:對,澳洲的「Magic Millions」和「殷利殊拍賣會」很多時也有質素上乘的賽駒出售,另外可留意蔡約翰和大摩到底在哪裏購入自購新馬,不過兩人在澳洲的人脈甚廣,不是每個馬主也學習得來。建議最好不要從日本購入賽駒,一來價格較貴,二來目前來看日本出口的賽駒不甚適應香港的環境。

問:你認為賽馬對香港有甚麼意義?

H:其實除了對喜歡看賽馬的人外,一般市民可能只當它是其中一種娛樂。亦正如我們剛才所說,很多人認為賽馬是賭博性質為主的活動。我希望能夠有朝一日香港賽馬不再給予別人這樣的印象。
C:以我所知,賽馬活動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稅收和慈善效益。不可忽視的是它的凝聚力。「精英大師」和「巴基之星」到底有多深入民心,相信不用多說。希望香港日後能再有一些具代表性的賽駒誕生。

問:你認為香港賽馬活動仍有甚麼地方有待改進?

H:賽程編排和配套方面有改善的空間。此外,馬會辦事的透明度可增加,例如在處理退役馬匹方面,馬會不妨讓市民更清楚退役馬匹的去向。
C:其實馬會可以做的地方已經盡做,始終受土地問題所限制,要待從化練馬場正式使用後才可有進一步的改善。

問:在馬圈中,誰是你最希望能夠訪問到的對象?

C:我們已找到郭能作下一個訪問嘉賓(筆者按:各位讀者敬請期待)。另外我也想看看日後有沒有機會訪問到布文和蔡約翰,可惜前者不常在港,後者迄今很少接受深入訪問。
H:希望能夠訪問華將,尤其是楊明綸。我頗欣賞他穩打穩紮、實而不華。有些人認為他跟從的師傅較常處於下風,但這正正反映他得來的成績不易,值得更多人的賞識。
R:巴度。他來港後的進步人所共見。他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年輕騎師,很想了解他更多,但據聞他主要說法文,這對我來說有點難度。

總結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深入傾談後,筆者可百分百保證,這班年輕人對賽馬的認識絕對不遜於很多所謂的資深評馬人,問題只是香港到底有多少空間讓他們一展所長而已。

3年前他許下承諾——帶領帕爾馬從意丁升上意甲

$
0
0

3年前,意甲球隊帕爾馬欠債破產,結果被罰從意甲連降三級到意丁,由踢歐洲聯賽到業餘聯賽。當時,效力6年的隊長盧卡利尼(Alessandro Lucarelli)率先表明願意隨隊心跡,更許下承諾要帶領帕爾馬重返意甲。

3年來,他們從低處捲土重來,前年以破紀錄分數升班意丙;去年經歷6場附加賽、淘汰4個對手之後才從意丙級附加賽的16支球隊中,搶到唯一升班意乙名額;今季,他們力壓同分但對賽成績較差的費辛隆尼,以意乙亞軍身份升上意甲,3年來3連跳!

猶記得當初球隊一無所有時,要變賣獎盃還債、連更衣室的一枱一木都成為拍賣品,然而人間有情,球迷除了眾籌入股成為股東(25%股份球迷持有)、更主動贖回賣出去的更衣室長凳然後轉送球會;當球會發布新一季丁組季票時,球迷未有嫌棄,更只花3天時間便將所有季票賣光,打破最快售罄門票紀錄,以行動證明,他們永遠是帕爾馬第12人。

「我說過帶領帕爾馬回到意甲,現在信守承諾了。我們3年前在這班瘋狂球迷支持下度過困難時刻,感謝他們永不放棄,能夠當上帕爾馬隊長是我的榮幸。」

作為男人,不止做到不離不棄,更說得出做得到。即使即將41歲的老大哥暗示來季或會退役,但至少他兌現承諾,將帕爾馬帶回原點,也算是對「十字軍」最後的心意,一生無悔。

足球說故事 Facebook Page

從不知天高與地厚

$
0
0

作為體育迷,有時最怕是睇波睇到悶,決賽永遠是同一個組合,例如皇馬對巴塞、曼聯對阿仙奴、或者是NBA的勇士對騎士;當今季季初預測,總決賽再由這兩隊會師,朋友問,會悶嗎?我笑了笑,預測是基於數據、觀察和往績,是否有趣,從不在考慮之列;但內心深處,也真的想看看塞爾特人成為搞局者,至少讓東岸換一換風景。

「從不知天高與地厚,漸學會很多困憂……」兩句歌詞,正合形容今季的塞爾特人;回看季初報導,用的相片,正正是兩位交易而來的主力:Kyrie Irving和Gordon Hayward高舉球衣,當時兩位主角笑容滿面,20+11的組合令人無限遐想,誰也想不到,老天開了這麼大的玩笑,在揭幕戰就讓綠軍狠狠墜地,「美國隊長」重創收咧,漸學會很多困憂,綠軍結果一路走來,仍能克服傷兵問題,戰力不減,然後來到四月初,Kyrie也因半月板手術而宣佈今季玩完,這時候,一度被認為可撼動騎士的綠軍再難樂觀,在面前的LBJ高牆簡直與天比高,要跨越而過幾乎成了天方夜譚。

幸好,綠軍有Brad Stevens。

若果勇士是NBA的霸者,那杜克大學(Duke)肯定是NCAA的不滅強者,提到身兼美國隊教練的Coach K,更加令人肅然起敬;然而在2010年的NCAA冠軍賽,Brad Stevens帶領的Butler就只以兩分飲恨,在比賽最後一刻,當時還未變成「美國隊長」的Gordon Hayward,搶下籃板後運球推進,然後在中場起手,全場屏息以待,結果就差了那一點點,籃球中板後再彈落籃框,再彈出,結果Butler就以59:61飲恨。在此之前,GH開不到波,叫了球隊最後的暫停,這當然不是理想情況;GH在下一個攻勢,接到傳球,中路強行切入,然後在對手夾擊下,推到右路,射失高難度一擊。這是Brad Stevens和愛徒Gordon Hayward最接近全國冠軍的一次,其後兩師徒先後離開大學,然後轉了一圈,在波士頓再次聚頭。

那次冠軍賽令我印象深刻,要Coach K賽後興奮若狂,絕非易事,如用四個字來形容這位傳奇教頭,「死裏逃生」應不過份。Coach K在1980年開始成為藍魔鬼的教練,那時BS才只得4歲,兩人閱歷和經驗差天共地,但在那場冠軍賽,帶住不見經傳的Butler,迫使該屆排名第一的藍魔鬼來到這個地步,實在贏得了所有籃球迷的目光。 Steve Pagliuca來自杜克大學,這場冠軍戰,他與總經理Danny Ainge同為座上客,在比賽開打前,安治望住場中說:「望望球場,最好的大學教練就在入面。」Steve Pagliuca的回應是:「當然,就是Coach K。」然後安治冷靜回應:「錯了,是Brad Stevens。」那時,只是2010年。難怪當Doc Rivers求去,綠軍高層開會決定新教練人選,Ainge提供的名單上面,第一個名字是Brad Stevens,第二個名字是Brad Stevens,第三個名字,也是Brad Stevens。

塞爾特人是聯盟兩大傳統勁旅的其中一支,與洛杉磯湖人相比,綠軍沒有比華利山、荷里活和溫暖明媚的加州陽光,「豆城」有的是堅韌的傳統,上佳的團隊戰,以及那種東岸特色般的防守,由Larry Bird、Kevin McHale和Robert Parish,到之後的Paul Pierce、Kevin Garnett和Ray Allen,不變是從來是團隊大於個人,今日這支綠軍,沒有兩樣,在兩員大將受傷後,越打越好,誰敢說Terry Rozier、Jaylen Brown、Jayson Tatum、Al Horford,就比不上一眾前輩?

當綠軍經歷了心碎的開局,開季連輸兩場後,Brad Stevens很快就召開內部會議,要所有年輕隊員加快成長,而不是用年青作為輸波的藉口。

“Expedite your learning curve," Stevens remembered saying. “If there’s film to watch, or something you need to work on with a coach, go do it."

Steve Pagliuca曾在訪問中表示:「Brad不喜歡輸,當初加盟的條件之一,是綠軍不可以故意輸波換取選秀籤(Tank),就算是The Process也不喜歡;我的回應是我們永遠都想贏,發展才能和Tanking是兩回事,我們的目標是邊贏邊留住最好的球員。」

結果一拍即合,在2013年開展旅程。在周日東岸決賽第三戰開打之前,我又重看了幾個關於綠軍的訪問,就算在NBA任何一隊,眾多出色教練中,也很難找到一個如Brad Stevens般既能激勵人心、培養新秀、並令他們明白年輕不是輸波藉口,一邊成長一邊贏得比賽的教練。目前綠軍能走到這裏,甚至領先騎士2:0,就是靠以防守為根本,整支球隊無分你我的團隊籃球。根據往績,綠軍只要贏得頭兩場,之前是37個系列賽全勝(7場4勝制);不過騎士在2016年也試過創造不可能,在落後1:3下連贏3場,最後在奧克蘭捧盃。

“He is very even-keeled, never blames things on the players, and never takes credit for the wins,” he said. “Players feel that he has his back, but at the same time, he’s tough on them as far as what they need to do to get ready for the games. He’s incredibly transparent and honest, and that has paid huge dividends for him.”

無論從那個角度來看,在今季季後賽錄得33.4分、9.2個籃板及助攻的LeBron James,都穩居聯盟第一人寶座,說他是所有東岸球隊的高牆,絕不為過;在其職業生涯入面,三次試過在東岸落後0:2,而這三次都能勝出第三及第四戰,追成2:2平手,對手包括2006及2007年的活塞,以及2008年的塞爾特人。最經典當然是2007年的一屆,落後0:2下,LBJ打出「大帝」表現,直落四場贏波,踢走活塞並打入總決賽(不敵馬刺)。若果相信歷史,那今個系列賽很可能打到第七場;對綠軍來說,最不利是他們在季後賽至今作客只贏一場,還要是加時險勝(101:98贏76人),若果之後的兩場大敗,那肯定嚴重打擊士氣,之後能否保住主場全勝的金漆招牌,也說不定。

“Every game is its own entity,” says Brad Stevens. “It’s all about what happens in that 48-minute segment.”

由J.Tatum到J.Brown,從不知天高與地厚成了綠軍的本錢,也成了他們最大的能量。雖然在早前的分析,我還是相信騎士出線,但來到這裏,我也很想看看,歷史改變的一刻。無論如何,明早我會幫綠軍打氣,看看這班大無畏的年青人,如何凝聚一起,挑戰高高在上的帝王;正如我們年輕時的歲月,肆意妄為,不畏強權,「從相簿中跟我又再會面,輕翻起每一片,十八歲再度浮面前……」

本季英超最佳XI (只限non-big 6)

$
0
0

無限制無條件地評選最佳XI的話,實在太容易了,況且坊間也有大量類似的評選。作為小球會關注組永遠榮譽成員之一,筆者決定來一個只限非big 6球隊的本季最佳XI,希望大家別錯過了這些球員的好表現。

評選結果以4-2-3-1陣式呈現。

門將 – 樸比 (般尼) (Nick Pope,Burnley)

季初還是寂寂無名的小伙子,加盟般尼一季多以來,一直未獲上陣機會。然而,他的命運,卻隨着球會正選門將希頓 (Tom Heaton) 的受傷而出現大逆轉。從九月中出任正選起,樸比交出一場又一場令人意想不到的好表現,不但完全彌補了希頓的空缺,更漸漸打響名堂,來到季尾更隨時趕上尾班車,成為英格蘭世界杯大軍的其中一員﹗在樸比把守大門下,般尼本季的39個失球在非big 6球隊中可謂一支獨秀,而即使與big 6球隊相比,也是和車路士、利物浦和熱刺不相伯仲,並遠遠少於阿仙奴的51個失球。

樸比反應極快,身手敏捷,如此天賦令他擁有成為理想門將的一些先決條件。更令一眾球評跌眼鏡的是,與一些名不經傳但偶有佳作的門將不同,樸比的優異表現不只限於某幾場比賽。事實上,樸比本季所展現的穩定性和比賽專注度,令人難以相信他此前一直在英乙和業餘聯賽打滾。最後入選世界杯大軍,是對他本季表現的一大肯定。

右後衛 – 湯堅斯 (水晶宮) (James Tomkins,Crystal Palace)

事先聲明,湯堅斯本身司職中堅,最佳位置也是中堅,本季也一直以中堅的身份上陣。奈何表現出色的右閘人選不多,筆者本來屬意愛華頓 (Everton) 的高文 (Seamus Coleman),但重傷至下半季才復出他的上陣次數實在太少,只好作罷。紐卡素 (Newcastle) 的耶連 (DeAndre Yedlin) 進步也不少,如果有最佳進步獎,或會是有力的競爭者。而將湯堅斯放在右閘的原因是,湯堅斯其實也可以客串右閘,在現時很盛行的三中堅陣式和三、四人防線轉換下,湯堅斯的存在令球隊陣式的變換也更靈活。

說了這麼多,也該談談湯堅斯的表現了。大家可能不知道以下這項數據:在湯堅斯和沙高 (Mamadou Sakho) 並肩正選鎮守中路下,水晶宮未嘗一敗。一方面這說明了兩人表現出色,令一方面也說明如要選入最佳陣容,便要兩人一起選才合理,而由於中堅選擇不少,加上二人同時正選上陣的次數其實不太多,於是選擇了上陣次數較多,表現又穩定地出色的湯堅斯。湯堅斯本季的防守預判能力進步不少,往往能截斷對方的傳球,同時亦展示出絕佳的制空力,成為極大的死球威脅,27次正選上陣取得3個入球,並錄得20次禁區內的攻門,可見絕對是敵方防守死球時一個心腹大患。

中堅 – 拿修斯 (紐卡素) (Jamaal Lascelles,Newcastle)

自從賓尼迪斯 (Rafa Benitez) 入主紐卡素後,拿修斯便深得賓帥賞識,不但成為球隊首席中堅,年紀輕輕更已成為球隊隊長。兩季前在護級的最後階段,大膽指出隊中部份老大哥決心和鬥心不夠,並以身作則戮力作戰,其優異表現令領隊無法不起用他,也火速成為球迷們的寵兒。拿修斯絕對是一位稱職的隊長,每每以其拼勁感染各位隊友,有他在陣,隊友們的表現起碼提升一成,這種領袖的魅力絕對不可多得。賓尼迪斯是這樣評價他的:我任命拿修斯為隊長後,他欣然接受這個挑戰。這段時間裡,他進步的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擊節讚賞。

