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體育
Viewing all 28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當腦殘也是MVP

$
0
0

正常來說,今場要選MVP,肯定是用了金手指的Stephen Curry,那破總決賽紀錄的9球三分波,協助勇士在下半場放甩騎士,主場再次取勝,領先至2:0。33分入面,包括17射9中的三分,也包括8次助攻和7個籃板;咖哩發威,勇士才像勇士。可是今場最令我驚歎不是Curry那些不可思議的三分波,而是落場18分鐘,百發百中的JaVale McGee。

七點多起床預備睇波,先看兩軍陣容,騎士沒有改變,而勇士亦只有一個位置換了人:中鋒由小將Kevon Looney,換成了「腦殘」JaVale McGee。本來「腦殘」這花名已消失了,因為麥伊在勇士隊中穩打穩紮,不再是昔日那個My Boy,上場幾球防守LBJ亦見進步,不再亂跳一通,其身型和彈跳力成了勇士有需要時最好的屏障;不過可能興奮過度,上場明明連入後忽然在籃下「被框guard」,幸好之後有JR Smith「幫手」,那精華片段才不致成為當日熱話。

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卡爾教練(Steve Kerr)看到JaVale McGee的優點,也看到勇士的缺點。上場勇士幾乎輸波,最後死裏逃生,有點運氣;LBJ的51分當然是主因,另一原因是勇士籃板失地太多,足足輸了19個進攻籃板,籃板總數也以38:53大幅落後;騎士不斷有第二次機會,才令勇士贏得驚險。上場麥伊打了6分鐘,卻是充滿驚喜,進攻的無球走位和防守的伸展,撇除一球蝦碌,實在值得更多上陣時間。今場是麥伊生涯僅第10次正選上陣,球迷見到他在籃下的防守,讓騎士不再輕鬆上籃,就算是LBJ,也要花更多力氣,加速、急停、再爆發,才能擺脫麥伊在空中飛舞的長臂;在籃板方面,他只拉下兩個籃板,卻把Kevin Love和Tristan Thompson擋了在外,讓隊友更易搶得防守籃板。除了腳傷未癒的Klay Thompson,其他三名正選都拉下最少7個籃板,這是極大的進步;結果勇士全場雖仍失掉16個進攻籃板,但整體籃板數只少輸一個(41:42),基本上是封殺了騎士上場的一大必殺技。今仗,麥伊絕對是無名英雄,說是MVP也不過份,因為他的出色表現,可說是意想之外,由無人要的聯盟笑柄,到今日總決賽正選上陣,看兩隊如何用所謂「腦殘」的球員,也堪細味。

勇士開波7射全中,整節命中率逾6成,但始終拋不開比數,騎士的集中力驚人,藉多次and 1搶分,完第一節只是落後28:32。然後球迷很快發現,勇士的後備陣容的深度。第二節見到David West擔任「中轉」,不斷在高位幫忙,除了幫助被George Hill 守死的Stephen Curry擺脫對手及轉邊,更重要是防守,他和McGee、Looney、Draymond Green及Kevin Durant,聯手守住籃底,令騎士不再狂搶進攻籃板。David West在11分鐘入面,百分百命中率射入一球三分,並有3個籃板和2次助攻,更交出3次封波,包括一巴封阻Kevin Love,到賽後看數據,你才發現大衛西做得多好。講到百分百命中率,當然要提Shawn Livingston。5射5中取下10分,他既是第二控球,憑身高也能在低位post up,然後來記中距離。今仗勇士明顯打得「大」,反過來用身高進襲騎士的內線,結果收到成效。

上場比賽,勇士雖然贏波,KD卻是罪人,手感不好問題不大,但最後的罰球沒有好好頂位,讓JR Smith搶走防守籃板,卻幾乎出事。日前在訓練時接受訪問,KD多謝Steve Kerr以MJ作例子,感激過後,KD如像開竅,今仗明顯少了勉強起手,多了傳球,並集中精力防守,基本上是讓出進攻主角,結果全場有7次助攻,與Draymond Green一樣多,和麥伊的配合,更是精采。KD今場的命中率高達71.4%,若果說Curry的三分是防不勝防的小李飛刀,那KD的中距離就是硬擋也守不住的玄鐵重劍,有一兩球明顯見到LBJ已輕印KD前臂,仍是阻止不了,KD+/-值是全隊最高的+24,充分顯示其價值。

談到腦殘,豈能少得上仗成為勇士英雄的JR Smith;今仗甲骨文球場的黃海有備而來,當JR博得and 1,站上罰球線時,全場一齊大叫M-V-P,結果JR真的射失;而全場只射9中2,看來仍受上仗影響。LBJ經過上場比賽落敗,明顯知道勇士的防守策略,是讓他取分,卻截斷傳球路線,守死其他球員,今仗刻意造波,但一來跑動不多,很多時見占士想一刀傳到籃底,結果變成失誤(5次失誤);另一方面是外線始終不佳,33.3%三分和41.1%的整體命中率,浪費了LBJ很多傳球;包括那球在三人防守下鏟到籃底,然後有後眼般的外傳。最後「大帝」的29分和13次助攻,明顯與首戰有落差,而整隊的鬥志也與上仗相去甚遠,欠了非勝不可的決心。

上場的L2M報告,有提及George Hill最後的罰球,Draymond Green提早進入禁區,應算違例;賽後收到幾位朋友的訊息,都指走甩眼太離譜。今場也有不少判罰令球迷摸不着頭腦,例如第三節餘下約4分鐘,LBJ接波快攻,把KT和Curry撞開,後者明顯擋住LBJ上籃路線,球證卻毫無表示;而Curry也有兩球三分被打手,一球球證冇吹,另一球左手推出的就變成勇士的界外球。不比上仗LBJ博進攻犯規那球般,非慢鏡難以判斷,如Curry那球明顯是blocking foul,也難怪LBJ勞氣。不過臨完第三節,LBJ爭位時摔低Jordan Bell,球證竟吹後者犯規,不知是再一次出錯,還是「還番」一球了。

當勇士領先到2:0,不少球迷開始討論總決賽MVP誰屬,2015的得主還未能復出,2016年的得主落後,2017年的得主失準,令大家憧憬今次會是咖哩仔正名的好機會;今仗那球插甩花後轉身一射,從三十呎一道彩虹般命中的三分,令球迷興奮若狂,我在螢光幕前也忍不住嘩了出來。打破Ray Allen的紀錄射入9球三分波,其難以防守的程度,甚至讓TT發爛渣──當賽後有記者問到,他防守Curry時有否感到無助(helpless),TT即時爆粗走人,由此可見,Curry的三分有多恐怖。雖然如此,我相信勇士上下不會太早思考FMVP的問題,有過2016年的慘痛經驗,直到捧盃一刻,勇士也不會掉以輕心。可是今仗看到了經過首戰後的天與地:騎士捉到鹿沒有脫角,全隊仍在後悔與沮喪當中,但勇士卻是死裏逃生的喜悅,而卡爾教練也當機立斷,堵塞了球隊的漏洞,令騎士更難對抗。

總決賽開打前,我預計騎士在首兩戰可偷一場,因為LBJ的氣力最充裕,但首戰以些微之差失利,打擊甚大;雖然騎士之前對塞爾特人也試過先落後0:2,可是勇士絕非綠軍可比,其作客威力也不容少看。卡爾教練也有信心,Andre Iguodala不會缺席全部總決賽,Iggy何時回歸,與KT的傷勢,會是騎士能否扳回一城的關鍵。幸好頭三戰中間都有兩天休息,對年紀較大的騎士隊很重要,LBJ和他的隊友回到克利夫蘭,表現會相差甚遠,所以部份勇士迷認為大局已定,那太天真了。

來到第3戰,騎士最重要是找回手感。隊中最可靠的射手Kyle Korver在防守上耗力太大,其季後賽平均44.6%的命中率,來到總決賽跌至25%;在戰術支援不足下,基本上是廢了武功;加上JR的失準、 Rodney Hood又被棄用(今日終於上陣4分鐘,雪得太耐一上來就射大針),令騎士引以為傲的外線火力幾乎熄滅。我仍然相信,若Tyronn Lue肯多用Cedi Osman、Hood和Larry Nance Jr.,會有作用,連Jeff Green也開始有疲態,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若騎士不趁氣力還未放盡下追回一場,恐怕真的會捧蛋收場。


世界盃與英格蘭

$
0
0

1 撇除馬斯查蘭奴的告別,睇世界盃唯一意義,就係確保及見證英格蘭出局。我強調我不討厭英隊,只是不屑,且他們是愛爾蘭永恆的 rival。我真正討厭的,除了已出局的荷蘭,就是巴西。但對目前這隊巴西,我只有尊重和欣賞。

2 今年英格蘭極強。不是指人腳,而是領隊為隊員找到相應的陣式。

3 人腳方面,Stones 是曼城之恥,不贅。Dier 扮冷靜,掩飾冇能力做 athletic 搶截,諗得慢、跑得慢、冇對抗性,懶係用視野搭夠,這類防中我最憎。Trippier 的 ball-watching skill,發作時比上述二人又有過之而無不及。從近季表現看,我完全無法想像到佢曾經踢過般尼。Rashford 有質冇腦,已經普巴化,一天不轉會,難有回頭路。

4 簡單來說,以人腳論,踢少三個半人。前面 Sterling wasteful,後面不穩,照計應不斷輸波才是。

5 但修夫基找對了陣式。在目前陣式下(我稱為 343 ,有人稱為 352),防守球員佔了六人,在陣地防守時理論上不落下風。最最最重要係,咁樣的陣式,可以做到中後場相對穩健的控球,球賽節奏會偏慢。這種控球在防守上有極大功能,因為鳩搓時,可以浪費好多時間。當偶然快攻時,就交給前場4人,用個人技術或射術制勝。防守6人中,雙 wingback 助攻便可,Dier 理論上完全不用上前,可以減少失位犯錯的機會。

6 整體來說,就是穩守,鳩搓,透過慢節奏燃燒大量時間,然後用前場 4人中,個別球員常用的相對簡單方式制勝,例如 Sterling 用速度或腳法突破一人,或 Alli draw foul,或 Kane 的直接射門。中間加插 setpiece,角球或罰球都有優勢。

7 咁搞法,入到八強都不奇喎,捧盃也不是夢。

8 不過突尼西幾好的,英格蘭的優勢就是難輸,危機就是易和,小組階段也有暗湧。

9 結論︰暫時想像不到巴西奪標以外的其他可能。法國人腳超好,但廸甘斯難寄厚望。至於英格蘭,今次係同過去完全不同的,其實有一定的贏面,贏了的話,應該分半隻盃俾普捷天奴。最大的 wild card 是.... Fabian Delph。

氧債氧償 心債心還

$
0
0

(長跑界男神Mo Farah在進行最大攝氧量VO2max測試。圖:Bupa)

話說,雷雄德教授在專欄撰文,主要講及劇烈運動後過氧耗量(Excess Post Exercise Consumption, EPOC,前稱「氧債」Oxygen Debt)會引致運動後心率及呼吸加快,故此劇烈運動後不建議即時靜止,以免心臟負荷,預防頭暈、昏厥甚至猝死風險。

建議是對的,但中間的理論,如果大家的會考/ 文憑試知識沒有還給生物科老師,就知道這根本是歪理。

運動激發氣喘和心率上升和腦幹自主神經系統相關

年少時做心肺科實習時知道,血含氧量要經常維持在95%或以上。如果在觀察或治療期間跌至水平以下,會令器官衰竭。所以,劇烈運動期間,血氧量必定能繼續維持同樣高水平的含氧量,人體不會等到血氧量下跌或者有氧不足情況才會激發呼吸率及心率上升。平時在病房實習,如果血含氧量有下跌趨勢的話,早就要知會醫生做搶救了。

故此,呼吸及心跳率上升是依靠骨骼肌中間的神經感應傳送訊息到腦幹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再指示心肌、橫隔膜及肋骨肌肉活動控制頻率。劇烈運動過後,自主神經系統受的刺激會放緩,然後逐漸恢復到靜止心率。教授在文章提及運動後過氧耗量和耐力運動後猝死有關,其實應該是交感神經不能在劇烈運動後適時減低刺激,恢復靜止心跳;需要處理的輸出(cardiac output)沒有減少,長期超出負荷會帶來不同形式的心肌問題。進行心臟復康時,運動心電圖測試的臨床指引中,若運動靜止過後頭一分鐘內人跳每分鐘沒有減少超過12下,進行康復運動的風險及死亡率亦相對提高。

運動後過氧耗量(EPOC)和氧不足(Oxygen deficit)

呼吸率的控制亦會引發相同交感神經機制,但處理氧不足和運動後過氧耗量卻是由心臟持續泵帶氧血液到肌肉進行補充。有部分研究發現運動後過氧耗量㑹在劇烈運動後24小時仍然比靜止水平為高,但呼吸率不會在運動後數小時持續高水平,否則肺和呼吸道負荷增加,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等病症風險。

劇烈運動開始時,身體會有認知需要加大氧氣攝取量去應付燃燒能量需要。但因為剛開始時心臟未夠快輸出足夠含氧血液到肌肉去,身體會靠缺氧運動(anaerobic respiration)去補償當下帶氧運動(aerobic respiration) 不足以提供的能量,同時亦製造乳酸。若同樣能量來自帶氧運動,這額外的氧氣需求稱為氧不足(oxygen deficit)。運動過後額外的氧,用以缺氧運動所製造出來的乳酸(lactate)需要變回糖原(glycogen)、補充運動所消耗蛋白質荷爾蒙及將體內溫降回正常水平,此為運動後過氧耗量(EPOC),和呼吸頻率沒有關係。教授提及在劇烈運動開始時頭五分鐘有氣喘感覺但數分鐘內會回復正常,是交感神經正在於腦幹調整呼吸頻率,直至氧氣攝取可以持續供應帶氧運動所需能量然後維持在穩定水平。呼吸調整愈快,需要缺氧運動補充的能量愈少,運動後過氧耗量需要處理的乳酸就會愈少(但記住乳酸又和肌肉酸痛無關 ),需要氧量也會相應降低。故此現時流行的高強度間歇運動(HIIT)可以在運動過後仍然可以消脂解困,但仍然需要有相當間隔讓身體進行恢復而不可以天天做,根據的就是這個原理。

運動開始時及完成後所需攝氧量。圖片假設運動全程所需能量均等。

劇烈運動後即時靜止活動的昏厥其實是血壓問題

停止運動後,心跳因為缺少肌肉收縮引發的交感神經刺激而減慢;而留在周邊肌肉積聚的「能量貨幣」ATP仍然會間接刺激血管擴張,肌肉停止收縮亦減慢血液回流到心臟。當這現象表現過急,影響到整個人體血壓減低,甚至減少帶氧血液輸出到腦袋,就會形成暈眩甚至昏厥症狀。

另一研究指同樣由外來電力刺激靜態肌肉進行收縮亦會令血壓下降,可見運動後的血壓下降並非由缺氧有關。

而運動猝死更是因為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肌梗塞引起,和缺氧代謝作用毫無關係。

讓身體有調節的空間

所以,劇烈運動後不能立刻靜止,背後主要是自主神經系統的適應引發的心率和血壓問題,而非氧不足和運動後過氧消耗。結論正確,但中間的闡釋毫無懸念支離破碎。

「借分享!」「教授,長知識了。」社交網站上分享分享次數愈多,不代表理論愈對,畢竟人類只會選擇去聽自己想聽的話,再以為愈多人看的就是真理。教授貴人事忙,不知用了多少時間寫一篇免費報章的七百字專欄,卻花了我三日時間再轆人情咭找大學資料庫做文獻回顧。

我今次真的要多謝教授塞錢入我袋。

參考文獻:

Borresen J & Lambert MI (2008). Autonomic Control of Heart Rate during and after Exercise. Sports Med 38(8): 633-646.

Børsheim E & Bahr R. (2003) Effect of Exercise Intensity, Duration and Mode on Post Exercise Oxygen Comsumption. Sports Med 33(14): 1037-1060

Chen, C.-Y., & Bonham, A. C. (2010). Postexercise Hypotension: Central Mechanisms. Exerc Sport Sci Rev, 38(3), 122–127. http://doi.org/10.1097/JES.0b013e3181e372b5

Fisher JP (2014) Autonomic control of the heart during exercise in humans: role of skeletal muscle afferents. Exp Physiol 99(2), 300-395 https://doi.org/10.1113/expphysiol.2013.074377

Mortensen SP & Satlin B (2014) Regulations of skeletal muscle blood flows in humans. Exp Physiol 99(12)1552-1558 https://doi.org/10.1113/expphysiol.2014.081620

Waldron TG, Eldridge FL, Iwalmoto GA, Mitchell JH. (2011) Central neural control of respiration and circulation during exercise. Comprehensive Physiology https://doi.org/10.1002/cphy.cp120109

Does abruptly stopping intense exercise cause blood to pool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原文刊在此
作者 Facebook Page

被遺忘的國度 真實的世界盃

$
0
0

還有不夠兩個星期世界盃就會揭幕,這項四年一度的盛事已經在全球掀起熱潮。不論你是足球狂熱份子,還是湊熱鬧的一群,也一定會因為舖天蓋地的宣傳而感受到這項盛事的氛圍。

正當全世界也把目光聚焦在俄羅斯的時候,其實在英國倫敦也靜靜地展開了一項不為人知的「世界盃」。這是一項不受認同的賽事,參賽的隊伍大部分都是世上被遺忘的群體,就算贏得冠軍也不會被世人稱頌。不過,這個「世界盃」對參賽的球隊有著極為重要的代表性,更是向世界宣示他們存在的機會,由「 Con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Football Associations 」所舉辦的CONIFA世界盃就是這一回事。能夠參與CONIFA世界盃的都是地平上線被遺忘的那些人,西藏、北塞浦路斯、帕達尼亞和巴拉韋等,這些來自全球不被國際承認及不能加入國際足協的地區才有資格參與這項賽事,至於缺席世界盃的意大利和荷蘭就當然不能出席這項賽事。

說實話,CONIFA世界盃的可觀性的確不高。但CONIFA世界盃的意義重大,她能夠讓一些無法代表自己國家出戰大型賽事的球員得到盼望,令這些地區不被邊緣化,讓他們在混沌的國際政治上單純地表達對自身群體的熱愛,更讓世界上的球迷擴闊眼光,認識這班被主流社會所遺忘的一群人。

雖說CONIFA世界盃的吸引力不大,但當中其實也有不少亮點。例如其中一支球隊「在日朝鮮人聯隊」(FC Korea)就有兩位熟悉的面孔,一位是曾參與2010年世界盃的前朝鮮國腳安英學,另一位就是現時效力港超球會理文的孫文哲。另外,美職聯名將占士萊利會為北美洲地區卡斯卡迪亞出戰,就連前英超球證卡頓保亦會為這項賽事擔任球證。更值得留意的是,原來港資企業 GIORDANO是今次賽事的贊助商,為義工和職員提供制服和成為了卡斯卡迪亞的球衣贊助,可謂極具國際視野的市場策略。

從來,足球都不只是一項運動,更是讓人藉此認識世界的機會,令自己能看得更遠。在世界盃開始之前,CONIFA世界盃其實絕對是值得大家用來熱身的最佳賽事。能夠看到西藏等地區的球隊作賽,試問機會又有幾多?

Photo: CONIFA

球員 ‧ 故事 Facebook Page

最潮球迷型格之選 – H組

$
0
0

2018世界杯在個多星期後便開始了。想「睇高一線」的型格球迷,除了追看自己心儀的球隊外,哪一組的比賽會最合胃口?最「潮」球迷的型格之選,當然不可能包含西班牙、德國、巴西這些熱門,又或者英格蘭、阿根廷、法國這些球迷眾多的球隊,於是在分組賽階段,H組應該會是最精彩、最有趣味、最值得型格球迷追捧、出線之爭最緊湊,甚至是賽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組。

H組的四支球隊分別是波蘭、塞內加爾、哥倫比亞和日本。熟悉日本隊的大有人在,故不追看J-League也不特別留意日本足球的筆者,獻醜不如藏絀,大家如果想多了解本屆日本的實力和戰術特點,坊間也有不少有關他們的介紹。作為亞洲代表之一的日本,本身已是不少港人心目中的「家鄉」,因此對日本有些好感的香港球迷相信不會少。有日本的存在,不少港人就多了一個追看的理由,這是其中一個H組引人入勝的地方。

同組的另外三支球隊,實力都應該比日本強。不過「可幸」的是,他們之中並沒有哪一個算是特別突出,雖然FIFA的世界排名稱不上是絕對可靠的指標,但這三隊分別排10、16及28,正好說明他們之間,定必會出現一番可觀性極高的龍爭虎鬥。

先談談排第28名的塞內加爾。非洲球隊中,塞內加爾是排名第二高的隊伍,僅次於突尼西亞。不過塞內加爾的踢法,有別於突尼西亞、摩洛哥和埃及這類北非球隊,不會以穩守為先,對爭取最佳成績不一定是好事,但對普遍球迷而言卻肯定是好事。以人腳來說,塞內加爾也是非洲球隊中最有星味,最為人熟悉的,由後防的拿玻里(Napoli)中堅高列巴尼(Kalidou Koulibaly)和下季轉投史浩克04 (Schalke 04)的中堅桑尼(Salif Sane),到前線利物浦(Liverpool)的文尼 (Sadio Mane)和摩納哥(Monaco)的基達巴迪(Diao Keita Balde),可見這支塞內加爾確有一定實力。事實上,有大熟大勇的文尼在陣,幾乎可說是比賽中的入球保證。

塞內加爾的主教練施斯,是球隊2002年首次躋身世界杯時的隊長,當年勇挫法國隊更是一時佳話。成為國家隊主教練前,他曾執教u-23國家隊,所以對於球員的了解和團隊士氣的掌握絕對不用懷疑。塞內加爾的中軸線滿是實力高強之人,講求速度的位置有高速的球員,講求力量和身體質素的位置也有強壯的力量型球員,整體來說有高速行軍的能力,也具備進行高位壓迫的條件,而極高的衝擊力和速度,意味球員們個人突破能力非常高。再者,今屆是塞內加爾第二次踢世界杯,欠缺經驗令他們的表現更加難以預測,這對於爭取佳績未必是好事,但對於提升比賽的觀賞性卻是好事,而如果演變成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情況,就更是球迷之福。事實上,塞內加爾有躋身八強的條件,但也在分組賽出局也不是不合理,這種不可預測性,令他們的比賽變得更刺激,所以怎可能不是球迷的福音?

接着看看來自南美洲的哥倫比亞。剛才說過塞內加爾的特點是贏在不同球員的身體質素,速度與力量兼備,而且有優異的個人突破能力,而哥倫比亞的特點卻完全不同。哥倫比亞有着一眾典型南美球隊的特色:球員腳法細膩、可踢出華麗的進攻、有出色的十號球員。哥倫比亞也有個別球員的能力很出眾,但和塞內加爾不一樣,靠的是球場上的創造力和視野,而非以個人突破為主。另一方面,哥倫比亞的防線正進行改朝換代,換上了一批年紀輕輕的防守球員,如熱刺 (Tottenham Hotspur)的山齊士(Davison Sanchez)和巴塞隆那 (Barcelona)的米拿(Yerry Mina)等。一條年紀這麼輕的防線會不會出事?面對速度與力量兼備的鋒線,或遇上世界級前鋒時,究竟能不能撐住?雖然有着以上特點,但從外圍賽所見,哥倫比亞踢穩守反擊比採取主動時成績更好,故此主教練最後決定採用哪一套戰術還是未知之數,球迷們不妨拭目以待。

四年前哥倫比亞,是一眾最「潮」球迷的型格之選,到了今屆,繼續是一隊值得令人期待的球隊,單單一個狀態回勇的占士洛迪古斯(James Rodriguez)已足以令人看得如癡如醉,即使球隊最終以穩守反擊為plan A,球迷們也不用失望,因為哥倫比亞的反擊非常精彩而且有效,當中的配合往往都十分巧妙。此外,繼上屆世界杯爆出了占士洛迪古斯,哥倫比亞在今屆賽事也有另一位可能爆發的球員,他就是24歲的防中巴利奧斯(Wilmar Barrios)。巴利奧斯在小保加(Boca Juniors)表現出色,作為防中的他,在球隊第一道防線的演繹可謂非常稱職,而更難得的是作為防中,他在控球的時候表現亦很優雅,與其他主力負責進攻的隊友相比亦絕不失禮。有着這樣的一個中場中路組合,可以預期哥倫比亞將會為球迷帶來具觀賞性的足球。

最後就輪到來自歐洲的波蘭。闊別世界杯12年後,波蘭終於成功重返這個全球球迷注視的國際舞台。這支波蘭行軍迅速,擅打整體戰,而兩翼高速進襲正是非常有效的進攻手段之一。作風務實的波蘭,與哥倫比亞的性格不盡相同﹔擅打整體戰,亦與塞內加爾大相逕庭。不過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大家的比賽方針各走極端,但在實力相差不遠的情況下,這些對決必會擦出無窮火花。

波蘭鋒線上有着令人聞風喪膽的世界級射手利雲度夫斯基(Robert Lewandowski),足以令大家對波蘭的表現有所期待。事實上,波蘭在外圍賽火力強勁,而利雲度夫斯基更攻入破紀錄的16個入球,帶領球隊輕鬆出線世界杯,而類似情況亦曾在上屆歐洲國家杯外圍賽發生。奈何在歐洲國家杯決賽周之時,波蘭竟然一反常態,以較保守的戰略出戰,結果在淘汰賽階段在先開紀錄的大好形勢下,最後互射12碼不敵最後冠軍葡萄牙而飲恨。汲取了上次的寶貴教訓,加上當時尚算年青的球隊現在又變得更成熟,波蘭這次可望踢出自己的本色,在各球員的緊密配合下,像外圍賽那樣展現強橫攻力,令球迷大飽眼福。

本屆的八個分組中,就只有H組有着四隊來自截然不同的洲份的球隊,而且他們的比賽風格和強弱特點也各不相同,絕對是最有「世界杯」味道的一個分組。A組頂多可算一半吧,畢竟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而且沙地亞拉伯和埃及在地理上的距離和文化背景上的差異也不太遠,故此H組實在最切合世界杯這個主題。而且正如上文所說,H組各隊各有截然不同的戰術特點,實力平均地高而又相近(日本除外),這點其實C組也近似,可惜當中的法國隊擁有身價高達一億鎊,甚至一億六千萬鎊的球員,當然就自動取消資格了。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舞台上,欣賞不同的足球哲學交流火併,實在令人引頸以待,而H組的比賽時段我全部都記下了,你呢?

Box to Box Facebook Page

誰是NBA的G.O.A.T.?