從實際表現來說,紐卡素本季的防守穩健,除了源自領隊的戰術奏效,拿修斯在場上的演繹也很重要。拿修斯踢法較簡單直接,形勢許可下能以短傳協助球隊保持控球,必要時也不怕大腳解圍,總之水來土淹,兵來將擋。此外他亦有不俗的制空力,本季亦貢獻了三個聯賽入球。想知道拿修斯對球會到底有多重要?本季他缺陣了五場英超,另有一場後備入替,球隊在這六仗的成績為一和五負,失17球,而他傷出的那一場,球隊也是在他退下火線後由和變輸。再說遠一點,紐卡素在他缺陣的對上二十場比賽中,只有一場成功保持清白之身。

其實在高美斯 (Joe Gomez) 因傷缺席世界杯下,外間對空出來的中堅席位有不少揣測和討論,但卻甚少提到拿修斯這個名字。在筆者眼中,拿修斯絕對是一個有力的競爭者,即使入選世界杯大軍也不會太意外。無論如何,就算這次世界杯趕不上,往後的機會還多着呢。

中堅 – 米爾 (般尼) (Ben Mee,Burnley)

較早前提到樸比時,已提過般尼的失球數字有多漂亮。除了門將的功勞外,領隊的戰術和布陣也非常重要,其中對於中堅的位置感和企位的要求特別高,務求要封阻任何有威脅的射門,盡量降低對方攻門的威脅。這方面,兩位中堅都做得很出色,而筆者認為,米爾比起隊友達高斯基 (James Tarkowski) 做得更好,對球隊的重要性也更高。

沒錯,米爾在進攻上的威脅其實不算太高,但無論去季夥拍米高堅尼 (Michael Keane),還是本季夥拍達高斯基,米爾的表現都非常穩定,不但能好好執行領隊的戰術,也可以令拍檔的演出更上一層樓,看看米高堅尼本季的表現便可略知一二。般尼的防線,本季多由米爾指揮和提場,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認為他比達高斯基更出色的地方,而他的防守技巧和意識,如解圍、頭球、封阻射門、身體對抗性等,比去季更加爐火純清,絕對是領隊戴治 (Sean Dyche) 的重要棋子。

左後衛 – 貝查恩特 (修咸頓) (Ryan Bertrand,Southampton)

本季修咸頓表現令人失望,這點相信大家都不會有異議,不過如果說隊中有誰的表現尚算有所交待,貝查恩特會是極少數之一。如果要數隊中有條件加盟中上游球隊的球員,貝查恩特也是極少數之一。貝查恩特的表現,雖然稱不上非常搶眼,但至少維持了一貫的穩健防守,沒有出現嚴重的個人犯錯,也沒有連累球隊,而且更是球隊的助攻王,由此可見無論防守還是進攻,他的貢獻也不少。

其實,水晶宮的雲安荷治 (Patrick van Aanholt) 在下半季的演出非常出色,更貢獻了五個入球,只可惜上半季受傷患困擾,上陣時間不夠多,否則絕對有條件挑戰這個最佳左閘的位置。

中場 – 米利禾積域 (水晶宮) (Luka Milivojevic,Crystal Palace)

米利禾積域可算是英超其中一位最被低估的球員。季初在法蘭迪保亞 (Frank de Boer) 麾下,他只是一名普通球員,不是在比賽中被換走便是被安排出任中堅,直至鶴臣 (Roy Hodgson) 上任後,米利禾積域便搖身一變,成為中場的重心球員。的確,他的存在除了為球隊擔任防線的第一道屏障外,也成功把球隊的中後場連繫起來,而本季的場均Tackles和Interception數字分別位列英超第16和第10位,證明了他在球隊的重要性。

除了防守,米利禾積域也是繼安迪莊臣 (21球) 和賓迪基 (15球) 後,球會史上第三位於一季內達到雙位數字入球的球員。是的,10個入球中有7個是12碼,但他主射罰球也有一手,中遠距離的射門也有一定功架,因此對敵方的威脅還是有的。以本季的表現來看,去年以1200萬鎊轉會費成功羅致他,肯定是物超所值。

中場 – 杜哥利 (屈福特) (Abdoulaye Doucouré,Watford)

本專頁在季初已介紹過杜哥利,難得的是,杜哥利能夠一整季都穩定地維持着高水平的發揮。他本季的數據非常驚人:他是隊中的神射手、隊中場均傳球次數最多的球員、隊中場均成功盤球次數最高的球員、助攻次數排隊中第三、場均關鍵傳球排隊中第三、場均tackles僅次於正選上陣僅11次的曉士 (Will Hughes)、場均interceptions排隊中第四 (上陣少於十場的球員不包括在以上排名之內)。無論攻、守數據,都見到杜哥利的蹤影,由此可見杜哥利對屈福特的重要性。

杜哥利在比賽中非常專注,並往往能預計皮球的動向,這正是他常常能夠出現在適當的位置的原因。作為一位中場球員,他完全做到攻守兼備,覆蓋範圍又廣,更很懂得伺機後上攻門,實在非常難得。如果有中上游甚至前列球隊需要一位全材的中場球員,杜哥利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右翼鋒 – 馬列斯 (李斯特城) (Riyad Mahrez,Leicester City)

雖然李斯特城經歷了一個近乎災難性的開季,而馬列斯更在冬季轉會窗關上前,就轉會事宜與球隊鬧得極不愉快,不過這一切仍無阻他在本季英超錄得雙雙的佳績。而本季英超成功達致雙雙的五位球員中,四位來自big 6球隊,唯獨馬列斯是例外,由此可見馬列斯的實力確實是高人一等,比一眾隊友和對手都高了起碼一班,難怪有傳哥迪奧拿在冬季轉會窗也有意把他帶到曼城。

馬列斯的長處相當多,他創造力高,任何方式的傳送都難不倒他﹔他具備遠射能力,令對手防不勝防﹔盤扭方面也不俗,也常常引得對手以超技術阻止他前進﹔處理死球也很有心得。無論在陣地戰還是反擊的時候,馬列斯都是一位對方必需嚴加看管的球員。冬季轉會窗關上後,馬列斯的狀態一度攀升至接近贏得英超的那一季,除了自己以不同手段取得入球外,也為隊友製造不少高質素的埋門機會,是現時李斯特城陣中的攻擊靈魂。

攻擊中場 – 格羅斯 (白禮頓) (Pascal Gross,Brighton)

去季的格羅斯在德甲,是場均為隊友製造最多埋門機會的球員。然而,奇怪的是,德國國內,以至歐陸其他頂尖聯賽的球隊,都沒有打算要將此人搶到手,結果讓升班馬白禮頓以250萬鎊的價錢,輕鬆簽下格羅斯。來到白禮頓,格羅斯繼續保持製造埋門機會的能力,場均2.2次這個數字,只比隊中排第二、第三和第四的隊友的總和少了0.1。這就說明格羅斯是白禮頓的進攻泉源,其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格羅斯處理死球非常了得,其傳中和直線傳球同樣精準,並具備一定的遠射能力。無論來自死球或是open play,他的傳中總能造成威脅,弧度高、夠急勁、落點準確,為對方的後防帶來極大麻煩。不少人都會說適應英超不是那麼容易,但格羅斯初登陸英超便旋即交出高水準的表現。在首12場 (大概至11月中) 的英超賽事中,已取得三個入球及五個助攻,舒緩了球隊部份的護級壓力,令白禮頓整季都甚少面對嚴峻的降班威脅,護級之路也顯得較平坦。

左翼鋒 – 沙夏 (水晶宮) (Wilfried Zaha,Crystal Palace)

如果要選出big 6 以外的最佳球員,相信絕大部份球迷都會同意,不是馬列斯便是沙夏。沙夏對水晶宮的重要性顯而易見:沙夏並未以正選上陣的十場英超賽事中,水晶宮悉數敗陣﹔而最近23場沙夏以正選上陣的英超賽事中,水晶宮只在其中三場落敗。故此筆者一直都認為法蘭迪保亞不幸的其中一個地方,就是沙夏開季便受傷,然後一直養傷,失去了他簡單直接的強力跑動,及超強的盤扭能力,結果大大減低球隊的進攻威脅。

現年廿五歲的沙夏,憑着過人的盤帶技巧,總可以引來對方兩名或以上的球員招呼,只要他巧妙避開一個後,交出正確的傳送,便可令一眾隊友受惠。這一種decision-making正是以前的沙夏最弱一環,但現在沙夏已經成長不少,除了突破和盤扭外,也漸漸加添了入球和助攻這些實質數據。論實際功效,沙夏絕對不比馬列斯弱,但9個入球和3個助攻的數據,始終略嫌不夠多,這將會是沙夏在短期內最需要改善的地方。

前鋒 – 華迪 (李斯特城) (Jamie Vardy,Leicester City)

本季有兩項有關華迪的數據,頗能說明他的能力。第一,他在英超每一支big 6 身上都取得入球,絕對堪稱大賽球員,要知道這對非big 6 球員來說,是難上加難,而華迪當然也是當代第一人做到這一點。第二,華迪本季9次在比賽中取得入球,但球隊最後卻落敗,這也是英超的新紀錄。如果再看遠一點,你會發現,近三季合共攻入超過50球的球員只得四位,分別是哈利簡尼、阿古路、盧卡古和華迪。前三人的身價相信不用多說,而華迪歷來的累積轉會費卻只是120萬鎊﹗

華迪的勤勞跑動、極快的加速、以及他總愛在窄角度或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選擇起腳,並取得入球,令他總能取得一些可能沒有想過會出現的入球。最佳前鋒的競爭其實算激烈,而兩位後備亦各有出色的地方,奈何遇上取得20個入球的華迪,也就只能屈居後備了。

後備席:

賴恩 (白禮頓) (Mathew Ryan,Brighton)
憑穩定的表現力壓季中才登陸英超的紐卡素門將杜布夫卡 (Martin Dubravka),入選這份後備名單。值得一提的是,他撲救12碼方面似乎甚有心得,大家在世界杯不妨多留意這位澳洲門將。

舒軒拿 (赫德士菲) (Christopher Schindler,Huddersfield)
其實本季表現出色的中堅,還有李斯特城的麥佳亞 (Harry Maguire)。不過考慮到舒軒拿身邊的隊友實力較弱,所得的幫忙也較少,真真正正以一人之力帶起整條後防,在兩人表現不相上下之下,最後決定揀選舒軒拿。

雲安荷治 (水晶宮) (Patrick van Aanholt,Crystal Palace)
上文也提過這個名字。下半季的表現驚人,進攻力比以往更上一層樓,半季多一點有五個入球,對閘位球員來說算是非常恐怖,這還未包括近期兩次射門被對方護空門,否則入球數字可能更高。

古蒙臣 (般尼) (Johan Berg Gudmundsson,Burnley)
在巴拉迪 (Robbie Brady) 受傷收咧後,古蒙臣負起了隊中處理死球的重任。結果他展現出來的死球處理也是有板有眼,準確的傳送為隊友多番製造攻門機會。八個助攻在般尼的39個聯賽入球中已超過20%,可見他的貢獻有多大。

舒爾菲 (紐卡素) ( Jonjo Shelvey,Newcastle)
不少球迷看過英格蘭國家隊的世界杯大軍名單後,都為舒爾菲落選感到可惜。本季的舒爾菲,在球隊的適當配置下,得到發揮實力的舞台,連番利用長短傳控制比賽節奏,策動攻勢,大大提升球隊的進攻效益。此外,自從季中接受專業輔導後,在最為人詬病的控制情緒方面也大有改善,是本季另一位進步良多的球員。

巴尼斯 (般尼) (Ashley Barnes,Burnley)
還記得冬季轉會窗時,有傳車路士對巴尼斯有興趣,當時在球迷堆中被視為笑話。不過隨着球季的發展,特別是重金禮聘的前鋒活特 (Chris Wood) 受傷後,巴尼斯的表現逐漸得到大家認同,在比賽中努力鑽營,利用身體質素爭奪皮球和保護皮球,還有提升中的把握力,令巴尼斯已不再是幾年前那位「殺人王」,變成一位有能力在英超生存的前鋒。

阿努杜域 (韋斯咸) (Marko Arnautovic,West Ham)
另一個前鋒位置的有力競爭者,就是他。改造成前鋒後,他在場上的威脅大大提升,無論是偶而的神來之筆,還是與隊友配合下製造出來的射門,都成了他的入球板斧。在其他前鋒各有問題之下,阿努杜域及時挺身而出,成功從危難中拯救韋斯咸,免受降班威脅。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英格蘭世界杯名單簡評

$
0
0

英格蘭世界杯大軍名單終於都公布了。觀乎坊間反應不一,而對最後名單感到疑惑和不解的似乎為數亦不少。在筆者看來,真正的意外之選就只有阿歷山大阿諾 (Trent Alexander-Arnold)一個,最多還可以算上洛夫斯卓克(Ruben Loftus-Cheek),而名單上的其餘球員其實並不令人意外,以下略略簡述原因。

首先,有一點大家必須明瞭:國家隊的選人準則,不應單單以過去幾個月的表現為依歸。事實上,領隊修夫基(Gareth Southgate)打從去年最後一輪國際賽 (2017年11月)開始,已下定決心英格蘭在這屆世界杯會以三中堅陣式為plan A。因此大家想理解為何最後名單上會出現這些球員的話,大概可以從季初開始探究。

如果一直有追看本專頁的「英軍的階梯」,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筆者對這個最終名單並不感到意外。最近的一篇,是在三月的國際賽期,也就是國家隊公布名單前的最後一次預測,榜上首二十名球員悉數入選,除了第16和17位的高美斯及張伯倫因傷未能入圍。那麼剩下的三個位置,連同因傷落選的16和17位,這最後五人落在哪裡?其實也就在26-29位(當中卡希爾(Gary Cahill)和戴夫(Fabian Delph)要多謝球會領隊在球季末段重新起用他們作正選),還有就是文章開始時筆者提過,唯一一個真正的意外人選,阿歷山大阿諾。

這裡談談坊間幾個比較多人議論的談論點。

最令人議論紛紛的,應該是多達六名閘位球員入選。不過,更貼切更準確的說法是,有六位可踢閘位的球員入選。這兩個說法是有分別的。留意這六位球員當中,獲加(Kyle Walker)在高美傷因傷落選後,可能會出任右中堅位置﹔戴夫 (Fabian Delph)本是中場中路球員出身,加上在哥迪奧拿(Pep Guardiola)調教下,以閘位球員身份推上中場中幫忙,絕對是駕輕就熟﹔另外阿歷山大阿諾在青年軍時期也曾擔任中場﹔而楊格(Ashley Young)更是翼鋒出身。以上的背景意味着,這六位閘位球員並不只是為了陣式中的兩個左右翼衛位置而存在。

再者,於十一月和三月的友誼賽中,領隊修夫基已多次試驗以三中堅為主的陣式,並在比賽中嘗試三中堅和四後衛的切換。三中堅陣式對兩邊翼衛的要求甚高,除了要勝任防務外,更要兼顧助攻,而作為己隊場上僅有的邊路球員,這兩個位置對於球隊怎樣盡量使用球場闊度,怎樣令進攻更立體都很重要。可以這樣說,在三中堅陣式中,這兩個翼衛位置對於球隊的整體發揮,起着相當關鍵的作用,至少其重要性遠比傳統四後衛的兩閘位高。正因如此,考慮到這兩個位置的重要性和對球員的消耗,球迷們不應再抱着以往四後衛陣式中,三個閘位球員加一個必要時可客串的選項便足夠的觀念。