$
0
0

這篇本來想在總決賽完結後才寫,但鑑於Kobe的訪問,所以先寫幾句。

以目前走向,LBJ的騎士落敗幾成定局,換言之其總決賽紀錄將會是3勝6負。三次總冠軍,絕不是簡單的事,但我們衡量一個球員是否偉大,又不單是以總冠軍去計算。例如剛生日的Allen Iverson、或者Reggie Miller、爵士的John Stockton等,都肯定是傳奇球星之列,要是有誰說,他們一冠也無,難以稱上巨星,那肯定是腦筋有問題。當中,如Reggie Miller在生涯尾段其實大有機會「搭順風車」,如Gary Payton或其他球星老去後般加盟強隊,以支援角色贏得總冠軍,但他仍寧願與印城市民同在,那是更了不起的情操。

今日人情味不如舊日遠甚,這我一點都不反對,在職場打滾近20年後,對於所謂忠心之說,與「打份工啫」,都感受甚深。莫道你在選擇人,你的老闆究竟是Gregg Popovich,還是Danny Ainge,已是差天共地的事。但不變的是,普遍體育迷都將更高的道德標準投射在球星身上,因為球星如單純地追求勝利,而沒有了努力過程,或者沒有經過絕望的等待,那結果就未必甜美。正如Kobe Bryant,傳奇之處不在於他因人成事,早早取得三連霸,而是經過一連串場內場外的打擊後,仍能再次領湖人衛冕成功,那種自傲和倔強,折服了不少球迷。

上面談到,偉大的定義不在於指環數目,例如Robert Horry,你說很難說他會比Kobe更偉大,但當我們討論GOAT,The Greatest of All Time,那又是另一回事。要做到史上第一,不止要講冠軍數目,也要講過程中的地位、角色、貢獻,也要講整個生涯做過的挑戰,改變,成長。我們也要考慮那時候的對手,考慮隊友的支援,考慮教練的才能,如此方有較完整的想法。

可惜,礙於年紀關係,我也趕不上NBA起飛的八十年代,對於Larry Bird和Magic Johnson有多好,只能有個大概想法。正如當Kobe Bryant退休,我寫了一篇《告別最偉大的反派》,也收到不少年長球迷來郵,指我把Kobe抬得太高,認為不管是Kareem Abdul-Jabbar,或早Magic Johnson,其地位都比Kobe更勝一籌。

正如我講過,籃球偶像就如初戀,有着不可取代的特質,十多歲看的球星,一定比三十歲看更加震撼,更加純粹;昨晚和朋友食飯講波,也有討論這話題,MJ、Kobe、LBJ、Stephen Curry(級數未到,但在新一代心目中他就是神),其實就等於我們的譚詠麟、張學友和陳奕迅,誰是歌神?就看你聽那個年代的歌長大。《愛情陷阱》vs《還是覺得你最好》vs《與我常在》,誰高誰低,那可能永遠不會在答案。

LBJ總決賽再敗幾成事實,近日幾個美國主要籃球網站,都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LBJ是否得不到足夠支援,他是否能令隊友更好。Kobe日前接受《New York Times》訪,也有談到這問題。

對於目前騎士在LeBron James交出上佳數據下,仍落後勇士0:3,Kobe對坊間不少人指騎士的支援太少而唱反調。他在訪問中表示,其實騎士的隊友一點也不失禮:「Kyle Korver是個偉大的射手,JR Smith也很紮實,我們集中在他的一次失誤而忽視了他曾協助球隊贏過總冠軍;他們有Kevin Love,一個明星球員,也是美國男籃代表。還有Rodney Hood,在西岸平均可獲17分的得分好手,而Tristan Thompson已打回幾年前的水準。當我們去討論LBJ有多偉大時,我們也要看看其他人,假如你說騎士的球員差勁,LBJ是與一班垃圾打波( playing with a bunch of garbage),那我絕不同意。」

朋友近來也有討論這話題,有一位就認為,至少LBJ在心技體三方面中,「體」的實力堪稱史上第一。抱歉,我即時打斷了他的說話,因為太少人看過八十年代的MJ。很多人會記得LBJ被三個綠軍球員拉住也能上籃,但有誰記得MJ在活塞三四個球員用殺傷戰術下,仍能成功入樽或得分?有誰記得MJ在1988-89球季,平均數據是32.5分,還有8次助攻和8個籃板,並且是聯盟偷波王的2.8次偷波?當我們看得不夠多,就很易有以偏概全的問題出現。所以有時ESPN排出所謂的史上最偉大100球星,我真的懷疑他們根本未看過九十年代球星打波!

很多人讚Dennis Rodman是籃板王,那是經過年月洗禮後的單純印象,事實是他麻煩多多,公牛甚至要犧牲一位球員來作他的保姆,幫他執鞋,他在場上的表現,有賴當時三為一體的Phil Jackson、Mj和Scottie Pippen聯手,由訓練到更衣室到球場上努力而成。有時聽到有朋友說,MJ贏得六次總冠軍是因為好彩,好彩有班勁隊友才能做到;一下子我也很難解釋,這就是時代的代溝。

究竟LBJ能否成為最偉大的球員,尚待他退休後才能作出更公允的討論,但他的天賦體能太勁,加上沒有大學的訓練,在基本技術上的確有差,但我們也見到他的自律和訓練下,這兩季開始明白用更省力的方式進攻,但因應其持球打法,隊友的發揮的確受影響,這才出現上面Kobe所說的問題,就是一班好隊友而變成部份球迷口中的「垃圾」。或者說,他需要適合自己的隊友,而不是那種帶領不同隊友都可登上頂峰的球星;來到最後,這問題可能不需要答案,因為每人答案都會不同,但LBJ要追上前人的話,時間已進入倒數,越來越少了。

技術文:唔講戰術人腳,純數字分析世界盃分組同奪冠

$
0
0

呢篇係純數據估波同分析,唔吹水。咩球員咩陣式咩教練我一慨唔理。球評家實憎死。正如在股票上,我最初係學院派,CFA嘛,當然信基本分析,咁自然鄙視啲技術分析睇圖嘅

但做嘢耐咗,覺得講到尾,捉到老鼠就好貓。技術分析或睇圖點解有用?或者基本分析點解冇用?因為你基本分析嘅嘢已經in the price。正如唔使你分析話我知英格蘭勁過沙地阿拉伯,我完全唔睇波唔知沙地阿拉伯在邊都可以知 — 因為,有賠率,有排名。

咁啲煩膠拗餐死嘅,就梗係話排名唔代表「一切」,賠率代表「一切」。費事拗。從來冇人覺得係「一切」。只有人嘅愚眛先係「一切」。講到尾,講咩戰術陣容打法,睇落當然有趣,如果係球迷嘅仲會學到好多嘢 — 但如果唔係球迷只係想知勝算呢?咁其實分析文章,係幫唔到乜嘅。

排名,有兩種,國際足協FIFA ,即係大家平時聽開嘅世界排名,同埋匈牙利佬命名嘅Elo排名。賠率就當然好多唔同莊家,但以馬會為準。咁呢三種系統,邊種應該會最準?有乜局限?更有趣係,幾時會打交?即係三個系統都話你知英格蘭勁過沙地阿拉伯,冇討論價值。但如果打交時就有價值,會睇到邊種準啲。

其實係2016歐國盃寫過嘅舊文翻炒,但用新收據,有興趣嘅可以睇咗舊文先。當時01搞估波,我在第一階段係冠軍(決賽就唔好提了)

馬會賠率

簡單介紹下,賠率大家知係乜,但留意,《驚天十二小時》有話你知,熱門未必多人捧,只係多錢捧。無論如何,真金白銀最有說服力。意見調查你可以話沙地阿拉伯拎硬冠軍,但,不如買一萬蚊落去先?

國際足協排名,不詳解,鍾意嘅自己睇點計

32隊FIFA排名,留意係舊的,貪張圖靜。應冇大變動,但想搵最新嘅去

呢套嘢成日比人批評,容易game the system.挪威94年排過第2,美國06年排過第4,佢哋自己都笑。大賽主辧國例牌排名低,因為只踢友賽,巴西2014排22(後來輸1–7後話),法國2016排第9,但賠率都係超熱。亦都有隊(羅馬尼亞?)特登請顧問,研究點樣約友賽谷世界排名。

但FIFA排名有冇用?好有用,因為佢有無上權威,分組分pot分種子都係靠佢。今屆世界盃英格蘭西班牙就因為排名唔夠高,跌咗去pot2,要同啲pot1一齊同組。好彩冇抽中巴西阿根廷之類,但中萄葡牙比利時都唔多好玩。意大利就因為一場友賽輸波,搞到排名跌咗,2018外圍賽跌落pot2,然後抽中同西班牙同組,埋下出局伏線

Elo 排名,複雜少少,可以睇我舊文,或者睇返人哋點計(但我估你都唔會睇)

Elo 排名,想睇最新請去

一般嚟講,呢個系統係準過FIFA好多。特別係弱隊爆冷,會加好多分,反之亦然。仲有佢嘅好處係,佢係一個relative measure ,你可以將今日嘅德國同98年嘅法國比睇邊隊勁啲(唔係真係唔同時空比實力,係指佢哋嘅得勝率同贏乜人等等),甚至拎英格蘭同皇馬比 — 甚至係拜仁慕尼黑同芝加哥公牛比。只睇兩個分數,就知兩隊對碰大家贏面如何。

上次2016歐洲盃做過分組賽第一輪統計,16場,結果Elo 排名估輸贏估中12場,馬會中11場,FIFA排名中得10場。科學精英>群眾智慧>官方。幾咁好嘅結果。

正題前,比埋啲資料你,記得開住慢慢睇:FIFA排名,Elo排名,馬會賠率

1)講咁耐,講返今屆。先講冠軍。首先比個Fact 大家:世界盃冇乜爆冷,亦都唔存在咩扒冷。個別一兩場,當然有,大把。但買冠軍嘅,你買沙地阿拉伯即係倒水落海。02年巴西奪冠,7倍。06年意大利啲人話爆冷,但其實都不過9倍。10年西班牙6倍,14年德國又係6倍。共同點係乜?未必係大熱,但全部係10倍之內。對上一次爆冷正係20年前,法國13倍捧盃 -仲要係主辦國。講咩凡事皆有可能,但你輸到破產都未見到。反而歐洲國家盃就有希臘之類超級大冷 — 所以睇今屆,冠軍不外乎五隊,巴西德國西班牙阿根廷法國。比利時葡萄牙英格蘭可以請早。咩烏拉圭克羅地亞嗰啲基本上係倒錢落海。

2)做咗個表,講解下。分組賽抽簽,係跟FIFA排名,pot 1,2,3,4.東道主俄羅斯例外,排名極低,但預設係pot1。

本人創作

每組你見到有三個 column,FIFA就係世界排名高低,Elo就係Elo排名高低,以我寫嗰日(即係上週末)為準,所以可能爭啲。賠率就係馬會賠率,望過下外國網,冇好大唔同。唯一比較唔同就係E組塞爾維亞,馬會排第三,外國排到第二。

FIFA排名同Elo打交嘅,用紅色表示。Elo同馬會賠率打交嘅,黃色表示。呢啲就係你要留意嘅東西。至於巴西大熱首名出線,或者沙地阿拉伯包尾出局呢啲,係眾望所歸的。

仲有留意,理論上,越少打交嘅組,代表局勢越明朗,人人都覺得係咁。點睇都係。所以照咁睇,德國嘅F組(利申:德國球迷)大家認為最明朗,德國首名墨西哥次名冇難度。英格蘭嗰組G組好似最亂 — 但睇你點定義亂,之後會再講。

最後,FIFA排名同Elo排名順序一樣嘅,有三組。法國嘅C組,阿根廷嘅D組,德國嘅F組。但更多時係Elo排名同賠率(即係大眾智慧)一樣,共有四組。烏拉圭俄羅斯嘅A組,巴西嘅E組,德國嘅F組,同埋波蘭哥倫比亞嘅H組。至於FIFA排名同馬會賠率一樣嘅? 只得兩組,德國嘅F組同英格蘭嘅G組。

最後遂組講下:

A組:烏拉圭最勁,沙地阿拉伯包尾,冇乜懸念。問題只係次名出線。FIFA排名話埃及勁啲 — 但當時沙拿未傷。馬會同Elo都信俄羅斯勁過埃及 -而Elo仲未計入東道主因素。似乎俄羅斯可以次名出線。留意馬會俄羅斯個賠率都帶出埃及好多的。

B組:比較亂嘅一組。但亂嘅只係一二,同三四之爭。二同三係唔使爭的。鐵定係西班牙葡萄牙首次名,伊朗摩洛哥出局,爭在排名。FIFA話西班牙勁啲,但Elo同馬會都信西班牙勁啲-相信多數球迷都咁估,一於信西班牙首名,不過賠率老實唔爭好遠。三四方面,兩個排名都話伊朗勁啲,但馬會信摩洛哥。唔識揀了。反正都無關重要。但你睇Elo,其實伊朗領先好多下,真係二選一就伊朗第三。

C組:同A組局勢差不多,法國首名澳洲包尾,不用討論。二三秘魯丹麥之爭。排名兩個都覺得秘魯勁啲,但馬會信丹麥。真係極難揀,但要揀,揀秘魯做黑馬!