史摩寧(Chris Smalling)落選,也令部份球迷不解。早在去年11月英軍的階梯,筆者已引述過修夫基的話,大意就是在後衛的選材上,領隊只希望選取防守上較主動,兼有一定ball-playing能力的球員,所以史摩寧入選的機會本來就不大。後來高美傷因傷缺席世界杯,可能讓球迷們覺得史摩寧或會因而有機會,至少與鍾斯(Phil Jones)二選一下應會揀選上陣時間極穩定的史摩寧。但其實不然,因為鍾斯本身是防守上較主動的一個(純論風格,行動的結果和成效另作別論)。反而季尾這個多月,卡希爾重新在球會搶回正選席位,令修夫基在年紀很輕和經驗很淺的名單中,選擇了這位與球隊踢法未必最合襯,卻至少能某程度上擔當領袖角色的球員,直接剝奪了史摩寧的入選機會。

再來就是中場中創造力、攻擊力欠奉的疑問。的確,這次入選的中場球員,予人這樣的印象,不過別忘記,修夫基的戰術需要,也是選人的重要準則之一。現時的英軍,進攻時講求控球,打整體戰,無球時會利用充沛的體力進行壓迫,而且一眾球員都要有較高的戰術理解和執行能力,不怕在比賽中途進行陣式變換。在這種設定下,球隊容不下那種創造力高但防守上沒什麼貢獻的球員,而防守力、控制節奏、緊守崗位不胡亂冒險上前等,對於中場中來說,都比創造力或入球助攻更重要。事實上,中場中球員在現行戰術中,甚少親身參與進攻,主要是透過傳球起動攻勢,讓前場球員和兩邊翼衛負責進攻,因此軒達臣和迪亞在沒有其他更有力的競爭者出現前,是必然的選擇,而後備力量方面,戴夫甚至鍾斯也是可行的選擇。

英格蘭球迷其實應該對於今次修夫基的選人感到滿意。回想近年對英軍領隊的批評,不外乎選人時只看名氣、選人時屈服於外界壓力、無視球會上陣時間地選強隊的球員、選用一些個人能力高但與隊友或理想陣式不相容的球員、選用缺乏整體意識並自視過高的球員、選人過份保守、不給予年輕球員機會、戰術過時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等。當大家客觀去看這次的入選名單,你會發現幾乎沒有以上任何一個問題。

譬如棄用下半季在曼聯站穩正選的史摩寧、本季表現很不俗的舒爾菲(Jonjo Shelvey)、可能是中前場最具創造力的拉蘭拿(Adam Lallana)等,加上甫上任便率先棄用朗尼(Wayne Rooney),就說明了修夫基沒有只看名氣選人,也不怕面對外界的壓力。棄用韋舒亞(Jack Wilshere)也很易理解,因為修夫基說過無論效力什麼球會,上陣時間也是重要一環。再看看祖赫特落選後的言論,便知道不選這種自視過高的球會自然免卻了對團隊精神的負面影響。另外,大家都知道第三門將一般極少上陣,如果修夫基選人保守一點,或想避免傳媒壓力,大可像過去兩年般繼續選祖赫特,不過他卻毅然讓樸比(Nick Pope)入選。環顧這次名單,超過三分之一的球員代表英格蘭上陣不到十次,證明修夫基不怕起用年青球員。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近年的領隊如鶴臣(Roy Hodgson)、卡比路 (Fabio Capello)等,都被指戰術過時,與時代脫節,但觀乎這次大軍名單,從選人到戰術安排,都緊貼時代步伐,陣容中能踢多個位置的球員極多,有點西班牙或荷蘭全能足球的味道。事實上,這樣的選人結果,如果發生在荷蘭或西班牙身上,大家也許都會在談論這些國家的青訓系統運作得有多出色,不斷出產有足球智慧的球員,而英格蘭近年在青年賽事的成績也真的不錯,所以何不藉此良機來個大變革?

筆者在此必須強調,對於這次名單的認同和理解,僅限於按修夫基的戰術要求及現有球員去考慮,不代表這一屆的成績定會比近年有所進步。因為那關乎選人以外的層面,如戰術運用、球員自身實力、運氣等因素,而以英格蘭這樣年輕的陣容來說,收成期亦絕不是這一屆世界杯,所以大家在評價這次國家隊名單之時,記得別將預期的最後成績與選人結果及標準混為一談。修夫基本是無甚名氣的領隊,上任之時大家(包括筆者)都一致看淡,但如果積弱多年的英格蘭,需要一次大變革以求翻身,至於他們總算找對了人,而無論最後修夫基帶領英格蘭在這屆世界杯或往後,取得什麼樣的成績,這次的選人和戰術安排正好告訴大家,大變革已正式啟動了。

原文刊在體嘢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硬頸練出來的爆偈五小 火箭破勇士亡命作戰

$
0
0

大至一場比賽的部署,細至最後攻勢的一個暫停,有時代表的意義遠比本身為大。火箭今日在「絕地」贏波,以95:92取得第四場勝利,將總場數追平至2:2。對火箭來說,稱他們作客絕地不為過,因為勇士至今在主場已連贏16場,每次落後,一片黃海就會大力打氣,也成為最強的後盾。可是今仗火箭能在此地取勝,重新取得主場優勢,勢令比賽更加有趣。卡爾教練(Steve Kerr)最後不叫暫停,完全反映了球隊的信心和自我期望,這會否是失誤?若因此而怪責教練太不公平。

Steve Kerr最後不叫暫停是否犯錯?不易有定論,有很多教練在這情形都未必會叫timeout,因為這有如「雙面刃」,你的球隊的確可以重新組織攻勢,但對手也有時間針對部署;以卡爾和勇士的風格,當你擁有全聯盟最強的火力,有NBA史上最強的射手、有兩個任何角度都能取分的球星,這看來絕不算是一個錯誤;我覺得與其怪Steve Kerr,不如說Kevin Durant處理不當。

賽後的記者會,不少記者都集中問勇士將帥(Steve Kerr、Stephen Curry和KD出席),第一,為何不叫暫停,第二,是否太過有信心。今仗最後的一分半鐘,其實出現多次可改變勝負的機會,大家都有出手,大家也都有射失,但最奇怪是勇士尾二一個攻勢。當時火箭射失,Draymond Green搶下籃板,交予KD推上前場,時間還餘下近13秒,勇士只落後兩分,防守他的是Eric Gordon;以其身手,要取兩分的話,肯定比全隊所有人都更有把握。可是他沒有起手,而是一個彈地波傳予零度位的Klay Thompson,而前面的Trevor Ariza也非常緊貼,絕非好的出手機會。的而且確,勇士以團隊精神為信念,但來到最後關頭,KD企的位置又不是離籃30呎,我看不到有任何原因要交波。結果KT射了大針,勇士也宣佈輸波;最後那0.5秒補救機會是後話,至少這球處理得極差。

從比賽進程來看,要是KD射入,那卡爾的安排就成了一次「神調動」;或者因為今場手感太差(加盟勇士以來的新低),所以選擇傳球吧;但這種級數的球星,就算全場炒了幾多次,仍應該有信心作最後一擊!諷刺的是,最後Shawn Livingston趕及犯規,Chris Paul的罰球失誤,讓勇士有最後一次機會;結果這球攻勢,勇士就成功組織,讓Stephen Curry在零度位起手,入與不入也好,起碼做到預期,不過最後籃球也是中框彈出,沒有加時比賽。

卡爾教練絕非「佛系教練」,要叫暫停時絕不會手軟,今仗第一個暫停,正是勇士領先12:2時所叫,當時開波打出12:0的勇士,因為S.Curry一次誤傳而被PJ偷走,Harden上籃得分;卡爾毫不猶豫,即叫暫停,就是因為太清楚球隊的弱點不是實力不夠,而是信心過盛,反致輕敵而失誤。可惜這次暫停救不了勇士,因為在最後一節,正正是重覆老問題,由信心爆棚到受挫,最後起手也不敢,這種經歷,勇士迷一定有深刻記憶。

賽後我心血來潮,看看火箭的迪安東尼教練(Mike D’Antoni)的星座,結果不出所料,五月八日出生,正正是金牛座,一個出名硬頸固執的星座。在這個見風駛(巾里)的年代,迪帥有其堅持,值得尊敬。迪帥最出名是甚麼?就是不喜輪換,由太陽開始,到今日的火箭,都是七至八人的小組作戰,今仗更加誇張,基本上是六個半人作戰,有四個球員些陣時間都超過41分鐘,CP3更加是打了足足42分鐘;對上一次季後賽出現四位球員上陣時間40+,已經是勇士對雷霆的Game 7,那時KD還是效力雷霆!火箭到最後一刻已是靠意志力去克服倦意,四位主力都休息了不夠五分鐘,就如一班沒退路的亡命之徒,捨命作戰。不擅防守的Harden,不夠高的PJ,不知多久沒有打上40分鐘的CP,還有Eric Gordon和Ariza,每一位都撐到球證吹響完場哨一刻為止。那種熱血,實在是燃燒到極限。我見過很多球員打到爆偈,但一次過爆晒四個,還是第一次!

另一樣堅持,當然是對單打的執着。在第二戰勝出後,滿面笑容的迪帥再次堅持,單打可以贏得冠軍;該場比賽,火箭共作出了46次單打。

“We are who we are, and we had to be who we are," D’Antoni said after the Rockets’ victory in Game 2. “We just did it better, longer. Guys believe it, and we’re not going to change anything up. That would be silly on my part to panic. … “

“We can beat anybody anywhere at any time playing the way we play. Some people might not like it, you know? Hey, sorry. You know, it might not look good to some people. But it’s effective. It’s efficient."

面對包括筆者在內的質疑,迪帥從來沒有懷疑自己一套,當James Harden單打不夠,他的解決方式不是調整打法,而是找來雙核,加入CP3令單打的威力倍升,今日CP3也是亡命式戰鬥,那27分簡直是把每分力量都榨乾而來。迪帥也不是簡單地叫CP3或James Harden自己單打,而是在不斷微調,例如用一堆三分射手來拉開空間,找來卡比拿(Clint Capela)來打一大四細,從而結合了些微當年太陽的 “Seven Seconds or Less"進攻,以early offense來取得先手;來到今仗,兩個教頭都進入中局,下棋形勢又已不同。勇士因為伊古達拉(Andre Iguodala)受傷,無法排出「死亡五小」,結果把洛尼(Kevon Looney)推上正選,迪帥即以其人之道對付,大部份時間收起Capela,將PJ Tucker推上一格,守護內線。

這位悍將沒有令恩師失望,爆偈式打了全場最多的44分鐘,全場雖只得4分,卻是不斷搶得籃板,而且每次勇士上籃,都跳到盡去干預,一時之間,我還以為是Dennis Rodman或者Charles Oakley落場。簡單來說,CP3和James Harden兩人在進攻貢獻良多,但沒有PJ Tucker狂人式的防守,沒有那16個籃板,火箭不可能支撐到最後一節。在第四節,PJ一個人拉下了7個籃板(2個OR),比勇士全隊只少一個,可見他有多瘋狂。就如喝斷長阪橋的張飛,PJ一個人守住了籃底,也守住了火箭的勝利。

缺少了Iggy,沒有了外線防守最好的Final MVP,影響很大,加上火箭減少用Capela,也令勇士不敢用JaVale McGee、Zaza和David West;第三節表現出色的Jordan Bell,其活力和熱血的確能抗衡PJ Tucker,可是經驗不足,去到最後一節明顯緊張,與Looney的牛油手,反成了負擔。今仗最好睇是兩軍的攻勢如浪頭湧至,有來有往,先是Eric Gordon的雙手入樽,之後James Harden又來一下大力單手入樽,將火箭士氣帶到頂峯;但勇士在第三節再次發威,Stephen Curry再次爆發,單節入五球三分波轟入17分,助勇士重新領先至80:70,滿以為大局已定,結果是火箭在第四節咬緊牙關,死守勇士致勝。勇士在第四節命中率只有16.7%,三分6射全失,只能攻入12分,是他們球會史上新低,甚至比16年總決賽第7戰(13分)更低!不想帶住1:3的極大劣勢回主場,火箭以必死決心作背水一戰,只能說抵贏,也真的值得尊敬!

打破勇士主場金身,也打破從未在奧克蘭勝出季後賽的宿命,也打破了我的預測,本預計勇士會以4:1勝出;可是正如開打前的分析,火箭這種「爆偈式」打法,很難支持到最後。目前最大的變數,應該是Iggy能否趕及在第五戰復出。要是再次缺少這位攻守兼備的球員,我認為勇士可考慮以Jordan Bell作正選,其彈性會更大。甚至是重新用David West或McGee,在內線加強壓力,迫使火箭難以再打「爆偈五小」。

作客侯斯頓很難打,一方面是因火箭的主場威力,也因為勇士的信心受挫,這可以今季的首次;今仗多項數據和戰況,都與2016年的總決賽相似,要是處理不好,陷於信心危機,那就大件事了。火箭因為之前的槍擊案,其實是哀兵上陣,CP3賽後也希望以籃球來減輕H-Town市民的痛楚。

“The city of Houston, we’re going to need you Game 5. The city has been through a tough time with things in Santa Fe, but hopefully basketball can be a way that people can come and ease their minds, if only for a second. Houston, we’re coming home."

由黃到紅,火箭走出絕地,輪到勇士接受今季最大的考驗。可是我始終不看好火箭這種打法能堅持到最後,只要信心不失,勇士仍會是出線的一隊,當然Iggy的傷勢也很重要,如他能在下仗復出,對整支球隊的發揮會有極大幫助。

拉莫斯,你不配這個歐聯冠軍。

$
0
0

抱歉,在歐聯決賽這種理應是最高層次技戰術較量的足球殿堂之上,實在容不下拉莫斯這種卑鄙行為。

原本看即時重播時,曾以為是意外的碰撞,但翻看了網上的gif圖才發現,拉莫斯這球扮作無心,卻在落地時巧妙地把沙拿的右手扣住,違反了正常人在落地時理應雙手嘗試支撐地面的自然反應,為的就是要利用自己身體落地的全副去勢,全力壓在沙拿被扣著的右手之上,造成沙拿肩膊移位,收山成功。

此等骯髒低賤、甚至在街場亦為所不齒的行為,應該出現在歐聯決賽的比賽中嗎?應該出自以歐洲豪門霸主自傲的皇馬球員手中嗎?

沙拿被收山亦令這場比賽在戰術意義上完全被殺死,此前利物浦以強勁迫搶配以凌厲走位攻勢、皇馬報以搏拳的夢幻流暢比賽不再,換來的是利物浦以不熟悉的442陣式主守,場面變為皇馬接近單向進攻,王牌的傷出及陌生的陣式令利物浦幾無還擊之力,比賽的戰術含量瞬間歸零,場面節奏亦不再吸引。

情況就像,觀眾買票入場看葉問大戰強敵,入場看到的卻是葉問被街頭小混混在擂台上偷偷放置的鐵釘暗算,然後在重傷下被強敵輕鬆解決,完。而這場決賽比這個比喻更荒謬的是,放置鐵釘的竟是那個強敵本身。觀眾的反應很難不是:what the f**k did I just watch?

早前本地體壇瘋傳一條片段,在籃球比賽之中有人惡意「zip」腳令射球者拗柴,事件激起廣大網民公憤,甚至將涉事者起底。網民這樣憤怒,並不是因為他們都是射球者那一方的球迷,事實上這與立場無關,而是道德與競技精神的問題:你要證明你是真正的強者,便應該把那個射門封阻下來,或是在全場比賽凍結對手,憑實力贏下比賽,而不是搞小動作令對手受傷退場,從而贏得比賽。

同理,拉莫斯要證明自己比沙拿強,以至證明皇馬比利物浦強,就應該拿出真本事,以銅牆鐵璧凍結沙拿,贏得像早前楊格及魯迪加般零封沙拿的讚許,從而堂堂正正把沙拿在陣的利物浦擊倒,而不是玩弄低莊的小動作弄傷對手,然後纜著隊長臂章捧起歐聯獎盃。

事實上,拉莫斯這種行為,不但是在侮辱自己、侮辱足球,更是對母會皇馬之為球會的侮辱,因為自他壓下去那一刻起,皇馬已不可能堂堂正正擊敗利物浦。所以現在皇馬的確三連冠了,卻非霸業,亦沒有了廣大球迷的讚許;日後球迷的記憶,也只圍繞在這下MMA式的下三流手段。事實上,如果你是真正的皇馬球迷,看見拉莫斯這個畫面根本高興不起來,除非你認同皇馬就是這麼的一隊流氓球隊。

拉莫斯,你不配。

【借來的球員 5】大連青訓香港成名 鞠盈智:感激這個地方

$
0
0

(獨媒特約報導)今季港超聯曲終人散,傑志成功衛冕冠軍,另一「列強」東方龍獅的成績則令人失望,中場鞠盈智早前預告將離開球隊。從大連來港,由國援球員、本地球員再成為港隊代表轉眼十二載,他接受訪問時談到當中的心路歷程,強調自己是香港人:「感激香港這個地方。」

那個年頭,大連幾乎每個男孩都踢波。家鄉在大連的甘井子區,1987年出生的鞠盈智在學校的時間不多,沒有唸幼稚園,小學五年級便成為區隊成員;六年級轉到中山區,整支球隊被賣給大連實德。教練培養自家年輕球員,再賣給職業球隊是中國的常態。

大連實德出身 領隊讚是天才球員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大連實德」曾幾何時如同中國足球的代名詞。2000年,鞠盈智順利成章成了這支曾八次稱霸中國頂級足球聯賽的青年軍;領隊更讚他是天才球員。「上到一隊(大連實德)成為正選,就可以話係中國最好。」寄宿的生活每天就是睡覺和練習,極其量就是和隊友玩啤牌:「青年軍嘛,其實沒有收入、沒有合約,球會包你食宿。」

2004年是中國超級足球聯賽「元年」,17歲的鞠盈智獲得上陣機會。適逢大連實德的陣中主力上調到國家隊,作為球隊中的「後生」機會來了。那是大連實德對山東魯能的賽事,阿智85分鐘後備上場,踢了不足10分鐘,但是千金一刻。「心情好激動啊,很想表現自己嘛。晚上比賽,眼睛看不到嘢啦。」原來過往青年軍的比賽都在下午,沒怎可在入黑後比賽。阿智邊說邊傻笑。「雖然只是賽和,但這場是一世難忘啊。」

或許要形容一下當時的環境,大連實德的陣中有當時的國腳、現為北京國安的總經理李明、胡兆軍和已轉任教練的郝海東。具體點來說,財力、氣勢跟地位跟今天的廣州恆大淘寶有過之而無不及。

IMG_2940

1,969公里的距離

來香港是因為受傷,是為勢所迫,也可說是因緣際會。大連實德一年後拿下中超冠軍和足協盃冠軍,成為國内雙冠王。鞠盈智、徐德帥和巢鵬飛已從青年軍跳到跟隨預備組比賽。總教練彼德域 (Vladimir Petrovic) 更喚阿智跟隨一隊練習,但天意弄人,在跟一隊練習時受傷;球隊的醫生明明說沒有大礙。後來往瀋陽比賽,阿智在練習時的左腳劇痛,到北京的醫院檢查才發現,韌帶嚴重受傷。受傷、治療、等待、康復到重返綠茵場上,這是球員的「經濟週期」,但有高山自然有低谷。

「受傷,無機會爭取表現,又剛好有這個計劃。」公民和大連實德達成合作計劃,後者安排年輕球員來香港踢波,先有馬帥、元洋、徐德帥和巢鵬飛,在鞠盈智之後還有吳昊鵬和王選宏。談到對香港的印象,阿智指從電視上覺得香港是繁華、美麗和發達,就是僅此而已,從來沒想過有機會來港踢波。「球會叫落就要落,後生無得揀,覺得係個機會囉。」

拿了幾件衫,數對波砵,便從大連跨越1,969公里來到香港。住在公民在位於灣仔的宿舍,鞠盈智對香港的第一個感覺是很熱、很潮濕,起初不習慣香港的食物:「食雞呀鴨呀(燒味)?大連食麵和餃子嘛。」

IMG_2870

公民時期

來到公民,人工不高,第一年的月薪只有4,000元。自踢波以來都是進攻中場,鞠盈智覺得來到香港可以自食其力,不用再依賴屋企,五年間替公民拿了高級組銀牌及足總盃冠軍。他指港甲的外援球員較多,自己的身體對抗能力亦較差。加上老朋友又找上門,「傷多過踢,嗰幾年(公民)其實踢得唔好。」

受傷太多沒有機會重返。內地競爭激烈,20歲沒法上一隊便沒有機會,香港25歲仲叫細路仔。在公民傷多過踢。目標有變,膝蓋每天都痛,傷及半月板。來港後右腳又傷了兩次,留在港都好,那時內地足球的環境都不太好。

在公民表現較出色的王選宏、巢鵬飛和徐德帥更曾入選中國國奧隊。阿智則斯人獨憔悴,他早已知道重返大連無望,先是來港前左腳的韌帶受傷,在港五年期間更做過兩次手術,「踢半季抖半季」,表現一點都不理想。

DSC_0362

7號為徐德帥

徐德帥

同樣來自大連,同樣效力大連實德,一起來香港,一起效力公民,雙雙入選港隊,雙雙加盟飛馬和東方;大連孖寶徐德帥是他的好兄弟。

談到徐德帥,阿智嫣然一笑:「我了解他多過他老婆,哈哈。」在大連實德青年軍時,球隊在外地南征北討,鞠盈智和徐德帥都是酒店同房。「識咗十幾年,是情同手足吧,勝過親生兄弟。」

人生總少不免有點遺憾,職業足球更是生生不息的戰場。2005年,鞠盈智迎來第二場中超賽事。大連實德作客上海申花,阿智在虹口球場後備上場踢了3分鐘,「帥已經熱身啦,但最後沒有機會上場,因為要完場了,不然能同場上陣。」

k3

2010年廣州亞運會,鞠盈智、徐德帥和巢鵬飛一起為香港隊上陣(香港足球總會圖片)

容易受傷的球員

2010年廣州亞運會,阿智首次穿起香港隊的球衣,「原本是想著中國,但著了香港」他覺得「代表香港都可以呀,都幾開心」。在亞運會表現不俗,南華足主羅傑承立即向鞠盈智招手,不過加盟的卻是天水圍飛馬。他甫來到飛馬,雙腳便一起受傷。「好慘呀,我踢波呢條路無咩好講,就係講受傷。」「傷一次、兩次,都會同自己講還可以,但慢慢會質疑自己仲得唔得呢。」

天水圍飛馬一季後「變身」太陽飛馬,鞠盈智那幾年間可說是踢到識飛,場上指揮若定,月薪更翻了一翻,高達三萬多元;更有中甲球會向他招手。但因為白鶴已離隊加盟石家莊永昌,飛馬加人工和續約留住鞠盈智。「我防守可能唔硬淨,但有腳法、有腦、會派波。」

從此只有眼前路,再沒身後身,香港是鞠盈智的一部分。但他指,如果換了是現時的中超環境,則可能不考慮做香港人。他認為在太陽飛馬時的表現較好,是因為身體健康。「我覺得我無咩特別啦,如果身體健康,表現不會太差。」鞠盈智形容是「完成了一些事,做香港人都有個交代」。

奈何太陽飛馬始終和冠軍無緣,主教練陳志康抱憾離開,太陽國際集團亦撤資,球員無班落。「很可惜,拿一個冠軍都可能繼續有得搞。」鞠盈智告訴陳志康想加盟東方,「想和徐德帥一隊」;東方總監梁守志一口答應。

來港十多年,阿智每逢農曆新年和長假期才返大連探親。「18、19歲時嚟香港,幾開心,無人管嘛,但年紀越來越大嘛。」記者在笑著說才31歲,「不是講笑。真的呀,我是獨子,父母身邊無咩人,呢幾年會好掛住他們。」

IMG_0606

愛看周星馳電影:我是香港人

「廣東話對北方人來說其實不容易。」母語是大連話,鞠盈智效力公民時完全不會講廣東話,直至轉投飛馬後才學識廣東話。除了看無綫電視劇學習,阿智更愛看周星馳電影;從前在內地看的是由台灣配音的版本,來到香港則看廣東話原版。「嚟咗五年,廣東話都唔識,唔太講得過去。講得唔標準都要講下。」他更教記者說大連話,「大飯(普通話發音)即係吃飯,標(普通話發音)即係傻。」

薄熙來90年代主政大連曾任市長,被視為薄的家臣、實德集團「揸弗人」徐明領導球隊吒叱風雲。薄熙來其後調任重慶,「意圖政變」罪成入獄;徐明捲入其中,大連實德樹倒糊孫散,他更病死獄中。

大連從此沒有實德,市內沒有中超球隊,直至大連一方去年成功升班。然而,中超這幾年都是廣州恆大淘寶的天下,鞠盈智坦言沒想到十多年來的差距可以這麼大,從前對別人說來自大連是光榮的事情,如今別人只會嗤以之鼻。

IMG_7281

2015年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發生涉及歧視的海報「自己人」事件,兩場港中對壘成為全城焦點,足球終究離不開政治。記者單刀直入問道:「來了香港12年,你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香港人?」鞠盈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我真係覺得自己係香港人啊,著得件衫就係自己人,你話我哋屎波都好,但至少我哋盡咗力。」

中港矛盾「講唔明」

談到中港矛盾,阿智嘆道「講唔明」,坦言自己較少看政治新聞,認為只要做好自己便可以了:「雖然係入籍,但起碼對香港有貢獻和感情,我可能係命中註定要來香港踢波。」

本地球壇少了內援球員,球員亦不再借來香港,阿智認為是環境問題。先是內地球市近年的小陽春,加上打假波令內援球員聲名狼藉:「有點不公平吧,很坦白說,不一定全部大陸球員都打假波。」說完之後,他搖搖頭。

國家主席習近平有一個足球夢,奈何中國始終未能再次打入世界盃決賽週,中超去年更減少外援、推行U23球員政策和收購貴價球員需付重税制度等。鞠盈智倒認為,內地正朝正確的方向摸索,「至少有錢,慢慢去做吧」。

香港足球——路很遠

東方前年奪得港超聯冠軍,鞠盈智又受傷了。他感謝隊友的努力,才能完成制霸港超聯的心願。球隊去年出戰亞冠,賽前便引起軒然大波,鞠盈智透露,東方曾開內部會議,球員可能要減人工,「那時很嚴重,甚至唔洗錢轉會走都可以」。後來尋得贊助,球隊在比賽中兩度大敗於廣州恆大淘寶腳下。阿智認為香港足球的水平和亞洲列強還差很遠,不論技術、青訓、財力和設備等有一大段距離:「踢亞協可能較適合香港球隊,打贏東南亞球會先吧,路還很遠。」

DSC_4221

東方奪得2015 - 2016年港超聯冠軍

「當年體院班球員幾好波,點解唔搞呢?好差嘅決定囉。」談到距離的成因,阿智質疑「香港太少人練波」,球員基本功不好導致輸在起跑線。他提到內地的情況,大連的球員從小都是日間上學,下午練波;晚上回家做功課直至通宵達旦:「點解香港唔得呢?踢波要好就要練,唔練點會好?」他又說,在香港踢波很容易,因為踢波的人很少:「所謂的職業球員嘛,可以兩、三年無踢又可以踢返」。

要人無人,要場無場,點搞好?鞠盈智試過在練波時遭康文署職員趕走,他認為這是香港足球很大的問題:「阿姐唔俾踢,係咪傻嫁。」

此外,鞠盈智最欣賞的球員是已故的蔣世豪,第一次看到對方踢波時已留下深刻印象,他讚揚豪豬閲讀球賽能力很強:「我嗰時踢公民嘛,記得好清楚,一望我已經知道呢個係好好球員,踢兩三腳就知佢好勁,俾啲波好到肉。」

IMG_1972

盼退役後續留香港

性格內斂,不愛說話,但鞠盈智很有自信,尤其對在足球領域上的能力。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受傷咁多,仲踢到真係執到了,可能我聽日就突然踢唔到了。好珍惜每場比賽同練波,可能我聽日就退休了。」阿智日前在Facebook宣布即將離開東方,透露和多間球會仍然商討中。他感謝總監梁守志和多名教練歷年來的支持和信任:「我傷到咁,都仲俾咁多機會我。」

這是鞠盈智離開東方前的最後一個訪問。「香港樓價好貴,買不起啦,幾百萬喺大陸可以好舒服。」談到生涯規劃,鞠盈智唯一肯定的是,即使有一天離開職業足球,他亦不會重返大陸。「踢到幾多歲看身體狀況,隨緣吧,未諗退役會做咩。」

後記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借來的球員」系列報導去年有河北的白鶴、廣州的陳立明和雲南的謝思利達,今年有來自湖北的張君和大連的鞠盈智,二人都很有指標性,張君是5年來最後一名來港的國援,而自2005年以來,共有95名國援球員來港,大連佔了30名。

在相約球員和採訪過程中,不但有球會耍大牌,更有職員拒絕讓球員接受訪問,認為內容「很政治」。獨媒人手有限,沒有專職的體育記者,只能在政經及社運新聞外的時間,斷斷續續的去訪問;但希望從小眾、基層及另類的角度切入本地足球,做到真正的真實、深入和詳細的報導。