D組:似乎強弱幾分明,三大系統都貼阿根廷首名克羅地亞次名,又係第三第四之爭。兩個排名都話冰島勁啲,但馬會信尼日利亞。我就當然信冰島,個排名都爭相當遠下,加上啲托布嘅鬥心……

本人創作 .貼多次方便你睇

E組:似D組,但冇咁明朗。巴西首名就梗。三大系統都估瑞士次名 — 但瑞士個次名未必好穩。睇賠率瑞士同塞爾維亞其實好接近,換位都唔奇,之前都有講外國網甚至貼塞爾維亞第二添。同樣地,馬會同Elo都覺得塞爾納亞勁過哥斯達黎加,但FIFA唔係,咁當然信Elo啦。即係巴西第一,,哥斯達黎加包尾。第二真係要我估,都係揀瑞士。

F組:應該最層次分明,三大系統全不打交,一二三四大都一致。當然韓國係明顯地不及嘅,德國明顯帶出。但二三兩隊又係難揀。排名同賠率都睇好墨西哥,我就照跟好了

G組:好似好亂,系統打晒交。但同B組一樣,分開兩層踢。出線就英格蘭比利時,爭在邊隊首名。突尼西亞巴拿馬就實出局,爭在邊隊包尾。呢組一二,極少有地FIFA同馬會一樣,而同Elo唔同。FIFA同馬會都覺得比利時勁啲,但我當然信英格蘭首名啦(但其實Elo排名都好貼)。至於包尾一樣,FIFA同馬會覺得突尼西亞勁,Elo信巴拿馬 — 我也信巴拿馬,雖然總統同我冇交情

H組:都幾明朗,塞內加爾出局,日本就包尾。FIFA話波蘭最勁,馬會同Elo覺得哥倫比亞勁啲,我都係。睇好哥倫比亞首名波蘭次名。

沒有贏家的總決賽

$
0
0

當4:0的戰果出現,已沒有太多球迷感到詫異,騎士和勇士差距,由四年前第一次碰頭勇士贏4:2、到之後騎士反勝4:3,去年的勇士輕鬆贏4:1,而今季變成直落四,忽然大得難以想像。賽後,美媒報導LeBron James原來在第一戰JR Smith那驚世失誤後拳碎白板,結果弄傷右手,之後一直負傷上陣,可是我們知道,就算LBJ沒有受傷也好,一季來的訓練和默契,畢竟難以藉一人之力挽救。

上半場,騎士還有鬥志,JR一如上仗,一開波入三分,可是Stephen Curry的tip-in和罰球,加上Kevin Durant無解單打,很快又助勇士領先。賽前不知LBJ受傷,或者也因為他三戰過後,已非常疲累,對上五場,平均上陣時間高達46.6分鐘,油盡燈枯也不出奇,如非他極度自律的訓練和作息,很難頂到。

3:0領先形勢大好,勇士毫不心急,人人三分發炮,Draymond Green 入了,Andre Iguodala 也入了;如非Curry和Klay Thompson早早兩犯,令勇士勢頭稍阻,可能拋離更遠。半場勇士領先61:52,不算太多,有很多無人防守的投籃也射失,但關鍵的兩大主力Curry和Iggy已共取下29分,全隊也射入了9球三分之多。

Curry今仗找回手感,半場已攻入20分,加上多球高難度三分和傳球,令本來漸遠的總決賽MVP又走回身邊,可是最重要的還是他的傳球,在騎士那種儼如不設防的補位下,一球一球穿透到籃底,令騎士更疲於奔命。而老友常說Iggy的千萬身價就是為打總決賽,看他博得LBJ進攻犯規,然後再入三分,就知值錢之處

下半場一開波,騎士頹勢未止,甚至見到防守失誤後,TT和JR互相指責,這代表球隊已接近放棄;當比分拉開到52:67,騎士球員的身體語言已是想盡快完場,而非再堅持下去。賽後有美國傳媒指責騎士沒有堅持到最後,這也太嚴苛了;當繃緊的橡筋一斷,就再難挽救,第三場被KD那球判處死刑,已是士無鬥志,看下半場那慘不忍睹的防守,只差在沒有說出「投降輸一半好嗎?」

最後的比分是108:85,Curry 37 分冠絕全場,至於KD則交出大三元:20分、12籃板和10次助攻,兩個人已高於騎士五名正選的總和(55分),其威力可見一斑。賽後,卡爾教練(Steve Kerr)表示,Curry對失落總冠軍並非如想像中失望。

“Honestly, I don’t think he’s that disappointed."

可是在我看來,也實在太不公平。單看數據,KD的確值得總決賽MVP,28.8分、10.8個籃板和7.5次助攻,還有平均2次的偷波,是極為驚人的數字;在第三戰的表現,更加是可圈可點。不過Curry的27.5分、6個籃板和6.8次助攻,還有平均1.5次偷波,絕不遜色。尤其是以41.5%射入22球三分波,包括第二場那9球三分波,更加驚人。很多人放大了他第三戰的表現,大聲指責他只懂打順景波,先不說他在那場比賽最後關頭那5分如何關鍵,而且該仗不斷被騎士夾擊,根據統計,全場達到59次,而KD就不足10次,這明顯是騎士調整防守而來。咖哩仔假如有私心,或者打得「聰明」一點,大可以要KD背籃打,吸引包夾外傳,自己輕鬆空晒起手進攻,那整體的數據自然不一樣,但戰果也可能不再一樣。Curry也好、KT也好、Draymond Green也好,他們的氣度與無私都是勇士能成功的主要原因,當以勝利為大前提,就是做對球隊最有利的事,他們三個做很多數據見不到的事,可是來到最後,獎項卻只落在數據最好的KD身上,這實在令我有點反感。

在進攻的層面上,KD的確是聯盟第一的得分機器,但這有賴於三名星級隊友分擔工作而成,有時最心悒是大多人都只見樹木,忽視了Curry如何做檔或拉空,讓KD打得更輕鬆,甚至防守時也盡量減輕其負責;KD在進攻以外,的確比較獨善其身。不少球迷都希望Curry能贏得FMVP,一來他是勇士的icon,也因為當初沒有Curry的虛心接納,KD決不可能如此快速融入球隊,打出上佳的表現。連續兩個總決賽MVP,只能證明勇士的團隊真的極成功,也證明了KD真的聰明,揀了一條最舒服的道路成為人生贏家,但要真正與超級巨星並列,還要證明更多。

當我貼出LBJ自Game 1怒碎白板的新聞後,很多人都嘲笑他找藉口,其實LBJ賽後也沒有拿來為自己開脫("I let the emotions get the best of me and pretty much played the last three games with a broken hand,")。我覺得他今季的表現,絕對稱得上一夫當關,受傷也好、力盡也好,一直都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帶領球隊,可說是他9次總決賽當中最好的表現。勇士很強,但火箭示範了破解之法,其實與2015年的騎士有點相似,除了防守的緊密細緻,單打令其補位再加一堆射手,也有可鬥之機,當然中間還要很多細節和部署,但說到勇士是史上最強,已是無人能阻,恐怕未必。現時的問題是太多球隊跟住跟勇士的方法和節奏和他們對攻,才令其優勢更明顯。占士下季將34歲,如何自律也好,爆發力和耐力無可避免會下降。沒有了Kyrie Irving和Dwyane Wade在旁,LBJ證明了他能肩負起絕殺的重任,但今季所見,工作越來越多,既易被對手睇死,自己也難以堅持全場。打48分鐘或者拿下50分其實不代表成功,代表住你無人能靠,只能死頂。正如我常說,一人的極限,不是球隊的極限,LBJ的打法其實扼殺了隊友的創造力和空間,當LBJ隨年月而威力下降,更難反先。

比賽未完,很多球星已爭相在twitter貼文,將LBJ變成不同球衣,有76人,也有紐約人和馬刺,當然不少得綠軍和湖人這兩支老牌勁旅。今夏這個風眼走向如何,究竟是續留東岸,還是真的如荷里活電影般轉投西岸球隊,在比華利山與一眾明星富豪為鄰,相信世界盃完結前都不會有答案。不過LBJ要爭逐史上最偉大球星的寶座,已是近乎不可能。3勝6負的總決賽戰績是其中之一,之前加盟熱火的方式是其二,要是將過程倒轉,可能球迷會有相反的評價也說不定。2007年被Tim Duncan帶領的馬刺橫掃,一句「未來是你的」引起無限遐想,想不到卻成為離隊的伏線;「大帝」之後去到熱火,應該是籃球生涯最好的時光,兩奪總冠軍之餘,與「閃電俠」那種縱橫球場的合拍,加上無論是Chris Bosh或Ray Allen的支援也極足夠,算得上威力無窮,也見到一人計短的問題;沒有Pat Riley,熱火教練可能早被迫走,球隊也決不可能有前成就。

今次再被橫掃,LBJ也是時候想想,究竟需要如何走下去。就算多全能,多聰明,也總不可能一個人贏得全世界,兩年前,勇士挾73勝9負的威勢進入總決賽,卻未竟全功,最後被騎士反勝4:3,留下永不磨滅的烙印;當時我寫了一篇《I can do all things的詛咒》,因為當時的Curry自信太滿,結果錯失連霸機會。今日看來,這題目也適合LBJ,找幫手之餘,也要耐性,否則去到最後,速食文化仍難打低勇士,可是年紀越大,時間越少,這次選擇,不容有失。以球隊的陣容和思考方式來看,湖人和塞爾特人最大機會成為LBJ的下一站,要阻四年三冠的Golden Dynasty ,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2016年的總決賽,改變了LBJ的歷史地位,也改寫了勇士的結構,KD和Curry的命運;兩年後重看,想不到會演變成沒有贏家的比賽。三位本來都有能力成為史上最好球員,現在看來都再難如願,難怪完場後我一直悶悶不樂,我有點想念2015年那支不知地厚天高,改變了全世界的勇士,更懷念是輸家賽後淚流滿面,發誓下季要帶領隊友捲土重來的美好舊時光。今日籃球世界的價值觀,看來已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一套了。

暑假了,大家也好好休息一下吧。忙完世界盃,會再續寫專題文章,屆時再和大家分享,也謝謝大家一季支持。


劇本決賽就係巴西對德國,巴西捧盃,報仇成功

$
0
0

上次篇文寫得比較長,但講到尾,睇下三個唔同系統 (FIFA排名Elo排名馬會賠率)預測每組咩隊首次名出線,同埋幾時會打交之類。最尾加埋我嘅個人心水,咁講明唔講戰術人腳,所以基本上,但凡有打交,我都係跟我認為最準嘅Elo Rating為準。

根據呢個預估小組首次名,就進入淘汰賽階段,咁我再做咗個晉級圖,就會係咁。決賽巴西對德國,巴西捧盃。世事真簡單。

根據呢個預估小組首次名,就進入淘汰賽階段,咁我再做咗個晉級圖,就會係咁。決賽巴西對德國,巴西捧盃。世事真簡單。

四位數係Elo 分數,%係晉級機會,黃色係晉級隊

心水清嘅朋友會發現問題:喂,你用Elo Rating唔計其他嘢嘅-咁一定係排名高嘅隊晉級架喎,咁梗係最高嘅隊入晒四強(事實巴西德國西班牙法國就係最高排名嘅四隊)。咁不如直接頒個獎畀巴西啦!排名第一嘛,使乜踢?

對,呢個絶對係Elo Rating嘅局限。你會話,都唔畀爆冷嘅,肯定個發展唔會跟足你預期。咁係相當肯定的,但依然有討論價值

1. Elo Rating 其實最原本係應用在一對一嘅比賽,只計勝負,然後排名。例如國際象橫,圍棋,網球,或者online game都係用呢類方法排名。所以去到淘汰賽更加好用。因為理論上,有兩隊嘅Elo rating points,就可以計到各自嘅得勝率—在世界盃就係晉級率。計法如下:

聰明嘅你會發現,兩個加埋係一的(點解就留畀讀者當練習)。和波呢?冇呢樣嘢喎,Elo嘅系統冇容許打和。亦都係一路畀人話用在足球唔夠完整嘅原因(籃球照計就唔會和波)。亦所以上一篇文我冇講呢啲,一來篇幅所限,二來分組賽真係會和波。但去到淘汰賽一對一,總會分 「勝負」,哪怕係十二碼。

2. 你發現隊名側邊有埋個四位數字,就係Elo分數。然後個%就係晉級機會,加埋係100%的,我幫你用上面條式計埋。對,都係排名高分數高嘅晉級。但你會睇到晉級嘅難易度。例如劇本中西班牙對俄羅斯,巴西對墨西哥,都係強弱分野好大(留意個分數爭好遠)。但哥倫比亞對比利時之類就真係五五波

3. 講返小組出線,英格蘭比利時嘅G組真係咬得好緊,邊隊首名真係五五波。呢度係最有機會同個圖唔同。更正嘅係次名嗰隊同哥倫比亞都係五五波。但哥倫比亞定次名嘅英格蘭/比利時都好,都應該難敵德國。另一邊亦係,首名嘅英格蘭/比利時對波蘭過關唔難,但去到八強對巴西亦係收得工。係相當無趣的。

4. 當然,之後我會一路live update呢個圖,小組賽後又整一次。

為方便貼多次

5. 但就而家嘅情況睇,都仲睇到啲嘢。係預測強者必勝,但巴西德國同西班牙三強嘅Rating係帶開到離晒罩的(德國西班牙友賽都失利,減咗少少分,否則仲勁)。但你睇巴西真係超班,而且條簽都有利。十六強同八強近八成晉級機會,就算去到四強撞法國都有七成。法國呢?去到八強撞葡萄牙已經冇乜好大優勢。