訪問:麥馬高

永誌難忘的決賽失誤

$
0
0

北愛爾蘭一代鋼門柏真寧斯(Pat Jennings)說過,若他可以重頭選擇,他一定不會當門將,因為前鋒89分鐘沒有表現,在90分鐘入球,他便是英雄。門將89分鐘內表現山色,90分鐘出錯,就是罪人。阿仙奴的著名守門員教練卜.威爾遜( Bob Wilson)講過,一些門將像施路頓(Peter Shilton),你會記得他的出色撲救,一些門將像曼聯的禮頓,你只會記得他的犯錯。利物浦門將卡列斯,在昨天對皇家馬德里的歐聯決賽出現了兩個非常嚴重的失誤,最終紅軍以1:3不敵對手,無緣六奪冠軍。賽後,這位24歲門將受到各方面批評,不過在決賽失誤並不罕見,他的兩位德國前輩舒麥加以及簡尼,也同樣在世界盃決賽犯錯,最終導致失去世界盃冠軍。以下是重要決賽中門將失誤,令球隊失去冠軍的經典例子:

巴保沙Moacir Barbosa 1950年世界盃決賽

1950年世界盃,巴西只要在最後一場比賽打和烏拉圭,就可以在國土上高舉雷米金盃。比賽巴西先開紀錄,後來被追平,全場球迷都認為巴西可以在馬拉簡拿封王。門將巴保沙79分鐘在近柱死位被捷基亞窄角度射入,結果巴西以1:2不敵烏拉圭,巴布沙自此被巴西視為不祥人。

阿干納達Luis Arconada 1984年歐洲國家盃決賽

西班牙國家隊隊長阿干納達,在80年代公認為歐洲五大門將,同時協助皇家蘇斯達連奪1981及82年西甲冠軍。1984年在王子球場上演的歐洲國家盃決賽,阿干納達在下半場57分鐘,面對柏天尼(Michel Platini)主射的罰球,因落地稍慢,皮球從腋下漏入,這球與1986年世界盃法國門將碧斯(Joel Bats)對西德所犯的錯一模一樣,結果法國以2:0擊敗狂牛軍團,首度成為歐洲盟主。

舒麥加 Harald Schumacher 1986年世界盃決賽

前西德國家隊隊長舒麥加,在大賽以及球會一直很少犯錯,1986年世界盃淘汰賽階段至決賽前,他一球不失,不過他在決賽所失的第1球,是他一生中最難看的失球。阿根廷在上半場21分鐘於右路開出罰球,舒麥加出迎完全觸不到皮球,像觀眾一樣看著皮球傳中,阿根廷中堅布朗(Jose Brown)一頂破網,最終阿根廷以3:2擊敗西德捧盃。

禮頓Jim Leighton 1990年英格蘭足總盃決賽

曾經是費格遜在鴨巴甸的愛將,也是費爵爺一手將他由蘇格蘭帶往曼聯。他在80年代後期被視為不列顛本土其中一位最佳門將。1990年足總盃決賽對水晶宮,他兩次出迎失誤,讓對手的奧萊利(Gary O'Reilly )及伊恩.胡禮(Ian Wright)入球,最終曼聯3:3打和對手,重賽費格遜以施利(Les Sealey)取代禮頓,他從此失去曼聯正選,同年世界盃代表蘇格蘭對巴西,下半場擋出阿林姆射門不遠,被梅拿執死雞,不足兩個月,在球會以及國家隊級別都犯上錯誤,令他陷入低潮,不過他最終東山再起,以40之齡出戰1998年世界盃。

施文David Seaman1995年歐洲盃賽冠軍盃決賽

阿仙奴這年以衛冕軍冠身份,殺入決賽面對薩拉戈薩。決賽兩隊激戰119分鐘不分勝負,最後一分鐘,曾經效力熱刺的尼嚴,一記40碼笠射看似無力,但施文失位下被笠入,阿仙奴最後一分鐘失球,可以說是無仇報。

高巴 Petr Kouba1996年歐洲國家盃決賽

捷克對德國的1996年歐洲國家盃決賽,出現足球歷史上第一記黃金入球。捷克憑貝加先開記錄,比亞荷夫後備入場後,一頭頂破捷克大門追平。加時上半場5分鐘,比亞荷夫在禁區頂左腳命射皮球去勢不算太強,但高巴與卡列斯在歐聯決賽的第3球犯錯一樣,將皮球拍入網,德國最終反勝捷克第3度稱雄歐洲。

占士David James1996、2000足總盃決賽

占士30歲前可以說是經常犯錯的門將,1996年利物浦對曼聯的足總盃決賽,他在末段打手槌不遠,被簡東拿第一時間抽射入網,紅軍失去足總盃冠軍。2000年車路士對阿士東維拉的決賽,蘇拿左路開出罰球,他同樣打手槌失誤,皮球撞中修夫基後,被迪馬堤奧亂軍中射入,阿士東維拉以0:1不敵對手,這球失波後,修夫基口中念念有詞。

簡尼Oliver Kahn 2002年世界盃決賽

2002年世界盃,簡尼在決賽前只失一球,就像舒麥加在1986年一樣,於淘汰賽不失1球。這屆決賽面對擁有朗拿度、朗拿甸奴與李華度的巴西。上半場兩軍手打和0:0,下半場67分鐘,簡尼未能接住李華度射門,甩手被朗拿度補中,及後大哨再入1球,德國以0:2不敵巴西,而簡尼一生四次參與世界盃,也與冠軍無緣。

巴基之星尚不值當選香港馬王

$
0
0

過往曾多番就「巴基之星」的成長進度與部分KOL和網民駁火辯論,至於誰的預測比較準確,讀者大可翻查以往的紀錄。只想補充兩點:一)近兩仗不是「巴基之星」的前段速度特別快,而是牠的對手在前段跑得特別慢而已;二)踏入五歲的「巴基之星」正處於全盛期,但究竟全盛期的「巴基之星」抑或全盛期的「佳龍駒」較厲害,相信「有排拗」。

「巴基之星」最厲害之處,是牠今季只需認真作賽兩次(其實只計女皇盃那一仗亦無不可),便足證自己是名符其實的馬壇「巴神」,令大部分批評者再無話可說。然而,筆者認為,如果牠今季真的當選香港馬王,那對牠、「美麗傳承」和「馬克羅斯」來說也是一種侮辱。

眾所周知,「巴基之星」昨天所勝出的渣打冠軍暨遮打盃在名義上固然是國際一級賽,但真正水準大約只值三級賽。換言之,「巴基之星」在季內只曾戰出一場具份量的大賽。

反之,「美麗傳承」今季勝出三項1400米至1600米的國際一級賽、「馬克羅斯」兩度力退另一匹馬王「明月千里」,勝出兩項重要的2000米國際一級賽兼打破場地時間紀錄,牠們均曾在去年十二月的國際賽日力退外隊賽駒奪標而回,那兩場賽事的水準比今屆的女皇盃賽事水準始終較高。故此,牠們在賽績上均略較「巴基之星」優勝。尤其香港的短途和一哩賽事較長途,具級數保證,「美麗傳承」仍能三勝國際一級賽,以及勝出國際二級賽和國際三級賽各一場,理論上應更具備當選今屆香港馬王的資格。

除非「巴基之星」能在季內餘下時間代表香港遠征勝出海外大賽,否則由牠當選香港馬王並不具說服力。

但「應然」和「實然」有時是矛盾的。現時馬王選舉是由冠軍人馬獎的選委投票選出來的,筆者不排除當中有人因秤高女皇盃和冠軍暨遮打盃的傳統地位、近兩仗「巴基之星」輕鬆勝出的姿態、「巴基之星」能應付跨距離途程大賽(事實上昨天那仗算不上真正的大賽),以及由上屆「巴基之星」在四歲系列賽兩度撃敗「美麗傳承」而斷定牠更值當選香港馬王。其實,過往冠軍人馬獎亦曾出現爭議性的賽果,單是上季「明月千里」在馬王選舉中落敗(當然,如「佳龍駒」上季未能當選,那便永不可能正式成為香港馬王,追頒榮譽的意味甚重),以及「幸運如意」在最佳短途馬選舉中敗給季內只曾一勝的「友瑩格」,便讓人難以捉摸選委的投票標準。

故此,筆者並沒有排除「巴基之星」當選香港馬王的可能性。用叻哥的說法,就是:「嗱我冇任何立場㗎!」、「我冇講過任何嘢!」、「你唔好以為多數據就係贏啦!」、「我呢到駛咩上嚟答你數據啫!」、「我話佢係馬王就係囉!」以及「強勢馬會話邊匹係馬王就係邊匹㗎啦!」

不過,公道說句,若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投馬王誰屬的話,「巴基之星」將有更大的機會當選香港馬王(民主從來不只是一人一票那麼簡單)。筆者只希望選委能夠頂着群眾壓力,不投「巴基之星」當選馬王的一票,正如諾貝爾文學獎選委尚未有選出多年大熱門村上春樹成為當選者一樣。坦白說,「巴基之星」必定是近兩季筆者最喜愛的賽駒,否則也不會多次因牠與別人駁火。但馬王選舉那回事,理應要排除受個人感情因素的影響,否則只會無理地否定其他賽駒努力所換來的成果。

「美麗傳承」勝出2017浪琴表香港一哩錦標片段


「美麗傳承」勝出2018女皇銀禧紀念盃

「美麗傳承」勝出2018冠軍一哩賽片段

「馬克羅斯」勝出2017浪琴表香港盃片段

「馬克羅斯」勝出2018花旗銀行香港金盃片段

「巴基之星」勝出2018愛彼女皇盃片段

「巴基之星」勝出2018渣打冠軍暨遮打盃片段

軍醫扭蛋攻略

$
0
0

圖: Alan Man Photography

早年我在講女軍醫入男更衣室提過(註1),我們和男軍醫最大分別,只在於更衣沖身的幾分鐘。

某次大型運動會的選手村內竟然有酒賣,團長和治療師們完成一天工作,摸摸酒杯底。我不知道是外國的酒特別烈,還是有人借意將話題變得尷尬:「聽講你以前做很多足球比賽,若果球員被對手踢到老二,你通常會怎樣做?」團長的笑裏藏著一把小李飛刀。

女同事雖然已喝過幾杯,仍然答得頭頭是道。正如《魔球(Moneyball)》作者Michael Lewis在他的育兒書《Home Game》裏寫,要講男人的命根,理想的方法是要儘量用最學術,最醫學的方法來解說。

雖然,到執筆複述一下我仍然忍不住笑。

首先,要等待球證示意,軍醫才可進場。軍醫早就看見球員被踢到要害,但場邊支援第一訣,是忍笑,然後摻扶球員到場邊。雖知道男人最痛算這種,但軍醫難以不認同場面對異性來說是終極的滑稽。

球員會有點作嘔作悶,睪丸酮間歇性栓塞。他異常惶恐,像在《大內密探零零發》劉以達問周星馳:「大夫,我是否懷孕了?」「當然沒有,你要的驗孕棒我沒有放在急救包裏。」

然後,大會通常指定軍醫要在邊線做檢查。問題來了,觀眾的眼球和電視直播的導演,都不希望見到開籠雀。拉到更衣室呢?代表球員就算沒事都不能回到邊線;孤男寡女共處更衣室做男科檢查,大家都不願意見到其中一方哭著跑出來控告對方性侵變無頭公案,美國體操的納沙醫生,半個都嫌多(註2)。

我們唯有在場邊暗角偷偷地做檢查。同事別過頭,著球員拉開褲子自行檢查。

首先,看一看,捏一捏,被踢中的一邊有紅腫痛熱嗎?有的話更簡單,根據教科書對這類傷患的即時方法,原來是跟其他傷患一樣:P(protection,保護)、R(rest,休息)、I(ice,敷冰)、C(compression,施壓)、E(elevation,提升)。早前NBA名將勒邦占士在東岸總決賽的社交網站發佈照片就是完美示範,只是怎樣做提升,我猜想,應該是拱橋吧,還有甚麼方法呢……

球員面色一轉,說:「沒有。但……只是……不見了。」「不見了!?」

是的,會不見的。男孩出生時,睪丸會在腹腔裏有腹膜包著,但出生後數個月的發展,睪丸必須要下垂滑到腹腔外,溫度比正常體溫低攝氏2-3度的陰囊裏。隨著年齡增長,腹股溝的靭帶及筋膜亦因爲男性的發育變化而變得鬆馳。足球比賽中,很少球員有慣性戴保護裝置,短兵相接的撞擊力,可以大得穿過腹股溝孩提時用來袋袋平平安的縫隙沿路上去,在腹股溝以上甚至在會陰和腹腔內卡住了。若果男仕天生輸精管較短又或者曾經患過小腸腹股溝疝脫(即小腸沿同一條路線滑到腹股溝以下位置)或會提高脫位的風險。

正常體溫下的蛋蛋,是生不成精子的,球員為著他下半生的幸福,焦躁不安。為免事情變成被低溫慢煮溫泉蛋,治療師叫他使勁原地狂跳,希望靠地心吸力掉回袋裏,雖然成功率只得約15%。幸好他不怕尷尬和女軍醫提出,很多男仕撞到後諱疾忌醫,到數日甚至數個月後才多睪丸旋扭了影響了血液循環再造成輸精管萎縮,那可要變成活太監了。

當然,這要找個鏡頭攝不進的角落進行,以免被誤會是鬼上身。

一輪狂跳後,球員面色再一轉,是那種憋完大便再排出來那種舒泰。

沒有扭蛋掉進卡槽的清脆塑膠聲,但治療師可以肯定不用跟球員去急症室了。

「飲勝!」團長的奸計似乎不能得逞,他又呷了一口啤酒,泡沫還在嘴邊未抹掉,又緊接另一個話題語無倫次……

註1:
註2:體操選手的初戀樂園

參考資料:
Aslam, M. Z., Thwaini, A., & Sundaram, S. K. (2009). Testicular dislocation: a rare consequence of blunt scrotal injury. Canadi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3(3), E1–E3.

Zavras, N., Siatelis, A., Misiakos, E., Bagias, G., Papachristos, V., & Machairas, A. (2014). Testicular Dislocation After Scrotal Trauma: A Case Report and Brief Literature Review. Urology Case Reports, 2(3), 101–104.

原文刊在此
作者 Facebook Page

【世界盃】柏達臣應入選德國最後名單 或成關鍵時刻救命殺手

$
0
0

路維剛宣佈的27人德國大軍,上屆決賽入球功臣葛斯,中堅梅斯達菲以及安利簡三位具名氣的國腳因不同原因落選,而拜仁的辛杜.華拿也未能入選,相反,2016年奧運射入6球的柏達臣,以29歲之齡首次入選國家隊,這位成名於科特布斯的射手,近年效力弗賴堡,於聯賽平均每兩仗左右就射入1球,而他可能是路維在俄羅斯世界盃的殺著。

老年新秀例子多

德國國家隊可以說是最沒有年齡歧視的球隊,過去多年來,很多時在大賽會選用一些名不見經傳球員,或老年新秀入選,以平衡陣容。1986年世界盃,碧根鮑華召用了30歲,但未嘗入選國家隊的拜仁後衛艾達(Norbert Eder),同時也重用1984年後才重現國家隊的自由人積及士(Ditmar Jakobs)。當屆世界盃,也有闊別了西德國家隊7年之久的長人中鋒迪打.漢尼斯(Dieter Hoeneß)入伍,當時他已33歲,之前也只代表過西德1次而已。因此,今屆29歲的柏達臣入選,也不令人驚奇,上屆高路斯也36歲亦能出席巴西世界盃,年齡並不是國際賽層面最重要因素。

後備作用甚大

柏達臣是一位能頂擅射的前鋒,曾效力拜仁慕尼黑與雲達不來梅等大球會,對多蒙特的45碼遠射,大家也經常在網上媒體看到。在27人大軍中,他較具經驗的高美斯靈活,同時也有一定的射術,作為替補球員,柏達臣有足夠的實力。球齡較長的球迷,一定記得「空中怪物」賀巴殊(Horst Hrubesch) 接近29歲生日才因菲沙斷腳,入選1980年歐洲國家盃大軍,最後更成為決賽英雄。

1996年歐洲國家盃,當時28歲的比亞荷夫(Oliver Bierhoff) 同樣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高大中鋒,結果決賽後備入替史高爾,並且梅開二度,替德國取得歐洲國家盃冠軍。賀巴殊與比亞荷夫的例子,正正反映德國教練在選人上怎樣也留一手,當球賽處於悶局,就會以最簡單直接的打法,高空轟炸對手。

1986年世界盃,西德也是落後兩球的情況下,派出迪打.漢尼斯打高波,最終憑兩記角球,一度追平2:2。柏達臣除了腳下功夫不俗,同時也擁有傳統德國高大中鋒的空中優勢,作為高美斯的替補,他完全有能力成為德國隊2018年世界盃後備殺手。此外,他未嘗於國際賽登場,很多後衛未必熟悉他的打法,對於路維的調動變陣肯定有好處,兩年前的歐洲國家盃準決賽,德國在高美斯受傷下無正中鋒可用,今屆比賽路維肯定不會再這樣冒險,只選正前鋒。柏達臣這位老年新秀,說不是德國今屆關鍵時刻的救命殺手。


問貼士以外 了解楊駿如何逐步成為職業評馬人

$
0
0

曾有人說,從前香港賽馬的資訊較為貧乏,不少投注者較須倚賴馬報和評馬人的分析去作投注決定,但如今馬會網頁已提供十分充足的賽馬資訊,投注者愈來愈不再需要購買馬報和耐心聆聽評馬人的意見。而另一方面,如評馬人的賣點單純是貼士命中率高,那麼一旦他們遇上「手風不順」的時期,他們的支持者便會紛紛離他們而去。

然而,接下來的受訪嘉賓,同樣曾經歷過「手風不順」的時期,但因他過往的種種經歷,令他磨練出甚佳的心理質素去克服負面的事情。在默默耕耘下,他的個人賽馬專頁不但留意人數日趨上升,而且使他有機會一圓夢想成為職業評馬人。他就是NOW TV 668台賽馬節目主持、網紅評馬人及數份馬經報評的專欄作家楊駿。

楊 = 楊駿

問:你何時開始接觸賽馬活動?

楊:我翻查過以往的紀錄,應該是於1989年10月1日第一次接觸到賽馬,第一次命中的馬匹,是王登平馬房的「加州小龍」,當時是「及時而出」的年代(筆者按:「及時而出」是1988/89年度和1989/90年度馬季的香港馬王,能在一季內同時勝出千二米至千八米的盃賽),當時「翠河」仍未出道。初時我主要是協助祖母在馬報中圈出勝算機會較大的賽駒,當然那時候「靠估」的成分居多。

問:你何時愛上賽馬?為甚麼?

楊:其實也接近是一見鍾情。一來是小時候喜歡灰色賽駒。在這方面,我的喜好不算是很理性的。二來基於小時候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三來是可以透過馬經學中文。有些評馬人的文筆實在非常好,我到現在也未能完全讀懂他們的某些用字。此外,有些馬名的字也艱深得來又十分有趣,例如早已退役的「䯀驄」和仍在服役的「麯院風荷」。若我不是看馬經,相信這輩子也未必有機會看到那些字。更重要的是,我小時候已被騎師的鬥志所吸引,告東尼與馬佳善的對決是經典的例子。現在香港賽馬的水準提高,賽事形勢較以往更為緊湊,那些鏡頭應較普遍。總的來說,每次騎師在短兵相接「埋身肉搏」期間,雖然他們均會帶上「風鏡」,導致我未能看目他們的眼神,但他們的身體語言告訴別人他不想輸,便覺得十分值得學習。

問:香港的教育制度不鼓勵學生看賽馬,法例上亦禁止18歲或以下的人士入馬場,請問你如何克服學習看賽馬的各種障礙?

楊:我讀小學期間,老師和同學並不知道我看賽馬。但我的家人便知道。我的母親會比較反對我看賽馬,尤其是臨近期末考試期間。當時的馬季比較短,煞科日賽事通常在考第一科前舉行,母親會問我為何又看賽馬不溫習,但她不會太嚴苛責罰我。反而應該這樣說,因為有賽馬活動的存在,所以我和父親有了共同的話題。很多時,我們一起看電視打「牙骹戰」。

從前,為了隱瞞自己看賽馬,我曾試過扮肚痛,拿着收音機和耳機入洗手間去聽評述,但始終不能做得太頻密,否則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另外不知你是否知道「1813」那個電話號碼呢?以前互聯網並不像現在般發達,傳統報章(有港聞、娛樂版那種)印出排位表後已是排位翌日,所以我會撥那個電話號碼去聽排位。

還有,我從前的小學有長短週,每逢星期六要返學的話,我便會十分擔心趕不及回家看頭場賽事。尤其我在中環附近上學,有不少時候放學搭車回家時會遇上交通擠塞的情況。星期三晚放學的情況較好,因為放學時間和晚間頭場賽事的開跑時間也有一段差距。

比較不愉快的事是發生在中三。當時中文老師要求我們做剪報功課,我剪了一份放在港聞版的賽馬新聞,內容與女騎師鍾麗芳首次勝出頭馬有關。其實我寫的評論部分也頗為勵志,主題是賽馬不一定是男性主導的活動,女性也可以闖出一片天,但那位老師在課堂上公然批評我拿馬經做功課不合規矩,然後要求我重做。我當然沒有理會她,但記得全班同學也在過程中哄堂大笑。

然後到了讀大專的期間,我記得在修讀一科與新聞寫作有關的科目時,老師問我們全班同學將來希望從事甚麼行業,當時全班先是十分肅靜,然後有些人開始發示不太清楚自己未來的路向,而我清晰地回答希望想成為從事撰寫馬經的工作後,全班同學卻突然又變得肅靜起來,老師也呆呆地望着我。當然,他們並沒有糾正或批評我。無論如何,我認為只是大家的興趣不同,從事與賽馬有關的工作並無任何問題。因為這正是我修讀新聞系的原因!

印象中,別人對賽馬活動最反感的地方不一定與賭博相關,而是他們刻板地認為看賽馬運動是「麻甩佬」的玩意。

問:請問你如何獲得首次在紙媒撰寫馬經的機會?

楊:我認為是有運氣的緣故。大專畢業後,我自然要找工作,恰巧勞工處貼出商報招聘馬經編輯的工作,我便踫運氣應徵,怎料商報真的請了我。還記得當時我記給商報的文章的風格較像港聞報道方式,但賽馬版的文章的風格大多是評論文章,但商報仍然請了我,所以覺得自己十分有運。與其他報紙不同的是,當時商報較少請評馬人寫稿,變相我也要親自操刀撰寫評論。那份工作令我累積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香港商報 祥粢高手專欄 0501012

問:馬會賽馬節目《綠茵闖蕩》前年介紹你為半職評馬人,請問你可以分享你(從前)另外從事甚麼行業嗎?

楊:好景不常,我從事商報馬經版編輯只有約九個月,因為當時新上任的社長索性抽起整個馬經版。當時我頗為擔心夢想將成為終結,尤其我嘗試把賽馬文章傳真至多間報館均沒有回音。其實那個社長的決定十分奇怪,因為要做到好頭好尾理應並不困難,但他在五月份抽起馬經版,當時馬季尚未完結,但即使捱至季尾也只需忍耐多一個月左右。

由於其他報館沒有回覆我的關係,所以唯有「馬死落地行」。我在2005年曾在郵局做過接線員約兩個月,主要是回答市民有關郵件下落的電話查詢。同年10 月至2008年,我又有機會從事與賽馬的工作。事緣澳門賽馬會把網頁資料更新的工作外判給有線電視,我的主要職責是更新網頁、剪輯港澳兩地的晨操片,然後上載至網頁中。雖然我自問到現在為止仍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那份工作確令我大幅增加對晨操的了解,例如明白一些有關馬匹狀態的術語。

不過,澳門賽馬會後來收回網頁的營運權,變相我又要去搵工。我在2008年8月參加「馬壇超新星」比賽,落敗了,但10月份剛好馬會的「Racing Marketing」部門有職位空缺,而馬會又願意給予我機會,所以我做到2015年9月才離任。那份工作的主要職責,是盡辦法吸引多些人在主要賽日入場,例如在報紙和雜誌買廣告版位宣傳和找一些機構和名人作聯合宣傳。此外,不知你有沒有在「Roadshow」看過有關賽馬的片段?我就是在那些片段中擔當協力的角色,就特定的主題訪問不同人的看法。還有,我曾參與在廣州、上海和北京的賽馬節目的協力工作,這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自離職後,我便成立了自己的賽馬專頁開始拍片,接「freelance」來做。今個馬季,「NOW TV」給予我機會我擔任賽馬節目主持,我實在感到受寵若驚。當對方致電邀約時,我感覺猶如中了六合彩一樣,當中被賞識的滿足感不是金錢就能代替的。

問:過去你曾「貼中」不少賽駒,請問貼中哪一駒最令你興奮/有成功感呢?為甚麼?

楊:其實應該這樣說,我的職責是把我的見解告訴支持者,協助他們收窄投注的考慮範圍。盡量不缺席分析任何一場賽事是對支持者的承諾。評馬人與單提供「貼士」的人都不能不談「貼士」的命中率,但兩者的工作性質並不同,我們提供心水選擇時要做到分析有理有據,不過影響賽事形勢的因素眾多,沒有人能可以百分百每場「貼中」。

如果真的要給予一些例子的話,第一個例子會是2002年女皇盃季軍「原居民」,當時牠已9歲,備受冷落,獨贏賠率為99倍,但我投注了1W3P,最後回報實在非常不俗。近期的例子則是「川河尊駒」,不是因為牠遠征勝出新加坡克蘭芝一哩賽,而是牠在三月份擊敗「平湖之星」和「巴基之星」的那一仗。我一再堅持牠具備實力,只是在董事盃一役欠運,直路上一度擠塞,導致末段衝刺未能一氣呵成而已。事實證明我的說法是對的。

問:每個提供貼士的評馬人也可能會遇上「手風不順」的問題,請問你曾試過對自己就某個賽事日提供的貼士命中率欠佳而有所自責,或曾被網民責怪貼士不準確嗎?如有,請問你如何面對那些失意的事情?

楊:猶記得2005年開始,有一段時間曾在「香港賽馬資料庫」留言給予「貼士」,但別人不認識我,故有些說話也頗難聽,例如即使「貼士」中了,但別人仍可批評為何事前「貼」五匹馬大包圍、為何經常給予熱門「貼士」(筆者按:意思是「係人都知,駛鬼你貼咩?」)以及鬧隻「膽」唔中喎!若「貼士」不中,那更是自然會備受批評。

我以前會有少許耿耿於懷,到了現在,習慣了便可從容地面對。我不是不重視網民的意見,他們願意花時間來鬧我,其實是認真留意我說過每句說話的表現。但不是每次「貼錯」也一定是我事前判斷馬匹狀態有問題,正如我剛才所說,影響馬匹表現的因素眾多。

坦白說,現時坊間的「貼士」五花八門,我也無法估計到底有多少人是完全相信我的判斷而不另作參考,也感謝所有有留意我分析的人。

無論如何,我每個賽事日完結後也會回家多次重看當天賽事的影片,檢討自己是否真的放大或忽略了某項因素。若然我的判斷真的有錯,我會跟大家說句抱歉。我不會只提自己貼中的場次而輕輕帶過自己「貼錯」的部分。面對錯誤是稱職評馬人應有之義。

問:現時你不僅拍片放上網,而且在「NOW TV」做賽馬節目主持,你認為兩者的性質有何不同?

楊:在電視台工作必須百分百專注,而與其他拍檔好好合作,更是重要的一環。另外,在Facebook經營專頁可拉近自己與馬迷的距離。無論如何,兩種工作我也十分享受。做幕前評馬人是我的夢想,如非在Facebook經營專頁,相信我也未必可以達成夢想。

問:你看賽馬那麼久,請問哪匹是你最喜愛賽駒?

楊:我會選「原居民」。牠真是一匹很有鬥志的賽駒(筆者按:楊駿早前已提及過「原居民」於9歲之齡在女皇盃中跑獲季軍)。正所謂「名師出高徒」,很多時候,頂級賽駒也是由某幾位練馬師訓練出來的。但「原居民」是其中一匹例外,當然牠最後也是交由著名練馬師愛倫訓練,但最初牠先是由梁錫麟,繼而轉至李立細馬房受訓。那兩個馬房也只是中型班的,「原居民」卻可以交出上佳的表現,在那賽季的香港冠軍暨遮打杯中奪魁而回,證明牠絕非池中之物。其段出現在霍利時馬房的「爪皇凌雨」和苗禮德馬房的「雄心威龍」也是一樣。

問:不時看見你在網上分享與馬圈中人的合照,請問你對誰的印象最深刻?為甚麼?

楊:我會說是杜利萊。他是我其中一個最欣賞的騎師。如果你有印象的話,他曾勝出某場賽事後在馬背上「咬鞭」慶祝,慢鏡重溫更覺他瘋狂的一面。有一次我協力他的訪問,他在受訪期間突然收到一個來電,與「好爸爸」要換騎師有關,應該是09/10年度賽季換了都爾主轡那一次,你可以翻查紀錄核對作實。我當時還要不知好歹地主動問他發了甚麼事,得悉後心想不妙,怎料對方仍很專業地做完整個訪問,並表示翌日會接受拳撃訓練,歡迎我們前往拍攝。對我來說,騎師的時間很寶貴,他們亦是很專業和很有地位的人,但他們接受訪問時大多樂意作出配合,這對我當時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與杜利萊合照

問:在馬圈中,誰是你最想感謝的人或團體?