6. 下線方面,德國條簽靚過西班牙。十六強對瑞士固然冇難度,八強對哥倫比亞/比利時/英格蘭其實都唔難過關。但四強就硬憾西班牙,難過。西班牙條簽,十六強係咁多隊最輕鬆—俄羅斯應該係小組出到線之中最低分嘅。但八強西班牙要撼阿根廷。

7. 總結:巴西分數超班,入到四強前,甚至入到決賽前都冇乜對手(因為西班牙德國都另一邊線),輪換都仲得,捧盃熱門。下線德國條線稍為好過西班牙。如果唔計咩格食格,應該德國入決賽對巴西—然後巴西報仇成功。

8. 最後不厭其煩講多次,Elo Rating 每場波之後都會自動更新,唔似FIFA咁一個月先知。Elo Rating嘅精神基本上係自我修正,高分隊輸比低分隊,高分隊就扣好多分,低分隊就拎好多分。高分隊一路失利,就自動減分,去調整返 「踢到出嚟都唔係咁勁」嘅結果。

永恒的4231——德國四屆大賽人腳陣式變化(上)

$
0
0

寫咗兩篇純數字分析,(唔講戰術人腳,純數字分析世界盃分組同奪冠 及 劇本決賽就係巴西對德國,巴西捧盃,報仇成功),今次寫返篇冇咁「冷血嘅」。但我只寫德國隊,因為我場場睇晒(友賽都盡可能係),亦因為唔識寫第二啲。

講官方,德國FIFA國際排名第一。計賠率,馬會開佢係第二熱門。講科學,Elo Rating 佢排第二。點睇都係大熱。仲有,外圍賽,十戰十勝。點解都勁。但另一方面,近六場友賽,之前五場不勝。最近一場僅僅贏沙地阿拉伯一球,又似乎令人擔心。

呢篇文主要寫德國會出咩陣式,知道咗就大約連咩球員都估到。我哋可以睇返過去咁多屆大賽,德國出過嘅陣式,同埋大約會出咩人。

一場友賽我都冇揀,外圍賽亦都冇。對於德國等等嘅強隊,外圍賽已經同友賽差不多。唔止係德國唔會去到盡,其實但凡強隊都唔會,況且球員仲要專心球會賽事。只有世界盃/歐洲國家盃賽事先見真章(而舊年嘅洲際盃我都冇理)。

我由2010年講起,原因首先係篇幅,而且路維在2008年之後先明顯地轉咗單中鋒陣式。仲有,2010年開始大賽就冇波歷克,呢個球員個人能力太強,同而家講合作平衡嘅德國唔同。而最後,呢一期德國嘅主力,都係2010年開始冒起的。紐亞,保定,基迪拉,奧斯爾,卻奧斯,梅拿,等等,都係2010年開始擔正,當年係一個小換血。而呢班友而家仲係核心.而其實2008果屆嘅,除咗高美斯之外,全部都收晒山,寫嚟多餘。

先講結論:

1)其實真係唔使討論咩3後防定4後防。正式賽事德國差不多冇用過3後防,而球員在球會亦極少踢3後防。即使唔夠人用路維都唔興用3後防。討論完畢。(對,其實洲際盃2017用過3中堅,拎冠軍添,但只係B隊,參考價值不大)

2)亦都其實唔使點討論咩陣式。路維就係死硬嘅4231,沒有其他。你可以將佢當係451或433,不在呢啲細節糾纏。重點係:德國只打單箭頭,德國唔會出3中堅。討論完畢

3)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根本唔會打中鋒。好重要要講三次,討論完畢

4)路維其實幾鍾意用奧斯爾打邊路,效果亦唔錯。唔好低估呢樣嘢再出現嘅可能。

5)路維好鍾意用中堅打閘。有時係因為冇人,但佢真係有呢舖瘾

去片,睇晒咁多場波。

分組賽德國4-0澳大利亞。入波:普度斯基,高路斯,梅拿,卡卡奧

2010第一場波,德國就盡顯王者本色,澳大利亞全無還手之力。2008年時路維其實仲係出雙箭頭高美斯/普度斯基拍高路斯,去到四強先開始試單箭頭。2010就呢三丁友仲在,但路維已經擺明係打單箭頭,原因同梅拿冒起有啲關係。留意當年後防仲係費特列治拍梅迪薩卡,侯姆斯未入選,保定就有入選,但呢屆稍後先正選。八年後紐亞基迪拉梅拿奧斯爾仲在陣,位陣踢法都冇乜唔同。

分組賽德國0-1塞爾維亞

2010第二場波。德國在大賽向來有第二場出事症,原因不明。再加上對住東歐球隊往往唔掂(其實主要係克羅地亞啫)。陣式上同之前對澳大利亞完全一樣,可見路維在順境下唔鍾意點變。轉捩點當然係出名斯文嘅高路斯好快已經兩黃一紅,普度斯基亦射失十二碼。留意德國上半場已落後,路維都等到70分鐘先換人。亦留意後備入替嘅同澳大利亞嗰場一樣嗰三位

分組賽德國1-0加納。入球:奧斯爾

2010第三場對加納,未算係生死戰,但德國兩戰得3分。留意左閘位換咗人。巴斯杜巴在輸畀塞爾維亞一場表現備受抨擊,結果搵咗其實係打中堅嘅保定替佢,亦因為咁可以同對面嘅奇雲保定(Prince)世紀兄弟對決。路維好鍾意用中堅打閘,遲下仲有例子。另外前線正選變咗卡卡奧,因為高斯路之前一場食紅牌。高美斯呢?在路維心目中由頭到尾都係後備殺手。但你咪理,佢玩到2018都仲有得玩。德國唔算佔盡上風,但靠奧斯爾一個靚波小勝一球,首名晉級。

十六強德國4-1英格蘭。入球者高路斯,普度斯基,梅拿X2。

繼續係4-2-3-1。高路斯停賽完後即時拎返正選,其他正選會亦同加納一場冇變,陣式亦冇變。呢場波同之後一場嘅大捷,奠定咗奧斯爾同梅拿(仲有小豬,但已退休)在國家隊嘅地位。分數不代表實力分野,英格蘭入球被判無效,然後急於追平,大舉壓上,先比德國下半場再下兩城。但奧斯爾小豬梅拿在反擊上真係好強。

八強德國4-0阿根廷。入球者:梅拿,高路斯X2,費特列治

繼續呢個陣式,不變勝萬變。梅拿飄忽嘅走位令阿根廷人極快已經失波,之後輸反擊都輸死,阿根廷堆後防亦係一大笑話。美斯?原來有份踢的。

四強德國0-1西班牙

繼續係嗰個陣,但最礙眼見到右邊冇咗梅拿,多咗杜查奧斯基(呢啲友都可以正選,證明當年德國都唔係咁勁)。原因係因為梅拿對阿根廷食黃牌停賽。當然呢個唔係咩藉口,西班牙2012年連韋拿都冇,一樣狂風掃落葉拎冠冠軍。講返呢場,西班牙在2008年已經淘汰冒起嘅德國,當時係完全冇得打咁滯,波都拎唔到。嚟到2010都唔係唔夠西班牙砌,但實力相距好似收窄咗。至少拎到個波,而西班牙亦只係靠個死球突圍,其他時間係西班牙控球但德國仲守得住。

季軍賽:德國3:2烏拉圭。入波:梅拿,贊臣,基迪拉

季軍戰,實在冇乜好講,因為都唔算係好正式嘅賽事。唯一想講:卡卡奧,贊臣,費特列治,杜查奧斯基,傑斯寧之類之後就淡出國家隊。候姆斯卻奧斯上位。

分組賽:德國1-0葡萄牙 入球者: 高美斯

去到2012年。留意德國成個戰術已經成型,同今日唔爭得遠。就係4231,梅拿打右邊。費特列治收檔後,侯姆斯上位。留意呢屆係佢第一屆大賽,亦都後來同路維幾乎炒大鑊(之後會講)。巴斯杜巴仲拎到中堅位。拿姆由右閘變咗左閘,應該因為左閘冇乜人(長期都缺人),而拿姆可以兩邊都打到。至於應該係中堅嘅保定又變咗右閘(之前又打過左閘)。攻擊組合上高美斯拎咗正選。而呢場波亦只靠佢一個靚頭槌搞掂。事實高美斯呢屆極FIT.

分組賽 德國2:1荷蘭 入球者:高美斯X2

呢場對德迷當然有意義,因為呢場之前德國N咁多年冇在大賽贏過荷蘭。點解會編埋一組?其實荷蘭係pot 1,德國先係pot 2。德國都pot 2?因為主辦國波蘭烏克蘭霸咗兩個位,加埋西班牙荷蘭。德國就變成超級pot 2.呢組係死亡之組,四隊都係世界排名頭十。繼續冇變,拿姆左閘保定右閘高美斯正中鋒。呢場高美斯真係著火,不妨再睇下。荷蘭最後三連敗出局

分組賽德國2:丹麥1。入球者:普度斯基,拿斯賓達

繼續係冇變的。保定停賽,所以個右閘位變咗拿斯賓達,佢亦射入奠定勝局嘅一球波。

八強德國4:2 希臘。入球者:拿姆,基迪拉,高路斯,萊斯

一樣係4231,但球員轉咗啲,原因不明。留意左右攻擊手都換咗人,右邊用咗萊斯,左邊用咗舒爾利,中鋒用返高路斯。原本正選嘅梅拿普度斯基冇傷冇停,有坐後備。你叫我估應該係輪換兼留下力。路維係唔多睇得起希臘的。

四強 德國1:意大利2

又一場幾慘嘅波。之前講過德國2008,2010兩屆不敵西班牙。去到2012避到西班牙,但就避唔到意大利。結果同2006一樣畀意大利踢出局。(後話:2014德國捧盃一樣冇遇到意大利西班牙)。留意希臘休息後,普度斯基變返正選,而高美斯都係。好多人都認為路維信錯高美斯。冇錯佢在分組賽係好堅,但去到淘汰賽繼續發揮佢斷纜王嘅本色—個波去到佢度就終結,唔係射門就係比人搶走,好難同隊友做到配合。另外,唔知點解卻奧斯會變咗正選,取代梅拿。懶搵原因。但留意,梅拿在呢屆歐洲國家盃一球都冇入到—唔止,其實2016年佢一樣一球波都冇入。似乎佢有歐洲國家盃恐懼症。38個入球冇一個係歐洲國家盃,夠晒奇怪。最後一提,因為呢場波侯姆斯同路維幾乎反面。路維之前已經話佢太多不必要嘅長傳,成日交失波。呢場波失嘅第一球正係侯姆斯盯唔住卡斯辛奴畀佢傳中畀巴路迪利頂入。

下篇講埋2014同2016

永恒的4231 ——德國四屆大賽人腳陣式變化(下)

$
0
0

上次篇文講咗2010同2012年兩屆大賽,德國都係用4231。其實唔止,去到2014同2016都係的.睇陣容前,先再講多次結論:

1)其實真係唔使討論咩3後防定4後防。正式賽事德國差不多冇用過3後防,而球員在球會亦極少踢3後防。即使唔夠人用路維都唔興用3後防。討論完畢。(對,其實洲際盃2017用過3中堅,拎冠軍添,但只係B隊,參考價值不大)

2)亦都其實唔使點討論咩陣式。路維就係死硬嘅4231,沒有其他。你可以將佢當係451或433,不在呢啲細節糾纏。重點係:德國只打單箭頭,德國唔會出3中堅。討論完畢

3) 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根本唔會打中鋒。好重要要講三次,討論完畢

4) 路維其實幾鍾意用奧斯爾打邊路,效果亦唔錯。唔好低估呢樣嘢再出現嘅可能。

5) 路維好鍾意用中堅打閘。有時係因為冇人,但佢真係有呢舖瘾

去片,睇晒咁多場波。

分組賽:德國4-0葡萄牙 入球者:梅拿X3,葛斯

2012之後,又再換咗少少嘢,唔要4231住。變咗個類似4321或451嘅陣式。侯姆斯同路維一度不和,但依然係後防主力。原本拍檔嘅巴斯杜巴成日傷,已經冇入選。另一中堅變返最老經驗嘅梅迪薩卡。保定又係畀人推去踢閘,右閘。拿姆呢?左閘都唔踢,變咗6號防中,如果冇記錯當時哥迪奧拿在拜仁都係屈咗佢踢呢個位。左閘就又係原本踢中堅嘅賀維迪斯,佢仲要係唯一一個踢晒咁多分鐘嘅。中場方面,小豬先列後備,換咗年青但已上位嘅卻奧斯擔正。左邊呢?普度斯基都開始老,用咗大勇嘅超新星葛斯,葛斯都有份踢2012,但只係後備玩過一陣。中鋒?冇中鋒,變咗奧斯爾。完全唔知點。但可能就係咁,對手完全唔識防。右邊位嘅梅拿居然連中三元。當然葡萄牙打少件都有影響—但當時佢地已經落後兩球

分組賽:德國2:2加納 入球者:葛斯,高路斯

陣容大致上冇變,但奧斯爾打右邊路,梅拿打返正前咁—果然係唔掂的。再講一次,梅拿不能打正前鋒,梅拿不能打正前鋒,梅拿不能打正前鋒。德國向來都有第二場毛病,06補時先入波,08輸波,10又輸,12年冇事,14又係失分。呢場波係進退失據嘅,最後要換入高路斯先追和。路維係見到問題的

分組賽 德國1:0美國 入球者:梅拿

繼續唔信邪,繼續要梅拿打中鋒,結果都係唔係好掂的。呢場奧斯爾繼續打右邊路,左邊路畀返普度斯基。中場唔用基迪拉,用卻奧斯。效果,依然係麻麻。但無礙小勝首名出線。

16強: 德國2:阿爾及利亞1 入球者:舒爾利,奧斯爾

呢場波就經典咯,事後睇好似好簡單,當時睇刺激到爆。阿爾及利亞差不多係壓住德國嚟砌,唯獨紐亞神勇成日殺上中場清波。繼續拿姆打中場,拍卻奧斯小豬。前面葛斯奧斯爾,梅拿打正中鋒。咪出事咯。

8強 德國1:法國0 入球者:侯姆斯

呢場幾重要,因為路維好似卒之搵到佢嘅最強陣容。卒之都係返返去4231。出返高路斯擔正,梅拿左奧斯爾右(都話路維好鍾意奧斯爾打邊),中間基迪拉小豬卻奧斯。拿姆打返閘。中間保定拍侯姆斯。呢場係踢得不錯的。亦都帶住呢個陣容入到4強

4強 德國7:巴西1 入球者:梅拿,高路斯,卻奧斯X2,基迪拉,舒爾利X2

原先預計好凶險結果好輕鬆,亦載入史冊。留意,都係同法國同一個陣容。

決賽 德國1—阿根廷0 入球者:葛斯

雖則係打到加時,但德國其實稍佔上風,亦都冇乜真係受考驗(除咗一球越位波,同埋希古恩一球單刀失機)。基迪拉傷咗,但依然都係呢個陣。後來卡拉馬都傷埋變咗舒爾利入替就後話。應該舒爾利移咗去左邊,奧斯爾變返中間啲。

想講嘅係,路維一生人最大成就就係呢屆世界盃,帶佢過關嘅就係4231,梅拿打右邊,侯姆斯拍保定打中堅,中堅打閘。真係唔好低估佢對啲啲嘢嘅迷信。2014後,小豬,拿姆,普度斯基,賀維迪斯,梅迪薩卡,同埋高路斯都淡出國家隊

2016年,閘位其實開始有啲新球員。左閘嘅赫達極速上位,而右閘甘美治亦都在呢個大賽極速奠定拿姆接班人嘅地位。仲有達斯拿亦都叫做確立係主力—雖然暫時都未係去到好核心嘅位置。利萊辛尼都有份去,但冇乜出。

分組賽 德國2:烏克蘭0 入球者:梅斯達菲,小豬

拿,都係返返去4231。左閘赫達冒起,並成為路維愛將,去到而家都係。右邊依然係搵賀維迪斯中堅打閘。中路侯姆斯冇傷病,但讓位畀梅斯達菲。奧斯爾返返佢最擅長嘅中路,梅拿繼續右邊,左路用咗新晉嘅迪斯拿。高路斯走人後嘅中鋒位,暫時由葛斯頂替,效果麻麻。但當然對烏克蘭唔係問題

分組賽 德國0:波蘭0

同對烏克蘭差不多,但侯姆斯拎返正選。講完

分組賽 德國1:北愛爾蘭0 入球:高美斯

唔再用賀維迪斯打閘,用甘美治,效果不錯。另外呢場冇用到達斯拿。葛斯打返後一格,換高美斯打正中鋒,效果還可以,但葛斯依然冇乜料到。

16強 德國3:斯洛伐克0 入球:保定,高美斯,達斯拿

呢場16強係德國成屆打得較好嘅一場,唔好忘記呢場波前冇耐友賽德國先輸畀斯洛伐克1:3。照舊變返4231。葛斯被棄用,路維卒之忍夠。高美斯打中鋒位,迪斯拿返去左路,兩個都有波入。輕輕鬆鬆三比零。高美斯在中鋒位撞開其他人或用頭做二傳效果幾好,今屆佢亦算打得比較好。

8強 德國1:意大利1,入球者奧斯爾。十二碼德國晉級

呢場就真係變陣,針對實而不華,當屆越踼越有嘅意大利(贏比利時,瑞典同西班牙都好經典)。講過啦,2008 2010比西班牙食住,2012又輸比意大利,2014兩隊都避到就拎冠軍,呢屆又嚟意大利。結果都咬得幾緊。高美斯明顯速度大不如前,但居然都去到邊路攞波簡接造就奧斯爾先開紀錄。然後保定一個幾無謂嘅手球就失波。去到12碼,大家都話德國係專家,但其實都有三個人射失(正係名氣最大嘅梅拿,小豬同奧斯爾)。新仔嘅甘美治赫達反而射入,赫達仲係射入晉級一球。留意個陣變得幾緊要,打雙箭頭,唔用達斯拿,奧斯爾推去左邊,而甘美治推上中場,賀維迪斯就頂佢個右閘位,唔知想點。但你見路維真係唔怕用中堅打閘的,對意大利阿根廷都敢。

4強 德國0:法國2

呢場就真係未曾高潮已經收皮,感覺好似都未盡晒力咁,亦唔覺得真係冇得打。路維又唔用意大利陣式,回歸4231。又再用梅拿打正中(結果失敗),奧斯爾打右邊(都話佢好鍾意),達斯拿左邊。中路唔用基迪拉(傷?)用安利簡。後防用返賀維迪斯打中堅,因為侯姆斯停賽。德國又係失球大意十二碼,冇計。

睇晒四屆,以下結論:

1)其實真係唔使討論咩3後防定4後防。正式賽事德國差不多冇用過3後防,而球員在球會亦極少踢3後防。即使唔夠人用路維都唔興用3後防(對,其實洲際盃2017用過3中堅,拎冠軍添,但只係B隊,參考價值不大)。今屆亦都會係4後防。除非遇到好強橫嘅對手(巴西/西班牙)而路維想好大膽咁出奇制勝—但佢從來唔係咁嘅人。

2)亦都其實唔使點討論咩陣式。路維就係死硬嘅4231,沒有其他。你可以將佢當係451或433,不在呢啲細節糾纏。重點係:德國只打單箭頭,德國唔會出3中堅。

3) 路維好鍾意用中堅打閘。有時係因為冇人,但佢真係有呢舖瘾。今屆路維帶咗8個後防 -已經比2016年多 — 2016年佢只係帶7個。2014年佢帶咗9個,有啲係根本冇用到嘅。理論上而家甘美治赫達一左一右係路維心水,但就算有咩傷停,我估佢叫保定去打閘(然後魯迪加打中間)嘅機會大過出柏汀夏謹之類。

4) 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唔會打中鋒,梅拿根本唔會打中鋒。好重要要講三次,討論完畢

5) 添姆雲拿係德國過去兩年最大發現,自2014年後一路困擾德國嘅高路斯接班人問題解決咗,佢就係答案。佢只爭一個大賽證明自己。但9號位非佢莫屬,高美斯只會係後備。梅拿亦只會打右邊

6) 路維其實幾鍾意用奧斯爾打邊路,效果亦唔錯。當然今屆有達斯拿有萊斯,呢個可能性就細啲。但如果梅拿傷咗呢?右邊可能你會見到奧斯爾

除咗奧斯爾傷咗外,呢個就係德國最強陣容

7) 踼到一鑊泡係一回事,但早兩日對沙地阿拉伯場友賽,除咗奧斯爾受傷外,就係德國想排嘅最強陣容。安利簡落選,小豬拿姆收山,德國好似冇左個6號位球員咁。以前應該係基迪拉,但唔知佢係老定不安於份,冇乜做好防守本份,卻奧斯更加唔係咁嘅球員,雖則有必要時佢可以打後少少然後由中堅幫佢。我懷疑奧斯爾缺陣有影響:唔係奧斯爾識防守,而係萊斯達斯拿梅拿都係鍾意推波好進取嘅球員,推甩波時其他球員未回得切。相比之下奧斯爾其實鍾意睇定啲先—變咗佢其實佢拖慢咗比賽。

無論如何,呢個就近乎係最後陣容,紐亞擔正無誤,狀態令人仲有少少擔心,有朋友話覺得佢唔多敢用腳大腳清,但我理解佢其實唔鍾意大腳清。中路保定侯姆斯狀態明顯唔係最佳,保定仲傷好冇耐,但亦冇計。左右閘赫達甘美治必然正選了。正中鋒添姆雲拿係今屆希望,食粥食飯睇佢,梅拿打右亦冇得郁。可以諗嘅就係剩低嗰幾個。卻奧斯點睇都係必然正選,所以剩低就係萊斯奧斯爾基迪拉迪斯拿四選三,其實四個都唔會點助守,但我會選擇唔要基迪拉—原因好簡單:年紀。比我會揀中路出卻奧斯同萊斯奧斯爾,等卻奧斯企後啲。右邊梅拿,左邊達斯拿。

但在奧斯爾好返前,你應該都見到沙地阿拉伯個陣,最多達斯拿同萊斯掉位。

烏克蘭政府、足總要打壓CONIFA世界盃冠軍

$
0
0

國際足協世界盃揭幕前夕,今年的CONIFA(獨立足總協會)世界盃已圓滿結束。CONIFA世界盃容許不受國際足協承認有參加國際賽權利的族群/地區參加。今屆賽事的參賽隊伍包括來自東亞地區的西藏和在日朝鮮人。而決賽則由喀爾巴阡盧森尼亞(Karpatalya)對北塞浦路斯,最後前者奪得冠軍。喀爾巴阡盧森尼亞由烏克蘭境內的匈牙利裔人組成。想不到該隊的佳績竟激起烏克蘭政府和烏克蘭足協的反彈。

烏克蘭政府體育部長Igor Zhdanov在Facebook提出要烏克蘭保安部門就「體育運動分離主義」作適當回應。他所指的回應手段包括盤問球員,且要分析是次組隊參賽是否和危害烏克蘭領土完整甚至是恐怖主義組織相關。

烏克蘭足協亦在官方網站聲言要調查事件,有份參加CONIFA世界盃的球員會被禁止參加烏克蘭足協旗下的職業和業餘賽事。

CONIFA賽會則發聲明要求Igor Zhdanov和烏克蘭足協調整立場,並指喀爾巴阡盧森尼亞的職球員並無利用參賽機會表達分離主義立場。

眾所周知,原是烏克蘭管轄的克里米亞半島在四年前被俄羅斯兼併。而近年匈牙利政治亦同時見證了威權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冒起。當代的匈牙利國境,基本上是奧匈帝國在一次大戰落敗後訂下來的。所以在匈牙利的鄰國有不少匈牙利裔人。據估計烏克蘭西部與匈牙利接攘地區有約15萬匈牙利商人聚居。當地的路牌多同時有烏克蘭/匈牙利文。近年匈牙利政府不但會給予當地的匈牙利商人發出匈牙利護照,甚至會為他們提供資金。

匈牙利的官方立場未有提及要喀爾巴阡盧森尼亞成為匈牙利領土,但認為當地居民有「自決權利」。去年十月中,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出現了一場支持喀爾巴阡盧森尼亞自決的遊行,引來烏克蘭外交部的抗議。

亦有分析認為,俄羅斯勢力可能在幕後煽動匈牙利民族主義,以動搖烏克蘭內部。

近屆王朝球隊比拼(1)熱火篇

$
0
0

初步討論過幾支王朝球隊以及勇士的排名,今日開始就以球隊陣容、數據及封王之路上的對手實力等資料,客觀分析這支球隊的強弱及定位,以便大家討論時,有更立體的印象。

近屆「王朝球隊」排名
1.公牛(96–98為主)

2.湖人(00–02為主)

3.馬刺(05之後,後大衛羅賓遜年代)

3.勇士(17–18)

5.火箭(94–95)

6.勇士(15)

7.熱火(12–13)

由排名最低一隊數起,應是在12–13年蟬聯總冠軍的熱火,該屆熱火主力陣容如下:
教練:史普利斯查(Eric Spoelstra)
王牌:勒邦占士(LeBron James)、韋迪(Dwyane Wade)、保殊(Chris Bosh)
隊員:凱斯林(Udonis Haslem)、柏迪亞(Shane Battier)、阿倫(Ray Allen)、查馬斯(Mario Chalmers)、米克米拿(Mike Miller)、基斯安達臣(Chris Anderson)、祖爾安東尼(Joel Anthony)、N高爾(Norris Cole)、李維士(Rashard Lewis)

最佳戰績:66勝16負
進攻:102.9分
防守:95分

*以13年球季數據為準

要客觀分析,必先要有基本數據,所以就每支球隊的實力分拆為以下部份:

整體評分
王牌(17分/20分)
防守(15分/20分)
隊員(11分/15分)
進攻(12分/15分)
教練(6分/10分)
經驗(7分/10分)
默契(3分/5分)
智慧(4分/5分)
總得分:75分/100分

作為聯盟天之驕子,也是當今的第一人,如果當年LBJ不是那麼高調宣佈轉會,惹來更多的 Haters,那說不定其成就會更為人認同,就是因為「大帝」的The Decision,在那一晚的Not Two、Not Three一直數下去,既成了抱團的鼻祖,也帶起了超級球隊的風潮。難怪Draymond Green之後也說,LBJ難以怪KD加入令勇士變成超級球隊,因為一切都由LBJ一手造成。而在今季總決賽失利之後,擔任球評的Charles Barkley更加直言,LBJ直落四場輸波,根本是自食其果。