楊:其實我有很多值得感謝的人。德哥是我我在商報工作時的上司,是他決定聘用我的,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他便沒有今天的我。馬會「Racing Marketing」部門,那是我做得最長的一份工作,它拓闊了我的視野。馬會視訊部曾給予我機會在「澳亞衛視」擔任賽馬節目主持。與其他賽馬節目不同的是,我與蔡俊佳和澤哥(周榮澤)一起主持「澳亞衛視」時所看到的賠率只有獨贏而已,所以我們均要思考如何再說多些有關賽馬的事情,去填補平時報賠率,講落飛的時間,,這個操練對我來說是獲益良多的。Now TV讓我能夠實踐夢想。我亦從前輩王登平、匡公、子健、梁浩賢和沈國成身上學習到很多事情。還有是O仔(張美德),她曾協助我、給予了我一些機會。她是個很樂意幫助別人的人。

最後是我的支持者,他們每次花時間來看我的短片。尤其是今年在Facebook和YouTube出現了很多新的賽馬資訊,他們仍然願意聽我的分析。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

問:如果有年輕人希望加入評馬行業,你會給予他們甚麼意見?
楊:其實也是「唔好怕蝕底」,裝備好自己。我當年也不肯定今天會有這樣的機會,但若不裝備好自己,機會來到也只會讓它白白溜走。我曾認識有一個人,他跟我說對賽馬很有熱誠,要他把自己拍攝的評述短片上載至網上時卻不時欠缺不齊,那怎樣證明他真的很有熱誠?

總結

與楊駿對話的訪談內容十分豐富,要簡單作一個總結似乎並不太可能。不過,從實際表現來看,他絕對有能力與不同年齡層的評馬人合作。他熱愛賽馬,因而廢寢忘餐,亦因如此,他能夠一步步邁向自己的夢想。但筆者對他小時候的經歷甚感遺憾。若然他的中文老師能夠因勢利導,透過他的馬經(其實是港聞版新聞)剪報功課借題發揮,趁機教曉他一、兩個形容馬匹奔跑的生字和成語,繼而引領全班同學開放討論當中的哲學、經濟和社會議題,那麼今天我們便可能看見一個更不一樣的楊駿。

筆者按:所有圖片由受訪者提供,謹此致謝。

楊駿賽馬專頁

《爸爸的便當》:最日常自然地,去觸動人心最柔軟部份

$
0
0

比起預期好睇100倍!

入場前很擔心,又是那些「日式溫情」用了N年的「人人懶係好委屈,到最後突然講一套大道理,夾硬迫你去感動」的超娘方程式。

我錯了!

由入場到散場看完roller離場,我笑了很多次,也流了幾次淚,卻聽不到一句多餘的對白,更沒有無聊的「親場硬道理」。

整個故事就是日本Tokyo No.1 Soul Set樂隊男歌手渡邊俊美的真人真事。渡邊將自己為孩子高中三年期間,每天親手做便當的經歷放上twitter後感動了很多人,出版了《461個便當,父親和兒子男人間的約定》這本書後大熱,再拍成電影,電影將兒子身份改為女兒。有趣的是男主角就由渡邊自己真人出演,他「演回自己」也演得十分細膩恰到好處。

情節鋪排以最簡單自然流暢的風格鋪展,卻每個細節都似能觸動人心最柔軟部份。離場時內心就似安坐於京都溪流邊,飽嚐了一頓最清澈涼快的川床流水麵。

近年要提觸動人心/胃的日本作品,都離不開《深夜食堂》和《孤獨的美食家》。我也愛看這兩部,但《爸爸的便當》卻更能以技術性點數將我的淚線擊潰。

記得當年第一次看《孤獨的美食家》時,心裡驚訝為何「毫無劇情」都可大熱。後來才逐漸明白,「沒有劇情」才是「最有劇情」。自然貼地地捉住人心,勝於一切沒必要的雕琢。

《爸爸的便當》把這技巧處理得更加出神入化。

東方的親情文化一向不擅於互相表達。以食物來傳遞愛意,最為普遍平常。電影看了幾分鐘時,我腦海不期然地浮出李安《飲食男女》裡的某些畫面。

如果將《飲食男女》和《爸爸的便當》拿來分析比較,足以供諗社會學或比較文學的大學生,寫一篇很長很長的論文。

同樣是單親家庭,同樣觸動親人各自的傷口,一個是九十年代父權意識仍根固的華人父女關係;一個是今天近乎瓦解的父權,加上佛系後生仔女的世界觀。

我早已過了有興趣寫長長論文的年紀,只記得上個月紐約之行,在Chelsea Market那家Tacos店後門口看到的那一句:”Food is our common ground, a universal experience.”

最好球員難阻最好球隊 勇騎宿命四度對決

$
0
0

有人說,這是聯盟最好的球員,決戰最好的球隊;也有人說,這個連續四季上演的戲碼,不值一看,因為勝負毫無懸念,呼之欲出;更有人說,騎士最多只能贏到一場,LeBron James打得幾好都無用。四度對決,卻被球迷說成沉悶無比,究竟是勇士太多,還是騎士太弱?其實勝負早在季初已決定,一切只是按照劇本而行,騎士成也占士,敗也占士,今次總決賽,恐怕會再一次失望。

“One man stands in the Warriors’ way.”.”這是sfgate.com的標題。就牌面上來看,勇士坐擁四巨頭,而騎士就靠LBJ一個人獨撐,誰勝誰負幾乎等於1+1=2的問題般簡單。有不少支持騎士多年的朋友說,今次的陣容甚至比2007年那屆更弱,結果該屆的結果是直落四場被馬刺掃走,今次預計也不例外。雖然LBJ打出生涯最好的一次季後賽,其Thanos級的表現,用數據來表示是34分、8.8次助攻和9.2個籃板,雖然三分不足35%,但其fadeaway和超人式的上籃都近乎無人能阻,上陣時間更去到41.3分鐘,以33歲之齡來講,實在是無可挑剔。對於外間的質疑,他在賽前信心十足表示,自己還未去到頂峰,還未感覺到盡頭。

“They always kind of talked about the NBA prime is like 27 [until] like 31, 32. That’s if you’re lucky, you’ll get to that point," James, 33, said Wednesday. “I don’t know. I’ve just never really bought into that. I’ve never bought into a ceiling, either. You guys [in the media] talked about what’s your ceiling, and I’ve always kind of told you guys that I don’t really have a ceiling. I want to just try to maximize as much as I can and be as good as I can."

可是LBJ打得多好,防守始終是要團隊的努力,這也是騎士和勇士最大的落差。而今日騎士去到這局面,LBJ的陣營有不少責任,不過,至少我看到「大帝」在「出事」後選擇默默改進,提昇實力;作為占士的球迷,應該慶幸正因這些誤算,才會有「完全體」的出現。

最大的失算,當然是Kyrie的出走。表面原因,是Kyrie不想再於LBJ的影子下打波,希望成為第一男主角,但據CBS和ESPN透露,騎士在去年六月時就想用Kyrie作籌碼,和太陽及溜馬交易,結果太陽拒絕放出第四籤而拉倒。如成事的話,騎士將會用Kyrie及Channing Frye換來Paul George及Eric Bledsoe。事件沒有成功,本身和Kyrie關係友好的David Griffin在七月中離隊,也成了代罪羔羊,被標籤為「想交易Kyrie」的男人。Eric Bledsoe本身屬於Rich Paul旗下,而Rich Paul又是LBJ的兄弟,所以美媒大多認為,LBJ就算不是幕後主腦,也至少會在事件上給予不少意見。

Kyrie在交易到塞爾特人後承認,在轉會前都沒有與LBJ交談,在任何角度來看,一對剛聯手贏得總冠軍的拍檔,突然火速拆夥,背後定有原因;我估計是LBJ一直知道Kyrie的野心,一直都想成為球隊一哥,在一山不能藏二King下,只好忍痛送走,因為在打法上,Kyrie就如Dwyane Wade,最能發揮LBJ擅於策動攻勢的長處,關鍵時刻也有人幫手。Kyrie不蠢也不笨,事件多說亦無益,於是順勢求去,結果成功加盟塞爾特人。離開comfort zone,加盟一支潛力十足的球隊,本來有機會報復,結果因傷只能作壁上觀,那又是後話。日前LBJ接受訪問,表示從來不想騎士送走Kyrie,但當時為何會Kyrie會求去?這才是最大的關鍵,而真相,相信我們永遠也不知道。

一計不成,一計又生。被迫要送走Kyrie,那當然希望換來最好的球員;可是紙包不住火,Kyrie希望離隊的消息傳出,能夠換來相等價值球員的機會大減, 最後從塞爾特人找來Isaiah Thomas、Jae Crowder和新人Ante Zizic,以及一個來自網隊的2018年首圈選秀權。受傷患影響、加上防守的劣勢,令IT一直未能證明他「第四節之王」的能力;而在騎士陣中,也真的難以如在綠軍時有專屬戰術去發揮,而最重要的,或者是他從未能融入球隊,得到LBJ的歡心。結果在1月錄得7勝10負,全隊無論是活力或鬥志都跌至谷底下,騎士上下同意再啟動交易模式,將上面幾位聯同之後加盟的Derrick Rose都放走,推倒重來。難怪早前有傳騎士球員怒斥綠軍的總裁Danny Ainge是賊,相信是因IT因傷而發揮不倒,令他們15場就要換人,結果整體備戰時間完全不足吧。

折騰一輪,本就難以換到好貨色,而且又牽涉到騎士班主Dan Gilbert和LBJ本身的勾心鬥角。當年LBJ離隊,Dan Gilbert以全面廣告寸爆「送別」,之後迎來大帝的「愛回家」,本就充滿計算,而非真的衷心結盟。而由季前到交易一刻, LBJ一直未有承諾會在季後留隊,既然如此,Dan Gilbert以至下面的管理層,當然不肯用來自網隊的選秀籤較飛(最後lottery結果是第8籤),也令交易的困難大增。結果在2月8日,先以IT和Frye,加上一個受保護的選秀權,從湖人換來Jordan Clarkson和Larry Nance Jr.;然後再以 Jae Crowder、Derrick Rose、Iman Shumpert,換來George Hill及Rodeny Hood,並放棄了Dwyane Wade,球隊徹底年輕化。

大帝要爭冠,騎士更要爭冠,因為他們要藉此留下LBJ,結果就是「唔啱換到啱」,完全漠視了正常球隊的發展,以及對球員或新人的培養。當然從籃球的風氣和打法來看,騎士在季中再換人無可厚非,因為他們之前不夠快,但我從來都不覺得,籃球只能用一種方式去打,例如塘鵝,要是Boogie沒有受傷,逆潮流的雙塔難道真的無法衝冠?要是CP3沒傷,雙核單打+無限三分又是否真的必輸?很難講。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擊敗勇士,需要很極為周詳的準備。單是默契和後備球員的培養,已非易事。騎士的體系相對簡單,就是圍繞LBJ身邊作支援,可是防守上的威力就難以與其他球隊相比。看火箭對KD的夾擊,或者中路防守,都要時間培養;騎士最蝕底就是這地方。

LBJ是個很聰明的球員,就是太聰明了,有時會太多計算,無論場內場外都不止是球員角色;可是在球隊交易後衍生種種不足,LBJ的選擇是將自己發揮到極限。沒有了關鍵時刻的「絕殺王」,LBJ對溜馬及速龍時就示範他也一樣做得到;對塞爾特人打高位的分波和傳球,也看到他的確是籃球史上最全面的球員之一。比起2016年大逆轉奪冠,今年LBJ更加可怕,所以當朋友形容今次總決賽是「最好的球員vs最好的球隊」,我認為非常恰當。

昨日訪問張丕德(Peter),20多年來為球迷送上最好籃球評述的他,也認為勇士可以4:1獲勝;不止本地的評述員,連著名NBA教練、現時也講波Jeff Van Gundy,也認為這是他睇波多年最懸殊的比賽。“This i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that I remember between two teams heading into the finals in my time in the N.B.A.,” said Jeff Van Gundy, the longtime coach and broadcaster who has been in the league in various roles since 1989. “I can’t think of a bigger gap from a team perspective.”

若以博彩角度來看,《紐約時報》也指出,至少16季未見過賠率如此懸殊的比賽,目前勇士勝出的賠率為1.1倍,騎士為7.5倍,非常誇張;至於最熱門的勝出比數,則是勇士贏4:1,賠率也只得2倍。

雖然兩隊在總決賽四度對碰,但不似八、九十年代湖人對塞爾特人,陣容上沒有大變;反觀勇騎兩軍全部出席四次總決賽的球員,加起來也只得九個,若視之為全新的體驗,也不為過。單以實力來計,勇士四星都足以排進聯盟前二十位,還有Iggy這個前總決賽MVP(雖然已落實首戰做缺陣),可是騎士除了LBJ和Kevin Love,其他都似是配角。

隊足以擊敗任何對手,不信的話,大可看看塞爾特人,在無星狀態下如何打東岸決賽,並且與騎士鬥足七場才出局;至於防守,火箭就示範了如何令勇士頭痛,就算擁有三個足以一場輕鬆入40的球員,但流於單打獨鬥的話,一樣不易取勝。

所以前面花了長篇大論去講,騎士在上個夏天的操作,就是想寫出這是騎士上下種下的遠因,不能怪誰。反過來說,近年多了很多人不喜歡勇士,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太屈機,我覺得實在荒謬;一支球隊透過選秀和信任來培養自家選手,然後球星自願減薪,來令整支球隊得以稱霸,也是罪過?Stephen Curry不是傳統球星,其足踝傷患幾乎就毀了他,要不是勇士信任,根本就不能留下。Draymond Green是undersize的二輪前鋒,KT甘心犧牲,而且勇士為了簽下KD,也放棄大半隊而重新訓練,一切都見到他們的部署;他們不是突然而來,也不是高調轉會,全都是一步一腳印,所以來到第四次碰頭,就見到兩軍的差距是史上最大,這也是速食文化vs耐心部署的正面對決。

上季總決賽,我在賽前分析文章《勇士93%的勝機 vs 騎士如何打破金鐘罩》(https://goo.gl/QAVm8Z)中談過,心理戰是勇士罩門,想不到今季仍然如此。今季看勇士比賽,仍然有住輕敵、慢熱和大意的毛病,更重要是KD的表現也不穩定,在對火箭的比賽,KD仍有30.4分和近4成的三分命中率,可是在關鍵時刻的主宰力,總是未夠。同樣的Stephen Curry也患得患失,助攻比例和大意失誤幾乎是1:2,三分也得36%。加上Draymond Green的狀態不足,四星中就只餘下Klay Thompson維持高水準,但在Iggy養傷下,他極可能成為防守LBJ的第一點,那很難再在進攻上提供到更多。而Jordan Bell屆時也有望提供支援,加上D.Green和KD,足以讓LBJ難以予取予求。