正因高調累事,所以LBJ在12–13年連奪冠軍,也被低估了。其實LBJ當年將才華帶到南岸,與Chris Bosh一起加盟熱火,跟Dwyane Wade組成三巨頭,之後吸引了不少在生涯暮年的好手來投,應記一功。LBJ也將控球前鋒一職全面發揮,並與隊友將小球打得出神入化,可說是勇士前的「小球專家」;多個綠葉角色之中,神準的Ray Allen多次一個救全家,不過整體的三分威力比起後來的小球球隊,仍是稍遜。

個人將熱火排在六隊之末,主要原因是三巨頭雖強,但各有不足,也缺乏那種一夫當關的氣勢:占士在關鍵時刻的表現未如理想,錯失不少致命一擊,太過無私的打法有時反成負擔;韋迪在這兩季的表現已因膝傷而大不如前,與06年的「閃電」相比有一段距離;至於甘心由「龍王」變三弟的保殊,則欠了王牌球員的穩定及霸氣。

熱火強大之處,三巨頭能夠互相補足,而且三人都可打兩個位置以上,亦有足夠的機動力,簡單的擋拆就可以形成mis-match,在對抗時佔上風;於是他們三人搭配兩個後衛和射手,就可以小球陣出擊,能夠用盡球場闊度進攻。在熱火陣容,基本上中鋒只屬可有可無,大多時候以6呎8吋的凱斯林兼任,或者保殊頂上,占士則基本上任4號位,這個陣容令不少球隊束手無策,如在 12年的總決賽,面對當時略顯青澀,但陣容遠比現在完整的雷霆,基本上就以三巨頭加上柏迪亞和查馬斯應戰,而輕鬆以4:1封王。

熱火亦藉占士帶來更大的吸引力,令球隊自他加盟後,簽下一堆自由身,球隊可用之兵大增,其中柏迪亞、阿倫和米克米拿,更是小球陣的主力;這班老將中的 MVP自然是阿倫,如非這位驚天射手,熱火在13年早已不敵馬刺。熱火能打出小球精髓,最大原因是LBJ,這位有着十年一遇天賦的球員,在處理最後一擊上未如理想(去到2017/18球季才成為完全體),已足夠贏得繼魔術手莊遜後最全面的球員的美譽,所以三巨頭才能瞬即崛起成為東岸勁旅,轉而挑戰總冠軍;占士的策劃,韋迪只餘八成卻已是頂級的進攻能力,加上保殊的射程遠達三分,三巨頭的配搭叫敵人防不勝防。

或者有人會抗議,熱火足足有三巨頭,威力一定勝過孖寶組合,但熱火Big Three能同時表現出色的比賽不多,三人的默契也不算上佳,比起勇士或公牛等差得多,更不要說馬刺了。熱火最強大的地方是占士,對方以一或二號位去守他,身型和力量必輸,以三及四號位去抵擋,速度就輸晒。若勇士的祖蒙特格連是全能前鋒,那占士一定是萬能前鋒,如評價NBA史上最強小前鋒,LBJ認了第二,真沒人敢認第一。不過在關鍵時刻及總決賽,當年的占士遠及不上一眾球王級選手,更多時是讓韋迪做殺手,執行最後一擊。球隊另一缺點是教練的功力,史普利斯查當然不是如外間覺得般可有可無,可是當時礙於經驗,有進攻及防守的戰術上應用略顯遲緩,換人也不夠大膽,整體來講只是尚待改進。

熱火整體守優於攻,可是去到後期,其小球陣因個別球員得分及突破力不足,加上防守上的陣式和缺了如Draymond Green的中樞,難與今日的勇士相比;而且成也占士,敗也占士,當大帝被凍結,群龍無首下就威力減半。三巨頭的威力雖強,未去到呼風喚雨的地步,最重要是第二年封王過程帶點好運,不論是東岸決賽贏溜馬,或者總決賽贏馬刺,都不夠清脆,因此在筆者心目中,上面6支總冠軍球隊排名中,熱火只能敬陪末席。但在LBJ兩支球隊之中,這隊熱火會勝過前後期的騎士,全因有韋迪在旁,幫了LBJ不少,就算拿2016年封王的騎士相比,也略遜一籌。

雄雞高唱,98再現!

$
0
0

直擊同事在俄羅斯找來美女占卜師作法,預測世盃冠軍,結果不出所料,來來去去都是巴西德國,以及本來不在答案之列的雄雞兵團;但讓我覺得她有兩把刷子、即係廣東話「有料到」的原因,是她鐵咀直斷:「我看不到英格蘭會有甚麼成就。」

我和大部份的球迷一樣,都係睇英國波長大,有時夜深人靜,腦海總會響起英格蘭足總盃的音樂,不知何解。現實是殘酷的,英格蘭在大賽的成績欠佳,射12碼例輸,老友家中有道umbro牆,都是三獅球衣,可是近幾年都不敢再高調疾呼,三獅可以繼66年後再高舉大力神盃。「雙特」年代,屢發好夢,結果輪迴式的失望,學乖了,領隊修夫基今屆也「扮矮仔」,輕裝上陣,穩守突擊,就不定可入八強,但要再進,幾乎肯定要撼德巴是旦一隊,結果如何,唉!

少年時代情迷AC米蘭,所以鍾情荷蘭,對英軍有親切感但不至迷戀,要投注更加不值。開波前,當然先買冠軍及小組首名等特別彩池,為免買了不可能的決賽組合,大家可以先上官網,鍵入心水的小組首次名,看看走線如何。幾個項目當中,「勝出洲份」食之無味,反而「小組首名」可以一試;由於E及F組的首次名會互撼,料德巴不會有走線情況,兩隊首名串射有1.62倍,若嫌分頭不夠,A組的烏拉圭、C組的法國都可加入。

世盃冠軍,很多人認為是巴西與德國之爭,但我更愛法國,兵源之厚不遜德軍,整體技術及把握能力猶有過之,加上歐洲舉辦,地利上勝過巴西,經驗優於比利時;經16年歐國盃飲恨,信多迪甘斯一次,信他和子弟兵汲取教訓,可以更上層樓。幸麥巴比無大礙,博雄雞7倍冠軍,不如取與德國會師決賽的16倍「決賽組合」,屆時能否報上屆一箭之仇,可能要射12碼了。開波前,先小注以上幾個項目,總之今屆關鍵字就是「雄雞高唱,98再現!」

推介:主客和:俄羅斯和(4)

王朝球隊比拼(序章)

$
0
0

幾年前寫過一系列的王朝球隊比併,主要係將較近代的強隊作比較,當時我已預言勇士將有力成為其中一員,時為2015年。今日,勇士四年三封王,絕對有資格與公牛、湖人及火箭等爭一日之長短,於是興起念頭,將舊作修改,並加入勇士篇,以與讀者討論。以後的文章將會逐步放於Medium這平台,希望能夠多一個地方發放作品,也與其他作者一樣,希望心血作品得到回報。這平台可以設定文章為「會員專享」,而入會為每月5塊美元(或一年50美元),大約等於我買本籃球雜誌的價錢。我認為這是對寫作朋友的一份支持;所以在朋友推介下,也加入行列,這是一次新嘗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自公牛六連霸之後,每次有新的王者興起,大家總不能免俗,將他們拿來和Michael Jordan的公牛隊比較。無他,因為公牛定下的門檻太高,一季72勝10負(至2016年始被勇士打破),在季後賽也是狂風掃落葉,先以3:0擊敗熱火、4:1贏紐約人、4:0贏魔術,再在總決賽4:2贏超音速。封王過程只輸三場,幾近無敵。以米高佐敦(Michael Jordan)、柏賓(Scottie Pippen)和洛文(Dennis Rodman)為首,加上古高(Toni Kukoc)、夏柏(Ron Harper),卡爾(Steve Kerr),朗尼(Luc Longley)和蘭迪布朗(Randy Brown)等,這支球隊至今足足20年,仍然是NBA籃球史上的頂峰,湖人、塞爾特人、活塞或火箭均難與之相比,目前仍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就算近四年三冠的勇士,能否挑戰公牛神話?在筆者的心目中,也尚要時間證明,可能最快到要2020年,才能下定論。

要稱得上是王者,要有幾個條件,首先是時間不能短,要長時間暫在頂峯,如此這可證明球隊的實力;其次是打法全面,在稱雄期間,面對各種的挑戰都能應付;第三,是有足夠的資料去讓球迷了解,例如50、60年代的塞爾特人幾乎年年都是冠軍,但聯盟球隊少,打法也未進化,我們沒有太多影象可以判斷標羅素(Bill Russell)的實力,所以在此不多談。

關羽鬥項羽,張飛戰岳飛,要將不同時空的球隊拿來比較,本就流於空談,正如足球上面,你說美斯好波,總會有老一輩嗤之以鼻,說他遠比不上馬勒當拿,再老一點的,又會說比利和告魯夫才是真正球王。

拿不同年代的球員比較,一直是運動中最有趣的題目。當艾華遜(Allen Iverson)興起,以插花和變速肆虐聯盟,你很難不將他和勇士的添夏達威(Tim Hardaway)相比;當活塞的華萊士號稱最全面的長人,你知道韋伯(Chris Webber)才配得上這稱號;勒邦占士(LeBron James)破盡紀錄,全能球風看似劃時代,其實早二十年的Big O奧斯卡羅拔臣(Oscar Robertson)已是大三元機器,更試過誇張得整季也交出平均大三元的成績。所以拿勇士和公牛比較,就好似讀NBA歷史一樣,溫故知新,看看這幾十年 的走向,其實對認識籃球更有幫助。

為了方便比較,我們由1991年公牛三連霸數起,當中共有10支球隊贏過總冠軍,如下:

1991–93公牛

1994–95火箭

1996–98公牛

1999馬刺

2000湖人

2003馬刺

2004活塞

2005馬刺

2006熱火

2007馬刺

2008塞爾特人

2009–10湖人

2011小馬

2012–13熱火

2014馬刺

2015勇士

2016騎士

2017–18勇士

撇除只曾贏過一季的活塞、塞爾特人、小馬和騎士,公牛、熱火、火箭、湖人及勇士都肯定是王朝,至於馬刺雖未嘗衛冕,但1999年起就一直是爭霸要角,也應放入討論之列。首次寫這個專題時為2015年,當時已覺得剛封王的勇士非池中物,所以當時破例列入,結果3年之後,成功兩奪冠軍,但我盡量不想有同一球隊一齊入選,所以放棄了2015年的一隊,同樣道理,湖人在Kobe有份的兩隊,我取了三連霸的一隊。加上LBJ也取得個人第三冠。更新了球隊實力及冠軍成績後,個人排名如下。由於要符合王朝特質,必須要在一段較長時間內都具實力,贏得冠軍,所以小馬、騎士及活塞均不列入,最可惜其實係活塞,當年這支東岸之王,藍領兵團,有時間我一定會好好再寫。

近屆「王朝球隊」排名
1.公牛(96–98為主)
2.湖人(00–02為主)
3.馬刺(05之後,後大衛羅賓遜年代)
3.勇士(17–18)
5.火箭(94–95)
6.熱火(12–13)

原因何在,我們慢慢再談。


世界盃:香港電台一台開波

$
0
0

世界盃對體育人黎講,是夢寐以求參與盛事,三個月前的今天,正是一個平台結束的前夕,無法再次交俾堅成講體育,雋仔的一地兩閃金句,明辯擂台消失,一眾紅褲子出色的拆局能力無法展現……..。三個月後,我們再次聚首香港電台第一台,還與何B師傅、何老靜、桂神CROSS OVER,為19場免費直播的世界盃.多星道開咪。

由於條例所限,大家未能透過互聯網收聽比賽,不過你們只要打開收音機,或手機有收音機功能,就可以支持我們一眾評述員繼續發聲。為了製作優質的體育節目,港台這次投入不少資源,雖然只是聲演,但大家仍然當決賽咁打。在每晚10點半,先由雷民、曹詩敏、黃天恩、鍾浚銘、沈達元一班港台DJ,加上雷民、桂神、LULU以及平和坊一班青年,為大家送上俄羅斯即日鮮節目。老靜前輩的體壇動靜430,會為大家送上中午最UPDATE資料,早上大家可以有一個月時間,交俾堅成同雋仔講體育,他們的俄羅斯速遞會總結每日賽事,講下邊隊又輸一場。

套用牛丸最近的熱播的廣告,If you fail to plan , you plan to fail. 雖然在體育傳媒的寒冬,一眾體育人仍然努力尋求出路,只要有毅力及熱愛體育,無論怎樣艱難的前景,也能行出一條光明路。

衷心感謝正哥 (賴汝正)及重哥 (何重恩),不忘廣播傳統,為一眾晚上工作的朋友,帶來了19場精彩的世界盃聲演。

踢到2046? C朗霸氣!

$
0
0

陣前易帥,從來是兵家大忌,盧比迪古太心急,西班牙足總也太沉不住氣,忍一時,讓這位上任後錄得20戰14勝6和的不敗教頭教到七月中,豈不更好?這亦看出狂牛內部有不少問題,看沙治奧拉莫斯的態度可知。

周五深夜兩點上演的「雙牙戰」,可說是世盃第一個高潮,比起頭三場賽事,這兩隊無論級數和星味都遠勝。論整體實力,西班牙高葡萄牙一截,全隊可說是自動波,有冇希亞路也分別不大,尤其首戰未要輪換,簡單排出最強陣容便可。目前西班牙讓平/半低水,雖然易帥後有退飛,但已穩定下來。

兩軍都不乏皇馬巴塞兵,前者戰至歐聯決賽,體力仍有一定影響,以C朗拿度為首的葡軍,未必在首戰就冒進急攻;一來風格不合,二來B組的摩洛哥和伊朗實力相去甚遠,大可謀定後動。西班牙由希亞路上任,領軍首仗也料穩打穩紮,先求不敗就可,要爭首名,大可狂數其他兩隊,有迪亞高哥斯達和伊亞高艾斯巴斯等炮手,會比葡軍着數。

由於A組除穩得首名外的烏拉圭都實力平平,爭得B組首名的話,幾乎是半隻腳入八強,令這場小組首戰更不容有失。無論誰人領軍,西班牙仍是一路勁旅,不容忽視,所以毋須逆思考她們會在「雙牙戰」落下風。決取兩軍3.05倍的和波,波膽以1:1最合理。C朗三度登上歐洲之巔,今次決戰隊友也是西班牙隊長沙治莫拉莫斯,這個戲碼非常矚目。

不少人質疑這位葡國球王已過巔峰,可是C朗賽前就自言「大把在手」,雖然不是踢到2046,卻有信心踢到2026,就算屆時已是41歲。第二個我不敢說,C朗卻是天生律己甚嚴的訓練狂,看他與朗尼的走勢,就知道兩者之別。多得費格遜當年嚴訓,致有今日,若將足球和NBA比較,C朗根本就是LeBron James,葡軍能走多遠,就看他的隊友是「豬」還是「狼」。

同日8點鐘早場有A組其餘兩隊出戰,由埃及對烏拉圭。目前球迷最關心應該是沙拿的傷勢;看其康復進度,仍有望趕及首戰;但此組一如B組形勢,俄羅斯及沙地阿拉伯的實力都有距離,相信老謀深算的埃及教練古柏,未必在首戰對烏拉圭就用上沙拿,因為擊敗其他兩隊,六分足夠出線,無謂冒險。世事很多巧合,如果埃及次名出線,對手會否就是西班牙,沙拿再遇一次拉莫斯?

心水推介:星期五1烏拉圭(上)、星期五3葡萄牙和(3.05)

澳洲無險可守

$
0
0

首日賽事,爆個小冷,沒有高估主辦國俄羅斯,卻高估了沙地阿拉伯,幾乎就再如02世盃般出大洋相,最後只是「僅輸」5:0,已算有運。

開波10分鐘已知不妙,賽前小注和波,立即槍頭一轉,走地即改買「大」,才不輸反贏;首戰對主辦國,理所當然是死守在後,伺機反攻,但身材相差太遠,而且後防一對中堅又慢又矮,俄軍經半場僅入兩粒後,乘對手大力反撲,再入三粒。半場直擊同事已告知,全場球迷狂呼Russia,亦見主場球迷狂玩人浪,興奮若狂;足球能凝聚人心,可見一班,難怪當權者每每當成統戰工具。

看台上的普京對住沙地王子雙手一攤,與恩芬天奴相視微笑,肯定是世上最快樂的人。吾友梁栢堅以波論政,認為普京此霸氣似曾相識,因為昨日立法會之上,主席梁君彥也是一言獨斷,龍門任搬,最後快刀亂麻,強姦式通過一地兩檢議案,而且全程不露微笑,城府之中,更見陰沉。

畢竟一國之「君」,加上對手太弱,不少陰謀論球迷「期待」的黑哨未出,已經大勝;看沙地自亂陣腳,末段中堅控住傳球也彈出底線,成為對手角球,又半賣半送在禁區頂犯規,人牆跳也不跳,硬是要讓俄軍贏到5:0才開心。這種毫無章法,自亂陣腳的部署,不禁想起揚言「有險可守」的民主派議員。

不過以波論波,俄國其實不算上乘,狂勝五球,只是沙地實力真的太差,未來幾天真正強隊陸續登場,恐怕普京再難笑得出來。周六兩大熱門登場,先是飯都未開的早場六點鐘法國對澳洲,緊接是九點的阿根廷對冰島;一支是黃金一代,歐洲亞軍,一支是球王領軍,世盃亞軍,首戰齊被捧成大熱,自不意外。

比較之下,我較屬意支持高盧雄雞。一來大將基沙文可能見盧比迪古亂事,所以在The Decision上沒有震撼轉會巴塞,反而留守馬體會,如此一來,可戰世盃而無後顧之憂,也可贏得球迷尊重,畢竟馬體會近年神鋒離隊,就如呼吸般正常,留守效忠,反而罕見。法國在歐國盃功虧一簣,迪甘斯責任至重,面對無基斯坦奴朗拿度的葡萄牙,居然躊躇不前,最後浪費形勢,屈居亞軍。今次再臨,基沙文、保羅普巴和尼高路簡迪等都更有經驗,華拉尼與烏姆迪迪也夠穩陣,四強可說是最低消費。

對手澳洲大不如前,連出線也有困難,最後淪落至附加賽贏洪都拉斯,才勉強入圍。靠阿倫穆爾和澳職級數的積甸拿克,對住法國頂級前線,要高度有高度,要技術有技術,恐怕「無險可守」。同組對手丹麥和秘魯俱有一定實力,澳洲如能有一分回國,已算萬幸。法國讓到球半/兩球,當然兇狠,但阿根廷的對手冰島鬥志上乘、韌力十足,要讓一球/球半,仍有輸半個的危機,倒不如單要法國上盤,現仍足水要趁早買,因早場必會狂落飛,無謂蝕水予馬會。

心水推介:讓球:星期六1法國(上)

最大的舞台 最強的英雄

$
0
0

作為歐洲冠軍隊的主將,基斯坦奴朗拿度將16年決賽只能做「教練」的鬱悶,盡情發洩,為今屆俄羅斯世界盃帶來第一個高潮。全場三個入球,已經夠難,更難是第三球已在絕境,落後2:3又不夠三分鐘就完場,仍能冷靜一彎入網。除了一個服字,還可以說甚麼?

三句不離本行,雖然足籃分工不同,人數大異,可是C朗的表現,仍令我想起在NBA總決賽中,將一人之力發揮到極致的勒邦占士(LeBron James)。兩人均是剔牌大佬,也同是33歲,相同之處是那種律己以嚴的態度。有人笑LBJ在騎士是一打五,C朗昨晚更勁,簡直是一打11,無論如何,兩人都是球王級數。

全場高潮,不在迪亞高哥斯達兩個入球,或者曼聯神龍迪基亞居然「彈琵琶」,而是C朗最後三分鐘的罰球。電視台的導演如電影般不斷特寫C朗的眼神,看他在球證控制人牆排位時那種眼神,所有人都有預感必然射入。排好人牆後,球證慢慢後退,當去到C朗前面,被他推開;我好記得,由86分25秒C朗深呼吸開始,到87分04秒彎射入網,作為球迷,我屏息靜氣,享受了30多秒的期待,也享受了那種「點都守唔到」的球王級數。射入這球,C朗成為最老的世盃決賽周連中三元球員,這頂「帽」,份量十足。

賽後,不少人都將這記金球,與08年對樸茨茅夫那一球相提並論,有誰記得,當年站在C朗旁邊的,正是英格蘭的王牌朗尼,今日,32歲的朗尼落選國家隊,來季,也將落戶美職DC聯;比起球會贏得歐聯三連霸,國家隊仍是舉世頭兩人的C朗,只可說,天才比普通人更加需要自律和勤奮。

曾與C朗於曼聯共事的里奧費迪南,就透露C朗成功原因,是很早就有個專業團隊在背後支持:「我是第一次見人聘用營養師、大廚、私人物理治療師和大廚,他投資在自己身上,從而成為世上最好的球員。」正如LBJ來港,當隨從和保鑣晚上大啖Pizza,他仍是吃從美國運來的火雞胸肉,當我們見到他們打足全場而不倦,很少人知道背後努力了幾多。

很多人質疑C朗已過巔峰,可是根據四月時的一份報告,就指C朗的身體脂肪比率只得7%,比同齡足球員平均10–11%,低出甚多;難怪他之前對祖記的歐聯比賽,可以跳到高逾2.3米來頭槌入波。賽前C朗揚言,可以踢到41歲,根據報告,他現時的狀態如23歲,那再踢多8年,其實一點不奇。

可是由17號睇到7號,連續四屆世盃決賽周有波入,C朗也一如LBJ,身邊豬隊友甚多。上半場兩次反擊,被譽為「新C朗」的翼鋒干卡路古亞迪斯,就兩次浪費機會(看來穿17號波衫的都是如此),而我們熟悉的哥利斯馬,也仍然是那個哥利斯馬,下半場換入後毫無建樹。世盃第一場就踢到抽筋,最後一球本來必入的頭槌連跳也無力,都是警號,費蘭度山度士為了保住一分而用得太盡,勢影響部署。反觀希古路換走迪亞高哥斯達和恩尼斯達後被追和,賽後千夫所指,我卻認為太苛刻。世盃分組賽要在11日內打三場,對體力要求極高,教練必須輪換主力,以免太早燒乾。表面上葡萄牙和波鬥志昂揚,是比賽贏家,但恐怕難以戰到最後,除非之後有隊友由「豬」變「龍」。

周日終於迎來本賽兩大熱門:德國和巴西。免費台挑了11點德國對墨西哥一場作直播;以墨軍紀律散鬆,難以抵擋衛冕軍,德國讓一球可以信賴,因為要爭首名免太早遇上巴西,毋須走線,更值支持。

心水推介:星期日2 德國(上)

【世界盃】教練的抉擇

$
0
0

世界盃第二天賽事,最精彩的鏡頭全發生在比賽末段。埃及守到接近90分鐘,被烏拉圭一記死球破門,摩洛哥補時最後「擺烏龍」,令伊朗成為自2010年世界盃後,首支在決賽週勝出比賽的亞洲球隊,而伊比利亞半島打比,更是近年難得一見的精彩分組賽。今屆頭四場比賽,射入了13球,平均每場入球超過3球,而葡萄牙對西班牙的大戰,嚴格來說除了迪基亞所失的第2球,其餘五個入球都不是門將所能挽救。C朗拿度連中三元,最後階段所射入的罰球扳平,猶如2002年世界盃外圍賽英格蘭對希臘碧咸所有的一球,到今屆他終於在國際賽最後關頭,顯示出他隊長的氣度。今場比賽,兩軍的教練費蘭度.山度士,與希亞路的調動也是今仗值得討論。

臨危受命與經驗

兩年前的歐洲國家盃,有幸現場探訪,費蘭度.山度士應付傳媒的能力,實在不下於摩連奴,而今仗比賽他佈陣更見心思。年青的古亞迪斯崛起,減輕了C朗拿度負荷,今仗也多次在前鋒線發揮他高速能力,令西班牙防線受壓。老將哥利斯馬有甚佳的國際賽經驗,2016年歐洲國家盃對克羅地亞的16強賽事,就是他在加時完場前一箭定江山。他的閱讀球賽能力甚佳,能交出致命的助攻,在戰術層面,山度士有不同應變方式,較之過去的葡萄牙教練,他是最有策略的一人。

在賽前一天更換教練的西班牙,這個決定震驚世界。或許很多有都覺得,在這情況下更換教練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不過在昨晚香港電台第一台,世界盃多星道直播開賽前,高志超的見解可以給予大家不同的角度:「大賽當前,作為球員下季合約如何處理,一定要在世界盃前先處理,或在世界盃完結後才再談,不能在備戰過程中分心。盧比迪古決定教皇家馬德里,並且在大賽前不知會足總下宣佈,實在難以服眾,對軍心有一定的影響,換帥某程度是一個果斷的決定。在教練人選上,其實可以用迪保斯基作為一個月的暫代教練,相信是最能穩定軍心。這次用希亞路原因是他一直是國家隊的技術總監,熟悉運作,同時球員時代具威望,亦能鎮得住場,唯一考慮是任教經驗不多。」

資深足球評述員何靜江,對希亞路換出恩尼斯達以及迪亞高.哥斯達的時間亦有他的見解:「當球隊領前,換入防守球員是無可厚非,但在最後一段時間,對方落後下一定會全軍壓上,兩位主力有一定的牽制,未夠80分鐘,就換出兩個最具策動攻勢能力的球員,無疑是放生了對手,讓對手全軍壓上,結果真係比葡萄牙追成平手。」

老靜前輩的一番見解,令人想起1970年世界盃英格蘭對西德的八強比賽。當年英格蘭以 2:0 領先,當碧根鮑華追回一球後,全隊最令人害怕的中場卜比查爾頓被換出,比賽尚餘8分鐘,另一位前鋒彼德斯被列斯聯中堅亨達入替,1分鐘後施拉扳平2:2,最終英格蘭加時以 2:3 不敵西德出局,衛冕失敗。強如英格蘭領隊藍西,有足夠的國際賽經驗,也會作一些保守決定而輸波。該場比賽鋼門賓士腸胃不適未能把關,後備邦納弟未能予人太大信心,換入哥連比爾及亨達加強防守,放生了碧根鮑華,令西德反敗為勝。

已故的《足球世》總編輯黃幹,在他出版的《英國足球畫冊》,曾經刊載翻譯卜比.查爾頓的文章》我的朋友與對手》,其中一篇以碧根鮑華作主題的章節(大約115-119期左右連載),也有談及藍西這調動,碧根鮑華也覺得在卜比查爾頓離場後,是西德追成平手的關鍵。這仗比賽,換出迪亞高.哥斯達與恩尼斯達也值得大家深思,不過希亞路只是第一仗領軍,2010及2014年的西班牙,由迪保斯基掌管最好的人腳,也在首仗分組賽落敗,大家也不用對希亞路太苛刻。

Viewing all 2868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