上半場發夢,第三節發威,然後第四節拉鋸下勝出,成了勇士的方程式;目前勇士在第三節平均比對手多出7.6分,在對火箭的系列賽,七場平均多過對手67分,差不多近10分。可是這或者是勇士初段不集中的原因,往往是初段落後近20分,然後第二節追近,第三節才反先,好像有恃無恐。在總決賽如抱這種心態,非常危險,沒有了Iggy,不止是防守上少了個好手,而是進攻時打不出死亡五小,也少了顆定心丸,在危急關頭會有不少影響。

騎士要偷雞,關鍵不是進攻,或LBJ打得有多好,而是防守上的問題。以騎士疲弱的外圍防守,面對塞爾特人也試過被攻入116分,如對住勇士,那失130分也毫不奇怪。就算LBJ場場打足48分鐘,對防守作用也不大,JR Smith和George Hill兩個將負責守住浪花兄弟,責任重大,而TT和Kevin Love(我預計他首戰可上陣)則要保證籃板,並守住內線。勇士之前有試用David West,這系列或會派上用場,因為騎士內線不強。此系列的奇兵會是Larry Nance Jr.和Cedi Osman,前者的籃板和封波能力出色,但攻守的企位都似與隊友格格不入;至於Osman有活力也有速度,其實非常好用。預計騎士也會以強攻打法對付Curry,除了上面提及的球員,Jordan Clarkson的速度也會令Curry頭痛。

由遠至近,看到勇士幾季下來,刻意培育球員,令陣容更強大,就連重創過的Kevon Looney也可養回,只攻不守的Nick Young也脫胎換骨,加上Quinn Cook和Jordan Bell等新人,無論從那個角度去看,都見到勇士的強大。加上教練團的高低,以及上季勝出後克服了的心理陰影,再結合主場優勢,得出的結論真的是勇士勝望壓一。如果Iggy在陣,我的選擇會是4:0(雖然卡爾教練認為,如有Iggy會贏4:1),但以目前來看,分分鐘要多休一、兩場下,騎士會扳回不少優勢。一如騎士對塞爾特人,首戰將是關鍵,大膽預測,兩軍沒有任何新增傷兵的話,騎士頭兩場可先贏一場,因為勇士今季的心態實在不可靠,但最後仍會是勇士高舉總冠軍,4:1是最合理的預測。

【世界盃】英格蘭命運不宜太早下定論

$
0
0

英格蘭23人大軍昨天(按:為5月16日)出爐,祖.赫特、韋舒亞落選成為討論焦點,而坊間亦有另一討論,是修夫基應否起用3人防線。前香港足球先生丘建威在英超節目曾指出,打3人後防與4人後防的最大分別:「3人防線是需要覆蓋更多的防守範圍,並且出現更多的空位,而防守中場需要回防快速補兩邊位,我效力南華期間曾經有一場熱身賽打3人後衛,所有隊友也不適應,很快就踢回4人後防。」

3人防線借鏡1990年的成功

英格蘭一向都以4人防線為主,而領隊修夫基球員時代是少數能夠踢3-5-2陣式的中路守將。打法類近清道夫的修夫基,是近代閱讀球賽能力較強的英格蘭中堅。1996年歐洲國家盃,他與阿當斯配合非常出色,而他在阿士東維拉效力期間,亦經常踢3人防線,修夫基可以說是自荷杜以後,最懂得運用3人後防的領隊。而近代英格蘭最佳的世界盃成績,也是1990年起用3中堅的陣式。

1990年英格蘭陣容
施路頓
柏加、獲加、胡禮、畢查、皮雅斯
華杜、加斯居尼、柏列
比士利、連尼加

當年三位中堅,森林的獲加是快速爛打、格拉斯哥流浪的畢查雖然轉身較慢但老於經驗,打比郡的胡禮閱讀球賽能力一流,加上兩邊二閘柏加以及皮雅斯快速非常,令卜比.笠臣當年的大軍打出成績。而自1990年世界盃後,荷杜在1998年世界盃也用過三中堅陣式,當年12碼不敵阿根廷出局。

今屆入選修夫基的英格蘭23人大軍,若要打3人中堅,可能會傾向起用曼城兩位二閘基爾獲加及德夫作為翼衛,始終在3人防線下,兩邊翼衛不可能一起向前助攻,基爾.獲加與德夫在球會的默契,有助他們在國家隊的發揮。或許很多球迷也會疑問,為何會召用老將加利.卡希爾,他的經驗是絕對重要。今次23人大軍,他是唯一一人代表英軍超過50次,在3位門將合共代表英格蘭不足10次的情況下,加利.卡希爾這類老黃忠特別重要。加利.卡希爾在陣中的角色,一如1990年的畢查,而更重要是他在車路士也打過3中堅陣式,他與鍾斯在史東斯之前也有一定的掃

最強的球員 最豬的隊友

$
0
0

當賽事來到最後一刻,我仍以為騎士大有機會取下首戰,賽前預測他們可以在甲骨文球場偷雞,是因為全隊體力仍充沛,LeBron James的主宰力仍足以左右球賽勝負。可是來到最後,LBJ的Thanos級表現只能被JR Smith這個豬隊友玩死。19個進攻籃板為騎士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可惜在加時前最後也最重要的一個進攻籃板,卻不巧落在JR手上,錯失了鐘響前的最後一擊,也令騎士萬劫不復。

從93年正式收睇NBA總決賽直播來看,我已經連續睇了25年,每一次的總決賽,我都盡量一場不漏,睇完再睇;自己支持的球隊,更會錄下在無波的暑假重溫;試過到信和買老翻錄影帶,後期更是DVD box set買齊。睇波多年,一次也沒有喊悶,因為隨住球員的狀態和隊友的配搭,也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世上沒有球隊永不會落敗,因為狀態不會永遠的100%;正如富樫經典漫畫《Level E》中所寫,一支C級球隊,要是在最好的情況,也可能贏失準的A級球隊。我不明白為何在總決賽開打前,有很多朋友都表示,完全不想看這個四度對決的戲碼,因為勇士太勁?因為勝負已分?因為又是Curry對LBJ?就今場戰情來看,全場極為好睇,峰迴路轉,而且有笑有淚(視乎你支持那隊)。當全世界都在嘲笑JR的腦殘行為,放棄球賽的朋友,可會感到後悔?

我當然不是說騎士是C級,但以整體實力而論,勇士的確勝一籌,原因是幾年的培養關係,也因為管理層和教練的視野不同。可是,LBJ藉這一季來證明他的實力絕對是SS級,等於是三國時代的呂布,有萬夫不當之勇,也令勇士的防守無時無限都要以1+1去對付,令騎士其他人有更多空檔。

由開波的一刻,LBJ已展現無比的決心,遠投近射頭六球全部命中,不過Stephen Curry的遠程三分和上籃and 1,助勇士追平,加上之後傳予Kevin Durant的拆你屋,掀起全場高潮。今場勇士打得最好的球員,肯定是Stephen Curry,不止因為他的29分是全隊最高,也不是因為他半場前的超遠三分球,助球隊追平,而是他控制了球賽節奏,用無私團隊籃球來幫助隊友。今場KD打得不好,三分7射1中,最後能有26分,就是因為Curry很多快攻或走空下,刻意傳球給他。在大部份的球隊,手感火熱的控衛大可不必如此,可是勇士就是堅持這種打法;看他們很多二打一或三打二的快攻,大多會傳予走空的隊友上籃或入樽,最多硬上的,就只有KD,難怪Steve Kerr也要他多傳球。

因為加時關係,今仗兩隊的主力都上陣逾45分鐘,LBJ是48分鐘;勇士的四大核心都由45至47分鐘;最難得當然是Klay Thompson,一度被JR偷波時「鏟傷」而退下火線,幸好治理後沒有大礙,除了防守以外,也提供了關鍵的24分,包括全隊最準的5球三分波。在勇士全隊中,只有一位球員打足對上四季的季後賽,他就是KT。或者China Klay的形象近年深入民心,但我認為他正如公牛時代的Scottie Pippen,總被嚴重低估;當所有鎂光燈落在其他三位球星,或者Final MVP Iggy身上,KT只是默默把工作做好,然後賽後才發現,要防守對方王牌的他已攻入20、30分。

邊睇波邊想寫稿的方向,本來直至完場之前,我都是想寫騎士一班球員,終於證明了他們一點也不差;很多球迷總是將騎士失敗歸咎於隊友支援不足,令LBJ不斷陷於苦戰。要明白一點,騎士的進攻是由LBJ發動,其他隊友本就處於支援角色,除了Dwyane Wade和Kyrie Irving,沒有誰能搶下主角位置。要是有更好的教練,在整體上陣時間和分工上做得仔細一點,其實LBJ不必打得如此辛苦。

今場我最佩服是卡爾教練,在缺少了隊內最能穩定軍心的Iggy下,仍然能讓球員充滿信心;在尾段LBJ那球精采的二段騰直上籃反超前下,Curry立即在另一邊飛身上籃and 1,再次領先一分。今個季後賽,很少見到Stephen Curry如此積極進取,是真真正正回到三季前的模樣,我相信Kerr一定做了不少工夫;除此以外,看準騎士防線拉到外圍後,放入David West及JaVale McGee幾分鐘,也有不錯效果;如非McGee又再腦殘,自己在籃下空晒卻被「籃框封波」,整個後備就會貢獻26分。今仗勇士也起用了Patrick McCaw,上陣4分鐘有2分,反而收起了Quinn Cook,相信是留有以待。

騎士的Kevin Love趕及復出,21分和13個籃板是隊內第二高,比起大帝的兩位兄弟,好得太多。TT今仗上陣20分鐘,只得2分和5個籃板,最後那球刻意對Shawn Livingson犯規,再沉不住氣請Draymond Green「食波餅」,換來二級惡意犯規,理論上會在第二戰停賽。在比賽尾段,浪花兄弟與大帝的一輪對話,或者Livinston在勝負已分下,故意起手,相信都是心理戰,任何一方沉不住氣,都會換來沉重代價。這一點,相信Draymond Green最清楚,不過他對住LBJ那球打面犯規,明顯不過,居然仍與球證爭拗,換來第四個技犯,實屬不智。目前離自動停賽就餘下三次技犯機會,再不忍口,恐怕又會出事。

勇士的防守其實遠不如之前兩季,我相信與Iggy缺陣有一定關係,但球員的心態也可以做得更好,不過今仗的協防做得不錯,戰術仍是維持「讓LBJ取分,守死其他人」,結果騎士整體的命中率是44%,三分更低至27%,若減去LBJ,整體命中率更只得37%。幸好今仗後備將士用命,包括Larry Nance Jr拉下了11個籃板,助騎士在籃板數比勇士多出15個,進攻籃板也以19:4遠遠拋離;當勇士以死亡四小應戰,騎士就一直以雙塔抗衡,最後Tyronn Lue大膽地用上Larry Nance足足19分鐘,此子不負所託,9分和11個籃板,加上Jeff Green填洞式打了足足36分鐘(7分/5助攻/3籃板),在防守上有極大幫助。或者因為之前的上陣風波,騎士棄用了Rodney Hood,在Kyle Korver防守跟不上仍勉強用17分鐘,或者JR不斷犯錯仍受重用,倒不如讓Hood上陣更好吧。

近年NBA裁判不時成為球迷批評的對象,結果Adam Silver就推出了Last 2 miuntes report,結果球迷鬧得更勁,因為不時在L2M翻案認錯,卻也於事無補。今場也有不少焦點,如LBJ偷波變吹罰,反而他明顯被打手也無吹,但最關鍵還是餘下36.4秒的一擊。球證本來吹罰KD撞人進攻犯規,但睇重播後就變成LBJ阻人犯規,當時正與朋友不斷whatsapp,也有人認為這球明顯是撞人,不過我就持相反意見,因為慢鏡所見,LBJ明顯未企定。講波的Reggie Miller也有提及,NBA曾傳出有意將這種L2M報告擴至全場,恐怕只會弄巧成拙,令球證壓力更大,更難吹波。

最後30秒,是全場比賽的高潮,先是LBJ二段上籃,讓騎士領先106:104;想不到轉頭就見到Curry飛身 and 1,全取三分後反超前一分。時間餘下23.5秒,騎士沒有用最後一個暫停,由LBJ策動攻勢,結果他選擇交予籃下走空的George Hill,順利博得KT犯規,第一球,Hill順利射入,令騎士打平107:107;這時候,全場最戲劇的一幕出現,Hill射失第二球,KD竟然發夢沒有頂好位,讓騎士的JR Smith搶到進攻籃板,當時比賽還餘下近4秒,可是JR既不起手,也沒有傳波(最後回傳予George Hill已完場),結果LBJ想叫暫停也太遲。本來大有機會做英雄,最後卻成了整個籃球界的笑柄,朋友賽後傳來金句,我笑了幾秒,雖然刻薄,也真的貼切。

「毒瘤嚟講……,JR真係可以入名人堂」

以當時情況,我們一直以為JR是記錯了比分,以為騎士領先,所以立即帶出圈外,令對手難以犯規;就連Tyronn Lue教練也說,指JR以為領先一分,但JR賽後堅持,知道是打和,帶出圈外是想更易起手;至於LBJ在記者會上也絕口不提,當記者反覆追問他和JR說了甚麼,JR是否知道比分,更拂袖而去。今場JR其實打得不錯,盡力防守以外,有10分和6個籃板,叫做稱職,想不到本來大好機會,仍是被他的愚蠢行為拖累;進入加時後,騎士似是喪失鬥志,一下子被拉開,最後以十分之差落敗。LBJ在加時階段只能攻入2分,既是體力上的疲憊,相信也是心理上的疲憊。今場殺紅了眼(慘被D.Green插到眼都紅埋),攻入總決賽史上第五高分51分,但之前四位,包括Elgin Baylor(61分)、Michael Jordan(55分)、Rick Barry(55分)及Jerry West(53分),全都是贏波而回,今次LBJ絕對是斯人獨憔悴。

賽前預計騎士可在頭兩場偷一場,是因為起碼LBJ體力充沛,贏面更高,但第一戰經歷心碎地輸波,恐怕難以及時調整。先不理Iggy下仗能否復出,騎士先決條件,是防守上要做得更好,像目前的防守換防太易,令比賽不致出現mis-match,如非KD手感奇差,比賽一早已玩完;除此以外,LBJ也應該如對塞爾特人時的打法,減少控球時間,釋放George Hill的威力;而上面也提過的Hood,或者Cedi Osman,其實都可以是奇兵。勇士要調整的地方其實不多,今場開局也比之前做得好,這要多謝Curry控制節奏,讓隊友投入。KD也好,Livingston也好,都受惠不少;加時有球Curry被兩人防守,然後向後一拋,Lvingston接波後拋射得手,鏡頭即時影住Curry在籃下扮戴上眼鏡,對住其慶祝,然後Lvingston也忍不住面露微笑。這只是其中一個畫面,無論是Draymond Green對McGee的提場,或者大家對Jordan Bell的鼓勵,都見到勇士這支團隊如何重視隊友,今仗最開心是見到Curry不再患得患失,那些令人嘩嘩聲的籃球重現,實在是球迷之福。

Viewing all 2866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